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网交融的一段“蜜月之旅”——从《扬州晚报》“癌症妈妈”系列报道谈报网融合

2011-08-15 00:43包闻军
中国地市报人 2011年8期
关键词:报网系列报道晚报

□包闻军

(扬州晚报,江苏 扬州 225009)

报网交融的一段“蜜月之旅”
——从《扬州晚报》“癌症妈妈”系列报道谈报网融合

□包闻军

(扬州晚报,江苏 扬州 225009)

2011年初,郭雪姣被推选为2010年度“感动中国”的候选人。这样一个新闻人物,在她身后获得社会如此高的认可,作为当时报道这一新闻的记者,我们认为,除了郭雪姣本身的新闻效应之外,还与网络时代背景下报网媒体交融的一次成功新闻尝试,有着很大的关联。

几年前,《扬州晚报》电子版与读者见面;随后又设立了报网互动平台——扬州e家网;2009年10月2日,开通扬州晚报网。在日常的报纸版面,专门辟出一块网络阵地——网事版,报网交融渐成气候。网媒渐渐成为《扬州晚报》不可或缺的一个新闻线索来源渠道。

《扬州“癌症妈妈”坚强打动网友》的系列报道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推出。

传统报媒的介入,让“癌症妈妈”由“幕后”走到前台

2010年7月28日,扬州江都邵伯郭雪姣,在确诊患上“胃癌晚期伴腹内转移”3个多月后,在新浪微博上,以“舍不得”(后改为“偶—遇”)为网名,注册微博,开始在网上书写“抗癌日记”,被网友亲切称为“癌症妈妈”。不到1个月的时间,郭雪姣就拥有了几千名“粉丝”,而她的第一篇微博被“转发”7千多次,网友给她的“回复”超过4千条。一时之间,“癌症妈妈”成为微博圈关注的焦点。

9月13日,《扬州晚报》记者从网络获知此事;9月14日,《扬州晚报》在A11版社会版头条,以《扬州“癌症妈妈”坚强打动网友》为题,报道了这位年仅25岁、有一个两岁半孩子、身患癌症却依然坚强面对、在网上写微博直播病情的“癌症妈妈”。

随后的1个月,《扬州晚报》先后推出《“活着不是我一个人的事”》、《“癌症妈妈”今来扬诊治》、《“癌症妈妈”愿接受社会捐助了》、《9千“粉丝”为她祈福加油》、《央视四大名嘴为“癌症妈妈”加油》、《“癌症妈妈”治疗方案初定》、《加油是必须的,坚持是一定的》、《“人情账单”记下笔笔爱心款》、《“癌症妈妈”微博救网友一命》、《“癌症妈妈”昨谢幕“战斗人生”》、《央视:雪姣留下“别样遗言”》、《千人泪别“癌症妈妈”》、《“老天后悔了,早上它哭了!”》等13篇主打稿件。另外,还先后刊发了《同心相扶诚可贵》、《是她先帮了我们》、《他们,让我们相信奇迹》、《偶遇了你,真的舍不得》和《她不是一个人在独唱》等系列评论。系列报道总共3万7千余字。

经过传统报媒的介入报道,“癌症妈妈”由“幕后”走上“前台”,引起国内外150多家媒体的关注,如中央电视台先后3次报道“癌症妈妈”,台湾的《镜报》也在头版刊载。一时间,“癌症妈妈”报道掀起高潮,郭雪姣也因此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

《扬州晚报》站在人道的立场,说服郭雪姣接受社会捐赠。随后不到10天,郭雪姣收到善款1万多元;到9月28日,扬州福利彩票大奖得主为郭雪姣捐款20万元。

10月10日,因病情突然恶化,郭雪姣经抢救无效离世。成千上万的网友纷纷留言哀悼,而《扬州晚报》更是不惜版面,将“癌症妈妈”的报道再次达到了一个高潮,并且圆满的收了尾。

