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技与经济发展的灰色关联研究

2010-06-29 07:46王淑芬赵学珍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0年2期
关键词:关联度关联指标体系

■ 王淑芬 赵学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很好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客观地分析和研究当前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一直是政府部门和学术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其事关科技发展战略。

科技与经济发展关系指标体系的构建

1.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科技与经济发展都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具有非线形动态性的特点。科技与经济发展关系具有不确定性,但确实具有一种相关关系。

本文在构建科技与经济发展关系指标体系时,尽量遵循系统性、科学性、可比性、简洁性和可操作性原则。此外,由于在进行实证分析时采用的是时间序列数据,从各指标的历史趋势中已经可以反映出发展速度,因此在进行定量分析时不考虑速度指标。同时,有一些指标很难获得连续、权威的数据,进行数量化分析有困难,对于这些指标也从指标体系中排除,还有些指标反映的内容过于单一,相对重要性较差,研究中也不进行重点分析。按照以上原则,本文构建了科技与经济发展关系指标体系。

2.科技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

科技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目的在于通过一系列有关指标来全面衡量我国科技的发展水平,在全面、准确、客观地了解我国科技系统运作和发展状况的基础上,衡量、监控和评价科技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本文主要从投入-产出的角度,建立两个层次的科技发展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3.经济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

经济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目的在于客观全面地了解、评价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分析其发展趋势。本文主要从经济发展的规模、能力、结构、收入与消费四个方面,建立四个层次的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如表2所示。

表1科技发展指标体系

表2 经济发展指标体系

科技与经济发展关系实证分析模型概述

科技与经济发展是一个相互作用的统一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且其关系存在信息不完全、准则多样性,从信息到结果是由多到多的灰映射,二者之间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科技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与作用不确定等具有灰色系统的基本特征。

设有自然数序列X(t)和Y(t),即:

则有X(t)、Y(t)两数列在tk时刻的关联系数:

利用Rij(tk)可以得到每个Y指标与X指标在tk时间的平均关联度大小:

根据Rij的取值来判别Yj指标与Xi指标的关联强度,一般可依据如下判别

准则:若 0<Rij≤0.35,则关联强度为弱关联;若0.35<Rij≤0.65,则关联强度为中关联;若0.65<Rij≤1,则关联强度为强关联。

运用此模型对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作实证分析具有以下特点:

(1)模型所用数据量较一般的函数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的要求较少而分辨率高,回避了不同指标的数量级和量纲,模型具有很好的扩展性; (2)模型所需的原始数据无须标准化和选择参考点,便于计算机处理; (3)原始数列中含有零或负值时,不影响评价效果; (4)通过滤波处理计算关联时,两序列均起作用。

我国科技与经济发展关系模型求解

本文分析研究所选用的样本是2000-2007年我国科技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时间序列数据,数据资料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部网站 http sts.org.cn/zlhb/zlhb2008.htm)、 《2008中国统计年鉴》。

根据所建立的分析模型和科技与经济发展指标体系,利用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计算,按照关联强度判别准则,建立科技与经济发展关联强弱表,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在科技与经济发展的所有指标中,强、中、弱三种关联强度出现的次数 (77,62,1)分别占总数140的比率依次为:55.0%、44.3%和0.7%。在强关联的科技发展指标中,出现的次数依次为10、0、9、10、0、10、9、9、10、10次,分别占所有强关联因素个数总和77次的12.99%%,0,11.69%,12.99%,0,12.99%、11.69%、11.69%、12.99%、12.99%。在中关联的科技发展指标中,出现的次数依次为 4、14、5、4、14、4、4、5、4、4次,分别占所有中等关联因素个数总和62次的6.45%、22.58%、8.06%、46.45%、22.58%、6.45%、6.45%、8.06%、6.45%、6.45%。在弱关联的科技发展指标中,只X7出现一次。

将Y(t)与X(t)两数列在各个时刻的全部关联值进行平均,得到的关联系数的均值,总体上说明了我国科技与经济发展之间具有较强的关联程度。

我国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关联分析与评价

由以上我国2000-2007年间科技与经济发展关系实证的计算结果,可以得到很多启发和结论:

1.我国科技与经济发展之间总体上呈现同相、正相关关系,且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在科技发展的10项指标与经济发展的14项指标之间的140个关联值中,有77个呈现强关联,62个呈现中关联,1个呈现弱关联。

2.强关联的科技发展指标对经济发展的关联性影响最大。在强关联的科技发展指标中,从事科技活动人员数、R&D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科技拨款占国家财政支出比重、科技论文三系统发表数目、国内专利申请量、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总额比重、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净利润八项指标较其他科技发展指标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表现出尤为重要的作用。

3.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还体现在对产业的贡献率上。在中等强度的科技发展指标中,科技发展的全部指标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贡献率均达到了分别达到了中度关联,在实现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4.科技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强弱顺序依次是科技产出、科技投入。从全部经济发展指标对科技发展的平均影响程度来看,14项经济发展指标对全部科技发展指标的平均关联度依次为0.7535、 0.5345、 0.6404、 0.6949、 0.5893、 0.7581、0.7423、0.6881、0.7690、0.7833,其中经济发展指标对科技投入、科技产出的平均关联度依次为0.6558、0.7217。由此可见,科技产出的不断增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显著的。

5.科技发展对收入与消费有着尤为重要的影响,其重要作用应引起相当的重视。从全部科技发展指标对经济发展的平均影响程度来看,10个科技发展指标对全部经济发展指标的平均关联度依次为 0.7176、0.7852、0.7442、0.7442、 0.4786、 0.5464、 0.5791、 0.5542、 0.5542、 0.7202、0.7512、0.7594、0.7641、0.7784,其中科技发展指标对经济发展规模、能力、结构、收入与消费的平均关联度依次为0.6440、0.6557、0.6176、0.7640。由此可见,科技的不断发展对收入与消费的影响是显著的。

结语

综合以上分析可见,我国的科技与经济发展是互动的,它们本身不能孤立发展,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所以为了使我国的区域经济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政府应该加大对科技投入的力度,形成科技拉动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促进科技发展的良性循环。最后,希望本文能够为我国政府制定适应科技与经济发展协调发展的政策提供可供借鉴的理论依据,同时为推进我国提高实施 “科技兴国”战略的实效性提供切实的帮助和支持。

表3科技与经济发展所有指标的强、中、弱关联度

参考资料

1.吴和成,垂勇.科技投入产出相对有效的实证分析[J].科学管理研究,2003(3):93-96.

2.邓聚龙.灰色控制系统.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M],1993.

3.王淑芬.应用统计学.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M],2007.

猜你喜欢
关联度关联指标体系
不惧于新,不困于形——一道函数“关联”题的剖析与拓展
“一带一路”递进,关联民生更紧
奇趣搭配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水质评价分析
智趣
基于灰关联度的锂电池组SOH评价方法研究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公交线网模糊评价
广义区间灰数关联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