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痰湿体质与高脂血症

2011-05-16 03:31雯,汤
天津中医药 2011年3期
关键词:高脂血症体质血脂

胡 雯,汤 毅

(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 300193)

浅析痰湿体质与高脂血症

胡 雯1,汤 毅2

(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 300193)

高脂血症是当今社会常见病、多发疾病之一,是多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慢性病,其最重要的也是最直接的损害,是加速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痰湿既是代谢产物,又是致病因素,在高脂血症的发病全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145例高脂血症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的调查,显示了痰湿体质占其主导地位,并针对痰湿体质给予相应调治。

高脂血症;痰湿体质;预防调理

中医体质是生命过程中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表现出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质。中医体质学认为,体质决定某些疾病的易感性,病变类型与疾病转归的倾向性等。中医体质的分类代表了中医“天人合一”、“形神合一”的思想,它体现了“整体观念”的理论和“因人治宜”的治病特色。在诊断上,通过对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特征方面的观察,结合证候及舌、脉辨证,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在治疗中,遣方用药应考虑到致病因素和体质状态,以辨证与辨体质有效结合。

1 高脂血症患者中医体质分布调查

为了解高脂血症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状况,笔者采用标准化中医体质量表,对145例高脂血症患者进行中医体质类型的流行病学调查,统计调查结果,分析其体质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与体质特征的相关性,并对该人群进行中医防治、调理及药物指导,以期达到未病先防、改善人们不良健康状态的目的。

1.1 调查资料 145例高脂血症患者均来自于2010年6月—2010年11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医堂治未病中心门诊患者,年龄在30~60岁之间,分为3个年龄段,30~39岁44例,40~49岁59例,50~59岁 42例;男73例,女 72例,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符合1997年全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中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总胆固醇(TC)≥5.72mmol/L,甘油三酯(TG)≥1.7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0.91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64mmol/L,并均为单纯患高脂血症而未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

1.2 调查方法 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调查和中医体质调查两部分。基本情况调查:包括性别、年龄、饮食及生活习惯、情志因素、疾病或证候诊断、治疗经过等情况。中医体质调查: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于2009年颁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对高脂血症患者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患者回答量表中的全部问题。调查量表由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9个亚量表构成,每个亚量表包含7~9个条目。各个条目是从“没有”、“偶尔”、“有时”、“经常”、“总是”5段尺度中选择合适的答案。然后根据相应公式初步判定高脂血症患者的中医体质。再根据《平和质与偏颇质判定标准表》并结合中医舌脉辨证最终判定其中医体质类型。

资料经搜集、整理,数据经录入后,利用构成比进行统计学描述,应用SPSS12.0软件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1.3 调查结果

1.3.1 145例高脂血症患者中医体质分布 所调查的145例高脂血症患者,检查指标均未超过标准上限2倍,部分患者正在服用降脂药物。其中,单纯体质31例,占21%;兼夹体质114例,占79%。单纯体质中平和质22例,占71%,偏颇体质9例,占29%。见表1。

1.3.2 兼夹体质中各种中医体质分布 见表2。

表1 高脂血症患者中医体质分布构成比Tab.1 Themaking ratio of distribution in patientswith hyperlipidem ia constitution of TCM

本次调查分析显示,145例高脂血症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特征以兼夹体质为主,兼夹体质是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心理特征更加偏颇的状态,其中以痰湿体质为主导,兼有湿热质、气虚质、阳虚质,并且饮食、情志等高脂血症的影响因素可导致其虚实夹杂的体质特征。

2 痰湿体质

痰湿体质是目前比较常见的一种体质类型,是由于人体脏腑阴阳偏颇,气血津液运化失司,造成水液内停而痰湿凝聚,形成以黏滞重浊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痰湿体质的人,体形肥胖,腹部肥满而松软。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容易出汗,且多黏腻,口黏腻或甜。经常感到肢体酸困沉重,胸闷,痰多,易困倦,喜食肥甘甜黏。大便正常或不实,小便不多或微混。舌体胖大,舌苔白腻,脉多濡或滑。痰湿之生,与肝脾肾三脏关系最为密切,尤其是脾气的作用,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凡可造成三脏衰弱的原因皆可导致痰湿体质,有先天禀赋、膳食结构、生活方式、情志失调、药物作用等因素所致。此外,久病误治,久病及肾亦对痰湿体质的形成产生影响,同时痰湿体质的形成还与年龄有关,即衰老是痰湿体质形成的因素之一。

