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差异分析及对策

2010-04-04 06:02武汉市硚口区崇仁路幼儿园陈莹
成才 2010年11期
关键词:社交能力同伴差异

■武汉市硚口区崇仁路幼儿园陈莹

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差异分析及对策

■武汉市硚口区崇仁路幼儿园陈莹

合作与竞争早已成为时代的主题,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已经成为幼儿教育重要内容之一。幼儿社交能力的培养会直接影响到他们成长后能否与社会、团体、他人建立良好、协调的关系;能否以良好的个性积极的去影响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情感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可见,帮助和鼓励幼儿学会交往十分重要。每个孩子所表现出的认知角度、交往态度、交往能力以及行为反应都有所差别。分析幼儿社交能力差异产生的原因,探索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培养的方法,很有必要。

一、幼儿社交能力差异归因

影响幼儿社会性的因素有很多,如幼儿气质、同伴交往、师幼互动、家庭教育方式、社会文化等,其中家庭教育方式最为重要。家庭是幼儿的主要生活环境。幼儿最初的生活经验、一般社会道德行为习惯大都是通过家庭获得的。父母的影响及教育使幼儿获得了最初的生活经验、社会知识、行为规范,可以说家庭是幼儿社会化的最早执行者和基本执行者。

1.“托养观念”,使幼儿失去了交流的机会

现在不少家长认为把孩子送进了幼儿园所有的事情当然都交给了老师,从而忽视了与孩子的交流沟通。然而对于孩子来说,家庭与父母的意义远远超过幼儿园和老师。家长的“托养观念”会影响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发展。

2.空间的限制,阻碍了幼儿的交往

如今的世界,钢筋水泥、高楼深院仿佛给人类构筑了一个个小笼子,父母平时下班回家防盗门一关,谁也不来,自己也不去别家。很少有父母放心孩子独自去户外找同伴游戏。总是父母忙自己的,让孩子守着一堆玩具自己玩,一台游戏机自己打,一堆图书自己看,而不与任何人交流。孩子如笼中之鸟,没有机会与人交往,没有机会与人交流。

3.注重智商,忽视情商

对于孩子的发展,许多家长盲目的以为只要多学点知识,多掌握几项技能就可以了。于是让孩子参加了诸多兴趣班:绘画、舞蹈、武术、乐器等,致使家长和孩子都疲于奔波,剥夺了孩子游戏的时间,减少了幼儿交往的机会,忽视了最重要的情感交流与情商的培养。

二、幼儿社交能力差异表现

我开展过一次幼儿实践活动的活动,可以明显看出幼儿社交能力差异的表现。在一次有目的地带幼儿“走进大自然”(解放公园)写生的活动中,添加了一个小小的环节:让孩子们拿着自己的作品在公园中随机找路人签名声援环保,时间在控制在两小时内(上午9:00~11:00),要求家长全过程只照顾孩子安全,其它事情全交给孩子自己来。

结果发现,大部分幼儿在与人交往时较为羞涩,特别是与陌生人交往更感觉有点畏惧。交往过程中,很多孩子开始时都不知如何是好,大部分孩子选择的是独自活动,缺少遇到困难寻求同伴帮助的意识,体现出幼儿缺乏沟通交流的技巧。幼儿社交能力的差异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差异之一:认知角度不同。在对待同一事物时,幼儿的认知角度存在差异,同一场签名活动,有的孩子觉得很有趣,从而产生参与活动的欲望,而一些内向的孩子却觉得这是一次很困难的任务,羞于或惧怕与陌生人说话。从而导致两者的交往态度、行为反应大相径庭。

2.差异之二:交往态度不同。多数幼儿不喜欢与人接触,在面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时表现出回避、闪躲的态度。甚至有一小部分幼儿因为种种原因,对交往表现出抗拒的态度。不愿意接触陌生人,在陌生环境中会感到恐慌不安甚至一旦与家长分离就开始嚎啕大哭。

3.差异之三:交往能力不同。由于家庭教育和孩子本身的性格原因,性格外向的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比性格内向的孩子要好得多。外向的幼儿对外界认知和交往比较积极乐观,因而接受能力较强,交往能力较好。反之,如果家长过于束缚幼儿的成长空间,不支持他们与外界接触,那么孩子的交往能力也就越来越差,性格也就越来越内向。

