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的形式与途径

2010-04-04 06:02武汉市硚口区崇仁路幼儿园付娜
成才 2010年11期
关键词:幼儿园幼儿环境

■武汉市硚口区崇仁路幼儿园付娜

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的形式与途径

■武汉市硚口区崇仁路幼儿园付娜

生态环境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实施策略,是一种充分体现和不断运用生态智慧的教育。引领幼儿去感受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健康、相互依存的关系,使幼儿形成对待环境、资源、生命的正确态度,培养成幼儿生态环境道德行为与习惯,激发幼儿热爱、珍视生态环境的美好情感。

一、营造合适环境,强化幼儿生态感受

生态教育与幼儿园环境的关系密不可分。为给幼儿创设一个舒适、优美的学习、生活环境,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让幼儿感受生态环境的美,幼儿园应营造开放的自然环境。幼儿园应努力使环境绿化、净化、美化,创设科学与艺术的气氛、和谐快乐的人际氛围,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好和谐的生态环境教育。

1.创设生态自然的育人环境

幼儿园包含大量的自然生态教育环境资源。幼儿园可通过合理的规划与建设,精心营造具有浓郁生态特色的室内外环境,使园内的环境自然化、生态化,从而给予幼儿丰富的学习、生活体验,使幼儿的学习、生活回归自然。

首先要重视美化环境。在园内种植能体现四季特征的花卉(桃花、迎春花、菊花等)及供幼儿玩耍的草坪、树木,引导幼儿向春花秋叶求知,与绿树对话。这样的氛围能给幼儿带来快乐,能培育他们的爱心、陶冶他们的情感。其次要重视优化环境。开辟幼儿园生态教育宣传园地,及时把环境教育信息动态传递给幼儿及家长。三是要适当开辟种植、饲养园地。在园内开设动物角、植物角,开展种植植物、饲养小动物等活动,以增进幼儿与动植物之间的情感,让幼儿在感受付出的艰辛、体验动植物成长喜悦的同时,自觉地去关心身边的自然生态环境。

2.创设和谐的生态教学环境

幼儿园应积极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生态观察实验环境、动手环境、问题讨论环境、独立学习和思维的环境,设置发现室及科学角,丰富实验内容,使幼儿在操作中不断汲取新知。如可演示“水的变化”实验,让幼儿通过亲身活动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3.利用广泛的自然生态环境

大自然是生态环境最直观、生动的教育课堂。幼儿可以通过观察、比较、测量、采集,感知生命的多样性,发现生命的变化,了解动植物生长与环境的关系,感受自然与人的和谐之美。可以组织幼儿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态体验活动。春天,带孩子轻轻走在绿色小径上,观赏蝴蝶与小鸟共舞;夏天,带孩子围坐在茂盛的合欢树下,倾听知了的鸣叫;秋天,带孩子躺在落叶中,拾满地的彩叶覆于全身嬉戏;冬天,带孩子在翠绿的松柏树间,掷雪球,打雪仗。在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中,孩子的幼小心灵得以熏陶升华,萌发愉悦的对自然感恩之情,进而上升为爱自然、爱同伴、爱老师的美好情感。

二、强化教育行为,促进幼儿生态观生成

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多方面、多角度在多领域有效地渗透生态教育,让幼儿去感受、体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增强幼儿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幼儿生态环境保护的习惯。

1.在学科教育中渗透生态环境教育

在幼儿园教学中,各学科之间不是相互孤立的,教师应努力钻研生态知识,把生态环境教育渗透到各学科教育中。

(1)语言活动。通过故事教学,讲述有关动、植物的知识,让幼儿懂得爱护生态环境的道理。

(2)科学活动。把美丽多姿、变幻无穷、和谐天成、充满生命活力的大自然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使幼儿从小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探索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向幼儿讲解自然界中动植物的多样性,与其生存环境及和人类的相互关系,强调人类对它们关心及爱护的态度、行为和方法。

(3)社会活动。可通过对幼儿园、家庭、社区等社会环境的介绍,对社会行为规范的强化,对社区文化知识的传授,加强幼儿的生态道德教育。

(4)艺术活动。通过艺术欣赏和创作的相互融合和渗透,提高儿童的审美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美术活动中让幼儿利用废旧物制作各种有趣的玩具,使幼儿懂得“变废为宝”的道理。

(5)健康活动。不仅重视幼儿体育,而且重视幼儿安全、营养方面的保健教育;既重视教给幼儿健康知识,又重视通过随机教育及时培养幼儿的健康行为。

2.在主题活动中开展生态环境教育

以主题教育为主导,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态环境教育内容。一种是主题“多领域综合”的方式具体实施;另一种是选择“双主题”的内容实施,在活动中既照顾到各领域的生态平衡,又使内容丰富多彩。

如在“绿色家园”主题活动中,可设计“神奇植物园”、“植物的秘密”、“绿色生活”、“绿色行动”等内容,通过展览、绘画、利用废旧材料等形式,让幼儿进行美工制作以及开展参观、小实验、游戏等有趣的活动,使幼儿了解并懂得环境保护必须从我做起,从自身感受中获得生态环境意识。

