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浴康复体疗操对在职疗养高血压患者椎-基动脉血流动力学影响

2011-05-30 06:43361002南京军区鼓浪屿疗养院郑芳戴蓉胡寅进
中国疗养医学 2011年9期
关键词:疗养动脉血动脉

361002 南京军区鼓浪屿疗养院 郑芳 戴蓉 胡寅进

高血压及动脉硬化可加速血管病变,我国心脑血管相关疾病发病率逐年增高,且发病年龄还会进一步提前,对血管病变高危人群的早期监测、预防以及康复手段的应用已引起临床的密切关注。

在职干部因处于工作黄金期,工作压力大、高血压发病率高,常因血压的增高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为探讨在职高血压病患者脑动脉状况及康复效果,我院对2002—2008年期间每年06—10月来我院疗养的在职高血压疗养员,运用经颅多普勒技术(TCD)作了海水浴康复运动体疗前后大脑椎-基动脉的血流动力学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86例患者为军队在职干部,男69例,女17例;年龄38~64岁,平均(47.2±8.5)岁。入院前经原医疗单位确诊为高血压1~2级,入院后又经临床症状、查体、实验室及辅助科检诊证实符合WHO/ISH高血压诊断及分级标准。病程1.5~9.5年,入院时平均血压 (143.5±4.5)/(94.1±3.2)mmHg(1 mmHg=0.133 kPa),疗养时间1个月,疗养期间降压药保持疗养前不变。以未作疗养的门诊随访1个月的在职高血压1~2级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男性36例,女性14例;年龄40~62岁,平均(48.5±5.6)岁,就诊时血压平均为(144.2±5.5)/(95.1±2.9)mmHg,病程2.2~10年。两组均剔除心律失常等严重疾病患者,监测期间均未加用影响心脑功能的药物。

1.2 海水康复体疗操运动方法 采用本院理体疗科自行设计的海水浴康复体疗操,全套体疗操共6节:①海岸观潮。②海面划船。③海水分手。④海浪追逐。⑤海底嬉戏。⑥海滩漫步[1]。疗养期间每日涨潮时由专职体疗医生带领至鼓浪屿天然海水浴场,在规定的海水区域作海水中康复运动。运动处方:1次/d,40~60 min/次,每周5次为一疗程。全组均完成4个疗程。运动强度以运动时心率达到170次/min减年龄之差为标准,每次运动结束时有轻度疲劳感为宜。运动量视年龄与体力而循序递增。

1.3 大脑椎-基动脉血流动力学的检测 应用法国产MEDILINK D 3000型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0 MHz;惠普670C型彩打仪记录资料供分析。受检者入院后1 d、出院前1 d;对照组门诊随诊1个月前、后,于静息状态下,先测量血压,再取俯卧位,探头经枕窗检查双侧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血流频谱。观察并注意调节各动脉血流信号的显示条件,获得最佳血流频谱图像后测量并计算每条血管的平均血流速度(Vm)、血管的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以上测值取连续5个心动周期的均值,并对比前后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5统计学软件,各参数以均数±标准差表示(±s)同组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用u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体疗组86例检查双侧椎动脉172条、基底动脉86条均显示成功;对照组50例检测双侧椎动脉100条、基底动脉50条均显示成功。

2.2 两组血流动力学测值变化(表1)

表1 两组疗养前后椎-基动脉血流动力学比较(±s)

表1 两组疗养前后椎-基动脉血流动力学比较(±s)

注:同组前后比较,**P<0.01,△P>0.05;疗养前两组比较各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养后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

?

3 讨论

脑动脉是高血压病受累较早的血管之一。2006年6月在北京召开的第三届中国血管病变和动脉功能学术会议公布的《中国血管病变早期检测技术应用指南》指出,应重点监测血管疾病高危人群[2]。本组在职高血压病患者多担负领导职务和工作重任,长期伏案工作、学习,生活中缺乏适量运动,工作、生活处于紧张状态,患高血压病多年,对如何预防疾病存在一定认识误区。而随着我国心脑血管相关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发病率进一步提前,重视并加强对患者血管的监测和干预治疗显得十分重要。

TCD的应用已被临床作为客观反映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脑血管病变严重程度的诊断依据[3-4],检测Vm、RI与PI是评价血管僵硬度的可靠指标。本组经TCD检测脑椎-基动脉后,发现患者Vm偏低、血管阻力增高、弹性降低,呈现低流速高阻力型的特征,这与高血压引起动脉管壁顺应性不良、血管弹性减低、外周阻力增大等病理生理性改变相一致。

本文采用的海水浴康复体疗操是集海滨空气(负离子浓度高)、日光浴、海水浴、海沙浴等自然疗养因子与体操运动为一体的有氧运动锻炼。所设计的海水中运动体操改变了传统海水浴的浸泡。站浴、坐浴方法,编排的运动操更有利于高血压病的康复治疗、修复高级中枢创伤以及调节大脑皮质下中枢功能紊乱。专家认为自然疗养因子康复作用的重要机制是其整体的锻炼作用[5]。本组患者经4个疗程的治疗后,椎-基动脉血流速度显示增高,RI、PI明显降低(P<0.01),与未作疗养的对照组比,各指标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自我感觉头晕、脑胀减轻,甚至消失,步伐轻松,睡眠好转,精神愉快。由此反映了一定疗程的海水浴康复体疗运动能有效促进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改善,提高脑动脉血流速度,降低RI,改善血管舒张功能,达到了理想的治疗效果,与文献报道的“运动可增加脑血液循环的作用、促进脑损失的恢复”[6]相一致。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对高血压患者,尤其是在职工作的患者,定期监测其血压、血管变化,尽早采取康复治疗措施,甚至定期离职疗养,作干预治疗,是减少脑血管意外、保健康的重要手段。

[1]刘秀珍,戴蓉,王俊,等.海水浴医疗康复体操对中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4,8(33):7510-7511.

[2]王宏宇.《中国血管病变早期检测技术应用指南》解读——血管病变早期检测与血管病学[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7,28(1):15-17.

[3]顾慎为.经颅多普勒检测与临床[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78.

[4]Fagan SC,Bindlish V,Robert S,et al.Transcranial Doppler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antihypertensive medication of cerebral blood flow velocity[J].J Clin Pharmacol,1992,32(1):66-69.

[5]陈景藻.现代疗养事业和疗养学的发展[J].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1998,18(4):145-149.

[6]Silvestrini M,Caltagirone C,Cupini LM,et al.Activation of healthy hemisphere in poststroke recovery.A transcranial Doppler study[J].Stroke,1993,24(11):1673-1677.

猜你喜欢
疗养动脉血动脉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前支假性动脉瘤1例
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血管中的应用
颈总动脉高位分叉、舌动脉与面动脉共干1例
勘误声明
自然疗法对离退休干部短期疗养血压控制的效果观察
息烽温泉——中国著名疗养温泉
加强疗养期间疗养用房安全防护管理的经验
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
单纯吻合指动脉在末节断指再植术中的应用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