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医德教育的探索

2011-04-07 14:24李奎刚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年1期
关键词:医德医学院校医学生

李奎刚

(天津中医药大学社科部天津300193)

关于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医德教育的探索

李奎刚

(天津中医药大学社科部天津300193)

校园文化医德教育医学生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医学生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在这种情况下,应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氛围可以“净化”社会大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对医学生的医德教育具有直接或间接的促进作用。

1 促进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加强医德教育的必然要求

1.1 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以促进医德教育的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共中央提出的伟大战略部署,大学作为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重要场所,理应担负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通过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占领思想文化阵地,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主导地位,通过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用先进文化引领社会文化发展方向,用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四有公民。医学生进行医德品质培养和医德教育已成为高等医学由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这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持和智力保证。

1.2 多形式的校园文化增强医德教育的趣味性,对医学生更有吸引力医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必然依托一定的客观物质载体表现出来。传统的课堂教育对于医学生的医德培养起到了教育的作用,但离开了课堂,特别是相关医德课程学习结束后,课堂讲授过的知识就很容易淡忘,若仅凭借数量有限的课堂学习是无法保障医学生牢固地树立起良好的医德意识的。因此,医德教育可以借助校园文化这个中介形式,寓医德教育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之中,使学生耳濡目染、每时每刻都受到教育。这样,校园文化作为课堂教育的重要补充,就成为了开展医德教育工作的新载体,它使医德教育变成了经常性的工作,并且淡化了教育的强制性,增强了教育的趣味性,这样会使医学院校的学生更加喜欢医德教育。

2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医德教育的策略

2.1 充分发挥医学院校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大学生是校园文化的主体,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只有充分尊重并发挥其主体作用,才能使校园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功能收到实效。应做到:①了解和研究医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在实践的基础上了解医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就能够采取医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开展活动,使其自觉地把校园文化内化为自己的品德、学识和才能,从而达到医学生自我教育的效果。②发挥学生干部的主体作用。学生干部作为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者、策划者,对于校园文化活动的成功与否、德育功能的发挥如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训,不断提高学生干部对校园文化活动的认识和组织能力,引导其制订出严密的计划和具体实施方案,促其开展内涵丰富的活动,实现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③将医学生的自我意识引导到校园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中来。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这种自我意识的一种外在表现方式就是具有强烈的表现欲望和参与意识。通过引导大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设计、规划和组织实施,既培养和锻炼大学生的实际能力,又满足了他们的成就感,而这种成就感将会激励他们自主地参与和创造新的校园文化。

2.2 校园文化要以道德为主题,多样形式进行医德教育,以建立良好的教育环境医务人员在社会生活中不仅要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在工作岗位上更要遵守医德规范。良好医德意识的形成应从医学生抓起,才能为其今后医德自律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为此,医学院校已设置了医学伦理学课程来对学生进行医德教育,让学生在课堂中掌握相关的知识体系。但是,除了必要的课堂教育,还可以将校园文化作为课堂外的教育延伸,用道德主线贯穿于校园文化中,通过利用校园文化开展一系列丰富实在、贴近学生实际的活动,这样就使医德教育摆脱了空洞的理论、单纯的说教。良好的环境对培养合格人才的熏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在校园文化中开展医德教育,可以使医德教育能以更灵活的方式体现出来。因此,医学院校必须将医德教育与校园文化的建设结合起来,通过宣传栏、校园广播、校园网等传播媒介,开展丰富多彩、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弘扬主旋律,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高尚风格的感染,每时每刻都接受教育,从而引导医学生追求真善美、抵制假丑恶,不断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提高自己的医德修养。总之,校园文化为依托可以使医德教育融化在相宜的艺术形式中,内容和形式能够相得益彰,学生就可以在各种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得到感染,从而医德境界得以提升。

2.3 文化感染与网络引领校园文化是医学院校对医学生进行医德培养教育的隐性载体,也是深受我们欢迎的教育方式。创意积极健康、烘托医学特色的校园物质环境,“作为一种高层次的‘活’的灵魂存在”,能够传递着医学真朴、仁爱、奉献的文化与精神,蕴涵着巨大的潜在教育意义。校风校训碑、医学名人名言文化廊、校史馆、人体解剖展室,等等,以其直观性和超语言性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情感,使我们在不知不觉间受到感染和熏陶,无意识间体验到医学的高尚和渊博,督促我们自觉修身立德,砒砺学问。学校良好的治学精神和治学方法、优良的校风和学风能激励我们自觉养成爱祖国、爱人民、讲奉献、重道德的高尚情操和严谨、求实、勤奋的治学态度。各种人文学术讲座和健康向上的体育、艺术、娱乐等校园文化活动,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施展才干的舞台,也有利于培养我们的团结协作精神和良好的人文素养。利用网络来开展医德教育可以不受地点、时间的限制,可以使医学生在闲暇之余接受教育。有的医学院校开办的“大医精诚”、“医学与人文”、“医者风范”、“医道天心”等以医德教育为主的网站和版块,同学们很喜欢,经常去浏览,看了以后有所感悟。另外,针对学生们最关心的医德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网上专题讨论等活动,通过师生间、同学间的平等交流,可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4 加强社会实践,以提升医学生的综合素质校园文化具有开放性和前瞻性,校园文化必须植根于现实的土壤,与时俱进,接纳和兼容其他社会文化的精华,丰富、完善和发展自身。医学教育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医德教育同样如此,要坚持贯彻知行统一的原则,注重养成教育。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社会实践,使医德教育与社会紧密联系、互为互动;使医德教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使医德教育更具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校园文化建设立足于现实的关键是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把校园文化活动延伸到校外社会实践,增强社会责任感。医学生在设身处地的环境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医德认识、培养医德情感、磨炼医德意志、坚定医德信念,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为进入社会夯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校园文化是一所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对医学生医德医风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锻炼学生的意志,塑造学生的人格,使学生不知不觉但又自觉自愿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收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1]张金凤,张永利,胡文华.论校园文化在医德教育中的价值[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7,(11):905

[2]李雪静.浅析高校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14

[3]袁权.医学生医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6

[4]李凤英.融医德教育于校园文化建设之中[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8,(8):106

(2010-07-09收稿)(陈迁 编辑)

G 420

C

1008-6633(2011)01-121-02

猜你喜欢
医德医学院校医学生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孙思邈医德思想发微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高等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浅议
对医学生心肺复苏课程设计的思考
中职护生医德认知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