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建立海外军事基地的海洋战略分析

2010-08-15 00:49陆海英
关键词:军事基地索马里海盗

陆海英

日本建立海外军事基地的海洋战略分析

陆海英

日本政府借打击索马里海盗之名,决定在位于非洲东北部亚丁湾西岸的吉布提建立军事基地。通过解析日本《海盗对策法》及其2009年度《防卫白皮书》的内容,得出日本建立海外军事基地背后的海洋战略:检验日本海上自卫队的远洋作战能力;突破宪法禁区,提升远洋攻防能力;谋求海洋空间拓展,扩大海洋利益。

索马里;海盗;日本;海洋战略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就抛开和平宪法“关于禁止向海外派驻武装力量”的锁链,一步一步冲破军事禁区。先是日本自卫队员以海湾战争“合作队员”的身份,第一次实现了海外派兵;接着,日本向伊拉克派出陆上自卫队、航空自卫队;2009年,日本海上自卫队开赴索马里海域护航。而现在,根据2009年7月下旬生效的日本《海盗对策法》,日本政府决定在位于非洲东北部亚丁湾西岸的吉布提建立打击索马里海盗的军事基地。这是战后日本军事史上创造的又一个第一。

事实上该基地的部分工程已经开始,并且计划明年完成P-3C侦察机跑道和日本自卫队成员的住房工程。吉布提位于非洲东北部亚丁湾西岸,面对红海南大门的曼德海峡,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交通要冲,扼红海入印度洋的咽喉。凡是北上穿过苏伊士运河开往欧洲或由红海南下印度洋绕道好望角的船只,都要在吉布提港上水加油,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被西方称为“石油通道上的哨兵”。因此,日本政府建立该海外军事基地的举措立刻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从日本自身的角度来看,吉布提海外军事基地的建立,预示着日本在此便有了一个长期固定的海外军事立足点;同时也暗示着日本已改变了战后的海洋战略,以主动出击的态势加入到世界军事布局的大棋盘中来。这对于提升日本海外军事力量的武力威慑、扼守海外的经济、扩大在国际秩序的影响力方面都有着举其轻重的作用。那么,这对于现今整个国际政治格局以及一度敏感的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形势方面有着怎样的影响,日本政府这一决定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政治谋划和军事战略呢?各国媒体纷纷猜测,很多研究日本问题的专家也给予了评论。笔者认为,从打击索马里海盗、维护国际安全秩序的角度来看,日本着手建立第一个海外军事基地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从日本政府在打击索马里海盗中所部署的一系列具体的军事行动及其国内相应法律和战略的调整上看,这一举措无论是从当前还是从长远来看,都是极不寻常且让人担忧的。

一、日本政府打击索马里海盗军事行动及其配套的立法调整:《海盗对策法》

近年来,索马里亚丁湾海域海盗问题越发严重,2008年12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授权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向索马里海域派遣军队打击海盗。日本政府积极响应联合国决议,并于今年3月以现行《自卫队法》规定的“海上警备行动”名义派出了两艘驱逐舰;5月,又派遣两架P-3C巡逻机在索马里海域进行护航。而在2009年6月19日,日本政府和执政的自民党不顾民主党、日本共产党、社民党的反对,强行通过了《海盗对策法》,为日本政府派遣自卫队打击海盗提供法律依据。打击海盗本是正义之举,但是日本政府在该号召下所做出的相应部署和调整,却让人很难信服。

首先,从军事行动方面来看,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防卫相滨田靖一于2009年6月15日上午下令派遣海上自卫队的两架P-3C反潜机赴非洲东部索马里海域打击海盗。两架飞机于6月上旬开始活动。这是日本首次向海外派遣P-3C实际执行任务。而P-3系列反潜机是目前反潜战、打击陆地和海面目标最先进的武器设备。如此先进的武器设备,其维护成本也是非常高昂的。日本政府派出如此先进的武器来打击索马里海盗,是否真有此必要呢?据统计,索马里境内有25-30个规模不等的海盗集团,其成员主要由当地渔民、前民兵武装成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总数约1200人。而且海盗现在的攻击都局限于海面上作战,还没用到过潜艇。日本政府的专业反潜机用在打海盗上似乎有点“大材小用”了。

