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院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

2010-08-15 00:54陶全胜
关键词:专业知识工科英语专业

陶全胜

(淮南理工学院外语系,安徽淮南 232001)

工科院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

陶全胜

(淮南理工学院外语系,安徽淮南 232001)

工科院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课程设置

工科院校英语专业普遍办学历史较短,课程设置存在不合理的现象。针对二十一世纪外语人才需求多元化的趋势,结合安徽理工大学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适合工科院校特点的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模式。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为顺应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需要,一些工科院校纷纷开设英语本科教育甚至研究生教育。工科院校英语教学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人才。随着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逐渐深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与世界经济融合的步伐加快,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外语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应对社会的需求,深化英语教育改革,已成为关心我国英语教育未来走向与发展的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课程设置是英语教育的一个关键环节,教育方针的贯彻、培养目标的实现、教学方法的改革都必须通过课程才能实现。深化外语专业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1]。本文针对二十一世纪外语人才需求多元化趋势的变化,基于工科院校的特点,结合安徽理工大学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工科院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模式。

一 工科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工科院校英语专业普遍办学历史较短,师资总体水平亟待提高,办学条件有待改善。上述问题在课程设置具体表现为:对英语教育的学科内涵不甚了解,课程设置与《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有一定的距离;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无法形成相互配合的学术梯队,缺乏满足课程设置需要的合格教师;学科建设的基础薄弱,难以形成能够体现学科建设强项和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工科院校解决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的问题根本出路首先在于根据英语学科特点,并结合自身情况合理地设定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工科院校也有自身的优势,一般都具有较好的硬件设备,如计算机、网络设置和语言实验室。在科学研究方面,工科院校有着良好的传统,如注重课题申报、科研立项和科研成果的转换,同时实施严格的科研经费的管理和项目研究过程的管理。工科院校一般都有自己的特色专业与优势学科,如同济大学的桥梁工程、建筑与城市规划、土木工程,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飞行器设计等。工科院校这些良好的条件对英语专业的建设无疑有影响与激励作用。

不同类型的高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不尽相同。同时,从国家与区域创新体系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角度,对不同类型高校的功能要求也不尽相同。一所大学能做什么,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对社会能做出什么样的贡献,以及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取决于学校拥有的办学历史、学生素质、师资力量、科研环境、学术氛围等方面资源的特点。就工科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来说,我们认为,应按照教育部关于分类指导、注重特色的原则,充分依托本校的优势,顺应社会的需求,合理定位,促进学科交叉渗透,特别是英语与其他工科门类学科间的渗透融合,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即以应用型、复合型为主体,以研究型为激励。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尤其突出应用性,主要培养面向企业生产一线的高级人才,他们应具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工科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能够解决对外交往和生产实际中的具体问题。

二 工科院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探索

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合理定位是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而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的改革则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改革成功如否、科学如否、合理如否将直接关系到能否培养出 21世纪所需要的英语人才。[2]

课程设置主要规定课程类型和课程门类的设立及其在各学年的安排顺序和学时分配。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合理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合理的课程结构指各门课程之间的结构合理,包括开设的课程合理,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合理,各课程之间衔接有序、能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与训练,获得某一专业所具备的知识与能力。合理的课程内容指课程的内容安排符合知识论的规律,能够反映学科的主要知识,主要的方法论及时代发展的要求与前沿。课程设置是培养目标的集中表现。

