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红、白颜色的中西文化内涵及其翻译策略

2010-08-15 00:47张俊星罗亦君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白色译文原文

张俊星 罗亦君

(成都理工大学,四川 成都 610059)

浅析红、白颜色的中西文化内涵及其翻译策略

张俊星 罗亦君

(成都理工大学,四川 成都 610059)

摘 录:中西因文化不同,表现在语言上也有较大的差异,颜色词是一个极富文化内涵的文化现象,通过对比中西红、白两色的文化内涵异同及翻译策略,以期可以管窥中西方文化差异并采取相应的翻译对策,顺利实现跨文化交际。

颜色词;红;白;翻译策略

有这么一句话“Mr.Brown is a very white man.He was looking rather green the other day.He was in a brown mood. When I saw him,he was in a brown mood.I hope he’ll soon be in pink again.”单从字面上看无任何晦涩难懂的生词,但想理解和译好它着实不易。究其原因,作为一个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人来说,我们不理解其中的颜色词究竟为何意。英、汉语有各自的文化背景,相同的颜色在两种语言文化中会有不同的文化内涵,隐喻着不同的意义,所以,尽管汉英民族对颜色的分类都采用七分法,汉语有“赤、橙、黄、绿、青、蓝、紫”,英语中则有“red、orange、yellow、green、blue、indigo、violet”,但其内涵并不完全对等,往往会出现红非红、绿非绿的现象,这是因为语言来源于生活、诞生于文化。法国语言学家萨丕尔在《语言论》中说:“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可见语言是文化的产物。一个民族的文化直接影响了这个民族的社会组织和认知方式。

汉、英颜色词基本上分为三大类:即基本颜色词、实物颜色词以及色差颜色词。(包惠南、包昂,2004:160)基本颜色词是指那些本来就用来表达事物色彩的颜色词;实物颜色词是指使用自然界中各种物体的本色来表示颜色的词语;色差颜色词则是指汉语发展至今其颜色词由早期的单纯色词发展为复合词。颜色词是语言中极反映一个民族文化和心理的一个部分,如果仔细研究,也是纷繁庞杂的,本文拟就色谱中两个最基本的颜色红、白两色来浅析它们的中英文化内涵异同及其翻译策略,以期可以管窥中英颜色词的互译应注意的问题及采用的策略。

一、红、白颜色中英文化涵义对比

(一)红色涵义的中英比较

中国人以红色为象征历史久远,从一些遗址和综合历史知识大致可推断出中国人将红色与血、日、火相结合。红色给中国人的联想意义即是这三样实物,现在看来红色的引申意义主要是对太阳的崇拜。这与中国文化是农耕文化有极大的关系,古代对日神的崇拜,太阳火红的颜色和炎热的高温给人们带来了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的联想。红色在中国人的眼中是喜庆的颜色,年轻人结婚穿红意味着热闹喜庆的典礼和今后的日子将会红红火火,因此红色对中国人来说是一种极具象征意义的颜色。同样的颜色,对于是海洋文化的西方人来说却代表着截然不同的意义,在英语里,红色象征着残暴、流血,是火、血的联想,如red revenge(血腥复仇);a red battle(血战);它又象征着激进、暴力革命,如a red revolution(赤色革命);red activities(左派激进活动);它也象征着危险、紧张,如red alert(空袭警报);它还象征着放荡、淫秽,如a red waste of his youth(他那放荡而荒费的青春);a red light district(红灯区)。

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渗透,英汉民族对红也有相同理解的一面,美国学者阿思海姆在他的《色彩论》中说:“色彩能有力地表达情感。红色被认为是令人激动的,因为它能使我们想到火、血和革命的含义。”英语中“red-letter days”一般指圣诞节或喜庆的日子,“roll out the red carpet for somebody”指铺红地毯隆重地欢迎某人。红色在汉英语言中都有象征革命的意思,如汉语中有“红军”(the Red Army);英语中有“a red battle”(血战),“red hands”(沾满血的手)等;同时,在英汉语言中红色还可以表达某些感情,如“脸红的”(become red-faced),her face turned red(气得涨红了脸。)