其次,从法律依据方面来看,2009年6月19日,日本国会众议院以二次表决方式通过了 《应对海盗法》,该法律为日本向海外派遣自卫队提供了更加灵活的空间。

日本政府当初之所以选择以 “海上警备行动”的名义派出军事力量,是因为启动“海上警备行动”不用通过国会,不会受制于目前在国会参议院占多数的在野党,可以让自卫队快速成行。而《应对海盗法》的通过,解决了“海上警备行动”中存在的问题。《自卫队法》规定,“海上警备行动”的保护对象仅限于日本船只和人员,武器使用仅限于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这意味着在索马里海域打击海盗的自卫队舰艇在接到他国船只求援时只能“见死不救”;而在与海盗遭遇时,自卫队由于只能在受到攻击后才能还击,若海盗不理会警告而直接靠近日本船只,自卫队将束手无策。《应对海盗法》将自卫队打击海盗时的保护对象扩大到了包括外国船只在内的所有船只,武器使用范围也扩大到可向不理会警告而继续接近的海盗船只射击。

从上述情况来看,尽管制定《应对海盗法》有其必要和合理性。但值得注意的是,这部法律并不只是针对索马里海盗问题这一特定情况,而是针对一般的海盗威胁;在派兵程序、护卫对象、武力使用等方面的相关内容也都有实质性的突破。在派兵程序上,《应对海盗法》规定,在公海或日本领海上发生的海盗行为主要由海上保安厅负责处理,但如果防卫大臣认为海盗威胁超出海上保安厅的应对能力,就能在获取首相认可后下令派遣自卫队。新法规赋予政府先斩后奏的权力,政府只需在派兵后或打击海盗任务结束后向国会报告。因此,我们基本上可以理解为:政府在决定派遣自卫队打击海盗时不必征得国会同意,只要首相在认可派遣和结束打击海盗行动后向国会报告就可以了。也就是说,以打击海盗为由派遣自卫队成为政府的权力,而作为立法和审议机构的国会基本上被排除在外。这一点虽然和“海上警备行动”相同,但不同的是,“海上警备行动”立法设想的是日本领海受到侵犯的紧急情况。以前的实际执行也都是在日本领海内进行的,然而这次立法为的是解决向索马里海域派遣自卫队、已引起争议的这一军事行为提供法律依据。所以,《应对海盗法》一开始就是着眼于向海外派遣自卫队的。在护卫对象方面,《应对海盗法》把自卫队舰船的护航对象扩大到与日本无关的外国商船,这表示自卫队今后在海外执行任务时能够积极主动,不受限制,或者说“不请自来”,“赶着去护航”外国商船。这实际上是为自卫队在海外扩大行动范围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法律依据。在武力使用方面,《应对海盗法》放宽了自卫队在海外使用武器问题上的限制。自卫队舰船因此能对“不听从命令”的海盗船只展开追击和歼灭。

综上所述,《应对海盗法》从表面上看是为日本政府派遣自卫队打击海盗提供了法律依据,其实质则是为日本海军走出 “国门”“松绑”,并为自卫队打击海盗,主动出击留下一定的“法律空子”。根据日本政府的《和平宪法》条文:“1.日本国民基于国际和平和维持国际秩序,将永远放弃宣战权力、武力恐吓来解决国际纷争。2.为了达到前述目的,不保持军队,只拥有基本防御武力航空自卫队、陆上自卫队、海上自卫队。”[1]《应对海盗法》实际上是日本政府为突破“和平宪法”而打的“擦边球”。用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张琏瑰教授的话来说,这意味着“日本是航海大国,以打击海盗之名,派出军事力量保卫自己国家的商船,这似乎合情合理,国际社会也没有办法提出反对意见。”[2]但是,日本在海外建立长久基地,很好地将其自卫队推向了海外,可以说是实现了对海上自卫队的远洋作战能力的一次阅兵。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使日本海上力量的活动范围由太平洋扩大到印度洋乃至大西洋,这也体现了日本欲调整海洋政策、提升远洋攻防能力的重要动向。

二、从《防卫白皮书》看日本建立海外军事基地打击海盗背后的海洋战略

日本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海洋的开发利用,并在海洋战略、政策和立法、强化海洋竞争力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率先在亚洲地区实行海权战略。早在2001年,日本政府就提出了10年海洋政策框架,在内阁会议批准的科技基本规划中,海洋开发和宇宙开发就被确立为维系国家生存基础的优先开拓领域[3]。而在2009年出炉的年度防卫白皮书中再次强调了这一战略。可以说,《防卫白皮书》是日本政府最新的海洋战略说明书。

