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培养医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石

2011-04-07 14:24魏冬捷周亚东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年1期
关键词:思想道德医学生医学

魏冬捷 周亚东

(安徽中医学院人文学院安徽合肥230038)

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培养医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石

魏冬捷 周亚东

(安徽中医学院人文学院安徽合肥230038)

思想道德以人为本德育为先人文精神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经济、国民教育、综合国力,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威望和地位等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改善和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随着时代的变更而变化,因而社会上出现了一些荣辱标准混乱,价值观念扭曲,道德失范行为,子女教育有误等现象。这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背道而驰的。而且,这些不良的现象也或多或少的影响到在校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必须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要求: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教育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全方位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把大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把大学生看作受教育的主体,在教育过程中重视启发他们的教育需求,调动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更新教育工作理念,对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有着重要作用。在全国高校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必修课,对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在德育培养和全面发展上,起着承上启下,先入为主地导向作用,也是培养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石。

1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课堂

1.1 教师做好人是培养学生成人的基础学校是育人的主阵地,根本任务是育人,将学生培养成人成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是每个专业教师的根本任务。教育以人为本,是强调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它的价值取向是尊重人、解放人和塑造人。高校教育以德育为先,即育人从德育开始,培育大学生先成人,再成才。重视德育工作的科学运作,从学生思想道德的实际出发开展德育教学,教学的成功与否,教师自身的素质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注重自身修养,以为人师表的风范感召人。思想上时刻牢记以学生为本,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人格,尊重学生的基本权利和责任,行动上切忌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厚此薄彼,做到平等相待;教态上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积极的教学热情,亲切和蔼的态度,大方得体的着装;言语表达朴素得体,可诙谐幽默,但须思维逻辑性强,具有科学性,突出重点,为主体服务;教学手段灵活运用传统式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以先进的文化培育人,以科学的思想指导人,努力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展现和应有的发展。

1.2 教学中以学生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教学以育人为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体现在学生的成人、成才,全面发展方面。教学过程中,关注大学新生的思想特点和成长需求,抓住大学生普遍关心的人生、理想、道德、民主、法治、法律等问题。注重目前社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需要朝着什么方向努力,将成为什么样的人才,如何顺利完成学业,取得事业成功。这些问题,结合教材内容,收集相关资料,利用多媒体教学,把祖国不同时期的命运、建设和发展,科技的进步,国际间的相关交流,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中的典型事例及文明人物,集中缩写在学生面前,围绕着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培养学生具有鲜明的荣辱观。教育学生如何去做,如何根据祖国的需要,社会的发展,以及自身条件去设计自己的发展目标。如何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成功地走向社会。把引导大学生确立献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把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放在突出的位置,培养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修养,树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信念,树立爱我中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具体要求他们爱国家从爱小家做起,爱党爱人民从爱自己的父母开始,爱护他人从珍惜幸福的学习生活入手。明确学习目标,制定出自己大学生活规划。并围绕这一主题开展讨论,鼓励他们自讲互评,写出书面的学习生活规划,作为规范今后大学生活的准则。书面回答如何做人成才,健康成长的问题,以明确自身成才的目标和成长道路,明确自己做人规范。教师对他们的答卷认真审阅,并记下新生入学后的第一次思想道德课得分,使学生入学后清醒地认识到,学会做人是立身之本,学习知识是掌握服务社会的手段。并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的实践中,不断地激励自己,从自己做起,从脚下做起,在校为建设和谐校园努力,到社会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

2 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并重是全面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

2.1 理论课程教学的分阶段操作结合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大学生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在“人生观、价值观”部分,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时,利用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走向社会,认识自我,组织学生参观参观革命烈士历史纪念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势,把中国革命历程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重大战役,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罪行;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的血腥屠杀;爱国的仁人志士和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奋勇抗战;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组合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动人教片。有正义的呐喊,有血泪的控诉,有气壮山河的壮举,有为真理而斗争,有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不动摇。用革命英雄共产党人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事迹教育人,用革命的精神鼓舞人。给学生以思想道德教育和情感操行陶冶,让学生认识到:在战争与革命年代,时代的主题是革命与战争,反对奴役,争取做人的起码尊严,保全生命是人们的最大利益,因而为了争取自由和解放,奋不顾身的为人类的解放事业献身,成为那个年代最高尚的道德精神。推倒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谋求人民的翻身解放,是那个年代的崇高理想。而当代的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构建和谐社会,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这个新时代的要求。当代大学生要树立的理想和信念是: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不懈地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从而激发学生敢于拼搏,敢于创新和自强不息,永不满足的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里,发扬艰苦奋斗、永不气馁,为人民利益有所作为的斗志,培养学生发扬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进行社会实践教学,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指导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安排并要求每个学生撰写一份有关革命传统、革命精神等社会调查报告。让他们在开展社会调查中,体验生活,深入生活,了解社会,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从而明确自己肩负的道德责任,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自觉砥砺品德,坚定理想信念,把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大学新生共同追求的基本理念和行为规范。

