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航空服务业期待起飞

2010-10-19 07:38朱李鸣
浙江经济 2010年23期
关键词:空港航空公司服务业

文/朱李鸣

(作者为浙江发展规划研究院副总经济师、省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所所长)

加快发展浙江航空服务业是推动航空大省向航空强省转变的必然选择,而且航空服务业既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为其它服务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有利于带动浙江经济转型升级

加快发展正当其时

随着我国“民航强国”战略的确立,浙江航空服务业迎来了新一轮跨越发展的机遇。而现代航空业已不仅仅是一种运输手段,通过航空运输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最大限度地利用全球范围内的资源,已是未来全球经济发展的主流形态、主导模式和先导性产业。根据中国民用航空局未来十年战略规划,到2020年,我国民航运输机场总数将达到244个,形成北方、华东、中南、西南、西北五大区域机场群,全国80%以上的县级行政单元能够在地面交通100公里或1.5小时车程内享受到航空服务。据艾森哲报告预测,2006年至2015年期间,长三角6大机场的客货运吞吐量的年均增长率将分别达到9.5%和11.2%,到2020年该地区民航旅客吞吐总量将超过2.9亿人次。

加快发展浙江航空服务业是推动航空大省向航空强省转变的必然选择。浙江已经初步形成了以杭州萧山国际机场龙头,以宁波、温州机场为主,台州、舟山、衢州、义乌机场为补充的干线、支线相结合的综合航空运输网络。从客货吞吐量上来看,浙江已成为一个航空大省,并基本具备了从航空大省向航空强省转变的条件。以龙头机场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为例,已呈现出运输生产持续攀升的良好局面。2009年,旅客吞吐量为1494万人次(国内排名第9位,国际排名第86位)、货邮吞吐量为22.6万吨(国内排名第8位,国际排名第73位)、航班起降架次为13.4万架次;已成为中国重要的干线机场、国际定期航班机场、对外开放的一类航空口岸和国际航班备降机场,目前已跻身世界机场100强(ACI排名),华东地区第三大机场。“十二五”期间浙江加快建设航空强省、发展航空服务业势在必然。

加快发展航空服务业有利于带动浙江经济转型升级。首先它既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为其它服务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甚至能决定某些服务业的发展命运。现代服务业的迅速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公务商务人员的旅行、公务商务文件的快递和科技含量高、体积小、价值大的产品运输,一般都依赖航空服务业。航空运输对旅游业商贸、会展刺激更是显而易见,对高技术产业、研发服务、文化创意等产业发展带动作用不可低估。第二,加快发展航空服务业有利于推动经济国际化进程。从世界各国的经验看,航空运输越是发达地区,往往也是经济外向型越高的地区,发达的航空运输已成为各国迈向国际化的重要衡量指标。据统计,2006年全球国际贸易货物价值中的35%是通过航空运输方式实现的。随着浙江本土产业的加快升级,高科技产业的加快发展,国际高端市场的加快拓展,以义乌小商品市场为代表的专业市场和阿里巴巴等电子商务运营商国际商品集散能力的提高,浙江高附加值、高时效货物市场将加快增长,航空货运承担的国际贸易运输量按照价值计算,所占比重会越来越大,航空服务业对国际贸易的推动作用将更加凸显;在促进跨国公司来浙江投资、发展总部经济方面也将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据世界权威组织的一份调查,有52%的公司在欧洲选址时考虑国际航空运输链是否完备。第三,发展航空服务业将有效带动都市经济圈发展。上个世纪90年代末,美国北卡罗莱娜大学教授卡萨达提出了“第五波理论”,认为航空运输是继海运、天然运河、铁路和公路运输之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五冲击波。最突出的表现是,与现代经济快速发展相适应的大型机场,突破了单一运输功能,通过与多种产业有机结合,形成颇具带动力和辐射力的“临空经济区”,成为地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航空服务业也是空港经济的核心产业,具有集聚发展的特点,易于形成新的服务业集聚区,支撑都市经济圈服务功能的完善。