(二)白色涵义的中英对比

中国是一个崇尚红、轻黑、忌白的国家。古人认为,东方的白色,象征着万物生长,南方的红色象征万物茂盛,西方的白色属秋,北方的黑色属冬,秋收冬藏,万物凋谢,带给人的只是悲叹和哀伤。所以白色是枯竭面无血色、无生命的表现,象征着死亡、凶兆。如自古以来人死后家属要披麻戴孝(穿白色孝服)办“白事”;旧时还把白虎视为凶神,所以现在称带给男人厄运的女人为“白虎星”。白色的心理功能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政治功能的影响,又象征着腐朽、反动、落后,如视为“白专道路”;它也象征着失败、愚蠢、无利可得,如在战争中失败的一方总是打着“白旗”表示投降,称智力低下的人为“白痴”;它还象征着着奸邪、阴险,如“白脸奸雄”;最后,它还象征着知识浅薄,没有功名,或称平民百姓为“白丁”。因此,白色在中国人的眼中是一个和红色象征意义相反的颜色,是一个基本禁忌词。在西方文化中,白色却主要着眼于其本身的色彩,如新下的雪、新鲜的牛奶及百合花的颜色,西方人认为“white”高雅纯洁,所以西方文化中崇尚白色。它象征纯真无邪,因此在西方的婚礼上人们喜欢用白色来装饰,婚礼也被称为“white wedding”(新娘穿白礼服的婚礼);它又象征正直、诚实,如white men(高尚、有教养的人);它也象征幸运、吉利,如white magic(有天使相助的法术);它还有合法、无恶意的意思,如white market(合法市场),a white lie(善意的谎言)。除了上述的相似之处外,“white”可指代权利,如“White House”和“White Hall”,分别代表了美国和英国的政府所在地。基于一些历史和政治原因,“white”和“白”有一些不同的象征意义。在西方文化背景下,白色被看作是节日的颜色,在基督教中白色是最神圣的颜色。

当然,中英文化中“白”和“white”也有相通之处。在中国文化中,尤其是在中国古代,一些白色的动物如“白鹿”,“白鹤”等被看作是财富和好运的征兆。在中国文化中“白色”也有纯洁的内涵,如:“洁白无暇”;同样白色也代表无辜,如“清白无辜”、“不白之冤”。

二、红白颜色在翻译中应采取的策略

由于这两种颜色的中英文化涵义同少异多,我们在翻译时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方法才可准确地传达中英的文化涵义。

(一)直译法

直译的目的在于尽可能地保留原文本的文化信息而不改变其语言形式,通过这种译法,不仅能尽可能地传播原文的文化信息,也能有效地传递原文所要表达的文化含义。当颜色词内涵意义和字面意义不会导致理解偏差,我们最好采用直译。这样不仅可以使译文忠实于原文意义,体现色彩词的感染力,也可以把原文的描述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让他们获得原文国家文化的独特魅力。Hawkes在翻译红楼梦金陵十二钗的衣服颜色时,大多采用此方法。

又如:原文:red light district 译文:红灯区

红灯区这个词并非汉语原有,但因中英国家都存在这样一种现象,直译能很好地将其文化内涵传播到汉语中,这不失为一种好的译法。同样,一些汉语颜色术语也可以直译到英语,例如:

原文:白露(节气) 译文:white dew

“白露”是中国一种特有的文化术语,过去它对于英语国家的人来说是完全陌生的,现在,由于文化的交流,“white dew”对他们来说已不再陌生,现在在英汉语中,“白露”具有同一文化含义。

另外,通过直译可以介绍新的表达方法,由此得以丰富译语的文化,促进中英之间的文化交流。例如通过直译,英语的一些表达法也已被中国人所接受。

例如:原文:be shown red card 译文:亮红牌

在一些语言数据中,我们发现有一些表述在英、汉语中都采用同样的颜色来表述和象征,并且有着同样的文化含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需直译。例如:

the white terror 白色恐怖

(二)零翻译法

这种方法是由邱懋如教授提出的,主要是为了克服两种语言中不可沟通的一些因素。即译语中的词或短语不可被用来翻译成原语的词或短语。这一方法包括省略法、音译法和转换法。

音译就是只将原文的单词或短语按其发音直接翻译。作为一种最基本的译法,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在目的语中意义缺失的那些词或短语,例如:专有名词,尤其是人名、地名、地理特征、商标名、公司名或一些原文语言中所特有的物体、术语或现象。

例如:原文:小红(人名) 译文:Xiao Hong

通过零翻译,原文的文化韵味可以保留下来,其文字也较精炼和易记,但是这种方法译出的东西有时会给译文读者在理解上带来障碍。遇到这种情况时,零翻译法常和增补法和上下文加注法相结合使用。

(三)增补法和上下文加注法

当原文语言与译文语言文化差别很大时,译者就有必要提供一些补充的文化信息给读者以增进其对原文的理解。直译或音译加上一个注释,这样既能保留原文的文化色彩,又可有效地传播其文化信息。

