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心紫玉化成烟
——谈贾宝玉的三次化烟

2010-08-15 00:50刘洪强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紫鹃紫玉玉成

刘洪强

(山东师范大学 文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古代文学

伤心紫玉化成烟
——谈贾宝玉的三次化烟

刘洪强

(山东师范大学 文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贾宝玉的死亡意识与紫鹃的命名当下不少人已经在探讨,但似乎并没有触及问题的实质。贾宝玉三次“化烟说”其实暗含着一个神话原型“紫玉化烟”,贾宝玉要求与紫鹃、林黛玉一起化烟,而紫鹃与林黛玉的名字正好组成“紫玉”,这也是“紫玉化烟”的运用,而《红楼梦》的内容与“紫玉化烟”的意蕴相符。

贾宝玉;林黛玉;紫鹃;紫玉化烟

当下很多人已经在关注贾宝玉的死亡意识,这方面的文章已经有数十篇,探讨的视角各异,有的用传统知人论世的方法,有的引入外国的各种主义而剖析,都有不同的发现①探讨贾宝玉说自己死亡的文章较多,如饶道庆先生《化灰化烟随风散——论贾宝玉的死亡意识》(《红楼梦学刊》1995年第1期);张乃良先生《贾宝玉的死亡态度及死亡体验》(《南都学坛》2003年第4期);马跃、李秀萍两先生《诗意地栖居——贾宝玉的死亡遐想与诗性生存追求》(《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等等。但无人涉及本文的论点。。笔者认为,贾宝玉的“三次化玉”说其实暗含着一个中国古代神话原型——“紫玉化烟”,不但宝玉成烟,而且紫鹃与林黛玉(暗含紫玉两字)也化成烟。

一 宝玉成烟与“紫玉成烟”

在《红楼梦》中贾宝玉三次说到死时,曾说到化烟。第十九回宝玉对袭人说的:

宝玉忙笑道:“你说,那几件?我都依你。好姐姐,好亲姐姐!别说两三件,就是两三百件我也依的。只求你们同看着我,守着我,等我有一日化成了飞灰,——飞灰还不好,灰还有形有迹,还有知识。——等我化成一股轻烟,风一吹便散了的时候,你们也管不得我,我也顾不得你们了。那时凭我去,我也凭你们爱那里去就去了。”话未说完,急的袭人忙握他的嘴。[1]

第二次、第三次是第五十七回,宝玉对紫鹃说的:

(宝玉)一面说,一面咬牙切齿的,又说道:“我只愿这会子立刻我死了,把心迸出来,你们瞧见了,然后连皮带骨一概都化成一股灰,再化成一股烟,一阵大风,吹得四面八方,都登时散了,这才好!”一面说,一面又滚下泪来。紫鹃忙上来握他的嘴。

……

宝玉笑道:“原来是你愁这个,所以你是傻子。从此后再别愁了。我只告诉你一句打趸儿的话:活着,咱们一处活着;不活着,咱们一处化灰化烟,如何?”紫鹃听了,心下暗暗筹画。

这三次说的大体一致。贾宝玉说死了以后变成灰,但灰还有形迹,就变成烟。可见在宝玉的心中,化成烟比成灰要好,天下事物夥矣,为什么贾宝玉单单钟情于化“烟”?我们可以认为这是宝玉的随口之谈,无心而说。可是如果我们联系一下玉的神话传说,会发现里面有深意焉。

在古代有一则“紫玉化烟”的传说①据李剑国先生考证,有的本子并不是紫玉而是紫珪,他说:“《类聚》、《御览》、《姑苏志》等所引,女名‘玉’而不是‘紫玉’,而《吴郡志》所引则作‘紫珪’。”但约定俗成,这个故事是以“紫玉”而非“紫珪”而流传。并不影响“紫玉”故事的流传并在后人作品中留下痕迹。见李剑国《唐前志怪小说史》(修订本)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310-311页。。在《搜神记》中有紫玉与韩重一见钟情,私订终身,而紫玉的父母不同意,紫玉结气死,后来,韩重三年回来后,哭吊于紫玉的墓前,紫玉之魂与韩重相见。紫玉要韩重到她家去说明这件事情,紫玉的父母认为韩重是胡说八道,韩重逃到紫玉的墓前。我们来看最后一段:

重走脱,至玉墓所,诉之。玉曰:“无忧。今归白王。”王妆梳,忽见玉,惊愕悲喜,问曰:“尔缘何生?”玉跪而言曰:“昔诸生韩重来求玉,大王不许,玉名毁,义绝,自致身亡。重从远还,闻玉已死,故赍牲币,诣冢吊唁。感其笃,终辄与相见,因以珠遗之,不为发冢。愿勿推治。”夫人闻之,出而抱之。玉如烟然。[2]

最后紫玉化成了烟。“紫玉化烟”成为后世诗歌最常用的典故之一,或称“紫玉成烟”、“紫玉烟”等。谭正璧先生在谈到“紫玉”这个故事时说:“后人诗云:‘伤心紫玉化成烟。’把这个故事用为悼亡的题材,的确哀艳无比。”[3]

玉成烟,本身就是一个美丽而凄迷的传说。贾宝玉本身与玉有不解之缘。贾宝玉的名字中就有一个“玉”字,贾宝玉含玉而生,脖子上挂着“通灵宝玉”,从一定意义上说,贾宝玉就是一块“玉”。

而贾宝玉死后不想成灰,只想成烟。每次他先说成灰,接着自己否定,后说成烟。窃以为贾宝玉这样不直接说成烟是有目的的。一是为了避免直白,让人一眼就看出他是用“紫玉成烟”这个典实,二是通过否定成灰而强调成烟,因为每一次否定都是加强,都是强调。笔者认为,贾宝玉想成烟其实正是暗含着“紫玉成烟”这个典故。

二 紫(鹃)、(黛)玉成烟与“紫玉成烟”

这里紫、玉是紫鹃、黛玉的合称。笔者认为,曹雪芹在给紫鹃与林黛玉命名时已经想好了把“紫玉”二字分别镶嵌在二人的名字中。林黛玉与紫鹃的关系之密切勿庸置疑了②紫鹃与林黛玉关系之深在《红楼梦》中显然的,这方面的文章近三十篇。主要有冯育栋先生《关于紫鹃》(《红楼梦学刊》1983年第1期);邹文生先生《论紫鹃——〈红楼梦〉人物论之一》(《郑州大学学报》1997年第3期);李鸿渊先生《论林黛玉的丫环紫鹃与雪雁》(《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第8期)等,这些文章都认为紫鹃与林黛玉关系最为密切。还有阮素芳先生《试论紫鹃命名取义多层能指的文化意蕴》(《红楼梦学刊》2008年第4期),均没有提到本文所论之点。,现举两例来说明。第一例是在第57回。紫鹃对贾宝玉说:

紫鹃笑道:“你知道,我并不是林家的人,我也和袭人鸳鸯是一伙的,偏把我给了林姑娘使。偏生他又和我极好,比他苏州带来的还好十倍,一时一刻我们两个离不开。我如今心里却愁,他倘或要去了,我必要跟了他去的。我是合家在这里,我若不去,辜负了我们素日的情常,若去,又弃了本家。所以我疑惑,故设出这谎话来问你,谁知你就傻闹起来。”

在第97、98回林黛玉临死前对紫鹃说:

(林黛玉)自料万无生理,因扎挣着向紫鹃说道:“妹妹,你是我最知心的,虽是老太太派你伏侍我这几年,我拿你就当我的亲妹妹。”

(林黛玉)使着劲说道:“我是不中用的人了。你伏侍我几年,我原指望咱们两个总在一处。不想我……”

我们知道,第97、98回是续书,但续书作者也是大体按照原作者的思路来刻画人物的。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紫鹃、黛玉二人关系最为密切。可以说,紫鹃不但是林黛玉的贴身侍女,而且还可以看作是她的“化身”。我们知道,在《红楼梦》中有一种“影子说”,如“袭人是宝钗的影子”,从这种意义上,紫鹃不但是“林黛玉的影子”,还可以说是“林黛玉本身”。而相比之下,林黛玉对自幼服侍自己的雪雁感情很是平淡,这更反映了紫鹃与黛玉关系之不一般。

这样,形同一人的紫鹃、黛玉,她俩二人的名字就可以缩合为“紫玉”了。这在《红楼梦》中是经常使用的技巧。比如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四姊妹就就含有“原应叹惜”的意思,这是众所周知的。

我们再来看一下,在《红楼梦》中能“化烟”的人都是有谁呢?只有三人:贾宝玉、林黛玉、紫鹃。

在第二、三次中,贾宝玉为什么说要化烟呢?因为紫鹃对宝玉说“林黛玉过几天就要离开贾府回家”,宝玉信以为真,就痴病大发了。后来紫鹃对宝玉解释了,宝玉最后说,“咱们一处化灰化烟”,“咱们”包括谁呢?显然只有三人:宝玉、黛玉与紫鹃。说话时固然没有黛玉,但整个事件只为黛玉而起,所以是一定有黛玉的。