一些工科院校在办学过程中盲目模仿英语专业办学历史较长的院校的一些做法。但由于其在师资力量、科研环境、学术氛围等方面缺陷,无法像外语院校和综合性大学一样培养出从事外国文学和语言学的高级研究人才。其主要原因是在本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对英语教育的学科内涵缺乏深入的研究,同时也忽视了自身的优势。其集中表现是,课程的设立脱离师资队伍的现状;在所开设的课程结构不合理;课程内容难以反映时代发展的要求。我们认为,在课程设置方面,工科院校应认真领会与贯彻《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的精神,彰显自己的特色与优势,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1 培养学生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夯实英语专业基础。外语人才最突出的个性是具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和语言运用能力,这是外语专业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安身立命之本。一提到英语基本功,人们很快联想到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其实也不尽然,语言基本功是指语音、语调正确,单词拼写准确,语法规范,表达得体,有良好的语感。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是提高语言技能不可或缺的条件,听说读写译是位于语言基本功之上的应用语言的技能。如果英语基本功不扎实,提高语言技能也就成了一句空话。语言基本功如何培养呢?当然首先要通过专业技能课来培养。不过,我们应提醒专业技能课的教师,提高语言技能,首先要着眼于相应的基本功的训练。比如语音课、口语课应强调语音、语调正确;写作应关注单词拼写准确,语法规范,表达得体。语言基本功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们所说的“强调”、“关注”,并不是不允许学生的语言错误。相反要鼓励学生不断实践,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从毕业生座谈会的反馈意见和用人单位的招聘需求都可以看出,通过四、八级考试只是一个毕业生求职的一个前提性条件,培养学生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才是英语专业永恒的主题。因此在低年级阶段,应加强听力、会话、翻译等专业技能的训练,强化语言基本功的培养,同时将基本功的培养贯彻四年大学学习的全过程。

2 拓宽学生英语专业知识,体现英语专业的本色。英语专业教育应该传授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如果仅仅给与他们英语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训练,那仅仅是职业培训,是工匠教育,是语言培训中心的事情[3]。英语专业知识主要指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知识、英语文学知识以及英语语言学知识。在改革开放以前和改革开放初期英语专业都十分强调这方面课程的设置,甚至到现在,一些外语院校和综合性大学仍然非常注重语言、文学和文化等知识性的课程的教学,这些课程可以说体现英语专业的本色。如南京大学英文系就非常注重文化、文学修养的培养,他们不仅开设英国文学、美国文学、英国历史与文化、美国历史与文化、西方思想经典和跨文化交际,还开设像西方思想经典这样的介绍中国传统文化课程。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语言绝不能与学习社会文化知识割裂开来。不懂一个国家的文化、历史和社会,就很难真正掌握它的语言,因为语言中包含了大量的文化背景知识,学习英语的过程也是我们了解不同文化差异的过程。对于一种文化的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语言。中国学生学习英语,对中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不理解或困惑,其实这不仅是中西思维的差异,更是中西文化的差异。通过对两种思维方式或者说两种文化的比较,中国学生就能很好地理解英美文化,有助于他们更快地学好英语,并准确地使用地道英语进行表达。实践证明:学习语言,如果没有丰富的文化知识作为扎实基础,没有较高文化修养,要把外语学到很高水平是根本不可能的。

3 传授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融入本校的特色。相关专业知识是指和英语专业有关联的诸多学科领域的知识,如外交、经贸、新闻、科技等。20世纪 80年代就有一批工科院校率先开办了科技英语专业,尝试将科技与英语结合起来培养复合型人才,向社会输送一批质量相当不错的英语专业毕业生。随后越来越多的工科院校开设英语专业,问题也随之出现。表现在课程设置上,过多的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忽视文学课程和语言文化课程的教学;在决定设置相关专业课程之前,缺乏前期调研工作,出现无人授课或随便找人上课的情况。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工科院校英语专业普遍办学历史短,对英语专业的学科内涵缺乏深刻的了解;二是没有充分利用本校优势学科的资源。我们认为,工科院校英语专业应制定错位发展的战略,依托本校的学科优势开设适量的相关专业知识,以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努力促进英语与其他工科门类学科间的渗透融合,办出体现自身个性的英语专业。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一些工科院校已将自己的特色专业融入英语专业课程,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英语 (民航业务)专业具有以英语为基础、以民航业务、国际贸易知识为辅助的鲜明专业特色;西南石油大学设立石油科技英语模块课程;东北农业大学依托学校的农科优势,以农业科技英语翻译和农业经贸英语翻译为特色。

应当承认,由于在原有的专业知识课的基础上增加相关专业知识的课程,客观上,在规定的有限英语课堂教学课时里,英语专业知识课程相对减少了。但只要安排合理,在课程设置与教学中,注重相关专业知识与英语知识的渗透融合,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三 安徽理工大学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实践

