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英词语探其语言与文化的深层通约

2010-08-15 00:48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词语词汇语言

薛 平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陕西宝鸡 721013)

从汉英词语探其语言与文化的深层通约

薛 平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陕西宝鸡 721013)

词语是对语言的特定运用。从词语中表现的大量的普遍的语言事实去研究其语义信息及所蕴含文化,可以更清楚地了解两种语言和文化具有的类似性或共性。

词语;语言;文化;类似性

人用语言为混沌的世界进行秩序化的编码,也用语言解读被编码的世界[1]170。语言存在于各种各样的言语当中。窥知语言的本质及特点可从观察词语着手。词语不同语言,但透过词语可以深入地研究语言与文化。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也依赖语言而存在。“正因为世界的一切事物的内在本质都是统一的,都是意志的客体性,所以在事物之间必然有着不可忽视的类似性,……[2]59语言与文化从本质上来说有许多相似性和共性。本文试图以英汉词语的微观层面,来寻求词语与文化的类似性或共性,使两种语言在认识与文化上易于交流和沟通。

一、语言构造与地域文化

(一)词语与地理环境

四大文明古国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其文明发源地都与沙漠有不解之缘。所以,他们有很丰富的关于牲畜的词汇,羊、马、牛、骆驼的名称不同。在阿拉伯语中,大概有 6000个词来表示各种骆驼及其各个部位和有关的装备。在连年的征战中,马和骆驼也成了战斗的重要装备。同时这些文明古国又有大江大河灌溉的流域,早期的文明程度较高。德国古典哲学大师黑格尔 (Hegel,1770-1831)[3]36说“中国、印度、巴比伦和埃及,都属于平原流域。这些地区产生伟大的王国,并奠定了大国的基础。这里的居民从事农业,因此产生了土地所有权与各种法律关系。”爱斯基摩人 (Esk imo,亦称Inuit)因为长年生活在冰天雪地之中,对雪的感知非常强烈,对雪的观察和分辨也就非常细微,体现在语言中,就有许多关于“雪”的名词,如“飘落的雪 ”、“地上雪 ”、“板结的雪 ”、“漂流的雪 ”、“雨雪 ”、“飞雪 ”等。be tween the devil and the deep sea.这是英语表达处境困难时,常使用的一句话,是“进退维谷”或“左右为难”之意。而字面意思则是“处在魔鬼与深海之间”。再如:汉语说“(道路)畅通无阻”,英语说“The coast is clear”。还有“to drink like a fish”,其字面意思是“象鱼儿一样饮水”,spend money like water意思是“挥金如土”。在以上几个表达法中出现了 sea、coast、fish和 water几个与海洋有关的词。这表明自然地理对语言的产生、变化和传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二)语言构造、具形思维与原始文化

语言构造也能反映出不同的文化特征。如在西周时期,周王对祭祀祖先和婚丧典礼等重大活动非常重视,出现了祭祀活动的 (殿)堂,以及“室”、“寝”。祭祀时宰杀牛、羊、猪之类贡献给天地祖先作牺牲享用,羊便成了向神灵祈求福祉的吉祥物,汉字中诸多表示美好事物的字样往往由“羊”字衍生,如祥、美、羡、养、羔、羹等。有些物品还以羊形为美,如折觥。周公制礼作乐形成了“精义大法”的礼乐文化。“礼”包括礼物和礼仪,所谓“礼尚往来”指礼物交换。礼仪是交换过程的仪式行为。除了人与人的交换外,还有人与神灵的交换,即人对神的祭祀。在这种过程中也逐渐形成了礼仪文化。美洲印第安人说的印第安语向英语输送了许多词汇。美国有 24个州取的是印第安名称:如俄克拉何马、爱达荷、威斯康辛、俄亥俄、田纳西等等。还有许多河流、小溪、山脉、城镇也冠以印第安名字。印第安人一般用具体物象的隐喻方式来表达思想或想法,如“划独木舟的人”表示是一个自立的人。再如战斧对印第安人极为重要,许多重大事件和仪式都离不开战斧。印第安人这种语言偏重具形思维是原始文化熏陶的结果。早期原始人类的文化生存形态,确定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认识周围世界的意识。具体事物的形象认识就显得比事物的抽象概括更为重要,因此生存的需求迫使原始人偏向具形思维,这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语言构造。

