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冗余的多维功能分析

2011-03-31 11:47聂新艳
关键词:层面语义交际

聂新艳

(曲阜师范大学 外语部, 山东 日照 276826)

一、引言

“冗余”这一术语源于1948年由美国数学家兼通讯工程师香农(C.E. Shannon)等人创立的信息论(Information Theory)。作为信息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冗余是指“信号中与信息内容无关的因素” 。[1]信息论认为,传输信息时,为避免信道和噪音的干扰,发送者在编码时常借助于信息重复和累加,以使对方能接收到明确的信息。也就是说,为确保对方理解,总是给出多于实际需要的信息,这种“多于实际需要的信息”就是冗余信息。

冗余是语言作为人类传递信息主要工具的固有特征。钱冠连对冗余信息如此定义:后面的单位与前面的单位相比,后面的单位如未提供任何新信息的话,这后面的整个单位都算是冗余信息。[2]冗余信息对语言交际非常重要,它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理解力,使接受信息的人时常能够借助其弥补疏漏,猜测到未能接受的信息,以使交际成功。不过,交际中的冗余要适度。对于冗余现象,我们应辩证对待,即通过深入研究以充分认识并适度利用。本文拟首先对英语中的冗余现象进行简要分析,而后重点探讨语言交际中英语冗余在诸多层面上——语义层面、语用层面、修辞层面——显示出的独特功能。

二、英语中的冗余现象

冗余现象在各种语言中广泛存在,英语亦不例外。英语语言学家夸克(Randolph Quirk)认为英语冗余度可高达50%,[3]有人甚至认为更高。英语中的冗余现象主要存在于两个方面:英语语言符号系统本身的冗余及语言符号使用过程中的冗余。

(一)英语语言符号系统本身的冗余

1. 英语语音系统中的冗余

英语的词首和词尾多由辅音字母构成,一般包含更多的信息量,因此在很多情况下,即使中间的元音部分去掉,读者也能猜出其含义。如此说来,元音的冗余度高于辅音。如“MST PPL HV LTTL DFFCLTY N RDNG THS SNTNG”这句话虽然略去所有元音,读者仍能认出它是“Most people have little difficulty in reading this sentence”。

此外,在超音段层面上也存在冗余。音节的重、次、弱读,实词虚词的重、弱读,升降调等均可起到标明词性及词的句法作用、划分语义单位、标明语气等作用。当这些超音段的形式与语法形式一致或相近时,就产生冗余信息。

2. 英语词汇系统中的冗余

(1)功能词(Function Words)。英语的功能词,如只起连接作用的be动词、介词、限定词、数量词、连词、连接词、助动词和代词等,都是冗余。

(2)词汇重复、同义词重复和近义词重复。词汇重复很明显含有冗余信息,如“again and again”。 “over and over again”属同义词重复。而在“She was very imprudent, absolutely rude to her father.”中,“rude”重复“imprudent”的意思,属近义词重复。

(3)词义复现。词义复现常见于某些词组或成语中,这种词组或成语由两个词性相同、意义相近甚至相反的单词组成,完全可以去一留一而不改变其基本意义,如clean and tidy→clean,safe and sound→safe。

3. 英语语法系统中的冗余

英语语法系统内的冗余可以分为四个方面:

(1)语态、主谓一致、关系从句皆为冗余。

(2)用屈折变化形式(Inflections)反映出来的语法关系也多为冗余。屈折变化形式是指一些放在词基或词根的前面、后面或中间使其发生屈折变化的词缀,如表名词复数的-s、表所有格的-’s、表形容词比较级的-er和表最高级的-est、表动词时态的-s、-ed、-ing等,都是冗余。

(3)反映在动词时态中的冗余,如:在“We will arrive tomorrow”中,“tomorrow”已经表明是将来,故“will”是冗余。

(4)英语中的同源宾语也属冗余现象,如:“smile a happy smile”中的 “smile”即为冗余。

(二)英语语言符号使用过程中的冗余

英语语言符号使用过程中的冗余现象主要有重复(Repetition)、迂说(Circumlocution)、“填补词语”(Hesitation Fillers)和应酬语(Phatic Communion)四种类型。[4]

1. 重复是语言中最常见的冗余现象,只传递极少、甚至为零的信息。重复在交际中的使用有时是为了达到某种特殊的交际效果。如: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and for the people shall not perish from the earth.