1996年安徽理工大学经教育部批准设立英语本科专业,并于当年开始招生。1996年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计划针对当时英语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高等院校与中学英语教学工作的社会需求,在课程设置上突出考虑基础知识与语言能力的培养,并开设了英语教学法、教育学和心理学等师范类的课程。之后我们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于 1999年、2003年、2007年三次修订了英语专业培养计划,对英语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几次较大的调整。

2007年在修订人才培养计划的过程中我们组织广大师生深入开展有关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改革的大讨论,并形成了符合我校实际的教学思想与教学理念。通过广泛的讨论,达成了以下共识:打好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根本。创新能力是人才培养生命力和竞争力之所在。

在新的人才培养计划中,我们按照《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将专业课分为三种类型,即专业技能课、专业知识课、相关专业知识课。在相关专业知识课程里,分设若干课程模块供高年级学生选修。此外,我们也十分注重实践教学环节教学与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基础阶段,我们把培养语言基本功列为教学的中心工作,注重各项语言技能的全面发展,突出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并在各种实践环节中不断强化学生的语言技能和语言运用能力。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综合英语、英语语音、英语听力、英语语法、英语口语、英语阅读、英语写作、翻译、英语视听说和应用文写作等。考虑到我们是二本招生院校,学校位于内陆城市,学生大部分都来自农村等实际情况,在基础阶段加大听说能力的培养,英语口语、英语听力都开设四个学期,且英语口语在第一、第二学期,英语听力在第一学期每周都安排四个学时。

具有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外语人才区别其他类型的人才的显著特征。要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首先要了解外国文化知识,尤其要理解外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其次,要求能够正确的评价中外文化差异,并能够应付对外交往中因文化差异而出现的问题。我们在基础阶段的教学中,一方面强调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另一方面,也重视文化知识的传授。例如,要求教师挖掘并传授听、说、读、写、译教材中文化知识和人文思想,力求把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贯穿四年的本科教育的整个过程。在高年级阶段设置了一系列英语知识方面的课程。如,语言学、英国文学、美国文学、英美国家概况、英美文学史、西方文化入门、英语小说选读、英语散文阅读等。在这些课程的教学中,在向学生传授英语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求教师加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与宽容性。此外,积极鼓励学生选修学校开设的文化类的选修课程,如西方哲学、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要培养创新型的人才,就不能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更不能没有自己的特色。工科院校英语专业必须以特色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教育部 2000年批准下发的《关于外语专业面向 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必须打破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沿用的纯语言、纯文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并要求各高校在人才培养、教学内容与进程等方面必须因地、因校、因专业而异,鼓励各校创出各自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道路,力争办出特色。多年的办学经验告诉我们,盲目的模仿别人的所谓成功经验,只能是邯郸学步,东施效颦。2007年我们在修订安徽理工大学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过程中,认真地分析了本校的学科优势,在已有英语教育和经贸英语两个方向类的相关专业知识课程模块基础上,增设融地矿、机电、化工类专业等特色专业课程与英语专业课程为一体的科技英语课程模块。该课程模块主要课程包括科技英语阅读、科技英语语法、科技英语翻译和地球科学概论、机械基础知识、化工导论等特色专业知识系列课程,特色专业知识系列课程一般聘请本校知名教授开设,并定期邀请博士和教授举办相关知识讲座。学生在高年级阶段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选择其中的任何一个模块的全部课程。

在课程设置与教学中,我们注重相关专业知识与英语知识的渗透融合,例如,在经贸英语课程模块中,开设了经贸英语阅读与翻译、外贸英语函电和外贸英语,科技英语课程模块里有科技英语阅读、科技英语语法、科技英语翻译等课程。同时要求教师在授课时,传授隐含在这些课程的教材中相关的语言知识与技能。

按照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知识可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就是用于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之类问题的抽象知识。有关具体操作的知识,叫程序性知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知道如何做”的知识。我们需要的是培养具有创造性的人才,这就要求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不仅要知道“是什么”,更要知道“如何做”。[4]要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不仅需要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程序性知识,更需要通过实践使学生的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我们在课程设置上十分注重实践教学环节。除了包含在相关课程中的试验、实习以外 (如外贸英语实践),在第六学期安排为期四周的专业实习,在第八学期安排为期四周的毕业实习。专业实习旨在强化学生对其所选定的方向类课程模块的认识,培养运用英语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实习主要根据学生兴趣爱好以及就业意向选择实习项目、内容及场地,使学生能在实习的基础上完成毕业论文,同时达到就业“零培训”的目的。

