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屈原学会2009年年会暨屈原与湖湘文化学术讨论会议综述

2010-04-07 13:00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溆浦楚辞湖湘

潘 盼

(湖南科技学院 外语系,湖南 永州 425100)

湖南省屈原学会2009年年会暨屈原与湖湘文化学术讨论会议综述

潘 盼

(湖南科技学院 外语系,湖南 永州 425100)

湖南省屈原学会2009年年会暨屈原与湖湘文化学术讨论会于2009年10月24日至25日在汉寿隆重举行。与会专家学者的论文集就楚辞艺术形式研究、屈原与湖湘文化、屈原与汉寿、屈原与溆浦、屈原及其作品之接受史研究、其他关于屈原、楚辞的研究等问题,做出详细的论述,并且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这些观点的提出对屈学与湖湘文化的充分认识并深入发展湖南屈学的研究,兼具学术、理论与实际的意义。

屈原;屈原学会;湖湘文化;研究综述

湖南省屈原学会2009年年会暨屈原与湖湘文化学术讨论会于2009年10月24日至25日在汉寿隆重举行。本次会议室由湖南省屈原协会主办、汉寿县屈原学会承办。来自北京市、湖南省高高校及屈原协会、学社等单位的屈学专家、学者70余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汉寿县县长宋云文先生、湖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徐传顺先生、湖南省屈原学会会长郭建勋先生、中国屈原学会常务副会长方铭先生、汉寿县屈原学会会长侯文汉先生、湖南省古典文学学会会长李剑波先生先后在开幕式上致词。开幕式由汉寿县屈原学会办公室主任陈焕宁先生主持。这次研讨会的议题范围是屈原与湖湘文化、楚辞艺术形式研究、屈原及其作品之接受史研究、其他关于屈原、楚辞的研究,共收到论文40余篇。在会议为期两天内,与会专家学者的论文集就楚辞艺术形式研究、屈原与湖湘文化、屈原与汉寿、屈原与溆浦、屈原及其作品之接受史研究、其他关于屈原、楚辞的研究等问题,做出详细的论述,并且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这些观点的提出对屈学与湖湘文化的充分认识并深入发展湖南屈学的研究,兼具学术、理论与实际的意义。以下便根据相关材料,将本次会议所收到的43篇论文中提到的主要问题和观点略作综述,以飨读者。∗

一 楚辞艺术形式研究

楚辞研究是中国古代文学及文化研究的热点,与会期间,湖南大学文学院的郭建勋教授在《再论楚辞体与七言诗之关系》中认为,原初楚声音乐与《今有人》所属的相和歌存在密切联系,这种联系不仅体现在楚辞“九歌”中的句型通过对“兮”的置换,改用叠词或是联绵词,在“兮”字之前某个位置增添一个字这三种途径纸上,还体现为楚辞其中的两种句型是七言诗句的渊薮。张衡的《四愁诗》、曹丕的《燕歌行》等早期七言诗的形式特征及演进发展都证实了七言诗源于楚辞体。

在《“涉江”写实手法评议》中,湖南商学院的陈书良教授认为在浪漫主义诗人屈原的作品中,并非全部诗篇都是浪漫主义诗篇,通过对《涉江》三段诗篇的具体分析,得出《涉江》就是一片写实力作。文章呈现出了与屈骚浪漫写意诗迥异的平实的风格语态。这一点,也恰恰是理解《涉江》的关键。

湖南商学院的刘晓林教授在《从屈原〈九歌〉看戏曲与仪式的关系》认为屈原的诗歌《九歌》表现的就是楚地的祭祀仪式。其中的载歌载舞就是中国民间戏曲的萌芽,全文通过对戏曲与仪式的关系、楚巫背景中的仪式情况以及屈原《九歌》的产生和《九歌》对于仪式的表现及其对戏曲的影响这三个方面的论述,提出了研究出国的巫傩文化特点与屈原《九歌》的构成对于进一步了解中国早期戏曲的形态具有一定的意义。

二 屈原与湖湘文化

湖湘文化是中华文明中独具特色的文化奇葩,湖湘文化原道发端,远迹屈原,屈原对湖湘文化影响是十分深远的。

汨罗市屈原纪念馆的徐蔚明、任远等学者在《高扬屈原应成为湖南文化强省战略的重要举措》指出屈原留给了湖南巨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高扬屈原对湖南文化强省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湖南科技学院濂溪研究所的张京华教授在《〈九歌·山鬼〉祀主为九嶷山神推论》中根据《汉书·礼乐志》及《梁书·张缵传》两种文献所示,推测屈子《九歌》中的《山鬼》的祀主为永州九嶷山的山神。

