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能力培养在内科护理学实践教学中应用的回顾性分析

2011-03-19 15:01周肖英许萍严鹏宵邵阿末吴立红
卫生职业教育 2011年4期
关键词:角色扮演护理学内科

周肖英,许萍,严鹏宵,邵阿末,吴立红

(无锡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护理系,江苏无锡214028)

关键能力培养在内科护理学实践教学中应用的回顾性分析

周肖英,许萍,严鹏宵,邵阿末,吴立红

(无锡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护理系,江苏无锡214028)

目的探索我校内科护理学实践教学中加强护生关键能力培养有效方法。方法在内科护理学实践教学中融入角色扮演法,实验前后对学生的理论与实践成绩进行比较,实验前后对学生关键能力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前后学生实践成绩比较,实验后有较大的提高;实验后对关键能力的培养均有大幅度的提高。结论关键能力对护生走向社会和岗位是迫切需要的,实验证明在内科护理学实践教学中融入角色扮演的教学方式能培养和提高护生的关键能力。

关键能力;内科护理学;实践教学

关键能力是那些与一定的专业实际技能不直接相关的知识、能力和技能,它更是在各种不同场合和职责情况下做出判断选择的能力,是胜任人生生涯中不可预见各种变化的能力。1974年由德国社会教育学家梅腾斯提出[1]。作为现代服务业的护理岗位,对关键能力有迫切的要求。

内科护理学[2]研究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对内科病人的影响,在内科护理学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尚未进入临床见习,学生一方面不能真正理解护理评估、护理措施等基础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也不利于临床思维和人际沟通技巧的培养,更无法体现对病人无微不至的关爱精神。在理论与实践衔接方面,传统的实践课教学方法以纸质病例讨论和观看录像为主,已显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很少,以致学生进入临床后不会说、不会做,更不会思考。

那么,在内科护理学实践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提高高职护生的关键能力呢?本研究在内科护理学实践教学中融入了角色扮演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考核成绩、动手能力以及关键能力进行评价,为本教学方式广泛使用提供实验依据。

1 实验对象与实验方法

1.1 实验对象

本研究选择我校2006级高职护理专业2个班学生共110人,均为女生。第五学期开设内科护理学课程,2个班有关教材、教学大纲、教学时数、教学目标均相同。开课前,已完成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等基础课程的学习。所有学生均通过中考统一招生入学,年龄17~18岁,入校时成绩相当,进校后随机分班,教师任课时随机选择班级。

1.2 实验方法

在内科护理学实践课上,改变以往的观看录像的实验方式,取而代之的是以培养和提高关键能力为目的的角色扮演实验模式。具体做法如下。

1.2.1 汇总式/回顾式角色扮演法在每一系统疾病护理学习结束之后,教师只布置病例名称,学生自行编写脚本,自行选择所要扮演的角色,如病人或护士或医生或家属。课前教师与学生进行多次的模拟演练,力争扮演的更加逼真。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把病例形象的演示给学生,然后由在座的学生按照护理程序的步骤进行护理。教师仅是从旁稍加提醒,最后对病例进行总结。

1.2.2 分组式角色扮演[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若干组。由教师将本节课内容分段写出简单脚本,具体情节可由学生通过想象自由发挥。课前2~3天要求每组学生先预习教材内容,查阅相关资料,抽签决定脚本段,按照教师要求由本组学生共同完善详细脚本,在脚本后附有相关问题(由教师给定或本小组成员商讨确定)。教室环境采用“U”型座位方案,以利于师生、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在“U”型空间中配备模拟病房设施、护理操作器具等,角色扮演者在“U”型空间中演出。表演结束后,由教师引导全体学生展开评论,使学生对临床实践中的一些细节引起足够的重视还可现场录像,以便回放评价,使学生对自己的表现更加清晰。

