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整体诚信度与医患矛盾的关系探讨

2011-03-31 12:32长江大学临床医学院湖北荆州434000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1年32期
关键词:医患矛盾诚信

(长江大学临床医学院,湖北 荆州434000)

近年来,我国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矛盾不断升级,医患纠纷事件逐年增加,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以及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关于医患矛盾的原因及解决方案,我国研究人员做了大量研究[1-4],但对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主导性原因一直没有定论。对医患关系恶化谁都有责任,或可能演变成谁都不承担责任[5]。国内学术期刊发表的讨论医患关系的文章中将医患双方信任度下降视为医患矛盾原因之一的讨论也不少,但是医患诚信危机却极少被视为医患矛盾的关键性因素,而将我国社会整体诚信度下降视为医患矛盾的关键性因素的文章更是微乎其微。笔者尝试通过探讨医患矛盾与社会整体诚信度的关系来阐明我国社会整体诚信度下降是导致医患矛盾的根本原因。

1 我国当前社会整体诚信现状及其导致的问题

社会诚信度也称社会整体诚信度或社会整体信用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各类主体失信与守信的整体程度,是社会交易中信用风险的体现。从早几年媒体披露的黑心棉、毒大米、毒奶粉、地沟油、瘦肉精,到最近的达芬奇家具、味千拉面、塑化剂,郭美美事件等等,都在挑战社会道德底线,拷问社会诚信,民众对衣食住行缺乏最基本的安全感,社会陷入诚信危机。中共中央 《求是》杂志社旗下 《小康》杂志社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展开了“2011中国人信用大调查”。在对建国以来各个年代的社会整体诚信度的评价中,超六成(65.7%)受访者认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社会整体诚信度比较高,而对最近十年评价较高的,仅占6.2%。本次调查反映出公众对当前中国社会诚信状况的不乐观[6]。

诚信危机不仅表现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医患诚信危机,深陷诚信危机的还有食品行业、房地产业、保健品行业等等。近来互联网流传这样一段调侃的话:“早上,买两根地沟油油条,切个苏丹红咸蛋,冲杯三聚氰氨奶,吃完开锦湖轮胎的车去上班。中午,瘦肉精猪肉炒农药韭菜,再来一份人造鸡蛋卤注胶牛肉,加一碗石蜡翻新陈米饭,泡壶香精茶叶。下班,买条避孕药鱼、尿素豆芽、膨大西红柿、石膏豆腐,回到豆腐渣工程房,开瓶甲醇勾兑酒,吃个增白剂加硫磺馒头……”。这看似夸张的笑话却反映了整个社会的道德都在滑坡。据 《小康》调查资料显示,中介服务业、食品行业、广告行业、房地产行业和保健品行业被评为公众心中诚信形象最差的五个行业[6]。政府信用也遭百姓质疑,“温州动车追尾事件”和 “郭美美事件”降低了公众对政府的信任。还比如财务收支不公开、公车数量不公开等都影响政府公信力。

我国人际信用也不容乐观,2011年8月26日,在江苏南通一座立交桥上,一位骑三轮车的老人摔倒在地,殷红彬下去搀扶老人,老人却一口咬定是他的大巴车撞倒的,双方各执一词,后来幸好警方调取了监控录像,才让事情水落石出,像这样 “善意助人反被诬陷”的典型事件时有发生。据凤凰网的调查,仅有2成网友表示敢于主动扶起摔倒老人,4成网友要先寻找证人再决定是否帮助老人,剩下近4成网友明确表示不敢扶。2011年9月2日,在武汉,一位八旬老人街头迎面摔倒无人扶,一小时后不幸离世。看到这样的结果,我们不禁在想为何我们变得如此冷漠,现实生活中的人与人之间缺乏基本的信任。在 《小康》杂志调查中,中国公众对自身这一族群的信用评价不高,超三成(32.2%)的受访者认为中国人的信用 “很差”或 “较差”,44.9%的认为 “中等”,认为 “受利益驱使”占比最大,为80.2%;其次是“整体环境就那么差,诚实守信会吃亏,不讲诚信反倒占便宜”,占54%[6]。从诚信主体来看,社会诚信主要包括政府诚信、企业诚信和个人诚信。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我国这三类主体在当前社会的诚信指数均不乐观。一些人在交易活动中通过欺诈的手段谋取到不正当的利益而又未受到法律制裁,会诱使别人通过不守信用而获利,这时道德对人们的自律作用就会丧失,于是浮夸盛行,欺诈成风,虚假泛滥,社会风气日益恶化,最后不守信用成了人们自保的方式,社会秩序就会处于混乱状态。