突出四个重点行业

重点之一:航空运输与物流业。以航空——公路物流为主,包括客运、货运、文件速递、仓储、保鲜、分拣、包装、配送等业务以及物流信息开发、物流软件、物流科研等相关产业。重点是四大机场的航空运输与物流业。杭州机场以枢纽港为目标,抓住萧山机场二期扩建、国家开展空港保税物流区的规划布局以及联邦快递转运中心等重大项目入驻契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和延伸保税仓储、配送分拨、中转通关等保税和物流增值服务,形成立足浙江、辐射长三角南翼及安徽、江西等地的综合生产服务基地;以联邦快递(Fedex)中国区转运中心为龙头,打造华东地区的航空快递中心,积极引进国内外航空快递公司,近期重点发展国内航空快递和转运,大力拓展国际航空快递业务;大力发展电子通讯产品、应急医药产品、汽车关键零部件等航空物流运输,与在周边主要的开发区和物流节点形成联动,支撑区域特色产业发展;要扶持开拓一批国际国内航线和通航城市航线,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加强与区域其他物流枢纽和节点的合作,成为长三角南翼空港物流枢纽和航空客运中心、华东地区航空快递中心。宁波机场以“长三角国际航空货运枢纽机场”为战略定位,将宁波空港物流园区建设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航空物流基地和浙江省重要的综合物流基地之一,在周边统筹布局集航空服务、商业、旅游休闲、酒店、展览、高科技等为一体的各类空港特色产业。温州永强国际机场作为区域经济的重要节点,要早日实现航空口岸升级,争取早日实现大陆和港澳航空公司对飞,以“临时包机”形式开通至日本、韩国、东南亚的国际航线,正式开通欧洲航线。同时借助空中优势,短时间内实现台湾直航,推动温州更好地融入海西经济区发展。义乌机场以“浙中国际航空港”为目标加快机场等级提升,巩固地区航线,加强与国内干线机场的合作,积极开辟客货联程航线,争取航空口岸开放和开通国际航线。

重点之二:航空商务业。大力发展商务贸易、国际结算、信用担保、检测检验等国际商务服务业,成为集聚高端要素的国际空港商务服务中心。开发重点上,大力引进和集聚各类航空公司总部,成为长三角重要的航空公司总部基地。结合机场拓展,提高萧山机场在国内外重要航空公司战略布局中的地位,积极鼓励航空公司设立地区性总部机构,创造条件吸引地方性航空公司总部基地。积极引进航空货代公司、通关代理机构、检测检验机构、国际贸易公司、金融保险机构等设立办公机构和营业网点,完善空港的国际商务贸易服务功能。适应空港经济区临空产业和周边区域特色制造业的发展需求,适时引进一批中介咨询、信息服务等领域的国内外知名专业服务机构;集聚一批航空服务代理与商务旅行管理公司。积极举办依赖空中运输的电子电器、生物医药、航空用品等专业化会展会议,以及航空博览会、国际性展览展示和科技文化交流会议,适时承办大型国际博览会和全国性贸易洽谈会。发展航空租赁业,杭州萧山机场空港经济区要尽早争取设立全国空港型综合保税区,在空港经济区内规划设立航空租赁企业集聚区。

重点之三:航空维修保养服务业。据预测,2025年前中国需补充2500多架客机,新增支线飞机700多架。这无疑会给航空制造及其维护业带来巨大市场空间。德国汉莎技术公司的预测,中国航空维修市场的年增长率将达到11%。航空维修市场可分为机体、发动机、机载设备三个部分。其中发动机、机体维修境外维修比重较大,分别为88%、52%。依托长三角机场群中有利的区位、空间条件、商务成本等优势,在嘉兴、杭州等机场区域,依托现有基地航空公司飞机维修中心或引进国际大型专业化航空维修企业,建设新的飞机维修基地,从事飞机改装、飞机维护和修理、航空器材销售与修理,并提供相关的工程技术服务。建设服务于长三角机场群的国内规模最大、实力最强、市场覆盖面最广的航空维修基地之一。

