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过程与特点”的教学设计

2010-03-21 09:20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150001
地理教学 2010年11期
关键词:含义城市化上海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150001) 孙 瑜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的教学设计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150001) 孙 瑜

一、课标分析

标准: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活动建议:搜集所在城市不同时期的地图、照片,或进行走访,讨论城市的变化,交流感想。

收集某城市不同时期的相关资料来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标解读:

第一,以某城市为案例,结合该城市时间上的变化来掌握城市化的过程。

第二,运用收集的包括文字、图表、影音等各类资料说明城市化过程表现和影响。

第三,在资料的分析中落实城市化的过程与特点等重点知识,提高学生的图文转换、概括表述等地理学习技能,培养一定的地理素养。

二、教材分析

湘教版教材在本节的教学内容设置上采取了正文、材料、阅读与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呈现出包括城市化的概念、标志、意义、动力机制、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特点及中国城市化的特点在内的七个知识点,突出了城市化的过程与特点这两个重点,而且通过活动与材料的设计,体现了课标中重视资料运用的要求。同时,本节内容位于“城市空间结构”一节之后,“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节之前,具有很强的承上启下作用。

三、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城市空间结构”的学习,能分析某城市发展的区位因素,并结合生活经历或相关知识,说出所熟知的城市变化。然而,学生受活动时空范围限制,对城市化这个概念及其动态时空发展过程缺乏全面认识,因此应该提供适当的资料作为案例或者情境,以便让学生对城市化有全面的认识。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城市化的含义和标志,了解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描述城市化的意义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比较说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和原因;提高图文转换、概括表述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运用上海的城市化变化作为案例研究城市化的含义、标志、意义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运用图表总结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对上海城市化成果展示中,树立民族的自豪感,并对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进行一定思考;在对城市化意义和问题分析中,反思城市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树立科学发展观和环境观。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城市化的含义和标志;城市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

难点: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六、设计思路

在分析设计本节课过程中,着力突出让学生明确城市化过程原理和区域间城市化特点的差异的内容,即按照“城市化字面意思——图解城市化原理——上海为案例分析城市化的动力和意义——中国城市化特点——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伦敦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城市化特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的差异”的教学思路,采用案例教学、图文转化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实现本节课的三维目标要求。具体教学设计思路如下:

城市化原理内容:首先运用“城市化”的字面含义让学生对城市化有直观认识,再通过城市化原理图总结城市化含义与标志,并通过上海30年来城市化进程中的变化对城市化含义和标志进行深刻理解,进而结合上海城市化水平的变化与其经济水平变化(包括一、二、三产业的变化)来分析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总结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和意义。

区域城市化差异内容:在上海与广东、黑龙江等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比较中总结中国城市化的特点及其带来的影响,进而以点带面,通过归纳中国、印度、巴西等国家的城市化状况,总结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同时,以英国伦敦城市化的过程为代表概括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特点。最后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对比中明确两者城市化的差异。

