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准备

2010-04-05 20:01俞静娟
当代教育科学 2010年24期
关键词:历史课堂教学课堂

●俞静娟 张 亚

试谈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准备

●俞静娟 张 亚

新课程实施以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及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因此,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状态、基础和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也日益被人们关注。教师除了在课堂内外作好自身的充分准备外,还要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引导、帮助学生调整好学习状态以保证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从而保证课堂高效。

一、历史课堂教学必须重视学生的学习准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上,学生带着充分的准备才能明确目标和方向、调控学习的策略,才能达到课堂学习的高效率。元认知理论认为,学生是能自我调节、自我监控、自我发展的主体,学生能根据活动的目的、要求选择适宜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监控和调节自己的活动过程,减少活动的盲目性、冲动性,提高活动效率与成功的可能性。元认知理论还认为,元认知能力是可以培养、训练、并具有迁移的作用,因此应根据年龄特征采取适当措施和策略促进学生元认知能力水平的发展和提高,即教会学生认识自己的特点、认识学习内容的特点、了解学习的任务和目的要求,选择相应的策略并能在学习中积极监控、反馈、调节,尽快完成任务,达成目标,也就是教会学生学习。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应是传授知识,而应是运用教学媒体灵活呈现教材,创设氛围,指导学生学习,教给学生学习的策略、方法,适时启发帮助学生,让学生主动自主掌握知识。

帮助学生做好学习准备是帮助学生奠定主动建构新知识的需要。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新知的学习是基于已有知识的主动建构,已经拥有的知识、技能、信仰、概念极大的影响着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记忆,影响着他们推理、解决问题、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因此,已有知识与经验的准备不足,不利于所教授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会导致新学习的失败。皮亚杰、英海尔德曾经探讨给儿童认知建构提供必要的经验准备与教学建议,他们提出了“准备课程”的概念,布鲁纳则据此认为,没有给儿童提供足够的准备课程以及足够的经验支撑是很多知识难以被学生接受的重要原因。反之,如果给学生提供合适的准备课程,以促使他们产生相应的认知经验,儿童就可以在此基础上学习许多原来认为不能被儿童接受的概念。教学实践也告诉我们,历史学科的概念、现象的叙述和现象之间关系的分析,对于中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学习新知识的许多困难就来自于学生对于历史概念、历史现象及其关系的不清楚,教师可以通过搭脚手架,帮助学生将已有经验和学科知识建立起联系,并将这些当作新教学的起点,从而改善学生的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做学习的准备也是改变目前中学教育实际的需要。由于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对于历史学科学生常不会给予足够的重视,基本上不会有课前预习。无准备的听课,低效率的课堂,学生课前无负担、考前负担重,学习成就感低已经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这种状况严重束缚了历史学科人文教育功能的发挥,影响中学素质教育推进。

二、历史课堂中学生学习准备的内容

学生的学习准备主要包括智力准备和非智力因素的准备。智力准备主要指获得学科知识的知识铺垫;非智力因素的准备是指学生的兴趣、动机、情绪等方面的准备。上述准备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行为准备、心理准备、知识和方法的准备。

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准备中,行为准备居于先导地位。行为准备是指学生做好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动作准备,它包括课前行为和课中行为的准备。课前行为准备是指及时静堂以及上课用的书籍簿本等物品的准备。课中行为准备是指课堂教学开始后学生的动态行为,例如围绕着学习进行的听、读、记各种行为准备。行为准备贯穿于课前和一节课的整个过程。通过老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行为节奏,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明确课堂学习的每一个环节的阶段目标,使其行为主动。

心理准备是学生学习的兴趣、动力和情绪等方面的准备。学生的高效学习必然伴随着比较浓厚的兴趣、较强的动机、上进心等。学习过程中积极的情感准备,是学习新知识的稳定剂,也是兴奋剂、催化剂。积极的情感投入会大大增强学习的效果,教师要呵护、培养学生的这种情感。学生对于历史课堂学习的积极情感可能来源于对历史学科的兴趣,也可能来源于对历史老师的钦佩,还可能来源于某种将来的个人的需要。如果学生觉得历史学科有用并且有趣,他就会重视学习并且乐于学习。有了这样的心理状态,历史学习过程便不会是苦差使了,也比较容易出好的效果。心理准备是间接的、相对持久性的、内隐的准备,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

知识和方法的准备是所有准备中的关键,属于智力因素的准备。知识的铺垫是最核心的准备。课堂学习过程中的知识和方法准备是教师对于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综合考虑后为学生知识、能力、精神的升级架设的阶梯,是促进学生理解和思考的关键,高效课堂的重要准备内容。能为历史知识的学习提供准备的知识和方法包括历史理论知识、历史学习方法、历史学科语言、历史概念、史实、生活经验、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等,而教师要做的是在何时以何种形式恰当地帮助学生做好准备,以保障实现知识的扩大和迁移以及形成规律性的知识。

三、历史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学习准备的策略

关于行为准备。上课前教师提前1-2分钟进教室,观察学生的动态、上课用的书籍等准备情况,必要时可以把一些特别的要求写在黑板上,提醒学生做好准备;教师还应特别关注一些平时比较马虎的学生的准备情况。课堂中在需要学生听为主的环节,教师要提示学生积极思维,比如说这样一些话:“大家听好我下面的话”“我们一起来思考一下”等等。

关于心理准备。在教学设计的导入环节教师可以用精彩的导入语激发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兴趣,如学习选修4对封建帝王的评价单元时,可引用毛泽东《沁园春·雪》作为导语“……昔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老师设问:“毛泽东是如何评价历史上的封建帝王的?”接着追问:“我们该如何来评价他们?”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在课堂教学的新授课环节,教师可以创设一些情景,设计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在学习“王安石变法”时,教师可以假设学生们是生活在北宋中期的有责任心的朝廷官吏,将如何发现社会问题(北宋中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分析社会问题、解决社会问题,如何为国献计献策?(北宋统治者是如何试图改变这些问题的?效果如何?)通过不断的追问和释问,学生先被激发出兴趣,既而又在释问中体会成功,始终保持积极的情感状态,使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知识和方法的准备要坚持 “一个前提”“两个恰当”。一个前提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目标和学生学习基础充分研究,这是确定相应准备的内容的关键。两个恰当,一是恰当的时机,二是恰当的形式。一般情况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最需要有知识和方法铺垫的,而铺垫的内容要在合适的时机并且采用让学生容易吸收的方式才能为下一步的学习起到准备作用。如:学习“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一课,依照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在对本节的政治制度如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议会民主制的建立及特点的理解与掌握上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在学习新课前用一些目前英国政治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政治制度的特点,回忆前面所学的欧洲封建社会政治的特点,同时让学生回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这一唯物史观,这样,学生便带着一个常识性的知识(即“君主立宪制度、议会民主制的建立就是国家权力逐渐从国王转移到议会的过程”)和一个理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来学习新课。通过以上的铺垫,为学生理解这节内容扫除了最大的障碍,学生的思维积极展开。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帮助学生做好学习的知识方法准备可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积极思考问题,努力解决问题,享受成功解决问题带来的喜悦。

在课堂教学中,行为准备、心理准备、知识和方法的准备不是截然分开的,它们是学生高效达成学习目标的缺一不可的三个支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要学什么,还要关注学生怎么来学,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是实事求是,和真正高效的。

俞静娟 张 亚/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

(责任编辑:刘 明)

猜你喜欢
历史课堂教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新历史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