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体系建设的探索

2010-04-05 20:01
当代教育科学 2010年24期
关键词:育才办学中学

●马 林

学校文化体系建设的探索

●马 林

青岛育才中学成立于2000年,前身是有85年办学历史的青岛二中初中部。育才中学建立十年来,从一所初创的新校,不断成长发展,成为全市学生和家长向往的名校,成为岛城初中办学的一面旗帜。

我们认识到,要保持持久的前进动力,传承厚重的优良传统,必须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努力形成积淀厚重,特色鲜明的学校文化体系。几年来,我们以育才精神为核心,初步构建起教师文化、学生文化、课程文化、管理文化和校园文化有机结合的学校文化体系,形成了“人本立校,快乐育才”的办学特色。

一、提炼理念文化:把握体系核心,引领科学发展

理念文化是指学校以及师生员工追求的共同目标、精神境界和价值观念,反映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体现师生的精神面貌,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多年来,我们充分调动全校教职工的智慧和热情,集思广益、完善升华,逐步形成了学校的理念文化。

在办学过程中,坚持“为学生一生奠基,为民族未来负责”办学宗旨,在教育教学中,以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本,对学生的一生负责。这一理念已经体现为全体干部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之中,成为育才文化的基石。

2006年,学校组织干部教师全员参与,反复提炼,确定了十六个字的育才精神:即“厚德博学,广雅和谐,务本求实,志存高远”。育才精神具有独特的内涵和鲜明的特点,从本质上来看,厚德博学是育才人内在素质的具体体现,广雅和谐是育才人团队精神的真实写照,务本求实是育才人做事做人的基本准则,志存高远是育才人超越自我的不竭动力。育才精神是对育才中学发展历程的总结,更是育才人对自己,对学校未来发展的期许。

二、积淀教师文化:倡导学习风气,促进持续发展

在师德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学校文化优势,形成自我教育氛围。近年来,在全校教师中开展了向身边模范人物学习系列活动,学习全国模范教师、省优秀共产党员、我校政治教研组组长李殿毅同志,学习他潜心研究做学生信服的良师、倾注爱心做学生敬佩的益友、不逐荣华但求无愧事业和人生的可贵精神。

学校将教师的持续发展放在了教师管理的首位,在时间、经费上舍得投入,为教师提供再成长的机会。我们的培训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既注重请进来,也强调走出去;既坐而听课,也起而实践。2006年我校获得山东省教师培训先进学校称号,这是对我校教师培训成效的充分肯定。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引导教师在读书中提升文化品位。学校还积极推进了省级课题《构建青岛育才中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评价体系的研究》的开展,初步构建起多元的教师评价体系。育才中学在十年发展过程中,强化校本培训,加强队伍建设,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适应素质教育需求的优秀教师群体。这是育才中学最可宝贵的财富,也是学校发展的基石。

三、培育学生文化:开拓多元空间,实施素质教育

学生文化主要是指学生群体在学校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特有的价值观念、思维习惯、行为方式等,其核心是学生的价值观。多年来,育才中学尊重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围绕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开展了积极向上的学生文化建设,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特色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关心学生的特长发展,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学校管乐团2005年赴北京参加中小学器乐演奏交流,获得了全场最高奖项“最佳演奏奖”;2006年,参加了奥地利维也纳青年艺术节的演出交流活动,得到好评。近年来,学校还成立了舞蹈队、合唱团、书画社、美术组等,使学生在欣赏和享受艺术之美的过程中,人格素养得到了提升,活动能力得到了培养。

为保证学生身心健康,我们结合学校特点,积极有效的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为学生编排了武术操和韵律操,坚持组织学生每天“跑大坝”。成立了田径队、篮球队、乒乓球队、游泳队等多个训练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体育人才。2007年成立的育才国际象棋俱乐部,连续4届获得全国少年国际象棋比赛冠军,并在2008年和2010年先后两次晋升甲级队。

四、构建课程文化:优化课程结构,突出教学特色

课程集中体现了学校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施工蓝图。课程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抓手,是特色办学的重要体现。从某种意义上说,什么样的课程体系决定着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十年来,育才中学紧紧抓住课程改革这一契机,积极建设课程文化。学校在面向全体、开足开齐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基础性、开放性、实用性、多样性的校本课程体系。“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心海导航”、“泥火传情”三门课程的校本教材已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开放实验”和“国际象棋”两门新设课程已经完成教材编写,试点推行。

