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泌乳素血症的临床观察

2011-03-06 08:46吴韬杜俊文任巧华
河北医药 2011年14期
关键词:垂体腺瘤激素

吴韬 杜俊文 任巧华

高泌乳素血症(hyperpro lactinemia,HPL)是多种原因导致的垂体泌乳素(PRL)增加而产生的一种疾病。血清PRL升高常导致女性闭经、不孕和溢乳以及男性勃起功能障碍(ED),本文总结我院门诊收集的HPL患者94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4年2月至2010年6月我院收治的94例HPL(一般认为以女性≥25 μg/L、男性≥20 μg/L为标准)患者,男21例,年龄28~72岁,平均年龄42.4岁;女73例,年龄18~66岁,平均年龄32.8岁。

1.2 检验方法 全部患者均进早餐,经过休息后于上午11∶00抽血,并且女性于月经3~6 d或闭经期抽血。检测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PRL、促甲状腺激素(TSH)、促黄体素(LH)、雌二醇(E2)、磷(P)、三碘甲状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所有患者行垂体MRI检查,女性患者行妇科B型超声检查。

2 结果

2.1 发病原因 94例患者中,垂体PRL瘤42例(44.7%),其中大腺瘤(肿瘤直径≥1 cm)17例(18.1%),大腺瘤中有4例(4.3%)为生长激素泌乳素(GH-PRL)混合瘤,PRL大腺瘤13例(13.8%),PRL微腺瘤(肿瘤直径﹤1 cm)25例(26.6%);空泡蝶鞍2例(2.1%);鞍区血管瘤1例(1.1%),同时合并有腺垂体功能减退;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5例(5.3%);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12例(12.8%);药物性16例(17.0%):西咪替丁6例,甲氧氯普胺4例,避孕药2例,多潘立酮2例,利培酮2例;无明确原因(特发性)16例(17.0%)。

2.2 临床表现 73例女性患者中月经异常69例(其中闭经52例,月经稀发17例),不孕、不育21例(其中不孕17例,反复流产4例),溢乳33例,性欲减退37例,头晕、头痛23例,视力改变1例,体重增加67例,肢端肥大1例;21例男性患者中性欲减退20例,ED18例,溢乳1例,头晕、头痛4例,视力改变1例,肢端肥大3例,体重明显增加18例。

2.3 激素测定 不同原因HPL患者血清PRL水平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94例不同原因HPL患者PRL值比较n=94,例(%)

2.4 男、女PRL瘤初诊年龄 男性PRL瘤初诊年龄平均41.6岁,女性PRL瘤初诊年龄平均30.4岁,初诊年龄女性明显小于男性。

2.5 治疗及转归 根据不同病因进行处理。

2.5.1 溴隐亭治疗:25例PRL微腺瘤、10例PRL大腺瘤患者口服溴隐亭治疗,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其中有3例女性口服溴隐亭后出现头晕、恶心、呕吐,不能耐受,改用经阴道途径给药,上述症状减轻,并且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25例PRL微腺瘤患者PRL水平全部降至正常,10例PRL大腺瘤患者PRL下降全部超过50%,鞍区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缩小。2例空泡蝶鞍、16例特发性HPL患者应用溴隐亭治疗PRL均降至正常并一直服用维持量。

2.5.2 手术治疗:2例PRL大腺瘤及4例GH-PRL混合瘤因瘤体较大呈浸润性生长产生压迫症状,1例PRL大腺瘤出现垂体卒中,均行经蝶窦选择性肿瘤切除术,术后PRL均未降至正常并口服溴隐亭,其中2例并发永久性腺垂体功能减退。

2.5.3 放射治疗:1例PRL大腺瘤术后1年复发,经常规放射治疗后症状缓解。

2.5.4 其他:16例药物所致HPL患者停服相关药物,1~4个月内PRL降至正常。5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行左旋甲状腺素替代治疗3个月后PRL恢复正常。12例PCOS经妇科治疗,随病情好转PRL恢复正常。1例鞍区血管瘤因PRL水平只是轻微升高,临床症状不明显未给予任何治疗,定期复查血清PRL。

3 讨论

PRL是垂体前叶分泌的一种多肽激素,由199个氨基酸组成,1971年被提纯,分子量为22 000道尔顿。血清PRL水平在不同生理情况及各种应激下波动很大,没有一个垂体激素的分泌像PRL影响因素众多和血清水平波动范围大。PRL呈阵发性脉冲分泌,并呈昼夜周期性变化,分泌规律是夜间比白天高,入睡后逐渐升高,清晨醒来前1 h左右最高,醒后逐渐下降,1天中谷值是在下午2∶00[1]。分泌的脉冲是每8~10分钟有1个小的分泌峰。上午10∶30采血比早上8∶00左右采血更有效地避开由于脉冲式分泌而引起的假性PRL增高。

PRL分泌受下丘脑双重调节。生理情况下,下丘脑对PRL主要起抑制作用,多巴胺(DA)是主要的生理性PRL抑制剂,而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5-羟色胺(5-HT)、小肠血管活性肠肽(VIP)等,则可以刺激PRL分泌,任何破坏上述平衡的病理、生理改变都会引起HPL。HPL原因如下:(1)生理性,如妊娠、哺乳、性生活、乳头受到刺激等,都会使PRL暂时升高;(2)病理性,如下丘脑病变、垂体或异位PRL瘤、垂体分泌其他激素的肿瘤(约40%肢端肥大症患者和少数分泌其他激素的垂体瘤,如库欣病伴HPL)、垂体炎症、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TRH分泌增多)、PCOS、严重肝病、慢性肾功能衰竭(PRL灭活或代谢异常)以及精索静脉曲张(5-HT含量增高)等;(3)药物性,主要是干扰DA合成的药物或DA受体阻断剂,如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西咪替丁、吩噻嗪类、三环类抗抑郁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及口服避孕药等,有报导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如恩那普利也可促进PRL释放;(4)特发性,有部分患者未能发现明确的致病因素,临床上称为特发性HPL,其中部分病例可能是极小的垂体PRL微腺瘤。

