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幸福德育

2011-04-01 15:42武汉市硚口区星火小学马铮周毅
成才 2011年6期
关键词:汉正街校本课程体系

■武汉市硚口区星火小学 马铮 周毅

建构幸福德育

■武汉市硚口区星火小学 马铮 周毅

为了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德为先”的战略主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学校“共创教育的幸福”的办学理念,充分发挥德育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价值导向、人格奠基、情感催化功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武汉市硚口区星火小学在研制学校发展规划的过程中,从课程化的角度积极建构幸福德育的课程体系。

一、幸福德育的理念特征

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是幸福的源泉。”我校的幸福德育就是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以课程论为依据,以学科教学为主渠道,以班级建设为主阵地,从教学形态、训练形态、渗透形态、活动形态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建构,形成幸福德育的课程体系。

基于课程视野的幸福德育,统整了学校的课程资源,使学校各类教育活动在育人理念、目标、内容、途径与方法上保持一致,形成互补,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独特魅力,彰显幸福德育的特征。

1.价值思辨性。实施幸福德育要坚持劳动创造幸福的价值观和道德是幸福的源泉的幸福观。幸福德育提倡价值多元有界,引领学生通过思辨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好的,什么是美的。

2.情感体验性。幸福是人的一种主观、积极的情感体验。通过亲验行为引导学生亲身体验感受,通过创设丰富的生活情境和活动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体会中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幸福感。

3.目标统一性。幸福德育蕴含道德感和幸福感的多样活动,并非为幸福而幸福为道德而道德的教育活动,幸福德育与道德建构具有一致性。

4.行为生成性。生成性是相对规范性而言的,规训德育追求学生行为的规范性,这是必须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因此,幸福德育更关注学生道德行为的生成性,它可以不是千篇一律的“规定动作”,但必须符合幸福德育的道德观和伦理观。

二、幸福德育的实施策略

为避免幸福德育在实施过程中的随意、零散、灌输和实效性不高,我校借鉴学科教育课程化任务明确、组织有序、实施适切的优势,将德育教育活动通过资源整合转换为指向明确、作用持续、能有效评估的幸福德育课程,积极探索幸福德育的实施策略。

1.德育首位策略。认真贯彻和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以德育科研《汉正街小学生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研究》成果“四讲”为学生良好品德行为习惯养成目标,构建了“全员参与,层层落实,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评价体系,开展具有地域特点的德育活动。

2.班级生本教育策略。我校作为《硚口区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管理规程》六所试点校之一,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指导,从班主任工作如何设计和组织班级活动入手,着力研究班级如何以生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班级活动中关心社会、感悟生命、追求真知、完善人格、陶冶情操、获取交往能力,帮助班主任解决最困惑、最现实的问题,让班主任学会智慧的工作。

3.主渠道育人策略。课堂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渠道。学校专、兼任教师严格落实品德课程任务,并进行体验式课堂教学探索,以情促知、以情导行,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和谐发展。教师在学科教学中通过师生交往的形式,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渗透、师德示范和人格魅力贯穿教育教学的始终,在润物无声中教书育人。

我校充分挖掘“三级课程”的育人功能,结合学校德育传统,从“国家课程”、“校本课程”及“主题教育活动”三个方面系统构建学校德育的课程体系,并划分其实施所需要的课时量,保证幸福德育课程的落实。国家课程是幸福德育实施的主阵地,校本课程凸显了幸福德育的校本特色,主题教育活动强化了幸福德育的体验性特征。幸福德育课程的三大实施途径,注重了德性认知教育与学生德性完善的自我强化和寓教于乐。

4.主题教育活动策略。学校每学期科学规划,合理安排,持续打造“星光伴我同成长”、“节假日主题教育”、“素质实践”、“感动分享”等几大德育品牌,创设激发学生幸福感的主题特色教育活动。

三、幸福德育的实施途径

在幸福德育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校注重面向每一位学生,为每个学生的幸福奠基,努力做到“幸福的育人”和“育幸福的人”。

(一)开发校本课程

1.围棋校本课程。围棋校本课程是我校的特色,作为区内唯一一所市级围棋特色学校,在围棋课程的开发中,我们编写了《围棋校本课程开发纲要》,制定了《星火小学开发围棋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和《星火小学围棋课程标准》,注重挖掘围棋课程的育人因素,制定了《星火小学学生围棋礼仪弈德训练方案》、《围棋口诀》。为让围棋精髓深入学生心灵,走进社区、走进共建单位、走进家庭,我校开展多姿多彩的围棋实践活动,如我悟围棋诗歌创作比赛、我与围棋征文赛等。