2 我国医患诚信现状及其导致的问题

2006年全国医院管理年工作会议上提出:“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医患之间缺乏理解和信任,不能换位思考。”普遍认为目前医患诚信危机的根本原因是医务人员的诚信缺失,而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是医务人员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因此认为通过加强医生职业道德培养来提升医务人员的诚信度即可解决医患诚信危机。果真如此吗?仔细分析,其实不然。医患之间的诚信危机并非是偶然性事件,而是在社会整体诚信缺失的大环境下的必然性事件。良好和谐的医患关系的建立需要医患双方的诚与信;从医患关系建立过程的角度说,医者重诚、患者重信,且诚者不假,信者不疑方可[5]。因此把医患之间信任度下降的原因简单的完全归咎于医务人员群体诚信度下降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公平的。同时诚信危机不仅仅局限在医疗行业,它已经蔓延到各个领域,演变成了整个社会诚信缺失。诚信缺失造成了人与人之间互不信任,进而使得相互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变得更加困难。身处在一个缺乏诚信,人与人之间互不信任的社会中的医方和患方要做到相互信任谈何容易。就好比要在一块严重污染的土地上种出绿色无毒无害的蔬菜一样困难!因此就不难理解为何在我国目前医患之间信任度下降了。

医患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是医患之间缺乏充分的沟通和信任,互相猜疑;医方回避手术风险,刻意寻求保存证据,采取防御性医疗,以求自保,患方怕看病时医生不负责任,就诊时记录甚至携带录音笔、小型摄像机等等,甚至扛着摄像机全程跟踪治疗经过,这种扭曲心态的做法极大地伤害了医护人员的自尊心,加剧了医患双方的不信任。在有关 “工作中是否遭受过患者不尊重对待”的问题调查中,62.5%的医务人员回答 “是”,这反映了医务人员职业环境在当今社会经济文化环境下已变得比较艰难,不仅承受高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技术难题,还有可能承受患者不理解、不尊重的心理困惑[7]。因此解决医患矛盾的关键在于提高医患之间的信任度,而提升医患之间的信任度关键在于提高社会整体的诚信,在于营造一个人人讲诚信的社会环境。只有当每个公民拥有诚信时,人与人之间才会相互信任,此时医患诚信危机也就迎刃而解了。

3 我国当前社会整体诚信缺失是医患矛盾的根本原因

普遍认为政府和体制是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根本原因,诸如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这些国家的医患关系比较和谐的根本原因是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多,医疗卫生法制比较完善,而我国目前恰恰是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投入的少,医疗卫生法制不完善,因此得出只要我国政府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完善相关的医疗卫生法制建设,医患矛盾就会迎刃而解了的结论。结果果真如此吗?认真推敲,其实不然!

据卫生部数据统计显示我国2000、2005、2007、2008、2009年政府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分别为15.5%、17.9%、22.3%、24.7%、27.5%;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分别是59.0%、52.2%、44.1%、,40.4%、37.5%。截止2010年底,全国有2678个县(区、市)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口数达8.36亿人,参合率为96%。城镇职工基本医保参保人数也由2004年的1.2404亿上升到2010年的2.3734亿。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参保人数到2010年也达到了1.9472亿。可见近年来,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是逐年增加,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政策。但在目前社会整体诚信缺失的大环境下,医疗纠纷是逐年上升,医患矛盾是愈演愈烈。

据中国医师协会 《在全国部分省市调查 “医闹”的分析报告》显示,在全国115所被调查医院里,2004年度至2006年度 “医闹”行为的发生率分别为89.58%、93.75%、97.92%;平均每所被调查医院发生 “医闹”的次数分别为10.48、15.06、15.31次;平均每家医院的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为20.58、22.27、30.18万元。虽然我们还没见过2007年到2011年全国 “医闹”情况的调查结果,但是从充斥在网络新闻媒体的 “医闹”事件,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了 “医闹”是有增无减,医患矛盾正不断加剧。如果医患关系紧张的根本原因是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投入的少,医疗卫生法制不完善,那么随着我国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正在不断增加,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法制建设不断的完善,医患关系紧张应该有所缓解才对呀,为何结果却是医患矛盾加剧呢!显然医患矛盾的根本原因不是我国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不足,也不是我国医疗卫生法制不完善。我们在学习和分析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这些国家的先进医疗体制时,忽略对他们的社会整体诚信度的研究。而上述五个国家的社会整体诚信度是非常高的。据 《小康》杂志在 “中国人对20国集团中外国人的诚信形象排名”问题调查中,德国人继续保持榜首地位,位列榜单前五名的还有美国人、英国人、法国人和日本人[6]。而我国社会整体诚信度则令人堪忧。仔细分析我们发现医患之间的诚信危机几乎隐匿在每一例医患纠纷与冲突中。医疗服务领域多数医疗纠纷源于医患双方缺乏诚信,以自我为中心,过分强调经济利益[8]。这时我们不难发现和理解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以及法制完善只是众多影响医患关系和谐的因素之一,而社会整体诚信度才是影响医患矛盾的根本原因。