七、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知识内容教师预设学生活动设计目的导入我们日常生活中听说过数字化、信息化、复杂化、全球化,根据其中“化”字的含义说出什么是城市化?运用文字材料“咬文嚼字”了解城市化的字面意思。开门见山探究活动一一、城市化的含义和标志1、含义2、标志出示“某地区某时段历史发展过程图”(包括城市用地、人口、产业变化信息),并提问:1、说出图中反映的地理要素的变化特点?2、此发展过程为该地区在此时段的城市化过程,据图说出城市化的含义和标志?1、运用城市化理论图析城市化过程中用地、人口、产业的变化特点。2、给城市化下定义。通过城市化字面意思的理解和城市化理论图的分析,加深对城市化含义的理解,图文信息转换,提升学生的整合地理信息的能力在原理上我们明白了城市化的含义,下面我们来看看中国最大城市——上海在城市化过程其标志的变化特点。出示30年代、80年代和今日上海滩景观图片、近年来上海用地、人口、产业结构变化图,介绍其变化特点,对城市化的含义和标志进行总结,并指出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欣赏上海城市发展相关图片资料的过程中感悟上海的变化,并对城市化的含义和指标、城市化水平的衡量标志进行区别与联系。将原理用案例加以形象化,加深学生理解。探究活动二二、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和意义1、动力2、意义教师通过查阅《上海统计年鉴》获取了上海近30年的城市化水平绘制成“上海城市化水平变化曲线图”,据图说出上海城市化水平变化的特点。描述上海城市化水平变化的特点。明确城市化水平变化特点的描述角度包括水平高低、速度快慢、起步早晚三个角度。上海的城市化水平在改革开放30年来有了巨大的飞跃,那么其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动力何来?其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对上海的发展又产生了那些影响呢?出示上海改革开放30年经济总值变化柱状图、上海农、工业产值、耕地面积曲线图、产业结构变化饼状图,并提问:根据上海改革开放30年城市化水平提高与上海经济发展(一、二、三产业的发展)之间的关联性,分析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和意义。学生结合图表和对哈尔滨的了解,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回答:1、上海产业差值变化的特点。2、经济水平提高对城市化水平提高的推动原理。3、城市化水平提高对于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合作探究,理清关系,突破难点。让学生了解城市化水平是其经济水平的体现,城市化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合作探究活动三三、中国城市化特点上海是中国城市中的一个代表,那么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又有什么特点呢?出示“中国部分省市城市化水平变化图”提问:根据中国部分省市的城市化水平变化曲线分析中国城市化的特点。合作探究中,讨论总结中国城市化的特点。由一个城市到中国,能知迁移。用代表性省市(上海、广东、黑龙江、贵州)和中国城市的平均水平变化呈现这个中国大区域的城市化特点。合作探究活动四四、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的特点中国的城市化只是发展中国家的一个代表,那么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的特点又有何差异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中的印度,在影视观看中总结印度城市化的特点。观看电影片段,总结印度城市化特点。由中国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对比。运用视频材料将抽象知识形象化,在影音的冲击中加深对城市化地域差异的认识。1、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2、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特点中国、印度是发展中国家的代表,那么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又有何特点呢?出示“2005年世界主要国家的城市化率与人均GDP关系曲线图”、“中、印、巴西、美、日、世界经济与城市化水平变化对照表”讨论总结:以中国、巴西、印度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分析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共同特点。学生合作探究总结图表中反映的不同发展中国家中国、巴西、印度城市化特点的共同点,并据此总结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讨论重点知识,在不同的城市化特点中分析其内在相同点,并用简洁语言进行总结,强调“异中求同”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黑龙江省骨干教师培训中的研讨课,后又在哈尔滨师范大学地理环境学院为本科生上示范课,经过多次试讲和展示,教学设计也不断地推敲、修改,形成现在的版本。对此我也有深刻的反思,总的来说本课的最大特点实际运用案例、结合大量图表(其中有很多是我根据材料设计制作)由点到面、由原理到模拟呈现了城市化动态发展过程,达到了对学生地理技能和素养训练提升的目的。同时也有些问题值得进一步反思和调整:

1. 大量文字、图表、影音资料的冲击,对知识的直观化有很强的作用,对学生能力的提升也有很大的帮助,但对教师调节课堂氛围、师生交流、问题点评等课堂学生生成性的教学资源的把握要求较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面对的最大问题是及时调控课堂和对学生适当的引导。如在通过视频“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总结印度城市化的特点时,如果不进行适当调控,学生可能将关注点停留在电影本身内容上,缺乏对城市化相关信息的提取。

2. 本节教学设计采用的是案例教学、问题导学为主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合作探究的学法,在本节课中涉及到的区域内容较多、探究问题难度梯度较大,在实施中对学生的能力和知识储备要求较高,否则,就会延长教学时间。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情况选择直接用上海作为城市化含义和标志知识的切入点或选择城市化理论变化图分析过程为切入点。另外,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的比较中,可以灵活决策是否需要探讨其特点的成因。

总之,本节课通过案例和材料分析了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和地理素养,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但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师的课堂调控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猜你喜欢
含义城市化上海
Union Jack的含义和由来
上海电力大学
上海之巅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把握实数的多重含义
失衡的城市化:现状与出路
上海──思い出の匂い
关于“获得感”之含义
轨道交通推动城市化工作
五星红旗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