2006年以来,我校又增设了校本课程系列选修模块,采取“选修课走班制”方式,每周二下午在初一、初二级部全面开设。开学初列出“校本课程菜单”,每个年级有近20门课程,使每一个同学都能自主参加一个固定的校本课程学习,为学生创造出各得其所的发展空间。这一尝试在教育界内外都产生了良好影响。

多年来,我们坚持“让孩子们像孩子一样的快乐生活”的理念,已经形成了“玩在育才”的教育品牌。在教学中,我们努力构建以“快乐、平等、尊重、宽容、批判”为特征的课堂文化。学校积极开展“有效教学”、“高效课堂”研究,鼓励教师形成富有个性的教学模式,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育才中学“轻负高效”教学特色的探索,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五、探索管理文化:强调人本理念,落实民主管理

管理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管理思想和模式根植于文化之中。多年来,育才中学形成了一整套细致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流程。但在学校管理文化建设中,我们更强调和突出“以人为本”这一核心理念,以期达到“不治而治”的更高管理境界。

育才中学的管理基本理念是12个字:“知民情,顺民意,聚民心,用民智”。知民情,就是畅通干群交流渠道,把握一线动态,了解教师需求;用民智,就是坚持民主决策,发挥教代会、工会和校务委员会的作用;聚民心,就是用学校愿景提升文化、凝聚队伍、鼓舞干劲、促进发展;顺民意,就是坚持人本理念,为教师快乐工作、充分发展营造氛围。

学校有效地发挥了教代会、工会和校务委员会在民主管理中的作用。注重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做到依法保障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凡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改革、分配等方案以及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学校的重大建设和采购项目,事先广泛征求全校教职工的意见,在此基础上作出决策。

共同愿景是一所学校全体成员共同的追求和愿望,是引领教师不断超越自我,实现理想的无形动力。学校组织教师广泛开展育才精神和教育教学格言的大讨论,在学期计划、学校规划和学校发展目标任务的制定中,充分听取广大教师的建议。这一过程中,广大教师增强了对学校的归属感,把学校愿景与个人目标密切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工作发展的动力。

六、营造校园文化:师生安学乐教,社会关心支持

校园文化不能等同于学校文化,它应当是学校文化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认为校园文化主要是指学校办学环境的建设,包括内环境和外环境、软环境和硬环境。

从学校内部来看,首要的是营造一种和谐向上、人文宽松的氛围。硬环境我们也在积极创造,努力给师生营造一块“安学乐教”的乐土。近年来,学校先后进行了教学楼的全面改造,办公室、教室的环境改善和设施更新。地热源取暖工程将于今冬投入使用,新建300米跑道操场明年竣工。我们要把每一寸空间都拾掇得像家一样漂亮,让老师、同学们在这里学习、工作感到幸福。

多年来,学校高度重视环境育人。学校门口60面奖牌闪闪发光,提醒师生珍惜荣誉,为校争光;教学楼一楼环廊十几块大理石牌,镌刻着历届校友对母校的感恩;大平台栽着六棵桂花,祝愿每个孩子都有一个美好的前程;教学楼各楼层按级部或功能确定了不同的文化主题。总之,努力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说话,每一个角落都美化。

一所学校办学离不开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为了实施素质教育,我们应该为孩子们营造出一片更广阔的天地。多年来,我们坚持三个合力的指导思想,积极构建学校和家庭之间的顺畅的联系渠道,加强了与教育内外部的沟通合作。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家长对学校的充分信任和殷切期待,成为学校发展取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十年来,育才中学以学校文化建设为支点,促进了教育教学全面持续发展,逐渐形成了“人本立校、快乐育才”的办学特色。在实现学校下一步目标的进程中,也许会面临更大的压力,遇到更多的困难。只要坚守“人本”和“快乐”的育人理念,坚持推进学校文化体系建设的发展,育才的理想之舟必将乘风破浪,直济沧海。

马 林/青岛育才中学

(责任编辑:张 斌)

猜你喜欢
育才办学中学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在多解中学创新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王育才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育才中学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育才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