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经济的竞争力及其变化分析
——基于若干排行榜的数据

2011-02-02 12:26徐明华
关键词:各省市省市排行榜

徐明华 郑 瑞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科学发展观与浙江发展研究中心,浙江杭州311121)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但近年来,浙江经济仅从增长速度上看已经落在了全国的后面。诚然,这一方面说明了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浙江经济现在已经到了由速度数量型向效益质量转型的时候,但另一方面,是否也意味着浙江经济发展已经遇到了某种瓶颈呢?笔者通过收集近些年国内出现的一些较为权威排行榜的数据,对浙江、江苏、山东、广东、上海和天津等几个沿海发达地区在排行榜上的位置进行比较,一方面试图揭示出浙江经济的竞争优势及其变化,另一方面期望能找出影响浙江经济竞争优势变化的主要因素,并由此提出几点建议。

虽然各类排行榜编制的目的和方法都不同,但基本上都是对经济发展结果的反映,因此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不过各类排行榜对地区间各种指标或要素的排序及其变化总体上体现了一种趋势,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笔者从综合现代化指数、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排行以及各省市综合发展指数排位来对沿海各省市的综合竞争力进行比较;城市和县域竞争力排行榜的比较主要从各省市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上各省市上榜城市数量、中国百强县各省市上榜县市数量得出;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最具潜力企业各省市上榜数量、民营企业500强排行则比较直接地反映了各省市企业竞争力的情况;各省市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主要依据《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中的区域创新能力排名得出。

一、综合竞争力排行榜比较

笔者选取《中国现代化报告》《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和《中国发展指数》等排行榜数据,用以反映沿海六省市在综合竞争力方面的变化。

《中国现代化报告》是由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编制的反映各地现代化进程的分析报告。综合现代化水平指数主要反映被评价对象的现代化水平与其他地区的相对差距。综合现代化水平评价包括经济、社会和知识3大类指标和12个具体指标,具体指标包括人均 GNP、人均PPP、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服务业劳动力比重、城镇人口比例、医疗服务、预期寿命、生态效益、知识创新经费投入、知识专利产出、大学普及率和因特网普及率。表1显示的是该报告给出的沿海发达省份近几年的现代化指数。从中可以看出:第一,横向比较看,上海、天津明显领先于其它几个省份,处于第一层次;浙江、广东和江苏水平相当,处于第二层次,其中浙江稍微领先;山东明显落后于浙江、广东和江苏三省,属于第三层次。第二,纵向比较看,各省市进步都很明显,其中上海、浙江、广东进步更快些。[1]

表1 沿海各省市的综合现代化指数

《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是由全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中心发布的。此发展报告的指标体系主要由1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25个三级指标和207个四级指标构成。从而形成了比较科学完善、符合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综合评价体系,同时经济综合竞争力是一个地区、一个产业或行业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中占据优势、处于强势地位的体现。表2列出了浙江与其他五省市的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序情况。可以看出,上海一直名列综合竞争力第1位,而浙江则一直保持在第5位。巧合的是,2008年开始江苏和广东的位置互换:江苏由第4位晋升为第3位,广东则由第3位退到第4位;同时,山东和天津的位置也互换了一下:天津由第7位上升到第6位,山东则由第6位退到第7位。不过从具体的宏观经济竞争力指标看,2009年浙江的宏观经济竞争力均低于其它五省市,列第7位。[2]

《中国发展指数》是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每年编制发布的,对我国省级地区的人文社会发展水平与差异进行综合测量与评价的一种分析研究报告。该报告由“中国发展指数”总指数及四个分指数(健康、教育、生活水平、社会环境)构成。在一定意义上讲,中国发展指数比GDP测量区域发展水平更全面、更有效。表3列举的是浙江与其他五省市发展指数的比较。动态上看,上海、天津、浙江、江苏和山东分列第2-6位,且基本稳定不变,而广东则略有退步,从2005年的第6位退到了2009年的第8位。[3]

表2 沿海各省市的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

表3 沿海各省市的综合发展指数排位

二、城市和县域竞争力排行榜比较

笔者选取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和中国百强县数据等,用来反映六省市在城市经济和县域经济方面的变化趋势。

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是由全球著名商业杂志《福布斯》中文版发布的,其研究的范围覆盖中国大陆654个城市。最佳商业城市的排名由人才指数、城市规模、消费力指数、客运指数、货运指数、经营成本、经济活力和创新指数等指标决定。最佳商业城市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城市的综合经济竞争力。表4列举了2005年到2009年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中各省市上榜城市数量。可以看出,江苏、浙江两省的上榜城市数量最多,但近几年明显下降,主要原因应该是随着其它地区经济发展、制度和环境的改善,有竞争力的城市日益增多。这从山东上榜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天津排名不断上升也可以看出这一点。但总体上江浙两省上榜数量还是最多的,这也是这两省城市发展环境和竞争力的实际反映。[4]

