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生心理监护的实践与思考

2010-04-05 20:01邱士强姬长凤王庆禄
当代教育科学 2010年24期
关键词:辅导心理健康心理

● 邱士强 姬长凤 王庆禄

农村初中生心理监护的实践与思考

● 邱士强 姬长凤 王庆禄

在当今复杂的社会环境及教育环境中,农村家庭中有较多数的儿童和青少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问题。主要表现为喜怒无常,情绪不稳,自我失控,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学习困难,考试焦虑,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学习成绩不稳,青春期闭锁心理,并在行为上出现打架、骂人,说谎,考试舞弊、厌学、逃学,严重的出现离家出走、自伤或伤人现象。为此我们从“学生健康心理”的角度出发,结合我校的“导生制教学”探索,构建农村初中生健康的心理,突出学生心理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加强对有心理障碍学生的关心和教育,及时纠正、排除不良倾向和行为,实现“心理教育育人”,提升办学品位,建设平安和谐校园,引领学生自主发展。

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室建设,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心理咨询室是学生倾诉心理烦恼的最佳场所,也是了解学生心理的最直接途径,在这里可以获得第一手的材料。由教师进行心理咨询和辅导,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力。通过学生心理咨询记录,我们已经获得了大量第一手材料。我们还编写心理问题问卷,并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目的主要是向同学们了解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内心世界的变化,为学校、班级工作更具科学化、人性化,提供必要的参考和帮助。

二、加强学生自信心教育,强化学生“我能行”的意识

城乡差别不仅表现为经济、福利、生活质量的悬殊,更体现在人们的精神面貌和自信心的区别。农村孩子生在乡间,区域差别使他们的心理、习惯都与城市孩子拉大了距离,甚至使不少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前途丧失自信,这必将会在充满竞争和创造的未来社会的发展中处于劣势。因此帮助学生找回自信心,扬起理想的风帆,是农村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实施“四个一”工程,为学生找回自信心增加砝码。

每天给学生一个微笑,温暖学生的心灵。我们要求老师每天带着微笑走进教室,让教室里春意融融,让课堂充满阳光,让微笑带给学生一天一个好心情。学生在老师的微笑中看到了信任,得到了力量,感受到我能行,增强了自信,获得了成功的喜悦。有个学生在日记中写到:“以前回答问题时,老师总是用冰冷严肃的目光盯着你,心里很紧张,语无伦次,现在老师边微笑边点头,我再也不用担心出错了,回答问题流利正确”。

每天给学生一个真诚的鼓励,激发他们的潜力。孔村中学的老师从不吝惜表扬,当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出现一个“亮点”时及时表扬:“好样的,继续努力”。八级有个学生,原本幸福的家庭遭到重大不幸,整天沉默寡言,自卑自贱,经常旷课。为挽救这个走向绝望的心灵,学校在经济上对其进行照顾,班主任三番五次找他谈心,任课教师课上多提问、多鼓励,班干部及同学帮助他补习功课……,在真诚的关爱和科学的激励下,这个同学重新扬起自信的风帆,心中有希望,学习有了动力。

每天进行一次“我能行”宣誓,让他们从精神上战胜一切。“我是孔村中学学生,我是积极的,我是高素质的,我尽我最大努力学习、做人,做事,我一定能成功。”声音宏亮的宣誓口号响彻校园,振奋了精神,鼓舞了士气。宣誓完毕,老师们非常及时的找那些后进生谈话,引导他们找到自己的优点,发展自己的长处。