我院收治的HPL患者中,PRL瘤是最常见的原因。女性HPL以微腺瘤为主,男性以大腺瘤为主。我们的研究还发现男性PRL瘤患者的初诊年龄明显高于女性患者,可能原因为:男性患者的主要症状ED与女性月经失调、不孕等表现相比,对PRL相对不敏感,所以从肿瘤发生到出现明显症状所需时间较长;其次,患者对病变早期出现的性欲减退、ED等症状不够重视而延误检查和治疗;另外男性PRL瘤有其病理学特点,在大小方面男性PRL瘤以大腺瘤为主,在生长方式方面一般男性患者肿瘤呈侵袭性生长,或向鞍上、鞍旁不规则生长。PRL瘤是常见的功能性垂体腺瘤,并有一定的自限性,因其包膜不清楚,手术不易彻底摘除,故术后复发率50%~80%,而放疗在破坏肿瘤时可损伤垂体正常组织,只是在瘤体较大有神经压迫症状时而采用手术或放疗,以口服药物溴隐亭作为首选。药物治疗的适应证:(1)无神经压迫症状或经短时间药物治疗后神经压迫症状很快消失;(2)对溴隐亭药物敏感,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3)经济条件允许;(4)在大腺瘤术后出现HPL和复发的患者,可以以药物治疗为主,辅以放射治疗。溴隐亭也存在一些缺点:(1)不良反应有头晕、困倦、纳差、恶心、体位性低血压; (2)可使肿瘤纤维化,增加手术难度,降低肿瘤全切率。我们观察到大部分患者可以耐受,有的患者刚开始服药有一些不良反应,15 d后基本可缓解,对于实在不能耐受口服溴隐亭的女性患者可阴道给药[2],收到良好效果。卡麦角林是是继溴隐亭以后开发的新型麦角生物碱衍生物,具有长效DA受体激动剂作用,血中的半衰期长,与受体亲和力强,抑制PRL作用更强大,而不良反应相对更少,对于溴隐亭抵抗或不能耐受的患者仍有效[3],但费用昂贵。

我们发现2例空泡蝶鞍伴HPL,空泡蝶鞍时,下伸的蛛网膜下腔压迫垂体、垂体柄,若抑制了垂体门脉的血供,影响下丘脑分泌的PRL释放抑制因子的运输,导致对PRL的抑制作用减弱,出现PRL分泌亢进。可根据患者症状进行观察,如有闭经、泌乳、不孕、肥胖可应用溴隐亭,并最小剂量维持。

PCOS患者6%~20%会出现HPL,这可能由于:(1)继发性雌激素刺激,提高了PRL分泌细胞的敏感性而过度分泌所致。(2)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直接促进垂体细胞分泌PRL。对于PCOS患者,其PRL的增高仅是实验室检查的一种表现,治疗上还是按PCOS治疗。

特发性HPL是未查出原因,并尚未发现垂体瘤的功能性PRL增高,其很可能隐藏着一些尚未能发现的PRL微腺瘤,可小剂量溴隐亭维持血PRL,注意监测血清PRL。

我们的研究发现:PRL>100 μg/L多由 PRL瘤引起,PRL>(500~1 000)μg/L一般为PRL大腺瘤,PRL<(50~100) μg/L大部分是其他原因或垂体或垂体旁的其他肿瘤,但值得注意的是PRL<100 μg/L者不能完全除外PRL瘤,如瘤体发生囊性变、出血、坏死,我们发现1例PRL大腺瘤,因垂体卒中PRL<100 μg/L。

药物引起的HPL,无需治疗,停药观察PRL均可降至正常。HPL可引起骨质量丢失,主要是发生在椎体和股骨的骨质疏松,对桡骨远端的皮质影响较少[4],因HPL可造成性腺功能减退,雌激素水平降低至骨量减少,另外PRL本身对骨细胞的生长和矿化有抑制作用[5],治疗首选DA受体激动剂而不是雌激素。HPL的病因多种,临床表现多样,要根据不同的病因制定治疗方案。

1 史轶繁主编.协和内分泌与代谢学.第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700-701.

2 郭英华,伦立民,初开秋,等.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阴道溴隐亭残留量.中华妇产科杂志,1996,31:568.

3 Velázquez-Chávez FJ,Tapia-González Mde L,González-Bárcena D.Usefulness of cabergoline in patients with prolactinemia and resistant or intolerant to bromocriptine.Cir,2009,77:173-177.

4 Shibli-Rahhal A,Schlechte J.The effects of hyperprolactinemia on bone and fat.Pituitary,2009,12:96-104.

5 Seriwatanachai D,Krishnamra N,van Leeuwen JP.Evidence for direct effects of prolactin on human osteoblasts:Inhibition of cell growth and mineralization.Journal of Cellular Biochemistry,2009,107,677-685.

猜你喜欢
垂体腺瘤激素
直面激素,正视它的好与坏
宁波第二激素厂
侵袭性垂体腺瘤中lncRNA-mRNA的共表达网络
绝经治疗,该怎么选择激素药物
后肾腺瘤影像及病理对照分析
备孕需要查激素六项吗
垂体后叶素在腹腔镜下大子宫次全切除术中的应用
垂体腺瘤MRI技术的研究进展
姜兆俊治疗甲状腺腺瘤经验
胸腺瘤放射治疗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