而这个“咱们”是有严格限制的,至少没有袭人。我们看第一次时袭人在场,握住了宝玉的嘴;第二次紫鹃在场,也握住了宝玉的嘴,这些情节相似,而结局却不一样,宝玉只对紫鹃说“咱们一处化灰化烟”,而没有对袭人说化烟,可见在宝玉心目中(也即作者的心目中)能化烟的人只有他与紫鹃、黛玉。

紫鹃与黛玉化烟其实是真正的“紫玉成烟”,她们的名字就有“紫玉”二字可证。而在“紫鹃、黛玉”中,紫玉只是一个陪衬,她只是“紫玉成烟”的“紫”,她的名字是为帮助构成“紫玉”这一意象、完成整个“紫玉化烟”悲惨结局的而设计的。因此,笔者认为,在《红楼梦》中,只有两个人成烟,就是贾宝玉与林黛玉。而在整个贾府中,也只有宝玉黛玉两块“玉”。

紫玉成烟这个故事不但指明了玉的最后结局——成烟,还与《红楼梦》的思想合拍。紫玉成烟就是一个由于父母的不同意婚事而使年青女子紫玉断肠而死的悲惨故事,而《红楼梦》中,林黛玉也是一个这样的悲剧人物,她最后也是香消玉殒——如紫玉化烟然。

笔者认为“玉成烟”似乎还牵涉了李商隐《锦瑟》中的“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一联。关于“玉生烟”不但用了戴容州的“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间”的典故,还用了“紫玉成烟”这个典故。如“五六谓其容仪端妍,如沧海之珠,今深沉泉路,空作鲛人之泪矣;性情温润,如蓝田之玉,今销亡冥漠,不啻紫玉之烟矣”[4]。其实这也是很显然的。我们知道,林黛玉前生为“绛珠仙子”,她的下世就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恰好可以说是“珠有泪”,而宝玉何尝不是“玉生烟”呢?可以说,宝、黛二人用“珠有泪”与“玉生烟”概括还是相当贴切的。如果我们认为“良玉生烟”就是“两玉生烟”的话,这两玉无疑是宝玉与黛玉。

总之,在《红楼梦》中,贾宝玉随口说出“化烟”正是曹雪芹匠心所在,他绾合了“紫玉化烟”、“良玉生烟”的传说,同时把两者的意境也移入《红楼梦》中。这使我们不得不佩服曹雪芹的天才,因为在中国这个国度中,还有什么比“玉成烟”与“玉生烟”更恰当与贴切的呢?

[1]曹雪芹.红楼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322(下引本书不再注).

[2]干 宝.搜神记[M].北京:中华书局,1979.201.

[3]谭正璧.中国女性文学史[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1.28.

[4]重订李义山诗集笺注[A].杨艳梅.关于《锦瑟》是悼亡诗新证[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7,(4).

On Heartstruck Ziyu’s Melting into Smoke——Jia Baoyu’s Three Times of Melting into Smoke

LIU Hong-qiang

(Literature College,Shangdong Normal University,Jinan,Shandong 250014,China)

Many scholars are exploring Jia Baoyu’s death consciousness and the naming of Zijuan,but they have not touched the essence of the problem.The theory that Jia Baoyu changed into smoke three times implies a mythic stereotype of“changing of Ziyu into smoke” where Jiao Baoyu wants to disappear into smoke together with Zijuan and Lin Daiyu.Taking one part from each of the names of Zijuan and Lin Daiyu makes the name of“Ziyu”.This is exactly how the use of“Ziyu’s melting into smoke”conforms to the implication of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Jia Baoyu;Lin Daiyu;Zijuan;Ziyu melting into smoke

I207.41

A

1674-3652(2010)02-0019-03

2009-12-21

刘洪强(1974- ),男,山东新泰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古代小说研究。

[责任编辑:黄江华]

猜你喜欢
紫鹃紫玉玉成
清代《红楼梦》评点论紫鹃及其“从惜逃佛”
紫鹃的温情
一担银圆示忠诚
紫玉飘香
浅析玉成窑器物的艺术风格
高玉成蒸发事件
三道粱
打呼噜的『班花』
盆栽紫玉香芹
青丝暮成雪,愿与卿同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