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现状分析

2010-08-15 00:49郑言霞陆雨驰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0年11期
关键词:技战术耐力体能训练

郑言霞,陆雨驰

(南京体育学院 运动系,江苏 南京 210014)

我国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现状分析

郑言霞,陆雨驰

(南京体育学院 运动系,江苏 南京 210014)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以参加2009年第三届CBA-CUBA青年篮球对抗赛的球队调查对象,对我国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现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球队对专项体能训练的重视程度不够;当前我国教练员对现代篮球运动的本质规律和发展趋势的认识还不够全面;体能训练中普遍存在训练手段、方法简单化;球队体能训练方式与要求常年变化较少;体能训练计划和安排不合理;训练中的耐力训练多以无氧耐力为主。

青少年;篮球;专项体能训练

1.前言

随着现代篮球运动技、战术的迅速发展,时间、空间争夺日趋激烈,比赛攻守质量越来越高,身体接触越来越频繁,攻守转换速度越来越快,对篮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青少年训练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在未来的竞争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抓好青少年的专项体能训练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在世界篮坛的竞争中,谁拥有雄厚的高质量的后备人才基础,谁就能称霸于世界竞技体坛,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我国篮球运动自推行职业化以来,广大青少年参与篮球训练的人数逐渐增多,各类青少年篮球俱乐部、培训中心、篮球学校以及各级篮球联赛迅速发展。青少年对篮球运动的热爱,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篮球运动水平的提高,然而我国篮球运动的现实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其中青少年落后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重视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专项体能训练,对迅速提高篮球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参加2009年第三届CBA-CUBA青年篮球对抗赛的12支CUBA球队(男女各6支)的共计134名队员和12支CBA青年队(男女各6支)的149名队员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主要利用图书馆、中国期刊网、互联网等检索和收集有关现代训练理论、青少年篮球训练及专项体能训练等方面的文献资料,基本上掌握了我国青少年篮球专项体能的研究和发展的状况。在广泛阅读和整理各类文献的基础上,根据篮球运动的项目特点,结合青少年的身心发育特征,对相关资料进行重点阅读和分析,并做分类整理和综合。

2.2.2 访谈法

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拟定访谈提纲,分别就我国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访问带队参加第三届CBA-CUBA青年对抗赛的教练员、篮球理论专家以及运动训练学的专家。

2.2.3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需要,设计问卷并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就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的相关问题,对2009年第三届CBA-CUBA青年篮球对抗赛的12支CUBA球队(男女各6支)的共计134名队员和12支CBA青年队(男女各6支)的149名队员进行调查。

3.我国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的现状分析

现代体能训练的概念外延广大,内涵丰富,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运动素质等部分,每个部分又有诸多项目,如运动素质、就包括速度、耐力、灵敏度、灵活性、协调性和柔韧性等。以篮球运动员为例,速度又分起步速度、变向速度、制动速度等。同时,还有一般体能和专项体能之分。如何将体能训练与专项技战术训练科学地结合起来,真正为实战所用,变成一种专项势,一种专项能,最终演变成篮球队员抢断、封盖、上篮,以及高高跃起扣篮的那一精彩瞬间,这中间要经过许多复杂而细微的手段和步骤,而要体能教练和专项教练以及科研人员长期的相互配合和不断摸索。

3.1 球队对专项体能训练的重视程度

为了解教练员对我国青少年篮球专项体能训练思想重视程度,对球队教练员配置、体能训练与技战术训练的代替问题和篮球专项理论研究等方面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2名以下教练员的球队占名以上的球队占77%;3名以上的球队占23%。国外教练员认为注重系统体能训练的球员,更能适应激烈的篮球比赛,也更容易获得成功,他们的体能教练员分工明确合理,可以按位置分为中锋、前锋和后卫体能教练员;也可以按运动素质分为力量、速度、耐力体能教练员等,如NBA湖人队的8名体能教练员都是专职的,且分工细致,甚至细致到训练某一块肌肉。而我国教练员既负责技战术训练,又负责身体素质训练和管理全队的日常生活,没有专职的体能教练。

调查还表明,89%的教练员认为体能训练非常需要进行单独训练,但实际训练中总是把技战术训练代替体能训练。目前世界篮球强队专项体能训练分为准备部分、技战术练习部分和单独训练部分。我国篮球教练员则认为体能训练在技战术训练中可以实施就行了,实际上这样做仅仅解决速度素质和耐力素质的问题,而基础力量训练没有保证,影响运动员的整体水平的提高。而美国职业球员除每天技战术训练外,结束还要加练小时的力量体能训练。

