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和谐:构建和谐校园软环境的核心目标

2010-08-15 00:48郑林科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校园心理大学生

葛 宁,郑林科

(西安石油大学人文学院心理研究所,西安 710065)

大学生心理和谐:构建和谐校园软环境的核心目标

葛 宁,郑林科

(西安石油大学人文学院心理研究所,西安 710065)

和谐校园软环境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方面。大学生心理和谐是构建和谐校园软环境的基础与前提,促进大学生心理和谐对实现校园和谐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心理和谐与构建和谐校园软环境具有相同要义,高度统一于和谐的内涵。文章通过从心理和谐与校园软环境的内涵出发,论述了二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促进大学生心理和谐的措施,有利于大学生自身,大学生与环境的和谐。

心理和谐;校园软环境;大学生

高等学校构建和谐校园的内容涉及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以教学设施、生活条件等作为衡量要素的校园硬环境;另一方面是以人的和谐为目标的校园软环境。马克思认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1]92。和谐的校园环境对于新时期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校园硬环境与软环境之间相辅相成,其中校园硬环境的构建是校园软环境的条件,而和谐校园软环境则是构建校园硬环境的基础与目的。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发展,高等教育的规范性更高,办学的物质基础和空间载体在高校规划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校园硬环境建设内容逐渐具体明晰。校园软环境的建设以人为主体,其结构要素尚未有统一定论。因此,本文拟从和谐校园的主体——大学生出发,探讨构建和谐校园软环境的关键因子。

一、对“大学生心理和谐”与“和谐校园软环境”的认识

和谐,在中外文化中多有论述,其共同的一点是都将和谐作为人类所共同追求的一种理想状态,所体现的是一种恰到好处的、协调、圆满的状态。现代心理学则认为:“和谐在心理机制上使人愉快、满足,并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那么,心理和谐究竟是什么?大学生心理和谐究竟包含哪些方面?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和谐可以理解为人们处理与协调各种各样关系时的平衡状态;心理和谐则是指人的基本心理过程和内容之间,或者部分与整体之间保持动态的均衡、完整协调[2]。据此定义可以推出大学生心理和谐也应该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大学生个体的基本心理过程和内容之间彼此协调,包括认知与情感、认知与意志,认知与行为的协调一致。例如,大学生对自身生活学习中的事情能有较为准确地认知,较多产生积极的情绪情感;遇到困难能够有坚韧的意志,寻求有效解决方式;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第二,大学生的基本心理过程和内容与整体相互协调统一,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大学生心理和谐与其他群体一样,作为一个多因素关系系统,不仅要使人的基本心理过程和内容协调一致,还要服从于整体,使得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相适应。可以说,大学生心理和谐是对生活与学习环境的适应过程,包括大学生自身的和谐,大学生之间的人际和谐,大学生与校园的和谐。

校园是大学生生活学习的场所,也是大学生社会化过程的重要载体。校园软环境是一个对应于硬环境提出的概念,容易感知,却难以定义。多有学者认为,校园硬环境是指可以量化的外在的校园因素,如课程设置、实验设施、校园绿化等;与其对应,校园软环境是指校园中不能量化的无形的因素,客观存在且对大学生的心理发生发展产生较大影响[3]。从现代高等学校特征来看,校园软环境具有如下特点:第一,内涵和标准没有统一定义。由于价值观与视角的不同,人们对校园软环境的理解与把握具有差异性。有学者定义其为“育人”环境,也有研究者认为校园软环境是大学的整体精神风貌。从素质教育的实质来看,校园软环境是指一切影响学生心理的精神因素。“以人为本”的出发点要求校园软环境应该包括教学理念、管理模式等人为可控的客观因素,也应该包括学习氛围、人际关系等长期形成的心理感知因素。第二,对学生心理和谐的影响与作用显著。校园软环境作为包含多因素的系统,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首要体现在学生心理事件的发生与发展。比如,教师所持的态度和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能够影响学生自我认识的形成,影响学生对自己的评价,以至于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职业生涯的成败。因此,和谐校园软环境应该是以校园硬环境为载体,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为特征,学生与校园环境和谐相处的理想的校园。

和谐校园软环境的构建就是要积极为大学生健康心理的成长提供智力支持和文化氛围,努力消除校园中影响学生和谐心理的因素,帮助学生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肯定和实现自我。

二、心理和谐是构建和谐校园软环境的重要基础

和谐校园软环境,从根本上说,是人与人的和谐,而人与人的和谐首先要实现自身心理的和谐。大学生群体,是大学校园的主体,大学生心理的和谐,是和谐校园软环境的基本构成元素。在大学校园中,心理和谐的学生善于调节自己的心理,积极观察外部世界,更容易悦纳自我,接受现实中的挑战,在动态的环境中实现个体发展,并能通过努力改善环境中的不和谐因素。大学生心理和谐,是现代高等学校的现实需要,对合格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是构建和谐校园软环境的重要基础。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的发展,大学校园的人数剧增,大学生综合素质存在差异。此外,市场经济浪潮中,大学生时刻都面临着种种挑战。高等学校中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屡屡出现,究其根本,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问题:第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出现考试不及格、不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等问题;第二,失恋、交往困难、受到同学排挤等人际关系问题;第三,不同家庭不同地域学生之间的价值观冲突问题。这些问题是大学生心理不和谐的因素,也严重影响了和谐校园软环境的构建。大学生缺乏学习动力,交往困难,价值冲突等问题不能圆满解决,高等学校的办学理念势必难以实现,更无从体现大学的精神风貌与品质。从目前出现的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来看,心理失衡不仅危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关系到大学校园的安定与发展。