在《论屈原楚辞创作中的巫觋色彩》中,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的刘铁峰教授通过对屈原楚辞中的巫术话语、屈原楚辞中巫术活动场面的描写与再现、屈原楚辞中对鬼神灵异体系的解构三个方向的我们阐述了巫觋元素是屈原文学创作中的主要题材来源和情感生发几点,以南楚巫觋文化传统与文化蕴含角度去解析和领悟屈原的楚辞创作。

汨罗市屈原纪念馆的刘石林先生在《屈原与端午文化》中从端午文化、起源、文化内涵与发展向我们展现了端午节是如何在保持屈原精神的同时,又注入了新的时代元素。

汉寿县周文庙中心学校的周运曙先生在《浅说屈原与湖湘文化》中以湖湘文化光照千秋,生生不息、湖湘文化师承屈原,一脉相承、湖湘文化底蕴深厚,演绎人生三个视角向我们解释了湖湘文化是以湖南为主题的近代区域文化,追根溯源,屈原与湖湘文化的影响深远,并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三 屈原与汉寿

屈原故里一直是历代学者争论不休的一个话题。汉寿屈原学会的学者们根据近年来对汉寿遗迹、文化、风俗等多面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学术观点,并引起了与会学者的广泛重视。

汉寿屈原学会的侯文汉先生在《屈原与沧港考析》一文中,通过对屈原的很多古迹、行吟与传说三个方面,论证了屈原故里就是今日位于汉寿西域十五里的沧港。

汉寿屈原学会的陈焕宁先生在《浅析屈原与汉寿民俗》中通过对汉寿的一系列的民俗如龙舟比赛、包粽子吃粽子、挂菖蒲挂艾蓬、佩戴香包和信鬼好巫这几个方面,提出了诗祖屈原的故里就是古称龙阳的汉寿。

湖南文理学院的韩隆福教授在《楚平王时的采菱城和城州屈》中从楚平王筑采菱城“为舟师伐濮”和“城州屈”,以及往后洞庭常汉阮湘的历史来看,提出屈原故乡以阮澧二水流过的尾闾西洞庭汉寿为中心值得学术界关注。

常德市诗词学会的阮先先生在《汉寿天乙宫考略》中对释“天乙”、“天乙”是成汤、楚人为什么祭祀成汤、武陵蛮与天乙宫、《九歌》与天乙宫、屈家巷与天乙宫的论述,对祭祀商汤王的神庙何以会出现在南方洞庭湖畔的一个小乡镇、“天乙”神是不是楚人心目中最高的神“东皇太一”与天乙宫与屈原或屈氏家族的关系做出了详细的阐述。

在《对屈原〈九歌〉中东君、东皇太一和汉寿东岳庙的解读》一文中,汉寿屈原学会张应荣先生通过对先秦的祭礼制度及封禅、楚国祭奠之神东君及东皇、东皇东君与汉寿东岳庙一脉相承三个方面的论述,认定了东岳庙是几年屈原的遗迹。在《屈原“橘颂”与汉寿“桔洲”探微中》,张应荣先生提出了屈原生长于南国,少年时就在汉寿沧港,《橘颂》很有可能是写于沧浪附近的橘林州。

汉寿屈原学会的何胄斌在《从屈原在汉寿及周边遗迹探寻屈原故里汉寿说》中进一步补充并阐述了屈原在汉寿及其周边遗迹与屈原在汉寿的关系。

常德市政府傅启芳在《也谈屈原》中指出汉寿学者提出的屈原故里汉寿说,是对传统说法的大胆挑战,宛如一石激起千层浪,震得鱼龙活跃。并认为这一学说的提出最大意义则在于宣传并普及了屈原精神,加深了人们了解屈原其人其事作品。

湖南文理学院中文系的梁颂成教授在《常德市城区屈原文化资源考述》中向我们介绍了常德城区丰富的屈原文化资源,如招屈亭,三闾港、屈原巷、德山之麓这些集中的遗迹,认为在现代城市文化建设中,对这些资源的合理整合,将成为常德城市文化建设的又一品牌。

