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教学从其他学科中汲取营养

2010-04-04 06:02李俊彪
成才 2010年11期
关键词:学科情境数学

■李俊彪

让数学教学从其他学科中汲取营养

■李俊彪

两位同学来到我的办公室,请我帮她们解释生物课本中的一个疑问。问题起源于《遗传的物质基础》一章中的一段论述:“从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中可以看出,组成DNA分子的碱基虽然只有4种,但是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却是千变万化的。例如,在生物体内,一个最短的DNA分子也大约有4000个碱基对,这些碱基对可能的排列顺序就有44000种。”由于数学课还没有上到“排列组合”这一章,我提前利用排列组合中的分步计数原理给予了解释,两位同学满意地走了,留给我的却是深深的思考。

反思我们这一代被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老师,成天“本份”地在各自的领域内辛勤耕耘,从来无暇去涉猎其他学科,也不知道学生在其他的科目中学到了哪些知识,遇到了什么疑问。对于学生的心理状态一无所知,是造成数学教学无法激起学生共鸣和兴趣的重要原因。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要充分利用其他学科的资源为数学教学服务,因此,作为新课改浪潮中的一员,我们不必受自己研究对象与学科的限制,而要大胆跨越学科,加强数学与物理,数学与化学乃至与生物、地理、政治等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和相互渗透,这才有助于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有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那么如何让数学教学从其他学科中汲取营养呢?

1.其他学科的背景知识是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的不竭源泉

数学需要情境的支撑,理想的问题情境应力求做到学科性、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统一。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我常常为设计问题情境费尽心思,总是感觉很缺乏这方面的素材和课外知识。当我信手翻开其他学科的教材时,我欣喜地发现其中蕴含着大量的素材可供我提炼加工成问题情境。有一次,我正准备步入教室讲解“函数单调性”时,碰到生物老师“拖堂”刚刚出来,黑板上赫然留有“酶的活性受PH值影响”的示意图,我灵机一动,就地取材,由观察该函数图象的变化趋势引出单调性的概念,竟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又比如在“化asinx+bcosx为同一个三角函数”的教学中,我们首先从物理现象的观察出发,两个具有相同周期的波叠加后,还是一个波,而且这个波与原来的两个波具有相同的周期(可以通过教具或多媒体手段动态演示),假设原来的两个波的波动方程分别是y=2sin(x+π/3),y=sin(x+π/4),那么,叠加后的波动方程应该是什么呢?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进而引入课题“将asinx+bcosx化为同一函数”。

这样的问题情境不仅缩小了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也缩小了学生与教学内容间的距离,使学生对今天所要学的内容不感到意外而觉得很有意义。事实上,在其他科目中,这样的例子还很多,比如:由地理课中两地之间的经度差导入二面角的概念及其平面角的作法,用生物课中的基因遗传为背景讨论概率问题等等。只要我们做一个有心人,多留意学生在其他学科中学了些什么,并虚心向其他学科的老师请教,就能使我们的教学情景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让他们倍感亲切,引起共鸣。

2.数学教学语言能从语文学科中汲取营养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对于体现同样学习任务(目的)的学习内容,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所产生的教学效果是迥然不同的。在现实中,数学教师往往给人一种严肃刻板的印象,正如他们的教学语言一样单调乏味。其实,若能在教学中适时运用一些语文课中的语言技巧,常常能使我们的数学教学别开生面,化难为易。比如: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概念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课本中的定义简洁但抽象。为了让学生生动形象地理解这两个概念,我巧妙地借用“比喻”的手法:将一个凸多面体中的任意两个面比作互斥事件A和B,把多面体掷在地上,某一面着地就代表该面的事件发生,显然A面和B面不能同时着地,即A、B两个事件不可能同时发生,当然它们也可能同时不发生。对立事件是互斥事件的特例,同学们循此“比喻”立即联想到对立事件A与B好比一张纸的正反两面,将一张纸扔在地上,必然有一面要着地(发生)。这样形象的表达方式由于纳入到学生的已有经验中,从而容易对概念获得深刻的理解。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只要我们开阔思路,不拘泥于传统,这样生动如花的语言是可以信手拈来的。又如:对于分不清空集φ与单元素集{φ}的同学,可以启发他“空箱子放进空房间,空房不空”,他会终生难忘。又如:为了帮助学生记忆|x|<a(a>0),可以使用“拟人”的技巧:一个甘于自我封闭的人,只能赶上弱者,永远不能超越强者,真可谓“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我们不必担心这些“花哨”的语言技巧会淡化课堂的“数学味道”,恰恰相反,巧妙的语言表达技巧会使我们的数学教学更加“平易近人”。

另一方面,用英语对新引入字母或词汇进行注释是新旧教材的一个明显区别。如:A(Arrangement),P(Probility),函数(function)等,及时的“点”一下这些词汇的英语注释,不仅能开阔学生视野,还能规范书写,加强记忆。例如:学生在使用欧拉公式V+F-E=2时,往往容易混淆各个字母所代表的含义,其原因就出在没有及时介绍VERTEX(顶点),FACE(面),EDGE(棱)的含义。

3.让中学物理与数学中的思想方法“共振”

数学与物理似乎就是一对孪生姊妹,一方面,我们不仅可以通过物理问题引入数学中的新概念,而且物理中的思想方法也能给数学以启迪。比如光线可逆原理在几何中就屡有应用,又如“实验”本是物理学中最常见的研究方法,在数学教学中不妨也可以借来一用。例如:已知锐角∠XOY和其内一点P,Q、R分别是OX、OY上的动点,试确定Q、R的位置,使PQR的周长最小(图略)。分析:我们可以从光学来考察问题,因为光的传播走的是最短路线,因此,我们可以设计如下一个光学装置来解答这个问题。设想在OX和OY处分别竖有两面垂直于∠XOY所在平面的镜子。光线从P点出发,并寻找一个合适的方向,使从P点出发的光线经过两面镜子的两次反射回到P点,此时光线在OX、OY上的反射点分别为O、R,则Q、R就是所求的点。因为,形成一个光线回路P→Q→R→P的路线最短,所以ΔPQR就是所求的周长最短的三角形。下面再根据光线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便能确定Q、R的位置。

另一方面,我们经常谈数学联系实际,其实我们更应该联系学生的实际,从他们所学的其他科目中找实际问题。物理课中就蕴藏着丰富的实际问题。我和一些物理老师在交流中得知,有些数学课上很容易解决的问题,在物理课堂上就不好对付了,反之亦然。因此,我们必须培养学生迁移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只要把物理与数学有机地融合起来,学生对两科的学习就会保持较大的兴趣,就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他学科为数学课堂提供的支持是多方面的,比如用政治学科中的从量变到质变原理就能很好的解释离心率e的变化对圆锥曲线形状的影响,用化学学科中溶液的溶度的增加说明不等式n/m<(a+n)/(a+m)(m>n>0)的实际意义等等。笔者相信,就如何利用其他学科为数学课堂服务还大有文章可作,正如齐民友所说:“数学是一株参天大树,它向天空伸出自己的枝叶,吸收阳光。它不断扩展自己的领地,在它的树干上有越来越多的鸟巢,它为越来越多的学科提供支持,也从越来越多的学科中吸取营养。”

武汉市蔡甸区汉阳三中)

责任编辑 廖林

猜你喜欢
学科情境数学
不同情境中的水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超学科”来啦
护患情境会话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