3.2 教练员对专项体能训练的认识

在与教练员的访谈和实地训练考察中发现,当前我国教练员对现代篮球运动的本质规律和发展趋势的认识还不够全面,过于注重技术和战术的作用,而忽视体能的作用。另一方面,教练员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的认识存在两类极端倾向:第一类倾向是用篮球的技战术训练代替体能训练。有部分教练员认为,技战术训练完全可以代替体能训练,没必要进行专门的体能训练与身体训练。这部分教练员没有认识到现代激烈的篮球比赛对体能的高度要求,以及体能对技术、战术掌握与运用的双重性—促进与限制。第二类倾向是体能训练基本上脱离篮球运动的专项特点,用田径场的长跑和杠铃下蹲来代替篮球运动员高强度的体能训练。这种方法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运用较多,现在应该认识到这种做法太落后了,因为这种训练收效甚微。

3.3 体能训练手段和方法分析

从“生物适应”理论的角度来看,影响训练效果的主要因素是训练手段和训练负荷。训练手段的选择确定了机体接受刺激的部位,而负荷的大小则决定了对某一部位刺激的程度,训练手段的正确选择和负荷大小的合理安排才能确保体能的效果训练方向发展。调查表明,我国篮球体能训练中普遍存在训练手段、方法简单化与训练负荷的盲目性。体能训练手段方法简单化反映在训练方法单一落后。如力量训练时杠铃挂帅。目前先进的力量训练方法除杠铃外,还有大强度的跳跃练习器、综合力量练习器、等动和电刺激力量训练,以及各种组合力量训练;对速度的训练单纯认为加速跑就可以提高了;耐力训练单纯采用田径式长跑。训练负荷的盲目性就是对练习次数、组数以及次与组间隔等构成没有科学体现篮球运动速度、力量、耐力的量化标准。盲目的训练使机体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刺激,练习负荷没有突出专项特点,使运动员体能总是保持在低水平。

3.4 一般体能训练与专项体能训练关系的处理

按运动训练学的划分,体能训练分为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一般体能训练是运用多种多样的非专项的身体训练,以增进运动员健康,提高人体各组织、器官、系统的机能水平,促使运动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为专项体能训练打好基础。专项体能训练是采用与专项有紧密联系又密切相关的专门的身体训练,改善与专项运动成绩直接相关的专项运动需要的素质,以保证掌握合理的专项技术、战术及其在比赛中有效的运用。一般体能训练是专项体能训练的基础,专项体能训练又是专项运动能力改善和提高的基础。调查结果表明,我国篮球体能训练存在的不足是:一般体能训练过多,专项体能训练过少。我国各级球队体能训练方式与要求常年不变,训练没有针对性,使一般体能无法向专项体能过渡与转换。如:运动员弹跳高度取决于两个因素,即起跳力量与起跳速度。我们采用的蹲杠铃方法发展起跳力量的一般体能训练要求,但专项素质要求起跳速度要快,国外球员就特别重视专项速度力量的训练。所以,体能训练一定要与专项特点结合。

3.5 体能训练的系统性、计划性的分析

我国青少年篮球体能训练缺乏系统计划性。第一,表现在训练计划和安排不合理,体现在训练方法和手段简单雷同,少年训练成年化,成年训练简单化。第二,表现为在联赛期间缺乏体能训练。教练员认为体能训练大量消耗而影响身体恢复和影响比赛竞技状态。这种指导思想导致跨年度CUBA联赛只消耗而没有体能补充,到比赛中期运动员就把准备期所储备的体能基本耗尽,真正到了赛季的关键时刻,体能出现了亏空,高质量的技战术也就无法保证。相反,中国女篮年2002年9-10月进行大胆尝试比赛期的体能训练方式,在比赛期间坚持每天进行小时的体能训练。结果不仅没有影响比赛成绩,反而在比赛中保持充沛的体力和旺盛的斗志,在一个月内取得世锦赛第?名和亚运会冠军的好成绩。但遗憾的是由于没有科学训练监控,队员出现一定的伤病引发争论,之后没有坚持实施。

