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应用

2010-08-15 00:48李华华
滁州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道德修养传统思想

李华华

(安徽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安徽合肥230036)

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应用

李华华

(安徽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安徽合肥230036)

为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学生的感染力与吸引力,可以从应用内容、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三个方面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在课程中的应用,使其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课程。

优秀传统文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应用

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关系密切,通过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生动性与实效性已成为学者的共识,这既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切入点,也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研究与改革提供了宝贵资料与可供借鉴的方式。然而,在教学内容的应用中,对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教育资源的挖掘不够全面,往往缺乏系统性;在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上,教师的人文素养、课件制作的技巧等有待于提高,单一的讲授型模式也需要进一步改革;在实践教学环节,主题活动的形式不够丰富,访谈式教学、写读书笔记的全新模式也有待于推广。以上缺憾表明,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应用,已成为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

一、优秀传统文化在教学内容上的系统应用

(一)激励人生理想与爱国主义精神

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1]95。《大学》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张载强调“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续绝学,为万世开太平”[2],这些都强调从个人立场树立远大理想的重要性。只有树立了正确的理想并为之奋斗,大学生才能确立自身的生活原则和生活方针,生活才会有意义。从个人生命的发展来看,人生理想的确立是大学生走向成熟的标志。

此外,孟子强调“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3]274;顾炎武提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都反映出一种家国责任感,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上一直得到广泛认同。这些宝贵的教育资源能够使大学生从中国传统文化中体会到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与社会责任感,感受到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自身成才而发奋学习的使命感,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对于“八荣八耻”中“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的内容也有重要的认同作用。

(二)涵养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易传》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4]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传承而来的民族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炎黄子孙刚健有为人生态度的表露。这一思想资源格外强调人的主体性,对当今的大学生具有特殊的意义,能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培养他们独立自强、开拓进取的人格,是他们在学习和日后工作中走向成功的助力。

荀子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5]这是一种奋发进取、坚持不懈的精神。这一思想资源启发大学生,人的成长往往会遭遇各种各样的挫折,若不能战胜种种人生磨难,就难以成就自我,所以,意志品格的坚定性就成为优秀大学生的必备素质,是对个人道德完善的重大考验。

(三)培育仁爱与宽容的品质

孔子强调:“仁”者“爱人”[1]131,“爱人”有两个原则:一是“恕”,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123,二是“忠”,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1]65。孟子强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以上是一种推己及人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仁爱思想的经典表述,能够启发大学生培养自身的爱心,以感恩的心态来生活,并使他们明白:这是人类同情心的发动,给予比获取更能使人们心中充满幸福感,使人们真正地感到快乐。

孔子追求“君子”型的理想人格的特征是:“恭、宽、信、敏、惠”[1]183;《老子》强调:“上德若谷”[6]。此外,孔子还强调:“和为贵”[1]8。这些都体现了宽容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以帮助大学生有效协调人际关系,避免冲击与对抗,并从深层缓解他们由于沉重压力而出现的心理疾病。挖掘这一资源,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利于人自身身与心、人与他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对大学生科学对待人生环境具有积极的指引意义。

(四)熏陶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1]71在孔子看来,人们不能为非正当途径得来的富贵迷惑,孔子又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1]39。可见,人格修养的价值远在物质利益之上,这是重义轻利价值取向的重要体现。孟子则追求“大丈夫”的精神境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3]126,这种坚守气节的精神,对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价值观有着特殊的指导意义。以上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有助于培养青年人自尊自爱的人格,对大学生的人格修养而言是一笔富贵的财富,将其应用于人生价值、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与原则、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等部分的教学中,能够引起学生思想的共鸣。

(五)提升诚信与“慎独”的品格

诚信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1]21、“言必信,行必果”[1]140。可见,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中国传统美德还强调“慎独”的品格。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恣意妄行,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是真正的“表里如一”。《中庸》指出:“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7]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1]3在今天,诚信与“慎独”仍然是处理各种社会关系的重要行为准则,大学生借鉴传统诚信与“慎独”的品格十分必要,能够帮助他们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大潮中锤炼道德品质。

二、优秀传统文化在课堂教学方式的应用策略

课堂教学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主渠道,也是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纯文字的讲解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所以,在把优秀传统文化应用到课堂教的过程中,要解决传统教学容易忽略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表现深厚的知识底蕴

教师是学生的镜子。教师应利用各种机会自觉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增强掌握知识与运用知识的能力。这种知识底蕴在教师的课堂表达过程中自然会由内而外地释放,给学生传达出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生修养、个人气质、人文知识的重要影响。因此,教师的言谈举止都是很生动的教材,比如个人气质的大度儒雅,课堂上的引经据典,授课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备课、上课态度上的认真与负责,与学生互动时对待学生的方式方法,生活细节上个人美德的流露……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会赋予教师个人特殊的魅力,使他们在公共课开阔的舞台上对大学生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力。而只有源自内心的敬佩与欣赏,大学生才会有意识地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消化吸收,提高自身的整体素养。

(二)提供精彩的相关课件与视频

课件与视频是教师表达教学内容的重要工具。一方面,教师在资料的选择上要与教学内容的主旨一致,并注意典型性与说服性,做到重难点突出;另一方面,教师应通过交流与个人摸索,不断掌握课件制作的技巧,注意幻灯片的颜色与字体、字号的搭配,适时地插入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图片、表格、动画、视频等,增加课件的生动性,再配以恰当的解说,从而引起学生的全面认知与充分的想象力,使学生能够以愉悦的心情体验教学内容,留下深刻记忆。