表4 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各省市上榜城市数量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等研究机构联合发布。城市是一个区域的中心,是区域发展的引擎,创新的源泉。城市竞争力决定了省市的竞争力。我们选取《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的中国省区综合竞争力部分进行比较。省区综合竞争力由经济规模竞争力、经济效率竞争力、发展成本竞争力、产业层次竞争力和生活质量竞争力构成。限于数据,表5只列举了四个省的部分年度数据。可以看出的是,各省之间的排序与表2显示的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基本一致,但名次普遍更靠前。省域的名次靠前,与这是基于城市竞争力的省域竞争力有关。拥有较多有竞争力的城市的省份名次自然会靠前,只有单个城市的直辖市自然会靠后些。另外,该报告还显示,浙江的劣势主要在于综合增长竞争力指标落后。因此,寻找新的增长点是浙江提升省区综合竞争力的关键。[5]

表5 四个省份的省区综合竞争力排名

笔者选取的中国百强县是由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中心以公开资料为基础而发布的。百强县的评价依据包括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和县域科学发展评价两部分。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指标分总量、均量、速度和效益四类14个指标。县域科学发展评价指标由县域相对富裕程度、县域相对绿色指数和县域居民满意指数构成。上榜县市数量的变化是各个省市竞争力的具体表现。表6就反映了浙江与其他五省市过去五年的数量变化。数据显示,浙江的百强县数量比较稳定,一直居于全国第三位。不过从具体排名看,浙江的百强县近年来的总体排名都有所下滑,处于后50名的偏多。而江苏的百强县数量增长较快,2009年拥有28个,列全国第一。山东也多于浙江,列全国第二。比较特别的是广东,只有2个,这显然与广东的经济地位是不相称的。其实原因在于广东县级行政设置与其它省份有所不同。广东最发达的地区在珠三角,但广东珠三角的县、区和县级市设置得太多,以至规模都偏小,自然不能与长三角地区的县市相比。再加上以前广东的很多强县,如东莞、中山、顺德、南海等,要么直接升格为地级市,要么已经变成了区。因此,广东的百强县数量少是很正常的。其实,体现广东区域竞争力的主体并不在县域经济,而是在镇域经济。广东的镇域经济在全国是最强的。[6]

表6 中国百强县各省市上榜县市数量

三、企业竞争力排行榜比较

为反映六省市在企业竞争力方面的变动趋势,笔者选取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最具潜力企业排行榜和中国民营企业500作为比较依据。

中国企业500强是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联合发布的,参加中国企业500强评选最终的入围指标是营业收入的高低。营业收入是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各省市上榜企业数量的多少也就体现该省市的企业竞争能力。表7就反映了浙江与其他五省市过去五年的数量变化。从中可以看出,浙江企业的入围家数总体上处在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虽然在2008年度只入围了37家,但主要是由于浙江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相对较大,大多数企业营业收入下滑,不过在2009年度还是迅速上升到了46家。山东、江苏两省的入围数量则稍微领先于浙江,这与我们直观的感觉也是一致的。不过广东的中国企业500强数量逐年减少,并已经远落后于苏、浙、鲁三省,原因不明。也许与评价的程序、方式有关,也许与企业的兼并重组或经营方式有关。[7]

表7 中国企业500强各省市上榜企业数量

中国最具潜力企业排行榜是由全球著名商业杂志《福布斯》中文版公开发布的。最具潜力企业代表了企业未来的竞争力,可以说一个省拥有最具潜力企业的数量越多,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该省企业的可持续竞争能力越强。排名主要根据企业的增长性指标(销售增长率及利润增长率)、回报率指标(总资产回报率及净资产回报率)、赢利性指标(销售利润率)和规模指标(销售收入总额及净利润额)进行加权计算。表8反映的是浙江与其他五省市过去五年的数量变化情况。可以看出,最具潜力企业排行榜与其它排行榜最显著不同的一个特点是,各地区不同年份上榜企业数量波动很大。这应该是企业发展竞争激烈、风险和不确定性较大的真实反映。从具体数量上看,2009年粤、沪、浙、苏、鲁分别以39家、15家、14家、11家和8家依次排序,应该也是这几个省市企业发展活力的一个排序。从动态看,广东的上榜数量一直在稳步增长,而浙、苏、鲁三省都在2006年达到高峰后就持续减少,值得三省检讨,是否在企业发展环境或者经济发展方式上出现了某种瓶颈。[8]

表8 中国最具潜力企业各省市上榜数量

如表9所示,笔者选用的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数据是由全国工商联进行调研并公布的,其排名依据是营业收入总额。民营企业占据浙江企业总数的大部分,而民营企业入围数量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浙江民营经济竞争力的变化。由于民营企业500强的评选主要来自于企业的自主申报参评,也许是浙江、江苏两省的民营企业参选积极性较高,使民营企业上榜数量与另外几个省市相比有很大的优势,进而导致这一排行榜并不完全能真实地反映各省市民营企业发展的现状。不过,浙江民营企业的上榜数量一直名列第一,应该是浙江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真实体现。[9]