为了提高运动员的体能水平,必须按照计划、系统地进行全年和多年体能训练。体能训练不能搞突击,不可能一劳永逸。现代运动训练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是越来越重视多年训练的计划性和系统性,合理安排各阶段的训练任务、训练内容和运动负荷。

3.6 在专项耐力训练中对有氧耐力的训练重视程度分析

多数教练员认识到了无氧耐力对篮球运动员的重要性,训练中的耐力训练多以无氧耐力为主,而对无氧耐力与有氧耐力的关系认识不足,对有氧训练重视不够。有氧耐力是无氧耐力的基础,只有通过有氧耐力训练,改善运动员的心血管机能,无氧耐力才能有更大的提升空间,在篮球比赛中,运动员也才能利用短暂的比赛间歇时间使身体迅速恢复,延缓运动疲劳。因此运动员的有氧能力直接关系到比赛中和比赛后的体力和机能恢复。有氧能力低,大赛中经不起折腾和连续大强度对抗。教练员和运动员应深刻理解,高水平的有氧代谢能力是工作运动和比赛的基础和本钱,就像我们常讲的,身体是工作和生活的基础,没有好的身体谈不上拼搏和工作,甚至享受生活。作为球队,每天的早操应坚持不少于的越野跑,只有常年坚持,才能收到效果,打球时才感觉不到累,感觉不到气喘,才能保证攻守积极主动,才能提高攻守转换速度。我们目前的有氧训练是以长跑为主,是低水平的有氧代谢,而比赛要求的是高强度、高质量的有氧代谢,二者差距较大。因此要对篮球运动员有氧耐力的训练方法上有所创新。

4.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球队对专项体能训练的重视程度不够,我国教练员既负责技战术训练,又负责身体素质训练和管理全队的日常生活,没有专职的体能教练。实际训练中总是把技战术训练代替体能训练。

4.1.2 当前我国教练员对现代篮球运动的本质规律和发展趋势的认识还不够全面,过于注重技术和战术的作用,而忽视体能的作用。

4.1.3 我国篮球体能训练中普遍存在训练手段、方法简单化;盲目的训练使机体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刺激,练习负荷没有突出专项特点,使运动员体能总是保持在低水平。

4.1.4 我国各级球队体能训练方式与要求常年不变,训练没有针对性,使一般体能无法向专项体能过渡与转换。

4.1.5 青少年篮球体能训练计划和安排不合理,体现在训练方法和手段简单雷同,少年训练成年化,成年训练简单化。联赛期间缺乏体能训练。

4.1.6 多数教练员认识到了无氧耐力对篮球运动员的重要性,训练中的耐力训练多以无氧耐力为主,而对无氧耐力与有氧耐力的关系认识不足,对有氧训练重视不够。

4.2 建议

4.2.1 通过各种途径的培训学习,提高教练员、运动员对专项体能训练重要性的认识,高度认识具有良好的专项体能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必备条件之一。

4.2.2 正确把握篮球运动项目的竞技制胜规律,根据篮球专项需要的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柔韧素质进行科学训练。

4.2.3 加强对专项体能训练科学方法的研究,采用多种形式提高专项体能训练的科学化水平,采用科学的先进技术设备对体能训练进行监控。

4.2.4 在各级篮球队中,要求配置专职体能教练员,并作为制度规定下来,逐渐推广。

4.2.5 制定和实施全面、系统的体能训练,狠抓落实,在每次训练的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后进行体能训练,这样有利于运动员各种运动素质得到均衡发展和相互促进。

[1] 田麦久,等. 运动员基础训练的人体科学原理[M]. 北京体育大学大学出版社,2005.

[2] 赵志英. 对体能的探析[J]. 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9,1.

[3] 刘庆山. 体能训练基本理论与我国高水平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研究[D]. 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

[4] 孙欢. NBA体能训练[M].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5] 潘力平. 篮球专项灵敏素质的特征及其研究现状[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0,3.

G8

A

1008-7427(2010)11-0157-02

2010-09-22

作者系南京体育学院运动系讲师。

猜你喜欢
技战术耐力体能训练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多面好手 倍耐力全新Cinturato P6
对体能训练认识的理性回归
德约科维奇与费雷尔技战术对比分析
羽毛球男子单打技战术分析
21分每球得分制对羽毛球男子双打技战术的影响
3000m跑,锺练耐力和意志
新兵体能训练的伤病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