2.2 突出社会转型的特点,培养新时代需要的人才(职业道德是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其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道德和法律来源于人们现实的生活世界。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提高也是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学习、磨炼、检验和升华的。人文精神是人类文明的精华是医学科学的旗帜,主导和把握着医学教学的发展方向。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原理。对医学学生和培养教育,更不能脱离现实生活,脱离医学生今后踏上社会首要服务于社会的现实。每一个医务工作者都要经过多年的专业院校学习才能走上职业岗位。而职业道德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在他职业领域的反映,而当今是一个以利益为轴心的时代,利益伦理学是医学伦理学不可忽视的课题。将病人利益置于首位,应当是现代医学伦理学的首要原则。对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要根据医学生道德成长规律,从医学人文教育入手,融入职业道德教育的思想道德教育,掌握医学道德,医学伦理的概念,了解未来医师职业的本质特点和义务要求,以具备良好的适应认识和改造社会的能力。提高医学生道德修养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加强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在这一学习阶段,注意对文化传统的认同感及其时代性。注意人文精神的培养,国外用现代版“希波克拉底”誓言:我将非常尊重和学习我们的医学前辈历尽千辛万苦所获得科学成果及医学知识。并把患者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对患者有爱心、同情心及理解。作为医学生教育的第一课,把誓言中各种行为规范作为医务工作者的道德准则。我国中医药学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医学史上有深奥的内涵,德艺双馨的医学大家对当今仍有着极大的影响。如药王孙思邈、李时珍、全科医生华佗、扁鹊、张仲景、17世纪的医学全才傅山等对医学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及当今抗非事例等。结合学生在中学历史课本上对《黄帝内经》和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的了解,结合现代化教学的需求,制成内容丰富多彩的教学课件。或能以古典音乐,图文并茂,声情并茂,营造出浓厚的中医文化氛围。突出无德不成医,学医先做人的优良传统文化,加强熏陶和感染力,制造良好的学习意境。了解祖国医学的博大精深,懂得要成为名医,不但要走漫长的路,而且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和勇气,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和震撼。让学生在学习继承中医药学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理解“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抗非精神”基本的内涵是救死扶伤,恪尽职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努力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学习前辈开拓创新的思路,甘为人先的勇气,顽强拼搏的气魄,无私奉献的精神。从自身做起,从眼前做起,以奋发进取为荣,不思进取为耻。锤炼自己成为拥有合理知识结构,且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才。

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也是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基础。用科学理论构筑学生的精神世界,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法制意识,塑造健全人格是新时代的社会需求。对医学生加强融入职业道德教育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医学生在成长中,通过所掌握道德理念、做人准则及医德概念,来把握未来医生职业的本质特点和义务要求,提高医学生道德修养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要成为祖国需要的人才,成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者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除了认真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扎扎实实地开展思想道德修养教育,先学会做人,以德育为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实现把医学生培养成身心健康的社会人,全面发展的社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

[1]向清娥,吴坤东.以人为本视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灌输论[J].法制与社会,2008,08(上):297

[2]马芳云,黄春.教育:发挥民族振兴的基石作用[N].安徽日报,2007-11-5(4)

[3]杜治政.医学伦理学不可忽视的课题:利益伦理[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7,28(9):1

[4]郑木明,林新宏.人文精神是医学科学的旗帜[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7,28(2):24

(2010-08-24收稿)(陈迁 编辑)

G 645

A

1008-6633(2011)01-135-03

安徽省教学重点课题“发挥学生主体性,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编号:2008jyxm117)。

猜你喜欢
思想道德医学生医学
医学的进步
创新机制 多措并举 加快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向纵深推进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策略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医学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医学、生命科学类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