计算机辅助技术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0-02-17 20:46陶立阳郑建明郑唯强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数码资源库病理学

王 洋,朱 焱,陶立阳,郑建明,郑唯强

(第二军医大学病理学教研室长海医院病理科,上海 200433)

计算机辅助技术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王 洋,朱 焱,陶立阳,郑建明,郑唯强

(第二军医大学病理学教研室长海医院病理科,上海 200433)

病理学作为桥梁学科,与各医学学科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病理学教学内容既有抽象的理论,又有具体的实物和图片,针对课时逐渐减少,而教学内容却有增无减的实际情况,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功能强大且性能优越的计算机辅助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包括病理学在内的医学教学活动中。计算机辅助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表现出无可比拟的简便、快捷、灵活、丰富等优越性。本文就病理学教学实践中,如何一分为二地认识计算机辅助技术的优缺点,以充分发挥其在病理学教学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计算机辅助技术;网络;病理学;教学

病理学作为一门介于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医学桥梁学科,其教学质量的高低不仅会直接影响学生基础医学知识的夯实,也会影响以后对临床课程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甚至是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所以,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和提高整体医学教育质量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并走向成熟,在微机上就可以实现许多传统模拟量的数字化,使视频、音频、动画和图形、文字一起在计算机中进行处理。将计算机技术辅助于医学教学已是大势所趋,并已普及,尤其是一些相关教学软件的开发、利用和更新换代,使医学教育手段以不断丰富和强化,成为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与此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有些教学人员对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的掌握和熟悉程度还达不到相应的要求。如何结合病理学教学的自身特点和规律,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提高病理学的教学质量,是病理学教学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探讨了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1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将图文、声音、动画、影像融为一体,把大量的视听信息带入课堂,作用于学生的感官,所见即所闻,克服了板书和语言的局限性和枯燥性,它所提供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脑、眼、耳并用,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具有新颖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节省了板书、画图、挂图等时间,大大增加了课堂信息量,提高了教学效率,成为解决学时矛盾的重要途径[1]。病理学教学以形态学讲授为主,在授课中还要讲授发病机制、发展、转归等很多的内容,很多病理变化需要用图片与正常组织对比说明,如仅用文字叙述,则显得非常枯燥乏味,难以理解。利用多媒体技术,不但可以将清晰美观的病理图片与正常组织图片放在一起比较,而且可以应用flash动画等手段,将一些复杂机制方面的教学内容简洁而直观地表现出来,如血管的新生、肿瘤的转移,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一些难点问题。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并及时追踪国际医学教育改革发展前沿,将相关内容制成幻灯片存储起来,不仅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提高教学质量,而且可以使教师避免不同程度上的重复劳动,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已步入课堂,其通过文本、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取代了依靠粉笔、黑板、幻灯片、挂图的传统病理学教学模式,具有清晰美观、生动活泼、信息量大、互动性强等突出特点,成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2 数码显微互动实验系统的应用

数码显微互动技术是一种发展迅速的综合性信息技术,为教育现代化提供了全方位的技术支持,使教育教学手段产生了深刻的变革[2]。Motic数码显微互动实验系统将现代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相融合,并在形态学实验教学中进行了应用,在师生共享图像的同时,还可利用交互语音系统进行交流。该系统由学生用内置数码显微镜和教师用数字化多功能数码显微镜的数码显微镜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数码互动教学图像处理与分析系统、双向语音交流系统、多媒体教学设备等部分组成,具有功能齐备、操作简便等技术特点。授课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全程实时浏览和监控实验室内每位学生正在观察的图像,而且使每位学生可以看到自己和(或)其他同学所观察的图像,以及教师示教和讲解的图像,实现了图像资源共享。语音交流系统实现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灵活互动。图像处理与分析系统具有基本的捕捉图像,将教学过程中发现的典型结构拍成照片并储存在教师用电脑中,可通过U盘等移动存储设备进行拷贝,以便教师备课、学生复习和实验考试之用,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Motic数码显微互动实验系统应用在病理学实验课教学中,既使教师及时有效地对全体或个别学生给予指导或帮助,又消除了师生之间的沟通障碍,充分实现了师生互动,为病理学实验教学提供了高效的教学手段。

3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医学科技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之时,医学信息量则呈爆炸式的扩张。面临此种形式,如何跟踪科技发展前沿,紧密结合教学实际,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已成为医学教育研究的热点。病理学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计算机网络以其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在现代医学教学工作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成为医学院校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有效途径。基于网络的教学资源库成为教育技术与网络技术工作者共同关注的课题,基于教学资源库的教学也越来越普及。教学资源库由系统治理模块、资源治理模块、用户治理模块和资源浏览模块构成,包括很多子集,如教学大纲、课程要求、教案、课件、实验指导、试题库、视频库、图片库、教学录像、网络资源等等。客户端使用通用的浏览器工具,无需增添其他工具,方便用户使用。用户分为学生用户、教师用户、系统治理员3类,所有用户均使用IE等通用浏览器,就可以对资源库进行操作。