4 解决医患矛盾的关键在于提高社会整体诚信度

消除医患矛盾的关键在于重建医患双方的信任,而重建医患双方的信任的根本在于营造一个人人讲诚信的和谐社会环境。目前我国诚信危机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国民信用意识淡薄,缺乏信用管理和信用评级机构,法律不健全、对失信惩戒不力[9]。而中国经济社会诚信缺失现象的道德因素只是表象,制度文化才是问题真实存在的根源[10]。因此防范和化解诚信危机首先应从信用文化建设入手,同时加强法制建设,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社会整体诚信度。首先政府应该加大人文素质教育。尤其是要加强青少年的教育,因为青少年,各方面都不成熟,极易受到各方面的不良影响,青少年一旦形成了自己关于诚信价值的朴实认识,教育者再想通过说教的方式改变这些朴素认识将十分困难甚至是徒劳的[11]。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缺失造成了青少年诚信意识淡薄[12],因此必须从家庭、学校、企业和社会全方位开展诚信文化建设,营造 “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氛围,使诚信真正地渗透到每个人的生活的各个层面,使诚信的思想深入人心。其次应改善信息法制环境,建立完备的信用法律体系,严格执法、加强对失信行为的监管和惩戒力度;主管部门的监管缺失,监管形同虚设,对违法违规行为处罚不力,违法成本过低是导致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造假丑闻或是坑害消费者事件的重要原因[13]。再次,建立个人信用制度和多层次信用服务机制。个人信用制度是社会诚信制度的核心,完善高效的个人信用制度是建设我国社会诚信体系的突破口。当前企业之间、个人之间、企业与个人之间、政府与企业和个人之间的信息的严重不对称是导致社会诚信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14]。建立多层次的信息服务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信息不对称,从而减少不诚信行为的发生。

当我们社会整体诚信度比较高时,作为社会中的两个群体--医方和患方的诚信必然会提高,而医患之间的信任度必将大大提升。此时,医务人员信任患者,不再担心自己会被患者告上法庭,当然就不再会采取防御性医疗。而患者信任医务人员,安心地将自己的健康托付给医务人员,积极配合医务人员接受治疗。双方的互信必然会使双方的沟通更加顺畅,一些误会都可以化解,从而避免升级为医疗纠纷。同时政府信用度高,以人为本,加大福利事业投入。企业诚信,生产的药物和医疗器械安全可靠。最终医患矛盾将会被缓解,医患纠纷发生率将会大大降低。

[1]邱仁宗.医患关系严重恶化的症结在那里 [J].医学与哲学,2005,26(11):5-7.

[2]刘德培,陆莉娜.必须全方位多层次地弘扬医学人文精神 [J].医学与哲学,2003,24(3):5-6.

[3]郎景和.医生给病人开刀第一个处方是关爱 [J].中国实用妇科和产科杂志,2006,22(8):563.

[4]杜治政.约束大医院无限扩张的冲动-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重中之重 [J].医学与哲学,2005,26(11):1-5.

[5]尹秀云.医患诚信问题解析 [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9,30(2):29-30.

[6]欧阳海燕.2011中国人信用大调查:诚信危机刺痛中国 [J].小康,2011(8):48-52.

[7]梁立智,王晓燕,鲁杨,等.医患关系调查中医患信任问题的伦理探究 [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8,21(5):37-38.

[8]陈邑东.医患冲突与诚信缺失的分析 [J].中国医疗前沿,2009,4(4):30-32.

[9]顾会霞.我国信用危机问题研究 [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

[10]王林燕.中国经济社会诚信缺失现象的文化因素分析——从中国文化诚信观与西方 “经济人”假设的角度 [J].河南社会科学,2010,18(1):214-215.

[11]刘磊,傅维利,李德显,等.透视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诚信价值取向 [J].教育科学,2010,26(4):1-5.

[12]徐辉,余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青少年诚信建设 [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5(1):97-100.

[13]杨国栋.五大行业诚信度差问题出在哪儿 [N].人民法院报,2011-08-03(002).

[14]雷丹,邵秀娟.当前中国社会诚信现状、原因及对策 [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1(4):18-20.

猜你喜欢
医患矛盾诚信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