报网互动为传统媒体提供线索来源

总体来看,“癌症妈妈”系列报道是一次典型的“报网交融”报道。

我们知道,传统媒体的传播大多是自上而下的单向传播模式,内容的丰富性与广泛性受到限制,但个人微博可以成功避免这一点。建立在现代技术基础上的个人微博,它最大的特点是可以跟网民广泛地互动,如微博可以“转发”、“评论”、“回复”、“关注”等。

郭雪姣每发一条微博,在接下来一天的时间里,少则几十人转发,多则上百人转发,而且还有少则近百条、多则几百条的“回复”,具有很强的互动性。个人微博“转发”和“回复”次数,可以清晰地了解网友对每一条“抗癌日记”的反馈。

正是微博上的广泛互动“关注”,让郭雪姣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这种高“关注度”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是显而易见的线索,足以说明她值得成为一个“新闻人物”,是值得报道的线索。如果打开新浪微博,点击“同城微博”,“粉丝”越多(关注度高)的个人微博就会在首页出现。

而网民丰富而及时的“回复”,让传统媒体的新闻采写,更有方向和针对性。有些“回复”甚至可以直接被传统媒体拿来使用。《扬州晚报》关于郭雪姣的报道中,就直接引用了许多微博原文和网友的回复内容。这对于传统媒体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报网交融,一段甜蜜的旅途

微博上,人人都是传播者,同时也是信息的接收者。与报纸等传统媒体不同,微博传播信息没有地域限制,同时信息传播速度还受某些特定因素的影响,如“明星效应”。在郭雪姣发博后不久,博文因为被江一燕转载,所以她的微博被更多的人转载,也使她逐渐走入网友视野的中心。

但由于“微博”圈子的局限,关注“癌症妈妈”的人群只是“小众”。同时,微博的缺点是消息不确定性、不完整性以及真实性。而传统媒体的优势是具有权威性和广泛关注性,微博上的信息经过记者的核实,并通过报道,可以让广大的受众获取准确完整的信息,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作为传统媒体的报纸,要做的是把这个新闻人物从虚拟的网络世界找出来,并通过报道,让这个新闻人物在社会大众面前凸显,并让“癌症妈妈”这个形象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

而当传统媒体介入后,“癌症妈妈”这一形象的确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这一点是可以验证的,“癌症妈妈”见报后,郭雪姣微博“粉丝”数量迅速增加,仅1天时间,就有上千的网友成为她的“粉丝”,“回复”陡增数百条。许多读者留言说:“从报纸上知道你,特地来上网注册……”

而网友的留言又为媒体下一步的报道提供了空间,如《扬州晚报》报道的《9千“粉丝”为她祈福加油》。

个人微博以它语言的生活化,让人倍感亲切,可读性强。这既是网民关注的“兴趣点”,也是媒体报道的侧重点,如郭雪姣的微博有这样一条记录:原来头发重新长,不仅仅是黑发,连之前原本就有的几根白发也长了(想不通…)。头发这会都有点扎手了呢…我的头发其实也挺贴心的,夏天怕我热着,掉了;冬天怕我冻着,长了。冬暖夏凉啊…这种生活化的语言也多为媒体直接引用。

总之,在“微博”时代,传统媒体的报道空间依然广阔。关键是如何相互补充、相互促进,通过高质量的报网交融,来扩大新闻报道的影响力及提升报道的品质和权威性。

(本栏编辑:秦明瑛)

猜你喜欢
报网系列报道晚报
第三十六届(2020年度)贵州新闻奖获奖作品目录
《今年两会不一般》系列报道之四 不简单:从议案到提案都成“金点子”
《今年两会不一般》系列报道之三 不容易:从路上到云上都有“黑科技”
第三届“三晋新农人”风采展示系列报道 蜂为媒:追蜂逐蜜 向健康出发
《圣诞夜》晚报
县域乡讯媒体的报网融合探索与实践——基于《青田侨报》的思考
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报网融合”研究
发挥彼此优势报网互动互用
央视“说吧”系列报道实操分析
精耕本土新闻:地市晚报自强的法宝——《上饶晚报》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