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

2010-10-17 03:56裴丽英李艳超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阿昔洛皮肤性病洛韦

裴丽英,李艳超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皮肤性病防治院,黑龙江佳木斯 154002)

我院2008年2月~2009年5月分别采用泛昔洛韦与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观察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就诊的具有典型症状和体征的带状疱疹患者,在发病的5 d内,年龄18~50岁,不限性别,患者及家属同意使用泛昔洛韦或阿昔洛韦治疗者并定期复诊者。对于下列情况不予选择:妊娠和哺乳期妇女;应用皮质类固醇或免疫抑制者;老年体弱或患恶性肿瘤等免疫功能低下者;对核苷类药物及多种药物过敏者;使用氨基糖苷类、磺胺类、环孢霉素A、丙磺舒及头孢菌素等肾毒性药物;精神异常者、肝肾功能出现异常者;1个月内外用、口服或注射过核苷类药物者。治疗过程中,由于发生不良反应未完成疗程的病例不统计疗效,统计为不良反应。将病例按治疗组∶对照组为2∶1的比例随机分组。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泛昔洛韦,每次250 mg,每日3次,7 d为1个疗程。对照组口服阿昔洛韦,每次200 mg,每日5次,7 d为1个疗程。两组均不再使用其他药物。

1.3 观察项目

观察患者在治疗前和开始服药第3、7、12、18天的治疗情况,个别有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延续观察到30 d。记录患者皮损止疱、结痂、止痛、痊愈时间等。疱疹后神经痛设为观察项目,但有无疱疹后神经痛不作为痊愈的项目。

对患者自觉症状和皮疹进行评分,皮疹项目包括水疱数目,水疱内容物性质,水疱塌陷、干涸、破溃、结痂、坏死进展情况,皮损面积,疼痛、瘙痒、烧灼感,有无全身症状及区域性淋巴结肿大等。

在用药7 d内观察并记录不良反应的症状、发生及持续的时间、反应程度、措施与转归等。

1.4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病例资料

按要求完成治疗及观察的病例共166例,其中,治疗组110例,男 58例,女 52例;年龄 18~50岁,平均(29.8±10.8)岁;发病时间 1~5 d,平均(3.8±1.0)d;发病部位分别为头部19例,躯干74例,四肢16例。对照组56例,男32例,女 24 例;年龄 18~50 岁,平均(30.2±11.2)岁;发病时间 2~5 d,平均(3.6±1.0)d;发病部位分别为头颈部9例,躯干38例,四肢9例。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性别、年龄、病程、发病部位等基本情况,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2.2 治疗效果

泛昔洛韦和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7 d前后的病情变化见表1。治疗组与对照组各项观察指标均有改变。然而,治疗组的变化比对照组更明显,止疱、止痛、痊愈时间比对照组缩短,而两组的结痂时间无显著性差异。

表1 泛昔洛韦和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比较(±s,d)

表1 泛昔洛韦和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比较(±s,d)

组别 例数 止疱时间 结痂时间 止痛时间 痊愈时间治疗组对照组t值P值110562.7±1.03.5±1.53.63<0.014.6±2.05.0±2.31.11>0.056.3±2.68.4±3.44.10<0.019.7±2.612.0±4.33.42<0.01

2.3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情况

随访第30天,治疗组有明显的疱疹后神经痛者6例(5.5%),对照组8例(14.3%)。治疗组疱疹后神经痛发生率明显低于阿昔洛韦组。

2.4 药物不良反应

治疗组有头痛、胃肠道不适、口干、乏力等不良反应共8例,发生率为7.3%。对照组有皮疹、口干、腹泻等不良反应共3例,发生率为5.4%。以上所发生的不良反应患者都能耐受,未因此中止治疗,未进行处理,治疗结束后,不良反应症状自行消失。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的小水疱为特征,常伴明显的神经痛[1],偶有双侧发病[2]。泛昔洛韦的化学名为6-脱氧喷昔洛韦双乙酸酯,是阿昔洛韦的前体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77%)比阿昔洛韦(20%)高[3-4]。口服后泛昔洛韦在肠道和肝中被代谢成喷昔洛韦,在单纯疱疹病毒Ⅰ、Ⅱ或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的细胞内,在经历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单磷酸化,细胞酶双磷酸化和三磷酸化过程,形成的三磷酸泛昔洛韦,或与病毒DNA聚合酶竞争性结合,或掺入病毒DNA中引起链中断,起到抗病毒作用。这一机制决定了泛昔洛韦对病毒的高选择性,对正常细胞影响很小[5],而且泛昔洛韦的半衰期为2~3 h,但在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的细胞内,半衰期为10~20 h[5],这样利于长时间抑制病毒复制,快速达到减轻症状的目的。

本次临床观察选用疗效肯定的抗带状疱疹病毒药物阿昔洛韦作为对照[6]。泛昔洛韦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阿昔洛韦,说明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比阿昔洛韦更快发生作用,使病程缩短,患者痛苦症状快速减轻。口服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一般联合镇痛、神经阻滞等措施[7],本次临床观察两组均未联合采用其他措施,结果初步表明,治疗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也比阿昔洛韦组低。治疗组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7.3%)与对照组(5.4%)接近,此类不良反应无需处理,可自行消失,表明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是比较安全的。治疗组用服药剂量比对照组小,服药次数也少,更方便患者治疗。

综上所述,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方便、安全,且疗效可靠。

[1]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3.

[2]敖俊红,郝震锋,杨蓉娅,等.双侧带状疱疹1例[J].实用皮肤性病学杂志,2008,1(2):103.

[3]靳培英.皮肤病药物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61-468.

[4]傅浩.甘草酸二铵联合阿昔洛韦治疗中老年带状疱疹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1):89.

[5]虞瑞尧.一种新的口服抗疱疹病毒药—法昔洛韦多中心对照评价其对免疫正常无并发症的带状疱疹的疗效及安全性[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1996,22:41-43.

[6]葛蒙梁,金祖余.抗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病毒药物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1996,22(6):344-348.

[7]金文哲,金哲虎,康吉龙,等.神经阻滞治疗对伴有神经痛的早期带状疱疹疗效影响[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8,37(4):262.

猜你喜欢
阿昔洛皮肤性病洛韦
4种阿昔洛韦片燃烧分析*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第四届编委会成员名单
皮肤性病学科研型研究生培养方式的思考与探讨
威伐光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简介
欢迎订阅《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更昔洛韦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泛昔洛韦联合微米光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观察
阿昔洛韦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疗效观察
铺棉灸合并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45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