大学生心理和谐,是心理健康的标志,同时也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作为 21世纪的大学生,不仅需要具备智力条件和学习知识的能力,同时需要应对挫折压力、亲和创新等方面的能力,这就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现代高等教育的中心任务是培养和教育符合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校园软环境就是要以和谐为理念,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真正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社会环境,是一个动态多变的系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学生具有明显的适应优势。一方面,大学心理和谐,能够更好地发挥智力水平,提高学习与工作的效率;能够更好地处理生活学习中的压力与挫折,完善自我的人格特征。另一方面,大学生心理和谐,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环境的和谐。也就是说,大学生心理和谐,会对环境释放积极的向心力,促进和谐软环境的实现[4]。

三、促进大学生心理和谐是构建和谐校园软环境的重要途径

心理和谐,从中华传统文化来讲,是人能够内和外顺,个体与环境相适应,“天人合一”的过程。构建和谐校园软环境,必须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和谐。对高等教育来说,大学生的心理和谐也是教育的重要目标,是构建和谐校园软环境的核心目标。没有和谐的心理,大学生不能实现和谐发展。没有学生的和谐发展,也就无法实现校园的和谐。构建和谐校园软环境能够促进大学生心理和谐,大学生心理和谐是校园环境和谐的重要基础,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从和谐的本质内涵来看,二者高度统一,具有相互重合的工作要义[5]。因此说,促进大学生心理和谐是构建和谐校园软环境的重要途径。构建和谐校园软环境,必须把握促进大学生心理和谐的要点:

第一,建立大学校园主流价值体系,增强人文氛围。高等学校是科学研究探讨的园地,也是先进技术诞生的摇篮,可以有多样观点存在,但是在道德建设中,应提倡和不应提倡的应该使学生明确,如八荣八耻就可以作为大学校园中的主流价值体系。现代大学校园中,大学生来自不同家庭不同地域,曾受到不同方式的教养,因而会形成不同的价值观念。在管理过程中贯穿主流价值体系可以减少大学生不同价值观之间的碰撞,从而减少大学生在校园社会化过程中的困惑与矛盾。此外,加强文化宣传,增强校园的人文氛围也是促进学生心理和谐的重要措施[6,7]。

第二,关注大学生心理的动态发展,加强心理疏导。大学生的心理状态,虽然受气质、性格等先天因素的影响,但更重要的还取决于后天的环境。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心理受到社会、学校、家庭等方方面面的影响。高校管理者要达到影响和感染学生心理,抑制学生严重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的目的,就必须把握新形势下大学生的心理特征,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发挥优势心理特质,应用科学的心理知识疏导学生的危机心理[8]。

第三,搭建大学师生心理沟通的平台,减轻学生现实压力。素质教育的根本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在此前提之下促进大学生心理和谐就不能仅仅停留在管理者单项教育与强制管理之上,而应当真正从学生的切实需要出发,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伴随着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各方面进步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更大的工作挑战。对于多数处于繁华城市中的高等学校,这种精神压力也已悄悄渗入,大学生也面临诸多挑战,如许多大学生在就业中常常经受的挫折,大量心理问题由此产生。教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同时也对校园文化具有明显导向作用[9]。在校园中增进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一方面可以促进教学相长,生活关心,团结民主的精神风貌;另一方面,教师在与学生的深度沟通过程中,可以通过引导加强大学生对就业形势的评估和对自身的准确定位,减轻面临现实问题时的心理压力;通过多角度思考开拓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增强学生步入社会的信心。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俞国良.浅释“心理和谐”[J].前线,2008,(1):59-60.

[3]向楠.大学生和谐心理与和谐校园的构建[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9,(4):119-128.

[4]丁小宇,孟伟.大学生心理和谐与和谐校园构建 [J].思想教育研究,2008,(8):46-47.

[5]王艳红.浅析心理和谐与校园和谐[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汉文综合版),2008,(1):60-61.

[6]王运成.注重大学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构建和谐校园[J].科技信息,2008,(27):517.

[7]黄伟萍.心理和谐是校园和谐的基础 [J].心理健康教育,2008,(1):125-127.

[8]魏晓晓,倪献鸟.试论构建和谐校园与实现心理和谐的途径[J].成功 (教育),2009,(3):176-178.

[9]黄定华.论大学生心理健康与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互动关系[J].湖湘论坛,2008,(5):114-116.

[责任编辑 詹歆睿]

Psychological Harmony of College Students:The Core Objective of Building Harmonious Soft Environment on Campus

GE Ning,ZHENG Lin-ke
(Institute of Psychology,Xi’an Shiyou University,Xi’an 710065,China)

The har monious campus isone of themost important components in a har monious society,and har monious soft environment on campus is the fundamental aspect in building the harmonious campus,in the process ofwhich psychological harmony of college students is the basis and prerequisite.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har monious campus to promote psychological har mony for college students.The psychological harmony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building of a har monious soft environment on campus have the same principle,both ofwhich highly focuson the connotation of har mony.Based on the connotation of psychological harmony and the soft environment of campus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relationship be tween them.The measures to promote psychological har mony of college students are proposed,which is helpful notonly to college students themselves but to the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 tween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ir surroundings.

psychological harmony;soft environment on campus;college student

G641

A

1009—5128(2010)03—0061—03

2009—12—01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8N004);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08JK113)

葛宁 (1981—),女,陕西蒲城人,西安石油大学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校园心理大学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