1.2.3 随机式角色扮演[3]在课堂讲授过程中,教师根据授课内容随机指派学生上台表演,以了解学生对该内容的理解情况,培养她们的应变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她们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1.2.4 实验后观察与检测实验组采用角色扮演法通过教学效果问卷、学生理论与实践成绩进行分析。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即讲授法及以教师为中心的讨论式教学方法,同样通过教学效果问卷、学生理论与实践成绩进行分析。

2 结果

本课题组在内科护理学实践课中融入角色扮演授课方式,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理论成绩比较,2组成绩相近;实验组与对照组实践成绩比较,实验组成绩较高,说明通过角色扮演的授课方式,能较好地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较好地进行主动学习。本课题组实验结果还显示:学生的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有96.8%的学生认为语言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3.2%的学生认为维持原状;90.7%的学生认为倾听能力有所提高;95.4%的学生认为信息检索与利用能力有所提高;94.8%的学生对信息的敏感性有所提高。可见,授课方式的有效改变能不同程度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3 讨论

关键能力于1974年由德国社会教育学家梅腾斯提出后,在20世纪80年代,形成了以关键能力为核心的职业行动能力的概念。关键能力包括: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工作与学习的方法能力、组织与经营能力、社会交往与合作能力、创业者的心理素质。

目前高职生源主要问题和特点是: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浓;纪律懒散,自我约束能力差;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精神、缺乏责任感;追求享受,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具有很强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对五年制高职学生来说,如何扬长避短,培养和提高自己对人生历程的各个方面如职业生涯、个性发展和社会存在起着关键性作用的知识、能力和技能的关键能力,是必需和极为重要的,是迎接未来挑战和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必修功课。本研究旨在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角色扮演[4]是一种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学方法,是通过设计某种场景,让学生扮演一定的角色,应用卫生医学知识、锻炼技能、解决问题。同时能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热情,它非常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理念,促使师生间建立朋友般融洽的关系,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

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课前调动学生查阅资料,深入病房收集所要扮演“病人”的临床表现、心理问题及社会问题,制订护理措施,构思剧情,设计语言;课堂上鼓励她们踊跃参与,积极讨论,有效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挖掘了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使学生能自觉地更新知识。在角色扮演过程中问题是不断出现的,解决了一个问题,又会遇到一个新问题,这样在遇到一个新问题时,学生就会考虑她的知识和能力是否足以解决问题,而问题的出现恰恰是由浅入深的,无形中就促使学生主动地去自学,不断地更新知识。角色扮演的另一个重要意义[5],就是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使她们成为独立的学习者。学生一致认为:许多知识光靠讲解是不会立即明白的,靠主动学习方法才能得到较好的效果,才能学得更好。角色扮演在内科护理学实践课中采用角色扮演教学法,有利于激发护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护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响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形象生动,唤起了护生的同情和共鸣。

内科护理学是高职护理专业的一门临床专业课程。它要求护理人员既要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又要有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有大胆的创新意识[6],能为病人解决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

融角色扮演于内科护理学实践课程中,对于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如下意义:(1)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整体护理的技能;(2)有利于护理技能的训练;(3)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综上所述,结合五年制高职学生现状及社会对学生的要求,在校期间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关键能力,以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岗位,是高职学校目前的重要任务。本实验研究结果能为关键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具体教学措施的制订与实施提供实验理论支持。

[1]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第4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3]汪娩南.角色体验教学法对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作用探讨[J].现代护理,2002,8(2):1261~1262.

[4]蔡敏.角色扮演式教学的原理与评价[J].教育科学,2004,20(6):281~282.

[5]姜安丽.护理教育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6]李英丽,高井泉.角色扮演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实施[J].黑龙江医学,2005,29(10):774~775.

G420

B

1671-1246(2011)04-0054-02

本文系2008年江苏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重点课题“五年制高职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研究”(J200803)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角色扮演护理学内科
角色扮演游戏
《护理学杂志》稿约
《老年护理学基础》
——老年护理学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研究
呼吸内科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体会
“角色扮演”拯救荷兰舰队
剖析角色扮演在初中英语会话教学中的应用
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中角色扮演法思考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探讨
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