传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教学,普遍缺少带有启发意义的、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内容的精彩视频。针对重要或深刻的内容应提供合适的视频片段,如有关于丹《论语心得》的片段;带有动漫色彩的效果更佳,如据蔡志忠漫画制作的关于孔子《论语》、《庄子说》、《道德经》等。精彩视频的插入会使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更为形象和具体,并通过视觉、听觉的刺激使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藏充满现代因素,从而对学生的道德教化产生感染力。

(三)丰富师生互动的形式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还应丰富师生互动的形式,这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传统教学缺少互动型的课堂教学方法。不论大班教学,还是小班教学,都应根据实际情况针对某一主题设置适应的场景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具体方式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提问引出主题,如你对爱国主义的理解?或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进行提问,如你对安徽桐城“六尺巷”的认识?还可以进行“我与诚信美德”等主题的讨论,以及进行与关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道德涵养相关主题的演讲、辩论等活动。在上述过程中,教师应该穿插恰当的点评,给学生以启发、追问与指引,通过学生自身的参与和反思,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拓展传统“经典”的阅读

教师在相关章节的推荐书目中,应加入中国传统“经典”书的内容,比如:《周易》、《大学》、《中庸》、《论语》、《道德经》、《孟子》、《庄子》等,使他们通过阅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明白将其转化为内在素质的重要性,引发他们提高个人品质、修养的自觉性。同时,教师应给大学生推荐一些精品的“国学”网站,扩充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渠道,使他们在课余时间掌握丰富的知识,提高个人的涵养。

三、优秀传统文化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模式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实践性很强,通过这一环节,能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真正作为一个主体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有机会表达个人观点,提高个人能力,加大对传统道德及社会主义道德的认同感。优秀传统文化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模式主要有:

(一)访谈式教学

访谈式教学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全新的实践教学模式之一。它以15人左右为一个小组,在课下集中起来,与教师共同进行如关于适应大学生生活、家国责任感、感恩、见义勇为精神、高校道德现象等主题式访谈。访谈式教学完全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中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模式,强调师生的互动、心灵的沟通。

访谈之前,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和指导教师进行访谈主题的预约,每人准备3至5分钟的发言。访谈过程中,每位学生都要参与进来,发言之后,其它同学可以与其共同探讨,也可以对其内容进行提问。通过访谈,学生把思想、道德、修养层面的问题与中国传统文化、社会现实,以及个人内心的感触紧密结合,气氛活跃而幽默,不但增进了学生之间的沟通,还锻炼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指导教师主要起到引导话题、控制局面、调节气氛、总结发言的作用。通过访谈式教学,教师可以掌握学生真实的心理状况与成长困惑,在一定程度上释缓学生内心的压力,引导学生积极向上,也可以掌握第一手的资料来促进科研,是真正的教研相长。

(二)读书笔记

这是对上面“经典”书阅读的延伸。所谓读书笔记不是课堂笔记,而是学生在一个学期中对本课程相关阅读书目的心得和体会的记录,具体格式是先摘录一段原文或概括一部分内容,再写出个人的理解、认识与感悟。这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是学生对心灵问题、热点问题的反思与总结。任课教师可根据教学进度布置学生做与优秀传统文化和大学生道德提升相关内容的读书笔记,及时进行批阅,将意见及时反馈给每个学生,并要求学生参照意见进行修改。写读书笔记最关键的环节是信息反馈,它是师生之间的对话,使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与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社团主题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

高校社团是开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的良好平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组可联系学校国学社、爱心社、青年志愿者协会、邓小平理论研究会等社团,在中国传统的节日组织大学生开展一些主题活动,如在孔子诞辰进行尊师主题活动,在端午节开展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在清明节开展感恩主题,在重阳节开展敬老主题活动等。这些活动的开展既能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并感受到作为炎黄子孙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此外,教师还应在课外组织学生参与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带领学生参观校史馆、观摩模拟法庭、参观小岗村、暑假“三下乡”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到儿童福利院,老人院等地方做义工,在活动中让他们感受优秀传统文化对人生价值的指引、精神境界的陶冶。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能够扩展大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自强不息、自律节欲、奉献服务的精神,增加他们的人生阅历,培养他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从而激励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把个人的道德意志转变为道德行为。

综上所述,为使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应用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要以学生为本位,贴近生活,对传统的教学内容进行完善,对传统的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改革,提高此课程对大学生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使其成为大学生真正喜爱、终生受益的课程。同时,让传统走进现代大学生的生活,不但能启发大学生了解修身养性的准则与智慧,还能加强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帮助他们形成克服市场经济体制缺陷所需要的健全人格,健康地成长成才。

[1]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

[2]朱 熹.张子全书序[M]//四库备要·张子全书[Z].子部056卷:1.

[3]金良年.孟子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4]高 亨.周易大传今注[M〗.济南:齐鲁书社,1998:44.

[5]高长山译注.荀子译注[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7.

[6]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M].北京:中华书局,1984:227.

[7](宋)朱 熹.四书章句集注[M]徐德明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21.

G642

:A

:1673-1794(2010)04-0105-03

李华华(1977-),女,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

2010-06-02

猜你喜欢
道德修养传统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思想与“剑”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价值与教学改革探索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的思考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