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舆论监督与强化导向服务

2011-08-15 00:43张志豪
中国地市报人 2011年8期
关键词:舆论监督党报

□ 张志豪

(大兴安岭日报社,黑龙江 加格达奇 165000)

党报舆论监督与强化导向服务

□ 张志豪

(大兴安岭日报社,黑龙江 加格达奇 165000)

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强化导向的两种有效方法,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当然是我们必须遵循的方针。但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作为社会生活真实反映的新闻报道,还必须承担起针砭时弊、大胆批评社会丑恶现象的责任,我们只有在抓好正面宣传的同时,辅以舆论监督,正确开展批评报道,才能确保正确舆论导向机制的健康运行。

如何准确把握好舆论监督报道,使之为强化导向这一目的服好务,是媒体、尤其是党报不可忽视的课题。

舆论监督应在坚持党性原则的前提下进行

我们党和政府的一切行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人民谋利益。新闻事业作为党和人民事业的一部分,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也必须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所以,党报的任何报道内容的出发点和目的都不得游离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之外,违背党性原则。党报的批评报道实际上应是党的自身建设的一部分,这就决定了我们的舆论监督必须在党和政府的集中领导下,是在坚持党性原则前提下的新闻领域,而绝不是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唱反调。它同西方传媒那种所谓的“自由”、丑闻追踪、猎奇、曝光,追求“轰动效应”存在着根本的性质区别。

我们的舆论监督是为了强化舆论导向,是站在党的政策和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客观公正地反映问题的。所以,我们的新闻工作者在进行舆论监督报道时,一定要增强政策意识,遵守职业道德,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既要坚持真理,又要把握好宣传艺术,使批评报道达到其应有的宣传目的。

舆论监督报道要把握适时、适度、适量的原则

开展舆论监督要把握好时机。在舆论监督报道中,抓住典型把握好时机很关键。例如,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到本世纪末在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艰巨而光荣的任务。这场改革涉及面广、任务重、层次深、难度大,矛盾问题比较多,是一项复杂宏大的系统工程。改革的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心稳定。因此,全国各级党报一方面坚持“鼓劲”、“打气”,以正面宣传为主,把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调动到深化改革的主旋律上来;另一方面,对前进中出现的一些支流问题,对改革开放中发生的一些比较突出的矛盾,对广大人民群众关心、关注和反映的物价、治安、反腐败等社会焦点问题适时进行了报道,从而达到了稳定社会、稳定人心,保障改革顺利进行的目的。

由于舆论监督报道的内容多是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具有社会性、现实性、敏感性、复杂性和多样性。对这些问题是否要公开披露,何时披露为好,这就要考虑到有关政策和纪律。对政府虽已下力去抓,但由于客观条件限制一下子还难以如愿的就应先客观地解释、引导,不要火上加油;对牵扯面大或容易引发事端的就暂时缓报不报或等到时机成熟再报;对那些可能授人以柄或政策上拿不准的,要先搞清楚再报;而对那些极端不负责任,推诿扯皮、严重干扰和影响大局的人和事就要坚决立刻曝光,达到批一儆百的目的。舆论监督报道时机把握得当能激起广泛的社会反响,起到教育、激励、警诫的作用。

正面宣传为主。舆论监督报道自然是要站在“为辅”的基点上,不可喧宾夺主,这个度一定要把握好。要坚持用唯物辩证法关于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向的理论来分析、研究、处理舆论监督报道。因此,在批评、揭露问题时,必须掌握适度,坚持报道内容和总体的真实性,既不软弱、亦不过头,“度”的分寸把握不好,舆论监督就失去了应有的社会效果,甚至带来恶果。例如,一段时期以来关于农民负担问题,确实有农民因不堪重负而服毒自杀,但这毕竟是个别现象,若对此大肆喧染必定会事与愿违。

舆论监督报道在“量”的处理上也不宜过多过频,特别是同一类型的内容,连篇累牍会使人看不到主流,看不到光明,应以量少,分散为宜。例如,对社会治安案件的报道,如果不控制量的多少,有案必报,势必使得人心惶惶,造成一种新的不安定因素,使舆论监督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

舆论监督要重策划

好的新闻稿件都是成功筹划的产物,而进行新闻监督的稿件,精心策划更为重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民主进程的加快,新事物、新矛盾、新问题层出不穷,社会热点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少,如何选择新闻舆论监督的对象才能既有利于推动党的工作,又让老百姓比较满意?一定时期应触及多少问题?一个问题做多少文章为宜?批评应限制在什么范围和层次上?怎样对一个问题的报道产生规模效应等等,要解决好这些问题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精心策划。策划就是确定了舆论监督对象之后而进行的战术运作,从采访行动题材选择到谋篇布局及至见报效果,只有潜心策划,才能使舆论监督报道起到良好的作用,减少新闻纠纷的发生。

坚持实事求是,重在解决问题

舆论监督报道最终目的是促进矛盾解决,扶正压邪。因此要充分考虑报道的社会效果。最基本的一条就是对批评和披露的人和事必须准确,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在批评前要深入调查研究,弄清要批评监督事件的来龙去脉和前因后果,在调查中要客观公正不带任何私心、杂念和主观偏见,以事实为依据、法纪为准绳,深入实际、扎实采访,不仅要揭露事实真相,也要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指明方向,善始善终,力求有良好的社会效果。

能否积极有效地在党报上开展舆论监督,关系到党报在人民群众中的信誉,关系到社会安定团结以及改革与发展的大局。只要我们做到态度积极热情、操作稳妥冷静,善于把握分寸,讲究批评艺术,那么我们的舆论监督一定会收到强化舆论导向的效果。

猜你喜欢
舆论监督党报
探索舆论监督报道的“破”“立”之道
党报深度报道如何“深”入人心
舆论监督报道要注重“建设性”
舆论监督报道如何促成更多“解决”
做一名不断成长的“党报+党端”记者
党报新年改版潮:立一个“内容品质化”的flag
主流媒体舆论监督大有可为
推进社会治理:建设性舆论监督新探索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