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民生新闻标题中的民生元素

2011-04-16 07:53巫祖全
中国地市报人 2011年8期
关键词:新闻标题民生

□巫祖全 刘 鹏

(梅州市广播电视台,广东 梅州 514021)

电视民生新闻标题中的民生元素

□巫祖全 刘 鹏

(梅州市广播电视台,广东 梅州 514021)

“民生新闻是以民众的日常生活为主要内容、以民众的人生诉求为基本出发点、以民众的生存状况为关注焦点、以民众的视角表现民众价值和人文关怀理念、从民众的生存空间开拓资源的新闻,它的目标受众是广大民众。”所以,民生新闻的标题一定要比其他新闻的标题要更加具有感染力,要更加具有鲜明的表现力。

民生新闻的标题,更像是新闻的眼睛,对于观众的视觉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把它当作画龙点睛之笔来处理的。有人这样形容,简短清晰的标题是正常的眼睛,巧妙悬疑的标题是吸引人的眼睛,精美难忘的标题是光芒四射的眼睛。以往,在民生新闻的制作当中,电视新闻从业者更加注重画面的优美,解说的动人,而往往却忽略了新闻标题在一部电视作品中的重要性。其实,随着民生新闻的发展,新闻标题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出来。

画面、声音、文字三者和谐互补,构成了电视全息式的传播框架。而标题作为屏幕文字的有机组成部分,承载着传达某些特殊信息的提示、评价、吸引、感染等功能。经过字斟句酌,贴切蕴藉的好标题常常可以强化主题、评价事件、诠释内涵、激发共鸣,其蕴涵的比喻、象征、暗示、呼唤等意境是观众在接受信息的同时,获得新闻审美愉悦的重要源泉,这是画面和声音这些传播要素所无法代替的。

和报纸有主题、副题、眉题等多个标题相比,电视新闻作品往往只有一个标题,一般是以伴随着图像声音方式出现的,而在声音和图像双重冲击力的作用下,观众往往会目不暇接,很容易忽略处在屏幕下方的标题了。一些没有鲜明特色的新闻标题很难让人一目了然,牢记在心里头。所以电视新闻要以生动形象的文字,准确表达新闻的要旨,力求简明,言之有物,有冲击力,才能凸显它作为一部作品的重要要素,熔铸在一个整体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那么如何把电视新闻作品的标题做得准确、鲜明、生动呢?和传统的政治新闻相比,民生新闻不应过多使用实题,可以使用大量形象生动,文采丰富,情感充沛的虚实结合的标题,让新闻的标题能够在十个字左右的篇幅里具有可以抓人的力量。下面就以我们“民生820”栏目曾经播出过的一些新闻标题作为例子谈一谈。

情感充沛

感情若是平庸寡淡,即便是新闻事实再好,整条新闻也难以闪光,主张以民为本的民生新闻更是如此。一些标题之所以没有那么吸引人,主要还是因为情感使用不恰当。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民生新闻来源于生活,内容多是油盐柴米酱醋茶等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因此,民生新闻标题应当将新闻本身的“真”和作者真实的“情”融合在一起,时时刻刻和弱势群体站在一起,和老百姓达成统一战线。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走进采访对象的内心,体现对采访对象的人文关怀,说出采访对象的心声。二是通过鲜明的观点服务市民的生活,体现的是传者对受者的关心、关怀与关爱。

在“5·12”大地震的报道中,“民生820”栏目除了日常捐款的报道外,还第一时间报道了一些老家在灾区的群众在梅州的生活状态。其中有一篇讲述一位北川人因为家里联系不上,想要回家寻找家人的新闻,标题简单直白地用了《家里联系不上,北川汉子心急如焚!》。很简单,却又充满了感情,给人的感觉是直入人心,很有穿透力。

而第二天,上面政策下来,在灾区不稳定的大前提下,并不鼓励灾区群众回家寻亲。所以,第二天紧接着的新闻追踪用了《请北川兄弟留下来,我们帮助你!》的新闻标题,以主人翁的姿态,给了灾区人民信息,也饱含浓浓的感情,让人放心。正是因为记者在制作标题的时候充满了感情,制作出来的标题才格外打动人。

文采丰富

虽然新闻最重要是事实,但在事实明晰的前提下,也要适当讲究文采。标题是新闻的再创作过程,做一个好的标题并不比做一条好新闻省力,这种“力道”的运用多在修辞上。

1.拟人

如有一条新闻,讲述的是一辆汽车出了车祸,将汽车撞进了饭店,标题是《汽车进饭店,也“饿”了?》这里用拟人的手法反讽了汽车司机开车不小心,把出车祸一事表现得十分贴切。

2.反讽

供电铁塔不仅高,而且有高压电危险,一些小孩却争相爬铁塔。这条新闻的标题是《爬铁塔,勇敢者的游戏?》

在这条新闻的标题上,运用了反讽的手法,给人以反思。

3.对仗

如揭露骗子靠花言巧语接近老人,伺机骗取钱财的骗术时,标题是《嘴甜叫你干爹心怀骗人钱财》,看起来流畅自然,一句话就揭露了骗子本质。

对仗使标题具有整齐和谐、抑扬顿挫的形式美和语音美,使新闻标题达到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较好统一。

4.比喻

《第二次号牌拍卖,好牌拍出“白菜”价》,每次第一次拍卖车牌号码的时候价格很好,但是,到了第二次,却出现了直线下跌,这里的标题把低价的车牌比喻成白菜价,真实可感。

5.借用

《“张”冠“刘”戴改了姓,糊涂账该谁买单?》

这里借用了成语“张冠李戴”,贴合新闻事实,让人印象深刻。

由于民生新闻的特殊性,在民生新闻标题的制作当中,除了这些修辞之外,标题的文采还体现在悬念的设置以及幽默的植入中。

新闻标题要“幽默风趣”,讲究艺术美,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出情感色彩。标题将一个常见的突发事件说得不是那么沉闷,使读者读起来不觉得乏味,幽默之中多了一份教益。《中巴停运,皆因公交“下乡”“争食”!》这条新闻讲的是中巴车停运的原因,其中把公交车走下乡路线,比喻成和中巴“争食”,幽默又好玩,一句话点明了一场矛盾。

在新闻标题中故布疑阵,设置悬念,犹如投石入水,易于激起读者的思维浪花,使读者产生刨根问底的精神兴奋和阅读趋向。它设置了一个引导受众通读全文的悬念,让人欲罢不能。有一个例子是反映洗发水质量问题的,其中标题《洗洗变“光头”》,也是抓住了观众的眼球。

时效动感

民生新闻是对百姓生活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报道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一过程中,标题起着引导和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果总是用形容词,产生的标题就好像是穿了花衣服的绣花枕头,里面都是空空洞洞的,如果要让标题产生动态的美感,就必须多用描写式的虚实结合题,同时还要尽可能多用动词。例如《促销促销,噪音让人吃不消》,此标题不仅押韵,而且多处使用动词,让人感同身受。

当然,再好再美的标题都应建立在新闻事实准确的基础上,要完全读懂新闻方能制作标题,确保题文相符。鲜活的标题承载着丰厚的表意信息,是点染、开掘、深化新闻文本的重要手段。总之,只有心中以民为本,时时装着观众,才能从观众的角度去看新闻的画面,实践民生新闻的责任,再配上感情丰富、动感活泼、文采斐然的标题,一定可以为民生新闻锦上添花,增光添彩。

猜你喜欢
新闻标题民生
聚焦两会 关注民生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谈新闻标题的现实性
网络新闻标题与报纸新闻标题的对比
浅谈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无意间击中幽默的新闻标题
就业是民生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