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危机与学校健康教育应把握的几个原则

2011-03-19 15:01王成芳
卫生职业教育 2011年4期
关键词:科学性公共卫生原则

王成芳

(莱阳市卫生学校医院,山东莱阳265200)

突发公共卫生危机与学校健康教育应把握的几个原则

王成芳

(莱阳市卫生学校医院,山东莱阳265200)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前,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危机管理组织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更广阔的卫生范围内,健康教育对于学校教育而言,对于培养学生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危机能力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此,学校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突发公共卫生危机;学校健康教育;原则

1 突发公共卫生危机的概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身体健康的事件[1]。它们具备突发性、群体性和严重危害性等特征。

按照事件的损害程度的不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以分为一般、较重、重大和特大4类。如果根据引起紧急状态的原因的不同,又可以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为2类:一类是自然灾害引起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另一类是由人为因素或社会动乱引起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都会给社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很大影响,主要表现在:(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会直接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会使人们产生不良心理反应,出现不合理的行为表现,危及社会秩序,影响社会稳定;(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会影响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

2 学校健康教育的内涵及意义

所谓健康教育的内涵,是指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社会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基本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其目的是为了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健康教育是一个从灌输健康知识到养成健康行为习惯的完整过程,通常包括知识、态度、行为3个步骤。它是人类在追求身心健康的过程中探索出的一条投资少、产出高、效益好的捷径。学校的健康教育,则是旨在向学生传播健康知识,促使学生转变不良的生活态度,培养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健康教育是一项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有关医药卫生、心理学、行为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传播教育活动。当今世界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归根到底还是人才素质的竞争。在人的各种素质中,健康素质又是其他素质发挥作用的主要载体。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新时期如何针对青少年生理、心理的特点,加强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健康教育的首要任务。

健康教育是解决青少年健康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健康观念方面,青少年对健康的含义的理解尚不全面,自我保健意识比较淡薄。通过健康教育,能够使青少年对健康的含义有较正确、全面的理解,从而增强他们自我保健的意识。在躯体健康方面,青少年具有生病少、生小病、康复快的特点,从而使他们对一些由于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引起的慢性严重疾病的预防观念、知识和行动不够,通过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3 学校在突发公共卫生危机中健康教育的一般原则

3.1 思想性原则

目前,我国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应当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以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依据,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符合宪法规定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际需要,体现了时代精神,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健康教育的内容应当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进行不断更新和充实,如疾病死因谱的变更,使医学从单纯生物学模式转向注意心理、社会、环境、行为和康复等多因多果和防治策略的模式。因此,健康教育应包含思想教育的内涵,如破除迷信,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移风易俗,摒弃陈规陋习,树立社会新风尚教育;优生优育教育等。

3.2 科学性原则

健康教育的生命力在于科学性,因此,科学性是健康教育的基本要求和前提。首先,健康教育的内容要有科学性,要保证健康教育内容正确、可行、先进、有效。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要注意新知识、新信息、新成果和先进技术的宣传教育,并把它纳入健康教育的内容之中。其次,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手段要有科学性。实事求是是健康教育的灵魂,不要搞片面性和以偏概全,既不夸大、歪曲,也不缩小、贬低。在教育手段方面应充分利用现代传播媒体的效能,利用现代电化教学手段,以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同时,注重健康教育的质量。健康教育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为发展健康教育事业,壮大健康教育队伍,争取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就应当运用教育学原理,注重科学性,善于运用行为科学成果,要使受教育者在知、信、行的过程中获得卓有成效的效果。同时,通过组织管理、设计、实施、咨询和各种传播媒体,使之“寓教于乐”,使受教育者在喜闻乐见的形式中受到教育,获取知识、改善行为,提高健身运动的自觉性,使健康教育的质量得到不断的提高。

3.3 针对性原则

尽管健康教育的重点对象是青少年,但它毕竟是面向全民全社会的。因此,在实施健康教育时应当按照广大人民群众的年龄段、性别、文化、经济、职业、地域等不同而区别对待,不应当是单一雷同的内容和要求,而应当按社区与人群的具体情况,运用有针对性的内容和方法,否则难以达到预定的教育目标和要求。同时,时效性的原则也决定了健康教育要有针对性,如果健康教育的内容陈旧、千篇一律,既不符合健康教育实际需要,所有的受教育者也不会欢迎的。

3.4 群众性原则

健康教育是面向全民的一项投资少、效益大的卫生保健事业,它有利于提高各类人群的健康素质和文化修养,实施中对健康教育的普及率有明确的要求。因此,除了学校要对加强对青少年进行健康教育外,还要动员社会各阶层群众积极参与,这也是衡量健康教育效果的一项重要的指标。

3.5 长期性原则

要改变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健康教育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要长期坚持进行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健康与疾病的认识也在不断地变化。以前人们认为没有疾病就是健康,到了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重新下了定义是:“健康应是在精神上、身体上以及社会上保持健全的状态。”到了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世界初级卫生保健大会上发表的《阿拉木图宣言》中重申:“健康不仅是疾病或体虚匿迹,而且是身心健康、社会幸福的总体状态,是人类的基本人权,达到尽可能高的健康水平是世界范围的一项最重要的社会性目标。而其实现,则要求卫生部门及社会与经济各部门协调行动。”为此,学校的健康教育也必须相应地不断更新、充实、持续地进行,不可能是一劳永逸的。

总之,学校教育工作者应学会主动思考,超前性、有组织、有计划地做好学生的健康教育工作,为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危机事件和提高自身素质做好充分准备。

[1]陶学荣.公共行政管理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G630

A

1671-1246(2011)04-0028-02

猜你喜欢
科学性公共卫生原则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说话写句要注意科学性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启事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
公共卫生监督不是“陪衬”
过度剖宫产背后的公共卫生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