湖南文理学院的韩隆福教授在《屈原与常德阮澧流域》一文中对常德阮澧流域突出的山川风物、人文习俗、与常德阮澧流域留下的许多与屈原有关的建筑遗存和风俗传说的阐述论证了屈原为阮澧流域和常德洞庭人民产生了深远的文化影响。

在《〈湘君〉、〈湘夫人〉与“城头山古文化遗址》中,湖南一师的黄露生提出了《湘君》、《湘夫人》、是屈原《九歌》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文章从《湘君》、《湘夫人》故乡湖南澧县出土的历史文物,参考了有关的历史文献,提出了《湘君》、《湘夫人》的逐日这是记载缅怀舜帝发明“飞龙”和记载歌颂舜帝夫人发明“荷屋”,其内容是两首史诗。

四 屈原与溆浦

溆浦屈原学会的禹经安先生在《也谈屈原〈涉江〉之溆浦》一文中通过对“溆浦”是地名、县名,还是今溆浦县?楚黔中郡治在溆浦吗?和溆浦的“屈原文化”现象三个问题的详细阐述,向我们展示了溆浦地域内的“屈原文化现象”。

溆浦屈原学会的舒新宇先生在《溆浦巫傩蕴涵丰富的屈原文化》与《屈原从溆浦巫傩唱词里找到了最佳表现形式》中认为:屈原与溆浦的巫傩文化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屈原正是从溆浦的巫傩唱词中,找到了一种不受任何局限、挥洒自如的最佳表现形式,从而创造了一种崭新的文体-骚,开创了中国是个的新纪元。

岳阳市博物馆的张中一再《屈原事迹觅踪》中,将他研究屈原作品、屈原遗迹如溆浦龙潭、溆浦梁家坡楚黔中郡郡治城址的发现、以及通过屈原的功迹汇编成《楚黔中郡抗秦义军史志》一书,还屈原事迹一个真实内容。

溆浦县屈原学会的张昌竹先生在《〈涉江〉新读》中对传统的说法“屈原做《涉江》是来到溆浦后感慨自己的政治抱负彻底无望实现,对楚王朝“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质疑,提出了《涉江》意在揭示屈原做楚王族后裔,她矢志不渝的爱国爱家情节让他不能忘怀强国之志、抗秦之心。

五 屈原及其作品之接受史研究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的唐祖敏在《屈原美政思想溯源——兼论屈原的自沉》中通过对屈原美政思想的心理渊源:先秦帝王观念、文化因子:先王崇拜和儒、法帝王的观念:重德举贤明法以及屈原因美政理想破灭而自沉:帝王情结的论述,探究了屈原“美政”理想作追根溯源的探究,并由此追寻屈原自沉的根本原因。

中国历史上曾对屈原精神的两种不同的观点,湖南科技学院的陈仲庚教授在《探寻:屈原精神的内在特质》中认为屈原精神的内在特质是求索、求真、求美,这也正是我们今天所应弘扬的民族精神。

在《从〈抽思〉说到屈原与汉北》一文中,邵阳师范的易重廉论述了屈原因宪令问题遭谗被“疏”,在汉北一行的经历,希望能为楚议抗秦中提供一手资料,但因不被楚王理解,写了《抽思》抒发了自己心中的忧思。

常德诗墙的毛欣法《从“王怒而疏屈平”到“王怒而迁屈平”说起》中认为屈原被迁谪的经历恰恰成就了他在文学、历史上的巨大贡献,由此也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汉寿屈原学会的熊炳烈在《浅析〈天问〉》中通过对屈原的作品《天问》三个部分:宇宙人生、社会历史、神话传说这三个方面的论述,展示了诗人无私无畏、坦荡正直、光明磊落的人格气质和实事求是的精神与独特的人格魅力。

汉寿一中的余宁一再《〈渔父〉渔歌探源》通过对《渔父》歌词、背景及地理位置的详细论述,得出了《渔父》渔歌是在沧浪水滨、云梦泽畔的今汉寿沧港所吟唱的,是流传两百多年的一首旧歌词,先见于宁戚《饭牛歌》,继而是孔子所闻《孺子之歌》,最后则是《渔父》渔歌。

六 其他关于屈原、楚辞的研究

临澧宋玉学会的史新林在《流水之必自原泉 卉木之茁于根笈》中通过对菜肴视频中的宋玉辞赋元素和婚俗文化中的宋玉辞赋元素两个方面的论述,揭示了宋玉对阮澧大地民俗文化的深刻影响。