例如:红包译为a red paper envelope containing money as a gift,tip,or bonus.如果直译为“a red paper envelope”,英语读者会感到困惑,不解其意。为了交流和翻译的流畅,最好的方法就是加注“containing money as a gift,tip,or bonus.”这样就可将其隐涵意义表达出来,使读者清楚原文的文化涵义。

Hawkes在译红楼梦时也采取了零翻译的方法,主要采用了其中的省略法。例如:“红娘”(Hong-niang),“红袖”(a lady),“白衣”(be undistinguished)。

(四)替代法

是指用译文语言的一个颜色词去代替原文语言中的另一个颜色词,译文取得的表达效果同原文是相同的。

有两种情况需用替代法:

1.人们经常把特定的颜色与特定的品质联系起来,这些品质或特点常唤起人们特定的反应或情绪,这对不同语言文化的人是不同的,这种相异性又分为两类:

(1)在一种语言文化中某种颜色有一定的联想意义,而在另一种文化中无;

(2)在两种语言文化中都有一定的联想意义,但其联想意义不同。

对于第一种可用意译,而对第二种则可用替代法。

例如:眼红 green-eyed

2.对于实物颜色词,汉英通常用不同的颜色术语。

例如:红茶 black tea 红眼病 pink eyes

这是因为汉语和英语民族人民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和现象,因而对事物的特点也有不同的理解。在这种情况下,替代法很显然就成了一种合适的翻译策略。

这种方法仅适用于当直译、上下文增补法和加注法不能为译语的读者提供足够的信息去理解原文的准确意义时使用。为了传递原文的涵义并达到相同的效果,就不得不牺牲原文的一些文化色彩了。

(五)意译法

意译是指根据原文的大意来翻译,不作逐字逐句的翻译,主要在原语与译语体现巨大文化差异的情况下用。它广泛应用于当直译不能合适地表达原文的意思或在译语中无相应的可替之词来取代原文意思的情况。

例如,“红人”在汉语中并非指一个红色皮肤的人,而是指一个正当权者。“white elephant”在英语中也并非指白色的大象,而是源于古罗马的一种表达方法。它对英语民族的人来说很普通,但对讲汉语的人来说,如果直译成“白象”就唤不起他们的任何联想。于是在这种情况下,便应采用意译。尽管译成“耗费巨大却无实用价值的东西”,其原文的文化意义已部分丢失了,但可使译语的读者明白原文的意思。

例如:white rage:震怒 红颜:the bloom of youth

(六)基本颜色词和实物词相互替换法

在所有的颜色词中,除了基本颜色词,有一种实物颜色词,它来源于其实物本身的颜色进而发展到直接代替这种物体的颜色。这两种颜色词的相互替换意味着用译语的实物颜色词代替原语的基本颜色词。Hawks在译红楼梦时也采用了此种方法:

例如: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

Heaped charnel-bonesnone can identify.Weregolden girls and boys in days gone by.

黄花满地,白柳横坡。

Golden chrysanthemums covered the open spaces;Silvery willow-trees bordered the water’s margins.

在这两个译例中,“golden”和“silvery”都是实物词,金黄色来源于黄金,一方面可以代表黄色,另一方面又常用来象征高贵或一个人一生中的最好年华。因此,Hawks这样译可以很好地传达原文的文化内涵。“红”在西方如前所述常有不好的联想意义,因此,在例1中,“红妆”被Hawks译为“golden girls”而非“red girls”;银白色源于银子,也是白色的一种,用来代替白色。例2中用“slivery”来代替“white”能给读者呈现出一幅垂柳摇曳,嫩绿的叶子熠熠发光的美景。

总之,通过以上红、白两种颜色的对比,我们可以体会到颜色词在两种语言文化中的差异。正如一位语言学家所言每个单词发展至今都有它自己的历史,颜色词也不例外,唯有掌握了其文化内涵,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原文的意义并准确地翻译,由此,各民族相互之间才得以更顺畅地交流以促进共同发展。

[1]王福祥,吴汉樱.文化与语言[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3]卢红梅.华夏文化与汉英翻译[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4]冯 奇,姚善明.外语教学与文化[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7.

[5]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6]包惠南,包 昂.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4.

[7]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8]诸葛铠.中国的红色象征[J].苏州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3,(3).

(责任编辑:刘忠义)

H315.9

A

1671-752X(2010)02-0037-03

2010-02-13

张俊星(1980-),男,安徽合肥人,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白色译文原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译文摘要
雪为什么是白色的
总之就是要选白色
I Like Thinking
总之就是要选白色
总之就是要选白色
Performance of a double-layer BAF using zeolite and ceramic as media under ammonium shock load condition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