而以中外环境日为线索开展主题活动,则让幼儿的生态环境意识转化为生态行为。比如我国的植树节(3月12日)、3月22日的水日、4月爱鸟周活动、6月5日世界环境日以及世界地球日、世界粮食日等,组织幼儿开展“我和小鸟交朋友”、“还我们一个美丽家园”、“小动物的家”、“减少垃圾”等主题活动,让幼儿围绕一个主题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加深对生态环境的认识。

3.在日常生活中贯穿生态环境教育

幼儿的日常生活,蕴含着生态教育的内容,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将生态环境教育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如教育幼儿学会正确用餐,不掉饭粒;学会垃圾的分类和回收,不随地乱扔垃圾;学会主动如厕,不随便大小便;学会走路轻,做事轻,说话轻,不大声喧哗;教育幼儿养成随手关灯,节约用电、节约用水、节约粮食等良好习惯;学会爱护环境能和同伴分享玩具,明确自己与周围环境的依存关系,做到关心别人,乐于助人,和睦相处。

4.在游戏活动中寄寓生态环境教育

将生态环境教育寓于各种游戏之中,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学习,在游戏中受教育。教师可通过组织幼儿开展游戏活动,扩大生态环境教育的影响。利用游戏激发幼儿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让游戏形成了幼儿关心、爱护自然生态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为幼儿长大后,建立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自然的行为打下基础。如操作活动让幼儿掌握一些环境保护知识。又如,开展结构游戏让幼儿懂得废物利用的基本知识。还可以开展角色游戏培养幼儿参与环境保护的自觉性。让幼儿在真实的自然环境中发现、探索和学习,引导幼儿注意认识自然环境的变化,学会欣赏自然环境的美丽多姿,感知生命的丰富多彩,体验环境与人们日常生活的相互关系,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对环境的关爱之情。

三、不断丰富内容,完善幼儿生态环境教育途径

培养幼儿自觉参与环境教育活动,提高幼儿生态环境意识与能力,需要依托多种教育途径反复实践体验。教育途径的综合运用,能使幼儿参与环境教育活动的机会大大增加。

(一)超越室内活动局限,拓展生态教育范围

1.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

城市的公园、湖泊、山林;农村美丽的田野、碧绿的草地、茂密的树林是极好利用的环境教育资源。开展系列活动,组织幼儿观看田野的四季变化,在茂密的树林中静静聆听鸟儿的鸣叫、虫儿低语和风儿欢笑,同时也可开展远足活动,或恰当引导幼儿参加一些农忙期间的劳作、采摘活动等。

2.积极利用社会环境资源

家庭参与、社区合作是实施生态环境教育的最有效途径。

(1)积极利用家庭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家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幼儿园开展生态环境教育必须取得家长的支持,让家长了解对幼儿进行生态环境教育的必要性、可行性,要求家长配合,注意从一点一滴做起,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去影响、教育、帮助幼儿养成生态环境意识及习惯。家长可以从幼儿生活经验出发,帮助他们了解和感受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初步培养他们的生态环境意识。

(2)积极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可组织大班幼儿走进社区,开展拾脏护绿活动,监督他人不从小草上走过,不踩小蚂蚁,爱花护花,鼓励幼儿做保护生态环境的小卫士。

(二)抓住教育契机,适时进行生态环境教育

幼儿天性好奇、顽皮,常常会做出些“出格”的事情,正确对待他们的行为,抓住教育契机进行生态环境教育,常能事半功倍。如洗手时,一群幼儿围在水池边,水龙头里的水哗哗地流着,他们却边洗手边玩水。教师可通过拟人化的“小水滴在哭”的随机教育,让幼儿明白节约用水的道理。又如手工活动中满地的纸屑无人理睬,教师首先让幼儿了解纸的用途及造纸的原理,同时了解浪费纸张是一种污染环境的行为;又通过游戏让幼儿知道许多废纸是可以再次利用的,还特别设计纸篓箱让幼儿统计一天内浪费的纸张数量。

(三)贴近现实生活,汲取社会环境教育营养

引导幼儿用“小眼睛看大社会”可更直观、更自然地进行教育。真实社会生活中的案例,能引发幼儿的经验,感染幼儿,唤起共鸣,加深幼儿对生态环境的了解。如奥斯卡获奖纪录片《海豚湾》、伤害虐待小动物的网上视频,激起了全社会许多环保人士的愤怒。很多幼儿流露出的伤心的面容,可见他们年龄虽小,可纯真善良的爱心让人感动。

可见,让幼儿感受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健康、相互依存的关系,就能形成幼儿对待环境、对待资源、对待生命的正确态度,从而激发幼儿热爱、珍视生态环境的美好情感,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态环境道德行为与习惯。

责任编辑 王爱民

猜你喜欢
幼儿园幼儿环境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我爱幼儿园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欢乐的幼儿园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爱“上”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