从结构上来看,2009年的日本 《防卫白皮书》跟2008年的完全相同。但是2009年的白皮书除了对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国防安全政策、军事态势进行了解读之外,还首次提到出于安全保障目的考虑的宇宙开发利用和海洋战略。“本土资源缺乏、严重依赖海上贸易;日本与周边国家几乎全部都存在海上岛屿领土争端;在东海划界和资源开发问题上与中国更是分歧严重。”[4]这是日本的一个基本状况。用尤安·格拉汉姆(Euan Graham)的话说,这是与日本经济结构、资源配置以及地缘政治关系密切的“长期战略问题”[5]。因此,日本海洋军事战略的首要目标就是保证“从日本沿海到数千海里范围内的海洋控制。”[6]而战后日本海洋战略和海权论发展演变的一个主要方向是注重海洋资源开发技术研究、制定中长期海洋开发战略计划、最大限度地攫取海洋资源。2009年的防务白皮书提出的宇宙开发利用和海洋战略,体现了日本政府在拓展海洋空间、争取海洋利益上的不懈努力和坚持。

白皮书明确指出,根据2007年通过的海洋基本法,日本内阁设立综合海洋政策本部,这是一个新设立的机构。综合海洋政策本部的职务就是制订“海洋基本计划”,定出中长期的海洋政策指针,并且在与海洋有关联的行政方面做总协调。这个机构的设立本身就说明日本越来越强化它的海洋战略。其次,白皮书还列举了防卫省本年度采取的一系列促进海洋立国政策的措施,比如重视海洋人才培养、发展驱逐舰、特殊机动船、巡逻机这些海上装备、加强应对可疑船只联合训练等等。除此之外,白皮书还指出,防卫省要积极参与本部关于应对外国在日本专署经济区调查活动、反海盗政策等讨论,还要参与讨论海洋调查数据一元化、离岛的防御、管理这些问题。所有这些举措和防卫白皮书透露出的信息,毋庸置疑地反映了日本海洋立国的基本国策,体现出近年来日本向海洋寻求资源、向海洋扩大国土面积,包括向海洋拓展安全空间这样的新进展。更重要的是,它凸显出日本进一步推动争夺制海权,迈向海洋强国的步伐。

三、结论

综上所述,日本在亚丁湾建军事基地是其海洋战略的重要一环,从《反对海盗法》到《防卫白皮书》,我们可以看出日本政府在加强海洋资源开发向海洋大国迈进的相关立法、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等方面逐步走向成熟。打击海盗不过是日本政府实施其海洋战略的一颗棋子。在海外建立军事基地,实质是日本海洋战略发展和实践的需要,同时也意味着日本在走出去的远洋战略中实现了质的突破。

日本依据本国基本情况制定相应的海洋发展战略无可厚非,从维护国际安全秩序的角度出发,派兵打击索马里海盗之举也应该得到赞扬和鼓励,但以炫耀本国海洋作战实力、渲染夸大外来威胁来制定海洋战略则非常危险,应该引起国际社会尤其是中国的重视。船桥洋一先生曾说过:“海洋属于全人类,因此需要全人类共同来开拓和保护。如果海洋被瓜分的话,那么像日本和美国这样的海洋国家会受到最大损失。在探讨海洋问题的时候,最好能够拥有海洋一样宽广的胸怀。”[7]在全球化的今天,真正负责任的大国应该让自己的国家海洋战略建立在和平、合作、和解、共赢的基础上,只有让海洋真正成为世界、区域内各国的共同财富,才有可能真正实现本国利益的最大化。

[1]h t t p://b a i k e.b a i d u.c o m/v i e w/397215.h t m l.

[2]葛传红.日本拟在非洲建军事基地挑战和平宪法[N].时代周报,2009-08-26.

[3]范晓婷.日本海洋新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8(4).

[4]初晓波.身份与权力:冷战后日本的海洋战略[J].国际政治研究,2007(4).

[5]E u a nG r a h a m,J a p a n's S e a L a n e S e c u r i t y,1940-2004:AMa tt e ro fL i f ea n dD e a t h?L o n d o na n dN e w Y o r k:R o u t l e d g e,2006:237-238.

[6]左近允尚敏.海洋空间的战略性[M]//伊藤宪.监修21世纪日本的大战略:从岛国迈向海洋国家.东京:日本国际论坛,森林出版社,2000:98.

[7]船桥洋一.日本孤立[M].东京:岩波书店,2007:305.

E313.13

A

1673-1999(2010)08-0024-03

陆海英(1983-),女,湖南永州人,湘潭大学(湖南湘潭411105)哲学历史文化学院国际关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大国关系研究。

2009-11-28

猜你喜欢
军事基地索马里海盗
海盗
“海盗”变身暴走狂
我才不想当海盗
俄在北极建军事基地
海盗,又见海盗
索马里海盗报复美国
索马里首都发生交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