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五个结合

2010-04-05 20:01王月云
当代教育科学 2010年24期
关键词:橡皮泥高中物理美的

● 王月云

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五个结合

● 王月云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回首来自教学一线的物理教学改革主要是围绕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的:一是教学过程要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二是如何把基本知识的传授由传统的教师灌输变为学生动手操作。高中物理教学如何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各项要求?笔者认为,在物理教学中应从以下五个结合寻求突破。

一、与科学的探究相结合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教给学生知识应用的层次上,更应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规律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知识的能力。教师要以问题为纽带,及时引导和指导学生把直观现象中的问题转化为要探究的科学问题;适时引导学生回忆与问题有关的现象,把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要探索的内容联系在一起,对问题提出初步的猜想与假设;通过讨论,修改选择设计出最佳实验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并且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及时准确地收集实验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概括后得出结论,以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指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思路、方法、步骤、结果处理等,检查是否有错误和疏漏,从而对探究活动的可靠性进行评估。探究教学设计要以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创新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为宗旨,以问题解决为主线,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物理就是要见“物”讲“理”。从现实生活中提炼物理问题,在分析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物理知识,以及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具体的生活与生产实践,应该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策略。当我们的物理教学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时,物理学的知识就会鲜活起来,物理学知识的理性力量就会扩张,学生就会感受到生活中物理学无处不在。譬如在讲“静电的防止和利用”时可以举这样一个真实的例子:1976年,停靠在日本某码头上的挪威油轮伊斯特拉号,因为水手用油刷油漆甲板,由于聚集的电荷产生静电高压而迸发出火花,点燃了弥漫于甲板上方的石油蒸汽,使这艘25万吨的超级油轮毁灭于顷刻之中。不难想象,向学生介绍这样触目惊心的例子比枯燥地“照本宣科”讲静电的危害要好得多,因为真实的事例对人的心灵会产生震撼,而这正是教育应该追求的力量。

三、与形象思维相结合

在教学中,教师要化抽象为形象,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结合。比如物理必修1的第一章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学生对“参考系”这个名词很陌生,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注意把参考系和初中的“参照物”联系起来讲,学生就明白参考系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概念了。再比如,质点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教师可以先从形象的思维为出发点,准备一块橡皮泥,橡皮泥揉成一个小球状,然后提问学生橡皮泥的形状,学生很容易得出橡皮泥是圆球形的;在天平上称量一下,让学生知道橡皮泥有质量;最后逐渐把橡皮泥拿远一点,让学生建立“点”的概念,从而让学生知道质点其实就是从生活的真实存在的有质量、有形状大小的物体抽象忽略了它的形状大小而得到的。通过反问学生在生活中能不能找到有质量没有形状大小的点,让学生了解质点在真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这样,质点这个抽象的物理模型就建立起来了。

高中生注重抽象思维,所以教师要把一些抽象的概念规律化为形象的,最终达到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完美结合,更有助于抽象思维的进行。

四、与审美艺术相结合

物理本身并不是美学,要想使物理教学从枯燥的铅字变成闪烁着美的光彩的科学诗篇,关键在于教师平常教学中是否认真发掘物理科学美,是否去展示其美学特征,是否去创设美的意境,让学生潜移默化受到物理科学美的陶冶。

科学家们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往往以科学美作为追求的目标,通过他们的努力而形成的物理理论,在内容上、形式上是那么自然、简单、和谐,放射出美的光辉。教师平时教学中应向学生展示物理知识的美的一面,激发学生爱美天性,让物理学美的素材震撼学生的心田。

在教学艺术活动中,教师的教学能否产生艺术效果,有赖于教材、教师的精心备课和表演水平,还要看学生是否具有一定的艺术情趣,而影响学生艺术情趣其中一条因素就是审美能力,所以教师在展示科学美的同时,要着重培养学生对科学美的审美能力。物理科学美的体验不光是视觉或听觉的,更多的是靠学生的心智去体验,由学生的体验产生的美的感受及愉悦程度与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关。所以,教师平常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自然界的奥秘,使他们在探索中领会许多事物的本质与联系,感受到知难而进,解疑释惑,获得新知识的愉快,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五、与促进学生发展相结合

当前,世界面临着激烈的经济竞争和人才竞争,我们的教育目标应立足于培养学生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未来的生存能力。物理教学必须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为完成教育培养目标作出贡献,应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创造力。

(一)促进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发展。在现代社会生活和科学工作中,个人之间和团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十分重要的,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干出一番事业,要想有所发明创造,只有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教师在安排科学探究活动时,要注意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良好素质。

在整个探究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独立探究的基础上,必须重视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和交流活动。探究者通过“相互交流”,会明白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解释,有利于摆脱自我中心的思维倾向;在合作、相互表达与倾听中,探究者的想法、思路会明晰化、外显化,探究者可以更好地对自己的理解和思维过程进行审视和监控;在讨论中,探究者之间相互质疑,其观点的对立及相互指出对方的逻辑矛盾,可以更好地引发探究者的认知冲突和自我反思,深化各自的认识;探究者之间交流、争议、意见综合等有助于激起彼此的灵感,促进彼此建构新的假设和更深层的理解;探究中的合作、分享与交流,可以使不同探究者贡献各自的经验和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使探究者完成独立个体难以完成的复杂任务。因此,教师要创造良好的“合作交流”氛围,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和交流活动,使学生介绍自己的探究成果和方法,倾听他人的探究经验,并进行客观的比较和鉴别,从不同的角度改进自己的学习经验,提高认识,克服独立探究中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正确理解所获得的知识。

(二)促进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发展。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对我们物理教学思想有着很重要的指导意义。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体现着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性活动,学习是学生主动求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或多或少的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作为教师关键是要立足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引导启发学生积极地去学习、去探索。有时,还要经过一段过程,使学生在设疑——质疑——释疑的几个反复中,逐步建立起正确的认识,要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当学生通过自己独立思考自行解决问题时,就能够享受到成功的欢乐和喜悦。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也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改进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物理学科的基本特点,关注物理与科技、社会的密切联系和相互影响,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实现,做好上述五个结合,使高中物理教学切实符合新课程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王月云/山东省诸城第一中学

(责任编辑:刘 明)

猜你喜欢
橡皮泥高中物理美的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做个橡皮泥爸爸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高中物理实验
借像皮泥
新形势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