湖南电视台的于斌在《沧浪之水与宋玉城之关联试言》从历史文字、史迹出土、民俗文化与政治走向四点阐述,对汉寿的沧浪之水与临澧的宋玉城是否有关联等问题做出了详细的论述。

在《王船山赋的思想意蕴》中,湖南大学的刘再华教授认为船山与屈原有着相同的人生处境与道德操守,两人有着心灵的契应,异代同悲,旷世同情,也正因为如此船山赋从思想的凝练到情感的书法,从赋体结构到语言放个,都深深的打刻着屈原赋的烙印,嵇文甫先生称之为“真可谓《离骚》之嗣音”。

湖南师范大学的陈松青教授在《〈九歌〉遗意 易氏新篇》中通过对汉寿清末民初有名的易氏一家的介绍,尤其是他们的乩笔唱和诗作颇有屈原《九歌》的遗意,并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对于我们了解深受楚辞影响的诗人——易顺鼎有重要的意义。

湖南师范大学的罗敏中在《王船山以道释扫评析一:正旧注之误得失》中认为王船山对王逸的批评是破,以道注骚是立。虽然王船山的以道注骚是不完全不彻底的,但其本质上仍是儒家,因此他运用的方法是亦儒亦道。

在《遨游之翔的精神对话》中,湖南科技学院的翟满桂教授将屈原的《天问》与柳宗元《天对》这两束耀眼的奇葩,从天人合社会变迁的深度思考以及创作的表现形态等方面进行了探究。

湖南工业大学的刘伟生教授在《李峤〈楚望赋〉并序的理论内涵与价值》一文中,对李峤《楚望赋》及序内含着的相互关联的两大理论:感物说与登临说做了详细阐述,为我们全面了解李峤的文学贡献提供另一独特视角。

在《论宋玉及其作品的接受在六朝的演变》一文中,湖南科技大学的艾初玲教授认为宋玉在文学史地位的逐步走高的深刻原因则是文学自觉向纵深发展的产物。

汉寿屈原学会的罗尚必在《剖析屈原民本思想对明龙阳典史青文胜的影响》一文中指出屈子以民为重、廉洁奉公以及对待生死观上和青文胜的为民请命具有异曲同工的特点,正是屈原的民本思想,点燃了他生命中永不熄灭的火花。

湖南省湖湘文化研究会的黄守愚在《花落春犹在:心归屈原的陈寅格》中指出陈寅格先生对屈原十分仰慕并深受屈子精神的影响,“置以为像兮”,以开显其人格魅力。也正因为如此,陈寅格先生所表彰的“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承泽于屈原及其楚骚精神。

在《〈九歌·国殇〉历史与神话背景研究述评》中,湖南科技大学的袁心澜对《国殇》的时代背景和创作背景研究、《国殇》的祭祀主题和祭祀形式研究做出了详细论述。

湖南科技大学的费康亮在《〈九歌·河伯〉研究述评》中对屈原抒情诗组《河伯》的所祀神灵之争、主题之辩、与原型探析三个方面的详细论述,深入了关于《河伯》的研究,将《河伯》之中的文化意蕴做出了更加深刻的阐释。

综上所述,本次会议与会代表提交的论文尤其是一些新的论点的提出体现了湖南省屈学研究呈现出不断创新的趋势,这一势头也必将推动湖南省屈学研究不断深入与发展,有助于更多的学者在屈原与湖湘文化这一主题上取得更多的学术成果。这次学术讨论会的召开不仅仅是湖南屈学学者的聚会,更是湖南省屈学学术界耀眼的思想光芒再一次交汇于碰撞,这对于深刻的发展与研究湖湘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责任编校:燕廉奚)

book=222,ebook=268

I222.3

A

1673-2219(2010)01-0222-03

2009-11-05

潘盼(1989-),女,河南周口鹿邑人,湖南科技学院外语系2006级学生。

猜你喜欢
溆浦楚辞湖湘
《湖湘论坛》征稿启事
溆浦鹅的品种特征及选育研究进展
近代湖湘文化的崛起与启示
介绍一个鹅品种
——溆浦鹅
《楚辞·九章·惜往日》校读一则
屈原和楚辞
秋夜读《楚辞》
魏晋南北朝时期楚辞的接受
湖湘论坛2016年全年目录
《湖湘论坛》征稿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