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历史教学生活化

2011-08-15 00:45
大家 2011年14期
关键词:遵义会议会议生活化

杨 燕

社会日常生活涉及吃、穿、住、用、行、体育、社交、文化娱乐、风俗习惯、婚丧嫁娶、典礼仪式等广泛领域,它所反映的现像具体、可靠、真实,它还能反映人类历史发展中经常被人们忽视的一些基础性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东西。随着近年来社会生活史研究成果的成熟,直接对历史学科的重建产生了重要影响。历史学科的内容,从以政治、阶级斗争为主转向以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为主,并且相应地扩宽知识面,增加了较多的社会生活史内容。怎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生活化”的课程理念?将远离历史现实、学生难以理解的历史问题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历史教师进行相应的 “生活化教学”。

一、发掘生活中的历史、培养学生把知识用到生活中

《民主主义与教育》(杜威)中开篇就明确指出:“教育就是生活的需要”。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强调:“依据生活而教育”。如今的教育不再只是培养一个只会考试的与知识单一的学生,更要培养一个德才兼备、综合素质高的全面性人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以往“填鸭式”、“满堂灌”、“机械呆板”的教学模式,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习历史知识。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应让学生从各种活动中、从生活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进行学习,反对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

只要我们根据所需用心发掘,生活中的历史资源随处可见。比如我们常见的中山装、粮票、铜钱、各地的历史人物、历史遗址等都可以成为我们学习的素材,从而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从印象枯燥的历史在他们身边活起来。在这过程中要注意学生学习的方法和能力训练。在以前的教育中更多的是关注学习的结果,而忽略了学生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和策略来学习。机械记忆、题海战术让学生在考试中考到高分,掩盖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轻能力训练的问题。所以在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到历史知识,更要把历史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二、引用生活中的历史、加强历史教学

教学中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或文化遗址,让学生在参观中体会并从中学到相应的历史知识。如参观遵义会址,通过参观会址与听解说员的讲解,学生会在课前就知道“遵义会议”在我国现代史上的历史地位。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选举毛泽东同志为常委并参加书记处;指定张闻天起草决议;常委中进行适当分工,由张闻天负总责;取消三人团,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德、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而周恩来是党内委托的对于指挥上下最后决定的负责者。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在贵州,召开了六次特别重要的会议。“黎平会议”为“遵义会议”作了准备,“猴场会议”成为“遵义会议”召开前的预备会。“遵义会议”召开后,“鸡鸣三省”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工,张闻天接替博古负总责;“苟坝会议”完成了“遵义会议”提出的“改组党中央领导,特别是军事领导”的历史性任务;“盘县会议”进一步落实“遵义会议”北上抗日的决定,推动了红军三大主力的胜利会师。“遵义会议”成为中国革命由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这次会议在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三、生活中探究历史积淀与感受历史

过去性的特点给历史教学中增加了教学难度,这也是多数学生对历史不喜欢学习的原因。然而历史正是人类在时间和空间上留下来的生活痕迹,是过去人们创造生活的印记,我们今天的生活依据却正是历史。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希望成为探索者、研究者”。探索与研究生活中的历史积淀,揭开生活中的神秘面纱,同样也会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体验到求知的乐趣和探索成功的成就感,从而萌发学习历史的兴趣。

如“美国的诞生”。首先向学生简要说明美国的诞生背景:美洲最早的居民是印第安人,在15世纪末欧洲殖民者来到美洲之前,印第安人就已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并且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新航路发现后,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的殖民者涌入了中、南美洲,西班牙、英国、荷兰和法国也在北美进行拓殖。从17世纪初开始到18世纪上半期,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地区,先后建立了13个殖民地。

其次引用主要事件和年代来讲述美国的诞生:

爆发——来克星顿的枪声(1775年4月)

建军——大陆军,华盛顿(1775年)

宣布独立——《独立宣言》发表(1776年7月4日)

转折——萨拉托加大捷(1777年)

承认——英国承认美国独立(1781年)

成立政府——《1787年宪法》制定,联邦政府成立(1787年)

美国诞生的标志是(美国的国庆日)——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的发表。

经过数千年来的人类历史积淀了灿烂的世界文化。历史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历史是凝固的现实,现实是流动的历史”。在我们的生活中缺少的不是历史,而缺少的是寻找历史的眼睛。在教学中用心发掘并运用能刺激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可以更好地体现历史教学知古鉴今的社会功能,体现历史实用性的一面。

猜你喜欢
遵义会议会议生活化
《八七会议》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欧洲理事会会议
遵义会议精神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朱德在遵义会议前后
主席团会议
遵义会议前后的周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