重点之四:航空培训及科技服务业。发挥杭州、宁波的科教文化优势,针对航空人才日趋紧缺局面,大力发展航空教育和职业培训,扶持发展技术支持、产品检测和认证、研究与开发等航空技术服务,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成为国内重要的航空教育培训基地和区域性航空技术服务中心。重点吸引国内重要的航空类专业院校,航空公司培训基地,专业化航空教育培训机构入驻或者开展柔性化的合作办学和技术服务。支持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发展,适时筹备组建浙江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支持有条件的全省院校发展航空类专业教育和培训,鼓励民间资金进入航空教育和培训领域。扶持发展航空产品技术支持、航空技术和产品检测认证、航空技术开发和交流等各类航空技术服务机构。加强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所等国内航空领域重要的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

航空服务业包括以机场为中心的航空运输、物流、商务、金融、飞机维修、教育培训等一系列行业,浙江突出四个重点行业——航空运输与物流业、航空商务业、航空维修保养服务业、航空培训及科技服务业

加快发展五点对策

加大政府对枢纽、骨干机场建设的扶持。发展具有临空指向性的产业集群,已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机场虽然实行企业化运作,但作为一种公共基础设施,其社会公益性地位始终没有改变。机场建设不仅满足了航空公司、旅客和货主的需求,而且对当地经济发展、就业有直接的带动作用。目前国内北京、广东、上海、天津等省市都已开始加大对空港经济的研究和开发。广东对白云机场的省属市管以及机场旧址土地出让收益的返还;湖南机场建设费的全额返还;河南对亏损航线的财政补贴;深圳对机场用地的优惠政策。建议在浙江机场建设中政府研究扶持政策,给予更大力度的资金支持。

加大培育集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基地航空公司的力度。航空公司作为整个航空运输产业链的主体,大力发展本地化的航空公司,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航空运输企业是当务之急。基地航空公司少是制约浙江大型机场做强做大的重要因素之一。杭州机场目前本场客运基地航空公司仅有国航、厦航两家,且停场飞机数量偏少、机型偏小,国航的发展重心不在杭州,厦航在杭发展仍需巩固。同时,目前本场无一家规模化的大型货运基地航空公司。因此,要加大基地航空公司引入力度,地方政府要在生产办公用地、税收、人才引入保障等方面对落户的大型航空公司提供政策扶持。

积极拓展和优化空域资源。随着飞行流量的日益增大,机场的空域限制与飞行流量的矛盾越显突出。以杭州机场为例,目前本场容量评估为25架次/小时。但据最新统计,杭州机场小时高峰已达到35架次/小时,绝大多数时段均在25架次/小时以上,已呈现出过于饱和的状态,部分时段还超负荷运行,风险极高。针对浙江空域资源紧张、狭小、军民航飞行矛盾突出,民航区域之间流量限制多等空域紧张问题,建议省里成立专门工作推进小组,负责对外建立长期的联络协调机制,力争多协调、多沟通、多突破。对现有空域资源进行科学、合理利用,以解决空域资源不足的问题。

组建国有全资控股的浙江省机场集团公司推进机场整合。建议组建由省国资委全资控股的浙江省机场集团公司,为今后整合浙江省各机场的资源提供平台。目前浙江各机场,集团公司可采取收购、兼并、划转等经济举措,以股权为纽带,将浙江目前分散管理和经营的各机场的资产、信息、市场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向外开拓市场。

抓好若干航空服务业重大发展平台规划建设。海关总署、财政部、国家税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等4部委已正式同意在杭州空港新城建设杭州保税物流中心(B型)。中心将成为浙江省首家空港型保税物流中心,能为企业提供仓储、运输、信息、加工等多种服务,在此基础上,应力争尽快创建国家级空港综合保税区。近期要将杭州空港经济区升格为省级开发区。同时抓好宁波空港物流园、嘉兴长三角航空科技产业园等重点发展平台建设,纳入省重点建设项目。

猜你喜欢
空港航空公司服务业
航空公司的低成本战略及其实施对策探讨
李万雄:湾区引擎,空港之芯
乘世界空港东风,聚湾区枢纽动能!未来空港新经济发展高峰论坛
广州空港经济,乘“机”起飞
IATA上调2021年航空公司净亏损预测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从“中国制帽之乡”到空港小镇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航空公司客票直销的现状与分析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