此句是林肯葛底斯堡演说的结尾,句中林肯连续用了三个“people”。对此,语言学家Hayakawa曾评论道:“如果林肯当时使用‘government of, by and for the people’或更为简单的说法‘a people’s government’,他向听众传达的信息不会有什么不同。他三次重复使用‘people’一词看似没有必要,实际却增加了人们对‘人民政府’一词的亲切感和认同感。”[5]

2. 迂说是指在行文或说话时,采用绕弯子、委婉其词的手法传达信息。表面上看,这类冗余信息是在浪费时间,但实际上是为了避免直抒己见所致的尴尬场面。如美国校园音乐剧High School Musical(《歌舞青春》)中达布斯老师在某一面试者的表演后说, “…Thank you…I really admire your courage …and that’s a wonderful tie…”她的言语似乎与面试者所关心的问题风马牛不相及,而实际上,达布斯老师这样回答是委婉地对其做出负面评价,即“面试未通过”。

3. “填补词语”是指人们在交际中经常使用的一些从信息角度来讲毫无意义的插入性词汇,如mm、um、you see、you know、well、kind of等。这些词可“为说话人赢得时间来继续其谈话,或让听话人有时间来消化或理解谈话内容” ,[6](如A:How long have you been here? B:Well, let me see…about 10 years? );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说话人的态度和意向,使语言显得更自然,更真实(如A:Shall we go out to see a movie? B:Well, I have to prepare for the final exam.)。Jan Svartvik称“填补词语”为“宕词”(Verbal Fillers),并在“Well in Conversation”一文中说:“在交际时不会使用类似well的宕词所产生的后果远比犯一些语法错误更为严重。”[7]

4. 应酬语是为建立和谐的社交氛围,促进感情交流而非传递信息而使用的语言。许多见面和告别时的寒暄以及有关健康、天气等的用语,如How are you? It’s a little bit cold today, isn’t it? See you later.等均属应酬语,这类冗余信息有助于建立和谐融洽的交际环境,是人与人交往的纽带,在人类交际活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Hayakawa将这类交流感情而不是交流信息的话语称为“Ritualistic Utterances”(仪式性的话语)。[5]

三、英语冗余在语义、修辞及语用等层面的积极作用

尽管冗余所蕴涵的信息量较低,但它在语言交际中的语义、语用及修辞等层面有其独特的积极作用。

(一)语义层面

1. 具有特殊的语义内涵

格赖斯(Grice)于1967年提出了“合作原则”及“会话含义”理论。[8]他提出的“合作原则”有四大准则:量的准则、质的准则、关系准则、方式准则。会话中,人们常会不同程度地故意违反“合作原则”中的一些准则,以表达“会话含义”,即特殊的语义内涵。如,方式准则第三条要求:简练。而下例中:

Miss X produces a series of sounds that correspond closely with the score of “Home, Sweet Home” (X小姐发出了跟《家,甜蜜的家》的乐谱基本相当的一串声音)

评论家故意不用简明的动词sang(唱了),而选用“produces a series of sounds that correspond closely with the score of”这一串的序列来表达,其含义是:“X小姐的《家,甜蜜的家》唱得很糟糕”。

2. 规避歧义的信息误导

很多情况下,歧义容易给交际带来许多障碍。而冗余信息会减少信息传递过程中所产生的歧义,促成交际的成功。如:

A:Ask the monitor what time we hold the party?

B:Could you tell me when we hold the party, please?

C: Don’t worry. It is a party for all of us. Everyone will be invited.

由对话可知,B的本意是想问聚会举办的时间,但C却将其意误解为:举办聚会时告诉他一声。可见歧义导致交际失败。如果B改问“Could you tell me the time when we hold the party?”,那么,“time、when”这两个似乎冗余的词就会消解歧义而使交际成功。

(二)语用层面

在具体语境中,说话人释放适当的冗余信息,多说话或说出超出需要量的话,也是一种语用策略。[9]

1. 增强语言的礼貌程度

礼貌的语言可调剂人际关系,是成功交际的基础。相反,如果出言粗鲁无礼,则易引起彼此的误解与不合,最终导致交际失败。因而,适度使用冗余,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语言的礼貌程度,从而融洽交际气氛,为成功的交际创建有利的环境。如:

A: I’m not good at estimating. How many people do you think were there at the meeting yesterday?

B: 1) About 2,000, I heard, but I wasn’t there because a friend had come to town.

2) I don’t know.

对于A的提问,B可有两种(或更多种)回答。回答1)中不仅报了个约数,还说明了并非亲知,因为没有在场;并进一步解释了为何不在场。此回答包含了较多冗余信息,语气得以缓和,虽表面略显累赘,但得体而有礼貌,从而更容易被问者接受。相比之下,回答2)则比较生硬,给人以碰钉子之感。

2. 凸显会话的幽默效果

幽默的特点是诙谐风趣且意味深长,而在幽默语言的生成中,冗余是不可或缺的语言技巧。如:

Landlord: In a word, when are you going to pay your rent?