表9 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各省市上榜企业数量

四、科技创新能力比较

这方面的排行榜比较少,因此我们只选择了《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来反映浙江和其他五省市在科技创新能力方面的变化趋势。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是由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编写的。该报告通过建立一套有效的考察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系统、动态、全面地评价各地区的创新能力。区域创新能力指标由实力指标、潜力指标、效率指标和其他重要指标构成。表10反映了浙江与其他五省市过去五年创新能力的排名变化。可以看出,浙江、山东、天津的排名较为稳定,大致在第5-7位;而广东从2005年、2006年的第3位上升到2007年的第1位和2008年、2009年的第2位,总体上略有进步;上海从前几年的第1、2位降到2009年的第4位,江苏则相反,从前几年的第4位上升到2009年的第1位。这个排名基本上反映了这几个省市创新要素集聚和创新能力水平,与直观的感觉基本一致。[10]

表10 各省市的区域创新能力排名

五、其它相关排行榜比较

能反映区域经济竞争力的要素指标有很多。在现有的排行榜中,《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和《中国总部经济发展报告》也很有影响力。从《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和《中国总部经济发展报告》来看看浙江的排名及其与沿海几个省市的比较。

《福布斯中国富豪榜》是由全球著名商业杂志《福布斯》中文版发布的。福布斯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文件和数据库来判定企业价值和股权结构,从而计算个人财富或者净资产,由此排出富豪榜。表11就反映了浙江与其他五省市过去五年的数量变化。从表中可以看出,首先,广东的上榜数量明显高出其它省市,属于第一层次;浙江、江苏、上海上榜数量在40上下,处于第二层次,其中浙江相对领先;山东上榜数量只有16个,明显少于前面的省市,属于第三层次。其次,从动态变化看,浙江、上海的上榜数量基本上是稳定的,波动不大,而广东、江苏、山东总体上是数量增加的,其中广东进步更快些。应该说,这反映了这三个省份经济活力在增强。[11]

表11 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各省市上榜人数

《中国总部经济发展报告》是由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主持完成的。总部经济是指某区域由于特有的资源优势吸引企业总部集群布局,从而形成总部集聚效应的一种经济形态。企业总部在中心城市的集聚反映了该城市吸引高端要素的综合实力。2008年度,浙江的上榜城市有杭州和宁波,排名分别位于第5和第11。山东上榜的城市是青岛和济南,排名位于第10和第19,广东的广州和深圳排名位于第3和第4,江苏的南京则在第6,上海和天津分别排在第2和第7。可见,杭州和宁波的总部经济实力处在上游区域。[12]

笔者通过目前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各类排行榜透析了浙江的竞争优势及其与沿海发达省市的比较,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第一,综合起来看,浙江的发展水平处于全国前列,与沿海发达省份相比各有千秋,在全国大体上处在第4位上下的水平。应该说,这与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发展的成绩及其在全国的地位是相称的。第二,从动态趋势看,近年来浙江的发展总体上是平稳稳定的,但略有下滑的趋势,相反,广东和江苏则略具上升的趋势。第三,包括经济社会在内的综合发展水平和实力,浙江处于沿海发达省市的前列,这表明浙江各方面均衡发展的水平比较高。第四,单纯经济竞争力及其发展潜力,浙江也处于全国前列,但与沿海发达省份相比并不占优势,多数情况下处于广东、江苏之后,山东之前。第五,在一些体现发展潜力的结构性指标上,如创新能力、最具潜力企业数等,浙江与江苏和广东有较大的差距。

上述结论,一方面说明浙江经济传统的发展模式已经遇到了瓶颈,转变发展方式,突破发展瓶颈,实现从速度数量型向效率质量型的转变是必然选择;另一方面也说明,创新要素集聚不够,创新能力不足是影响浙江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发展潜力的关键因素。因此,突破传统发展模式,集聚创新要素,是未来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1]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化报告(2006-2010)[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220-230.

[2]李建平,李闽榕.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06-2010)[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30-32.

[3]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中国发展指数[EB/OL].(2010-12-28).http://www.nsrcruc.org/index/rcdi.

[4]福布斯中文网.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EB/OL.(2010-7-10).http://www.forbeschina.com/list/772/ page/2.

[5]倪鹏飞.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6-No9)[M].北京:社会文献出版社,2010:110-115.

[6]中郡所.历届评价结果[EB/OL].(2011-03-23).http://www.china-county.org/index.html.

[7]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500强[EB/OL]http://www.cec-ceda.org.cn/2010-08-20.

[8]福布斯中文网.福布斯中国最具潜力中小企业排行榜[EB/OL].http://www.forbeschina.com/list/347.2010-7-10.

[9]全国工商联经济部.中国民营企业500强[EB/OL].(2010-05-20).http://www.acfic.org.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qggsl/jjb_ztdy/index.html.

[10]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05-2009)[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15-20.

[11]福布斯中文网.福布斯中国富豪榜[EB/OL].(2010-05-20).http://www.forbeschina.com/list/819.

[12]赵弘.中国总部经济发展报告(2006-2010)[M].北京:社会文献出版社,2010:167-170.

猜你喜欢
各省市省市排行榜
2019年各省市诗词学(协)会换届情况
排行榜
中国各省市经济发展水平分析
中国各省市经济发展水平分析
应对2018年中考全国各省市67道作文题,高分素材,成就高分作文
微写作
排行榜
排行榜
省市大报头版头条
省市大报头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