现代研究表明:痰湿型体质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极低密度脂蛋白、血糖及胰岛素水平显著高于非痰湿型体质,高密度脂蛋白及亚组分水平,红细胞Na+-K+ATP酶活性,痰湿型体质显著低于非痰湿型体质,揭示了痰湿型体质在脂代谢、糖代谢及能量代谢上的特征[1]。痰湿体质是代谢综合征产生与发病的内在基础,通过调整痰湿体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达到防治代谢综合征的目的[2]。

3 高脂血症与痰湿体质相关性

中医虽无高脂血症的病名,但对其实质的认识则源远流长,其脂、膏之说与现代医学对脂质的论述大致相仿,根据高脂血症的临床表现及其病因病机,中医学多将其归于“痰湿”、“痰浊”、“湿浊”等范畴。《内经》中的“膏脂学说”被视为高脂血症的中医理论依据,血脂水平与痰湿密切相关,痰湿入于血脉,与血互结,流走全身,导致高脂血症的发生。

现代研究表明[3]:高脂血症痰湿内阻型痰湿的生成与血中脂质水平增高、脂质代谢紊乱密切相关,血脂升高,可视为血中痰湿的微观显现,血中脂膏生成、输布、代谢异常可致病。翁晓清等[4]认为高脂血症致病多因水谷精微不化而成痰浊,输于血脉而成“浊脂”,浊脂阻于脉道致气血运行受阻,日久痰瘀并重。研究表明[5]:高脂血症痰湿体质者体内胆固醇、甘油三酯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明显高于非痰湿体质者,而高密度脂蛋白则明显低于非痰湿体质者,说明痰湿体质痰浊、脂膏的形成和过剩积聚,与血脂代谢有着一定的相关性。

4 从痰湿体质论治高脂血症

4.1“因人制宜”与“治未病” 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灵枢·阴阳应象大论》曰:“盛者泻之,虚者补之,必先明知其形志之苦乐,定乃取之。”高脂血症在用药方面,应针对其痰湿体质决定药物和药量,从而提高临床疗效。同时要树立治未病理念,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现在“治未病”的思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体质和“病证”密切相关。证候的基础其实是体质,是特定的体质在某种病因的刺激下或是在某种病理过程的影响中,表现出的某种特异性的病理反应和类型。高脂血症者并不都具备已病的表现,对于部分高脂血症者,未有明显眩晕、心悸、肢肿、纳差、便溏,仅在查体时发现血脂增高;或已出现上述症状,但尚未发生脑卒中、冠心病等严重并发症的高脂血症患者,则更应从其痰湿体质入手,在未病或疾病萌芽阶段未病先防、欲病救萌。由此可知,高脂血症与痰湿体质显著相关,通过调治这类疾病的易患体质便可有效的预防其发生。

表2 高脂血症患者兼夹体质中各种中医体质出现频次表Tab.2 The frequency tableoftheappearanceofvariouskindsofTCM constitution in patientswith hyperlipidem iaconcurrently constitution 次(%)

4.2 预防调理

4.2.1 起居 起居有常,避免熬夜,保持足够的睡眠。顺应四时,调摄起居,早晚有时。《素问·上古天真论》云:“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居住环境宜干燥而不宜潮湿。衣着应透气散湿,经常晒太阳或进行日光浴。对体质量超过正常标准的人,应逐步减轻体质量,适当运动,控制饮食。

4.2.2 饮食 膳食平衡,食物多样化,规律饮食。饮食以清淡为原则,少食肥肉及过甜、过黏、油腻及辛辣之物。《素问》云:“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精益气。”降体质量时的饮食原则是低脂肪、低糖、足够的蛋白质。