Hard-up author: I will satisfy your demands as soon as I receive the money which the publisher will pay me if he accepts the novel I’m going to send him as soon as the work is finished, when I’m about to commence when I have found a suitable subject and necessary inspiration.

这位穷作家现在连小说的主题和创作的灵感都还无影无踪,却在谈以出版后的稿酬来付房租。如此多层迂回冗余,使其回答幽默顿生。

3. 营造和谐的社交氛围

交际中,应酬语有时可用来融洽人际关系,创造和谐的社交环境。许国璋曾指出:(应酬语)是人类社会中信息量极微但作用重要的语言活动,是使一个语言社团的成员具有从属感的基本手段。[10]如下面两个陌生人之间的fair weather talk:

A:It is really a nice day,isn’t it?

B:It is. Looks like spring is coming soon.

A:Yeah. It’ll only be a few more weeks.

此例中天气情况其实不言自明,但在类似的会话中,不论内容多么微不足道,随着参与双方在每一点上的逐步一致,原本对彼此怀有的陌生和戒备慢慢淡化,而建立和谐关系的可能逐渐增大。

4. 促成交际的顺畅进行

人们在自由交谈时,常常会出现犹豫、思索、停顿等情况。为使交际不致中断,可借助“填补词语”,如well、I mean、you see、you know等来填补空档。这些词语本身语义未必十分明显,但可为说话者赢得更多的思考时间以使谈话继续,同时给听话者留出充分的时间以理解谈话内容,从而裨益于人们顺畅地进行交际。如,当说话人即将就某个问题做出回答或答语尚未考虑成熟时,可先以well、er等“填补词语”向对方发出缓冲信号;当说话人发现自己在语音、语法或用词上出现差错时,可借助I mean、well等予以修正:[11]

例如:The car cost me 200 000yuan, well, 188 000yuan.

(三)修辞层面: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在演说辞及诗歌中运用冗余,可使语句匀整平稳,音节整齐和谐,从而加强语势,突出重点,抒发强烈的情感,增加语言的感染力。如:

凯撒(Julius Caesar)的名言“Veni,Vidi, Vici”(我来、我见、我征服)一般被译为“I came, I saw, I conquered”, 而非更简洁的“I came, saw and conquered”。相比之下,前者通过对主体“I”的重复,来突出“I”在连续三个动作中的重要地位——“这些壮举都是由I(我)完成的”——从而彰显出说话者,即凯撒的英雄气概和满怀豪情。

四、结语

通过探讨英语冗余在语言交际诸多层面——语义层面、语用层面、修辞层面——体现出的独特功能,我们可进一步认识到语言冗余的作用不可抹杀或低估。适度的冗余是积极的,是语言交际的润滑剂,而过度的冗余是消极的,会成为语言交际的障碍。因而交际中应保持适度冗余,冗余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而冗余信息是否适度,主要取决于语境。换言之,冗余作为话语选择的方式进入交际时,交际者动态地顺应了这些语境因素[12]。因而,我们应考虑实际交际的需要,合理把握语境的各个因素,恰当地控制语言的冗余度,以使交际更和谐、更顺利、更成功。

[参考文献]

[1]Reza,F.Information Theory[A].In Encyclopedia Americanna[Z].1990.168.

[2]钱冠连.语言冗余信息的容忍度[J].现代外语,1986,(3):1-6.

[3]Quirk,Randolph.The Use of English[M].Longman,1962.303.

[4]王宏.英语冗余信息及其在语言交际中的积极作用[J].外语教学, 2000, (1): 24-28.

[5]Hayakawa,S.I.Language in Thought and Action[M].New York: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Inc,1978.

[6]Petrie,H.The Psycholinguistics of Speaking[A].In J.Lyons et al (eds.):New Horizone in Linguistics2 [C].Penguin Books,1987.342-343.

[7]Svartvik,J.Well in Conversation[A]. In S.Greenbaum et al (eds.):Studies in English Linguistics[C].New York:Longman,1980.171-172.

[8]Grice,H. P.(1967).Logic and Conversation[A]. In P.Cole & J.Morgan (eds.):Syntax and Semantics, Vol.3:Speech Acts[C].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5.41-58.

[9]钱冠连. 汉语文化语用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189.

[10]许国璋.许国璋论语言[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1.

[11]申永平.话语标记语Well的语用功能[J].外国语,2003,(3):58-64.

[12]常丽强.基于顺应论的冗余现象分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2):109-112.

猜你喜欢
层面语义交际
情景交际
交际羊
语言与语义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上”与“下”语义的不对称性及其认知阐释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二)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七)
认知范畴模糊与语义模糊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
从语言和体系两个层面理解庄子的“吾丧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