从国际教育界的经验看,建立课程选修制度,是使学生个性自由发展的必由之路。一般来说,选修课有三个作用:第一,介绍世界最新科学文化;第二,扩大学生知识面,满足学生求知欲,通过文理渗透、学科交叉来拓宽学生视野;第三,开发学生某方面的才能,满足学生某方面的兴趣和爱好等[5]。如前所述,我们在高年级阶段设置英语教育、经贸英语和科技英语三个方向类的相关专业知识课程模块,供学生选修。此外,在其他类型的专业课中,也安排一定比例的选修课程,其中专业知识选修课的学分占该类课程的总学分的 40%。这些选修课的设置,对学生各种潜力的发挥、个性的自由发展和多种技能的培养、特别是文化素质和科学素养的培养起到良好的作用。

此外为适应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对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将素质培养纳入专业培养计划。要求学生在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共性培养要求的基础上,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结合学生不同特点,参加课外活动和竞赛。如参与英语相关的文艺活动、英语专业知识竞赛活动、参加社会调查与社会服务等社会实践、参与完成科研课题或课外科技活动。并根据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类活动的情况或竞赛取得名次计算个性发展学分,要求每个学生必须修完 15个个性发展学分方可毕业。

我们在课程设置过程中,不仅考虑开设的课程合理性,也非常注重各课程之间衔接有序性。如,在开翻译和写作课之前,开设英语语法和现代汉语这两门课程;在培养写作技能的系列课程设计上,课程开设顺序为,英语写作、应用文写作和学术论文写作;在要求学生写毕业论文之前,分别安排了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两个实践教学环节,以便学生能在实践中积累写作素材。此外我们十分注意专业技能课、专业知识课和相关专业知识课的合理配置,三种类型的课程学时比例分别为 67.1%、15.1%、17.8%,完全符合《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

由于办学历史较短,以及地域关系,我校英语专业师资力量相对比较薄弱,教师的整体科研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这给我们的课程体系改革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困难。但我们始终尊重英语的教学规律,注重学科的发展特点,本着打好学生语言基本功,拓宽英语知识面的原则,面向社会需求,面向本校实际,尽可能科学、合理地设计英语专

业课程体系。2008年 10月教育部组织专家组对我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工作进行了评估,我们在课程设置方面的改革与实践,得到以白解红教授为组长的专家组的充分肯定。由于正确处理了学科定位、课程设置与学生的社会就业状况之间的关系,我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凭借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和宽广的知识面,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在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中,我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各自的岗位上以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积极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受到了广大用人单位好评。这一点也得到了教育部评估专家组的认可。

[1] 刘毅 .关于高校外语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 [J].外语界, 2000 (03):12.

[2] 张福勇 .浅谈21世纪我国高校外语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J] .外语研究,2004(06):60.

[3] 刘祥清 .我国普通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回顾、问题与思考——兼论英语专业教育中的人文主义传统 [J].外语界, 2007(03):4.

[4] 李建平 .试论知识结构与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 [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04):147.

[5] 高翔,穆从军 .关于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的思考[J].外语界,2002(02):11-12.

Key words:colleges of technology;English major program;teaching refor m;curriculum design

Abstract:Generally speaking,the history of colleges of technology setting up English major program is short,so there is the problem of unreasonable curriculum design.Aiming at pluralistic demands of English talents in the 21st century,on the basis of practice on English major teaching reform 0fAnhui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model of English major curriculum design which suits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s of technology.

Study and Practice on EnglishMajor Curriculum Design 0f Colleges of Technology

TAO Quan-she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Anhui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uainan Anhui 232001,China)

H 319.2

A

1673-2804(2010)04-0163-04

2009-08-01

猜你喜欢
专业知识工科英语专业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传播专业知识,启迪成长智慧
工科概率统计教材中引入Matlab工具的探讨
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研究
工科研究生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创新
软件技术专业知识地图的应用研究
英语专业泛读课教学探究
如何判断你的老板是个“精神病”
英语专业研究式学习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