2.“德行四讲”校本课程。结合汉正街学区小学生的道德认知与行为特点,为让良好德行成为他们幸福生活的坚强基石,我校研究开发了以讲诚信、讲是非、讲卫生、讲宽容为主要内容的“德行四讲”德育校本课程。明确了不同年级学生的“德行四讲”教育目标,创建出不同年级学生“德行四讲”的教育活动序列。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遵循学生道德认知规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在学生潜能的释放,注重学生的自身体验,让学生感受幸福。

(二)开展实践活动

1.开展“校园事大家评”活动。学校在养成教育中,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遵循尊其位、明其理、扬其才、伸其志、乐其得的教育策略,开展校园实事大家评等思辨活动,运用实际问题与案例,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明辨是非,提升学生的道德判断力。

2.开展素质实践活动。我校结合汉正街地域特点和做生意子女多的特点,坚持开展以“德育体验”为主的创新素质实践行活动。如针对汉正街地区经济、文化、历史等热点问题,开展融入商海体验艰辛的“生存者”系列活动;针对汉正街商贸区社会公益活动较少这一现状,教会学生学会关心;针对汉正街商贸区环境复杂这一现象,倡导文明休闲方式。

3.开展“六个一”活动。我校开展了“六个一”活动,把温暖送给每一个学生:每一位学生每学期至少要得到一张荣誉奖状;每一位学生必须参加学校开展的以班级为单位的比赛、表演或其他活动;学校管理者和相关教师必须牢记有关学困生的名字;每一位教师要关注所教班级的每一位学生,每个学期要和学生至少谈一次话,肯定优点,指出努力方向,在学生中开展颁星活动;每位教师每学期要走访学生家庭;每一学年当一年级新生入学、六年级学生毕业之时教导处都要举行隆重的入学仪式、毕业典礼。在每学期开学的第一天、元旦、六一儿童节、建队节、教师节这些与师生紧密相关的重大日子大队部都要在早上举行热烈而简朴的欢迎仪式迎接每一位师生的到来,班子所有成员都要在校门口问候师生。

4.开展九九归一活动。我校坚持德育在班级,德育在课堂这一观点,让师生明白“班级处处是小事,小事处处显素养”,从最基本的培养做起:开展“九好归一”评比活动。我校德育以“九好归一”为切入点,要求学生从身边简单的事做起,做到“上课好”、“写字好”、“读书好”、“说话好”、“走路好”、“健体好”、“进餐好”、“卫生好”、“安全好”,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最终达到全校“个个班好”的这一个大目标。

5.开展星光伴我同成长活动。每周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晨读星”、“学习星”、“卫生星”、“文明星”、“进餐星”、“进步星”、“纪律星”评比活动,让校园星星闪耀。开展榜样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分类收集古今中外的名人故事,通过开展“班级十大明星”、“感动星火”颁奖活动,让学生在收集、评选、宣传、颁奖的过程中心灵受到震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6.开展晨读诵读活动。每天学生到校之后就组织学生读书和口算,把阅读积累和计算能力的培养落实在平时。每位一、二年级学生每天练15分钟字。每位三至六年级学生每天读15分钟的英语。针对地处汉正街、学生流动量大、从农村转进的学生英语基础差的特点,每天进行英语诵读活动,借鉴“疯狂英语”的做法,让学生大声读单词、读句子,强化英语口语和学习兴趣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每一节课之前必须背诵古经或诗词。每节课上课之前,不同年段的学生背诵《弟子规》、《老子》、《三字经》、《论语》等内容,增加学生的积累,用传统文化浸润学生。

7.落实阳光一小时活动。科学安排大课间活动。集民族精神和学校个性于一体,融时代气息和地域特色为一身,大课间同时将是“三声满校园”的延伸和继续,在这个时间段,全校师生齐聚操场,做三操(广播操、校园集体舞、自编围棋操),以班为单位玩体育游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了“以德为先”的战略主题。幸福德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保证了德育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核心地位,让教育目标与价值通过课程得以体现和实施。

责任编辑 王爱民

猜你喜欢
汉正街校本课程体系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Revival of Hanzheng Street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汉正街转型:不破不立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