目前,每所医学院校都有自己的校园网,一般都可以与互联网链接。通过网络,教师可以搜索、浏览、选取、下载资源库中的图、文、声、像等资料和素材,比如其他院校的精品课程的教学资源;还可以让我们了解各学科国内外的发展和前沿,为开拓教师视野、积淀教学素养、提高备课效率、优化课程设计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课堂教学所教授的东西毕竟是有限的,教学最重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如何去学,即“授之以渔”。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可以在浩瀚的医学海洋里畅游,有助于扩充知识,增强交流,提升兴趣[3]。如利用校园网上在线课堂、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等进行独立的浏览和学习,下载教师的教案和课件,省略了课堂上记笔记的忙碌,能够专心致志听讲,便于课后及考前复习;通过BBS讨论区可以与同学和教师交流心得和经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于一些教学难点和重点,或是学生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利用谷歌或百度等搜索引擎可以获得海量的相关信息和知识,基本上都可以得到满意的答案,有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利用网络技术教学是一种良好的互动式和启发式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自主性,为个性化教学的探索和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网络教学的发展空间巨大,对于科学、合理、充分地利用教育资源有着重大的意义。

4 存在的不足与面临的问题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给教学领域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也使病理学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取得发展进步的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存在的问题,如缺乏开放性、缺乏智能性、缺乏人机交互能力、缺乏教学策略及忽视课程本身的特点等[4]。计算机技术只是辅助于教学,片面追求多媒体的广、齐、全、新,或过多地依赖工具本身而忽略了授课内容、形式、方法、技巧,忽略了学生主观感受和能动性思维的培养,使学生因好奇而将过多的注意力分散到多媒体的图、文、声、像、动画等非教学信息上,则是本末倒置了。有些计算机技术本身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Motic数码显微互动系统图像像素不高,不够清晰,色彩失真,影响授课效果,而且只配有教师端显示器,学生只能从大屏幕上看到教师投影的示教图像,若投影效果不佳或出现故障,则会影响教学质量[5]。

怎样将计算机技术与教学有机地结合?医学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质量如何?怎样最大化发挥医学教学资源库功能?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据南方医科大学资源库应用现状调查结果表明,教师利用校园网教学资源库资源与教学相结合并充分应用的比例较低,大部分教师认为资源库信息效果不确定,或是认为采用资源库教学效果一般。有些资源库在建设过程中,资源没经过严格筛选,结构设计不合理,资源放置不当,而且未及时更新维护,教学意义不大。加强组织领导,协作攻关,是资源库建设的保证[6-7]。

医学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更是日新月异。面对来自当今社会生活、工作等各方面压力,教师在巩固现有知识的同时,要不断更新知识体系、不断跟踪医学发展前沿,但在计算机相关技术的学习、掌握和运用方面则明显滞后。个别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忽视了对授课内容的深刻领会和理解,加之教学方法和经验欠缺,把文字堆放在幻灯片上,授课时照本宣科,使学生产生疲劳心理,注意力不集中,教学效果差。

我们处在一个知识爆炸的信息化时代,有些教师尚未配备工作用电脑,更谈不上利用网络学习、充实自己了,教学课件只能利用业余时间在家庭电脑上制作,说明领导机关对教学工作的投入不足。

5 结语

病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教学任务重,讲授内容多,课程时间紧,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解决面临的挑战。计算机辅助技术丰富了病理学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感性认识,改变了传统的病理学教学模式,给病理学教学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和面貌。

尽管计算机辅助技术有很多优点,但它毕竟只是一种教学手段,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教学效果的好坏最终取决于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应该将教师、计算机辅助技术和学生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辨证合理地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包括传统的教学手段),既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技术的优势,又不完全依赖计算机辅助技术,才能帮助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

将计算机辅助技术融于病理学教学是新兴的教学方法,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和产物,为病理学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了必要条件。在教学中合理应用,不断地学习、研究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巧,才能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医学人才。

[1]潘如燕.初探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在高职《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8,(2):245.

[2]彭安,郭东生,张维.生命科学创新教育模式——显微数码互动系统[J].现代教育技术,2003,13(4):56-57.

[3]宋旭东,卢鹤翔,孙瑞军.网络多媒体在全方位病理辅助教学中的应用[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7,9(3):445.

[4]马霞歌.基于人工智能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研究[J].教育技术导刊,2009,8(5):193-194.

[5]王洋,高丽,郑建明,等.Motic数码显微互动实验系统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5):929-931.

[6]王金荣,郭文明,孙涛,等.医学多媒体教学资源库的开发与应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3,16(4):231-233.

[7]张熙,雷久士,唐群,等.“师生互动式”教学法在病理学教学中的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4):81-82.

G434

C

1673-7210(2010)01(a)-128-02

王洋(1975-),男,吉林通化人,主治医师,讲师,在读博士,主要从事病理学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

2009-08-04)

猜你喜欢
数码资源库病理学
健身气功开放课程资源库建设研究
贵州●石斛种质资源库
Naim Audio Uniti Nova数码播放/放大器一体机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株感染小型猪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高中历史信息化教育资源库应用探索
福建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以福建基础教育网资源库为例
数码暗房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病理学和影像学研究进展
WST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实施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