给每个学生创造一个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找到成功的感觉。不断创设场景,让每个学生尝试我能行的体验,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教师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涵盖课堂教学全过程,包括课堂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的精心设计,课堂管理和课堂心理环境的加强和优化、学业困难学生的帮助指导等等。比如课堂上采取分层次教学,问题设计难、中、易,针对学生优、中、差,让每个孩子都找到成功的感觉,得到老师的赞许;校内经常组织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比赛,发动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报名,并有意识的多设奖项,千方百计让学生感到自己完全有能力做到他们心中的“好学生”所能做的一切,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九年级六班有个同学,以前自卑心很重,从不主动回答问题,成绩不理想。有一次语文老师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纷纷举手,最后老师把目光落在了没有举手的她身上:“XX你来试一试吧。”我?我怎么能行?她不敢站起来,老师看出她的心思,继续鼓励:“试一试吧,给自己一次机会,我相信你能回答出来”。她仔细看了看题目并不难,便镇定地回答了出来,老师很高兴,同学们为她鼓掌喝彩。从那以后,她找回了自信,用心学习,成绩提高很快。

三、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和谐、文明的课堂学习环境

通过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就是课堂教学中的心理辅导,是教师借助学科教学情景(时间、空间)而进行的心理辅导,它符合全员参与的基本原则。我们要求学校任课教师在各学科中积极渗透学生的心理、品德方面的教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活动的认知、情感与行为技能,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和发展。还通过德育论文的形式发现心理教育案例。

四、实施心理辅导

让班主任通过例会和平时工作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另外,还举办专题讲座,如知心姐姐讲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家长学校专题培训等。

充分发挥“导生”的作用进行心理辅导,生成了“导生制”教学策略下的学生自主心理辅导的德育管理新模式,提升了管理水平。

我校近几年实施了导生制教学改革,所谓导生制教学就是学生做老师,学生导学生,学生做课堂的设计者和操作者;人人为师,人人为生。“导生制”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实施,让孔村中学的课堂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各种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大限度上实现了面向全体,让最多的学生找到自信,找到动力,找到希望,得到展示自己、体现自己价值的机会,真正实现了人人有所学,人人有所获,课堂真正成了孩子们学习的乐园。学生心理素质明显提高。

在课堂教学方面取得突破后,我们将“导生制”的理念向学校管理各个方面全方位渗透。每次国旗下讲话由学生轮流主持,列举身边的不良现象,深刻分析原因,从正面发出倡议,取得良好效果。另外,引用竞争机制,让同学们积极参与竞争学生会干部和班干部,承包学校大型活动如运动会纪律、卫生维护服务等工作等,这些创新活动锻炼了同学们认识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当前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孩子们在学校的时间短了,自由支配的时间空宽广了,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的接触更密切了。我们引导“导生”代替教师甚至家长行使对学生的学习辅导、行为监督、安全教育,习惯教育、心理疏导。不仅小组里有“导生”,学科有“导生”,班里有“导生”。节假日回到村里有“导生”,社区有“导生”,外出综合实践活动有“导生”。有的“导生”负责学习活动,有的“导生”负责卫生整理,有的“导生”负责安全工作,有的“导生”负责心理咨询工作,有的“导生”负责联络协调。学校的一草一木,水管、垃圾桶等公共设施也都具体到导生管理“导生”无处不在,“导生”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心理辅导方面“导生”的作用发挥得更好,每一个学习小组就是一个心理辅导单元,心理辅导“导生”负责本组的心理辅导,作出分析教育和评价,简单的“导生”解决,复杂的及时报告给老师解决。有些话学生并不愿意向班主任或心理教师倾诉,学生之间年龄相当,很容易沟通交流,心理疏导也就很容易见成效,而且心理导生也能够及时发现老师发现不了的学生心理变化、学习情绪的波动和不良苗头,及时报告教师,预防了学生在心理安全方面出现问题,避免了一些安全事件发生。有的“导生”戏言:“自己拯救了自己更好”。

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步形成了温馨、和谐的心理环境,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心理调节能力,减轻了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有效地矫治了学生的心理障碍,克服了学生的不良习惯,师生在张驰有度中度过一天的学习生活,脸上充满自信的笑容。“事事讲道德,处处讲诚信,人人争模范,班班争先进”已蔚然成风。这种朴实的校园风尚,让人们感觉既有与众不同之处,但又实实在在地透染着农村学校的气息。

邱士强 姬长凤 王庆禄/济南市平阴县孔村中学

(责任编辑:陈培瑞)

猜你喜欢
辅导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