4.2.3 精神 要注意及时调控不良情绪,以达到“恬淡虚无,精神内守”。

4.2.4 运动 多进行户外活动,根据自身情况长期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并循序渐进,不要过于安逸。

4.3 中医辨证论治 中医辨证治疗高脂血症,应强调以痰湿为病理基础,化痰祛湿,但治标同时勿忘调理肝、肾、脾三脏功能,以治其本。单纯从痰湿论治者,患者仅表现出咯吐痰涎,舌淡苔白而润,或无明显临床症状,甚至无任何不适,仅轻度血脂异常者,重在调理肝脾,祛湿化痰,通过调理中焦气机,脾气健旺,运化不失常度,则水谷精微归于正化,无聚湿生痰之虞,方可选用平胃散合六君子汤化裁。针对不同变证,应据其不同证型以辨证施治。若变生湿热,肝胃不和者,则以丹栀逍遥散合平胃散,或龙胆泻肝汤加减。若痰浊上蒙,困阻清阳,则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若痰湿进一步发展,致脉络瘀阻,形成痰瘀互结,可予栝楼薤白半夏汤合桃红四物汤化裁。久病则脏器衰微,或脾肾阳虚,水浊痰瘀互结者,选用附子理中汤、金匮肾气丸化裁;或肝肾精血亏虚者,选用六味地黄丸、左归丸化裁。

近年来,许多学者认为“过剩的血脂为血中之痰浊”,高脂血症与痰浊之血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提示在针对此类病证时应采用健脾祛痰渗湿疗法:脾虚痰浊者可予健脾化湿法,痰湿内蕴者可予理脾化痰法,痰滞瘀阻者可予祛痰化瘀法。

5 小结

通过对高脂血症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的调查,更好地把对疾病的防治措施和治疗手段建立在中医体质辨识的基础上,并结合舌脉辨证,实现个体化诊疗和体质健康调养,达到已病早治,防其传变。针对平素无明显不适症状,而查体时发现血脂升高,或尚未因高脂血症引发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则更应该结合体质辨证进行预防,在早期未病状态时给予积极的干预措施,通过改善体质、调整机体功能状态,以做到未病先防,欲病救萌,防微杜渐,从而贯彻了中医学“治未病”的学术理念,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因人制宜的思想。

[1]王 琦,叶加农.肥胖人痰湿型体质的血液流变学及甲皱微循环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5,1(1):52-54.

[2]董 静,王 琦,王东坡,等.从痰湿体质角度论析代谢综合征[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9(12):802-803.

[3]郭建彪,石 岩.浅析痰癖毒与代谢综合征[A].第十二届全国中医糖尿病大会论文汇编[C].沈阳:2010:296-298.

[4]张 晗,康立源,张伯礼.心脑血管疾病痰瘀互结证述析[J].天津中医药,2009,26(2):172-174.

[5]李素华.从痰论中风[J].光明中医,2010,25(10):1763-1764.

Briefanalysison relationship between phlegm-dam pnessconstitution and hyperlipidem ia

HUWen1,TANGYi2
(1.Tianjin university of TCM,Tianjin 300193,China;2.The FirstAffiliated Hospital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CM,Tianjin 300193,China)

Hyperlipidemiawasa common and frequentdisease in the currentsociety.Itwasa chronic disease resulted frommany synthetical factors.The most important and direct damage was acceleration of systemic atherosclerosis.Phlegm-dampness was not only the metabolites but also the pathogenic factors.It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process of hyperlipidemia.This article had showed that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TCM constitution distribution in 145 caseswith hyperlipidemia,we demonstrated that phlegmdampness constitution had a dominantsignificance and corresponding regulation and treatmentaiming at phlegm-dampness constitution should be performed.

Hyperlipidemia;phlegm-dampness constitution;prevention vecuperation

R222.22

A

1672-1519(2011)03-0221-03

胡 雯(1984-),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液病临床研究工作。

汤 毅。

2010-10-20)

猜你喜欢
高脂血症体质血脂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你了解“血脂”吗
高脂血症对生化检验项目的干扰及消除
社区健康促进模式降低老年高脂血症的效果
泽泻汤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伴血脂异常4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