二、汉英词语文化同构解读

(一)词语的文化现象

词语的变化与文化息息相关,相互反映,相互影响。文化是环境、氛围、习俗、习惯、宗教等。从表现形式来看,文化分为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显性文化如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习俗、习惯等;隐性文化如伦理、道德、信仰等。语言中的许多词语也有相应的表述形式。如在中国,吉祥文化源远流长,这不同于世界上许多其他国家,他们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而中国人总体上说,没有全面性的宗教情怀。见庙烧香,遇神磕头,佑护越多越好。从语言角度讲,汉语弥补了中国人的宗教情怀,构筑了一个中国民间吉祥符号体系。汉语单音节词特别多,一字一音可表示一个词和一个概念。汉语中的单音节词汇中有大量的同音字,音同字不同,因此可以借助语言作桥梁,字面说甲,骨子里却说的是乙,这就是谐音表意法。借助谐音,鹌鹑成了平安的象征,“狮”与“师”谐音,狮子也就与官爵相连。“葫芦”可以变成“福禄”、外貌不那么好看的“蝙蝠”也变成了“遍福”。英国人在表示抱歉、惋惜时 ,常用“I’m afraid”。这是一种较为礼貌、委婉的拒绝用语,意在平和语气,显得绅士有教养。英语是“屈折语”,它的词语形式变化就比较多。例如英语的 go和 went,无论在词形上还是在读音上都毫不相干,而事实上它们却是同一个词,只不过时态不一样,一个是现在时,一个是过去时。这种利用词语变化形式来表示时间概念,反映了西方人对时空的认识及思维的缜密。

文化信息往往以语符的形式保留并传递。但在语言认知过程中,人们往往以自己的体验或经验对词语修辞,来创建新或鲜活的词,以代替原来死板、僵硬的词汇,使之更能细腻表现词的动态美,从而渗透出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如 Heart一词在英语中一般指人的心脏器官。但在表达人的感情、情绪上,它却是一个特别活跃的词。譬如:在描写爱情时,人们经过修辞,出现了许多表达复杂感情的词,如 softhearted(柔软的心),tender-hearted(温柔的心)。在说到善良的人,好心的人,就说他是 great-hearted(慷慨的 )、war m-hearted(热心肠 )。当人伤心、悲哀、失去勇气时,就说 heart break(伤心),heartache(痛心)、lose heart(垂头丧气)。Heart的这种表示感情的意义,并不是人们随便臆造出来的,而是与人们对Heart的认识有着密切的关系。

人是难以琢磨的,特别是在感情方面,表现是十分微妙,复杂的。古时人类就认为,人有欢喜、生气、伤悲、害怕、眷恋、憎恨、贪慕七种表情。而这些复杂的心理感情,人一直把它们视为发自 Heart,认为它是感情的源泉,以为心理现象是心脏活动的产物。我国古代哲学家孟子说:“心之官则思。”因此,汉字里凡是表现心理现象的都带心旁。如思、情、想、意、爱、恨等。德斯蒙德·莫里斯在他的文章 an observation and an explanation(观察与说明)一文中,认为 heart除了一般输血器官的功能外,而且认为心跳 (heart-beat)对人所起的作用,尤其在人的情绪方面更有其特殊的作用。如母亲的心跳声可以使啼哭的婴儿镇定、迅速入睡。

