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诺贝特对脂肪肝合并痛风患者血甘油三脂和尿酸水平的影响

2011-04-13 04:20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西安710003宋春利
陕西医学杂志 2011年10期
关键词:非诺贝特高尿酸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西安 710003)宋春利

非诺贝特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调脂药物之一,对于单纯的高甘油三脂血症或以高甘油三脂升高为主的混合型血脂异常常作为首选药物,另外非诺贝特可以通过促进尿酸排泄以降低血尿酸浓度。本研究对 35例脂肪肝合并痛风患者应用非诺贝特治疗,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脂肪肝合并痛风患者 35例,男 30例,女 5例;年龄 41~ 68岁 ,平均年龄 47± 9岁;病程 3~ 25年 ,服药期间有明显肝、肾功能不全及未坚持全疗程者均排除在外。

2 方 法 35例患者,给予口服非诺贝特 0.2g/次、3次/d口服,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法,一疗程(12周)结束后进行用药前后血甘油三脂、血尿酸的水平评价。

3 结 果 35例患者应用非诺贝特治疗后,血清甘油三脂 (TGL)由 3.85± 0.64 mmol/L降至 1.57± 0.53 mmol/L;血尿酸 (U A)由 462.8± 73.5 μmol/L降至 320.1± 83.0μmol/L,治疗前后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期间出现腹部不适、腹泻 2例,转移酶升高 1例,未影响治疗,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

讨 论

肝脏是脂肪代谢的重要场所,当肝脏对脂肪合成能力增加和(或)转运入血的能力下降时,脂类物质(主要为三酰甘油 )在肝内蓄积过多,超过肝脏重量的 5%,或在组织学上 50%以上的肝实质脂肪化时,即为脂肪肝。脂肪肝目前已成为常见慢性肝病,其肝脏组织学改变是以大泡性或大泡性为主的肝细胞脂肪变性为病理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性与其发病关系密切,目前认为二次打击学说是疾病进展的关键。胰岛素抵抗,游离脂肪酸增加所致的糖脂代谢紊乱为第一次打击,氧应激、脂质过氧化为第二次打击[1]。由于部分脂肪肝可演变为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等严重的病理状态,因此需及时治疗,阻止其进一步发展或使其逆转。临床上常用降脂药物来治疗脂肪肝。痛风又称“高尿酸血症”,嘌呤代谢障碍,属于关节炎一种。痛风是人体内嘌呤的物质的新陈代谢发生紊乱,尿酸的合成增加或排出减少,造成高尿酸血症,血尿酸浓度过高时,尿酸以钠盐的形式沉积在关节、软骨和肾脏中,引起组织异物炎性反应,多发人体最低部位的关节剧烈疼痛。 40岁以上男性多发(95%),女性一般在绝经后常见,因为雌激素对尿酸的形成有抑制作用;但是在更年期后会增加发作比率。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发生无直接关系,只是高尿酸有更高发生痛风的可能,一些人高尿酸血症一生都不会引发痛风,而一些人在发现高尿酸血症 1周或者 1个月之内会发生第 1次痛风。第 1次痛风后一般会有 1~ 2年的间歇期 ,也有 10年间歇期(5%),期间需积极治疗,预防痛风石的形成。痛风间歇期的治疗主要为降低血尿酸水平。

非诺贝特属第三代苯氧芳酸类降血脂药,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过氧化酶体激活型增殖体受体 α(PPAR α)的配体,可激活过氧化酶体激活型增殖体受体(PPAR),增加脂蛋白脂酶 (LPL)、载脂蛋白 AⅠ 、AⅡ (ApoAⅠ 、AⅡ )及 LPL的基因表达,减少ApoCⅢ基因表达,增加血中 ApoAⅠ、Apo AⅡ、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及 LPL浓度 ,减少 ApoCⅢ浓度,使血中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 LDL)加速降解,降低血中 TG水平,进而降低富含 TG的 LDL水平,降低 TC、TG作用较强。此外它还可抑制肝脏合成胆固醇,增加胆固醇自肠道排泄,这样可使血浆VLDL-C、TG、LDL-C及 TC减少。尿酸是人体嘌呤代谢的产物,尿酸水平和动脉硬化疾病及其病死率之间呈独立相关关系[2]。在正常情况下,体内尿酸 30%从肠道及胆道排出,70%从肾脏排泄。非诺贝特可以初进尿酸排泄从而降低血尿酸浓度。非诺贝特既可降低血清甘油三脂的浓度,亦可降低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血尿酸水平,特别适合于脂肪肝合并痛风患者的治疗。

非诺贝特的常见副作用:发生率约有 2%~15%。胃肠道反应包括腹部不适、腹泻、便秘最常见(约 5%);皮疹 (2%);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包括乏力、头痛、性欲丧失、阳萎、眩晕、失眠(约3%~4%);本品属氯贝丁酸衍生物,有可能引起肌炎、肌病和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导致血肌酸磷酸激酶升高;发生横纹肌溶解,主要表现为肌痛合并血肌酸磷酸激酶升高、肌红蛋白尿、并可导致肾衰,但较罕见;在患有肾病综合征及其它肾损害而导致血白蛋白减少的患者或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发生肌病的危险性增加。 (约 1%)有使胆石增加的趋向,可引起胆囊疾病,乃至需要手术;在治疗初期可引起轻度至中度的血液学改变,如血红蛋白、血细胞比积和白细胞降低等,偶有血氨基转移酶增高,包括丙氨酸及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1]沈 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药物治疗 [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3,11(2):114.

[2]王文标,沈卫峰,张建盛,等.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2,10(1):56-58.

猜你喜欢
非诺贝特高尿酸
高尿酸患者用药多讲究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硫酸氢钠催化绿色合成非诺贝特的方法研究
PPARα调控SOD2表达的机制研究
On the Effects of English Subject Educ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非诺贝特对人BMEC与小鼠脑微血管组织SOD3表达的影响及机制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尿酸症血症与痛风40例
最美妙的40%
非诺贝特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进展△
中医分型治疗高尿酸血症1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