4.差异之四:行为反应不同。幼儿在面对社会交往时的反应也就存在着很大差异。在签名活动当中,有的孩子乐于参与,有的则回避;在遇到困难时,有些孩子选择结伴成行,有的孩子却独立完成;在面对挫折时,很多孩子愿意伸出援手,个别孩子却更愿意自己站起来。在这些过程中,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显出差别。

三、幼儿社交能力培养策略

1.了解幼儿特点,教给幼儿交往技巧

作为幼儿的主要教育者的教师,应该教给幼儿一些必要的交往方法和技巧,使幼儿建立社会交往的意识,初步掌握人际交往的方法,从而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打下基础。

第一,培养幼儿与人为善的友好态度。让幼儿学习礼貌言语,积极主动地地与人交往。比如:与人交谈时,要留意别人的感觉,看着讲话人的目光;与同龄人玩耍时,要讲求秩序;游戏会有输有赢,生活也一样,要培养幼儿对待失败的平和心态和君子风度。

第二,让幼儿体验被同伴拒绝和接纳的不同感受。研究发现,经常遭到同伴拒绝的儿童或被同伴忽视的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定的交际障碍。经常遭到同伴的拒绝会导致儿童的焦虑和心理不健康,交不到朋友就意味着参加活动的机会减少,丧失许多个人发展的机会,导致儿童自尊和自我效能的降低,精神上会产生不愉悦的情感。而能被同伴接纳的幼儿则正好相反。在与同伴的交往中,会学到许多与人相处的方法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易形成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性格。

第三,通过各种活动,让幼儿充分感受到和同伴交往的乐趣与满足。教师可以通过教育活动、社区活动以及生活活动等各种形式,让幼儿充分体验与同伴相处所带来的交往的乐趣。教师要善于观察,及时运用随机教育和个别教育,对幼儿进行正面的鼓励和引导,如请胆小的幼儿到别的班级借东西等,教师要为每个幼儿创造、提供交往的机会,如大家轮流当值日生等。

2.结合幼儿特点,利用游戏培养社交能力

游戏活动是发展幼儿社会交往的最重要途径。幼儿能通过游戏在与同伴频繁交往中感受交往的愉快。游戏的种类很多,如娃娃家、小餐厅、小医生之类游戏,教师要选择、设计有益于发展幼儿社会交往的游戏,重点把交往能力的五个方面——合作、轮流与等待、解决冲突、遵守规则、交往策略渗透到游戏中去,可利用不同主题的游戏来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幼儿可通过扮演各种角色,反映客观生活中人与人的交往关系,游戏中共同的活动和共同的体验,使幼儿亲近起来,能协调幼儿与他人的关系,产生进一步交往的内在动机。

3.家园社区同步,促进幼儿交往能力发展

可充分开发和利用社区的人才资源和物质资源,使幼儿能在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中与父母、教师、同伴以外的人交往,把在幼儿园所学的交往知识和方法,到社区活动中加以运用和强化。如到附近的菜场、公园去参观、游览,给敬老院的老人表演文艺节目等。每次外出,幼儿都能学到许多在幼儿园和家里无法学到的知识。如排着队伍步行,主动向人问好,观察沿途的商店和公共设施,与接触的对象交往,完成外出任务等。幼儿也非常喜欢这些活动,交往时情绪饱满,主动性、独立性大大增强,社会交往能力无形中得到了提高。

交往,是人与人之间情感沟通的桥梁,是人与人之间思想传递的纽带。幼儿教师必须重视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帮助幼儿获得社会交往知识,提升幼儿社会交往能力。

责任编辑 王爱民

猜你喜欢
社交能力同伴差异
相似与差异
奥尔夫音乐联合体育游戏对轻中度ASD儿童社交能力的干预研究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巧用一日生活,提升幼儿社交能力
找句子差异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寻找失散的同伴
相约钓鱼身亡 同伴应否赔偿
运用传统游戏集体活动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
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