(二)汉英词语喻义相似比较

不同的族群、民族使用不同的语言。在语义上,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不同语言间词义搭配关系是存在差别的。如果词汇越丰富、越繁荣,那么语言也就越丰富。如在古代,人们对饮食非常重视,吃饭要遵守一定的礼仪,地位身份不同的人坐的地方、食物、餐具是有差别的,吃饭是分餐制,汉语中有很多历史的痕迹,如席位、出席、筵席。筵席这个词的筵,是指铺在地上的大席子;席,是铺在你面前的小席子。小席子的地位比大席子高。《礼记》也有这样一个规定,群居五人,则长者必异席。这样“主席”这个词汇诞生了。英语中,也有类似意思的表达,如“John was taken up above the salt”(约翰被邀请坐上席)是习语,意为“在上席 (源于旧时宴礼,上席是离席上盐瓶最近的席位)。这里透视出“席子”与“盐瓶”喻义的相似性。再如“情人眼里出西施”与“Love is blind”,两个成语比喻人对爱情的痴迷追求。“西施”是美女的代表。Love is blind包含爱神丘比特 (Cupid)。汉英语言中词汇意义及喻义的相似性的认识有利于思想沟通和文化交流。

(三)汉英词汇纵向同构

从语言结构的形成过程中,我们能窥测出语言文化的共性。“语言认知心理学家礼昂思 (John Lyons)认为:大部分的语言系统受到两种结构的制约,一种是附结构(sub-structure),即人类共同的生活特征和世界原有图式。这种结构使语言趋向一致;另一种结构是超结构 (super-structure),即各个民族不同的文化结构,它导致各民族的语言在表现形式上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差异[4]21。”这段话中的附结构揭示了人类语言文化的共性。譬如说,人类思维的概括程度是从低到高慢慢地发展起来的,而词义的概括程度也是随之逐渐提高的。一般说来,在经济、文化发达的民族的语言中,意义更抽象的词就多一些,反之,在各方面比较落后的民族的语言中,词义的概括程度往往要差一些。董霄云在词汇的分类研究——语言的纵向同构中[5]185写到:“人类语言的词汇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大致可分为三类。1.上位词汇,主要指总括性和抽象性的概念名称,如水果、服饰等词。2.核心词汇,大都指一些比较具体、可以被直接观察到的物品的名称,如苹果、橘子、毛衣、裙子等概念名词。3.下位词汇,指更为具体的概念名称,如红富士、嘎拉、蛇果等不同品种的苹果。纵观语言发展史,词汇大都从核心词汇向更为具体 (下位)或抽象 (上位)的词汇发展。”这种语言的分类与我们的常识颇为一致。例如,汉语和英语都有食物、米饭等核心概念及上位概念,但在下位概念上存在很多差异。在语言使用情况上更是如此。如:美国由一主干民族及数十个少数民族构成,主干民族在数目、政治、社会等方面均占优势,其语言为高位语言,其它少数民族语言为低位语言。

语言共性和人类文化共性的确存在。语言的本质是社会性的,人通过语言来认识表象世界,并以自己的思维方式、文化背景影响语言构造,达到对世界的整体认识。语言构造与文化在形式与内容上的相互交融,丰富了词汇,使语言愈发多姿多彩,也弘扬了文化,使人的主体认识能更细腻客观地反映世界,更好地交流。

[1]谭学纯.文学和语言——广义修辞学的学术空间[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2008.

[2][德]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空间 [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8.

[3][德]黑格尔.历史哲学 [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8.

[4]张维鼎.语言文化纵论 [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2002.

[5]董霄云.文化视野下的双语教育——实践、争鸣与探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 詹歆睿]

Discussion on Commensurability of Language and Culture from Chinese-English Words and Expressions

XUE Ping
(English Department,Baoji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Baoji 721013,China)

Words are the particular use of language.From the perfor mance of a lager number of words in the language of the general fact to study the semantic infor mation and the inherent culture,you can understand more clearly the two kinds of language and culture with something similar or in common.

words;language;culture;similarity

H319

A

1009—5128(2010)03—0085—03

2010—01—17

薛平 (1956—),男,陕西大荔人,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副教授,主要从事应用语言与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词语词汇语言
容易混淆的词语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找词语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语言是刀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我有我语言
一枚词语一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