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提升地市党报新闻的可读性

2011-08-15 00:43沙星海
中国地市报人 2011年8期
关键词:贴近性服务性权威性

□ 沙星海

(平顶山日报社,河南 平顶山 467002)

努力提升地市党报新闻的可读性

□ 沙星海

(平顶山日报社,河南 平顶山 467002)

在坚持正确办报方向的前提下,要使地市党报新闻报道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就是要增加内容的权威性、指导性、贴近性、服务性,并恰当运用多种多样的新闻报道形式,提高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增强吸引力,让读者感到可读、可亲、可信。

作为地市党报来说,要在报道内容上体现可读性,就应报道读者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满足读者求知天下大事的欲望,从需求心理上贴近读者。要在报道内容上体现可读性,还要报道读者关注的热点问题。

地市党报是当地最具权威性的报纸,它能准确及时地发布当地党委、政府的各种信息,关注当地百姓的衣食住行等,这些恰恰正是地市党报的优势所在。地市党报应充分利用优势满足读者的需求,贴近读者。以《平顶山日报》为例,该报紧紧抓住读者关心的问题,做深做大本土新闻,连续刊发的跟踪报道《一女士仲裁申请男女同龄退休》、《周女士申请男女同龄退休仲裁案开庭》、《周香华向全国人大提起违宪审查建议:要求允许男女同龄退休》等新闻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并吸引了《南方周末》等国内多家媒体的记者前往平顶山报道此事。紧接着,《平顶山日报》又在周刊的“百姓话题”栏目讨论此事,吸引读者积极参与讨论。

要在报道内容上体现可读性,应引进“平民化”概念,不仅关注要人要事,还要关注凡人小事,还要注意反映普通百姓的生活与情感。对于增强地市党报报道内容的可读性来说,关键是要注意从权威性、指导性、贴近性、服务性上下功夫。

党报的最大优势是权威性。党报的权威性,体现在新闻报道中就是对重大现象的权威性解读,发掘独家、有震撼力的新闻。地市党报只有继续坚持指导性原则,提高广大读者阅读兴趣,增强可读性,使报道更符合新闻规律,并达到最佳效果,才能更好的发挥出在思想情感等方面给予读者的指点引导或指示教导的影响和作用。同时,还要增加事实性新闻信息。事实性新闻信息是人们从事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活动的信息基础。一般来说,人们看报纸是为了了解自己所处的这个世界、这个国家、这个城市的某个关注点的最新变动情况,读者得到这些信息,通过辨别分析和判断,最后作出自己的决定,从而达到指导自己实践的目的。

在新闻的贴近性处理上,地市党报首先应该做足本土新闻,增强新闻内容的贴近性。要做足本土新闻,就要注意抓取新闻事实最令人关切,特别是本地群众关切的内容进行报道。地市党报要加强新闻的贴近性,就应加大本地新闻的报道量,主要是社会新闻和民生新闻,而不是增加地市党报上已经过多的工作报道、政务报道。读者与报纸之间,客观上是一种供求关系,新闻与读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是一种双向交流,在这种交流中,读者的接受条件首要的就是得益,增强新闻的服务性,也就成为增强新闻可读性的必然趋势。要体现服务性,报道中就要注意把群众的切身利益与党和政府的工作挂钩起来,把握好党和政府正在着手解决的问题与群众迫切需要解决问题的共同点。知识性也是服务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综上所述,地市党报在坚持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和履行正确舆论导向的基础上,要树立“读者本位”意识,注重可读性,努力实现权威性、指导性、贴近性、服务性,把新闻价值与宣传价值相结合,真正把地市党报办成好看有用的报纸。

缺少可读的内容,新闻报道本身不吸引人、不重要,不与群众密切相关,再怎么讲究表现形式也不可能真正使大家感到可读。相对的,地市党报如果仅仅注意了报道内容的可读性,没有与之相适应的、且为读者所喜闻乐见的报道形式,仍然不能吸引读者。只有形式也新颖了,才会为读者所注意,所品味,所喜爱,才会增强可读性。从读者的角度讲,读者在阅读时,都喜欢具有故事性的表述。从具体操作上看,地市党报可以多采用“华尔街日报体”,增强新闻的可读性。新闻要有细节,形象化,立体化,能够再现人物、现场和事件的精彩片断。要采写这样的视觉新闻,关键在于记者要深入现场进行采访,细致观察。“华尔街日报体”的写作总要从具体的事件或人物展开,由小见大,引出一串数字或某个问题,来表现一个人、一种社会现象或一项政策法规。这些人或事只是一个引子,报道的中心是由这个人或事引出的主题。

利用个体切入主题无疑是个好办法,但一种社会现象、一件国内外大事往往涉及众多人物,不能随手选择某个人或某件具体事情作为引子,只有选取那些具备一定的普遍性和代表性、最好有一定的戏剧性或悬念性的人或事,既能自然过渡到新闻主题,又能引发读者的兴趣。

报道要写得具体生动,还要注意引用具体确凿的事例。直接引用具体人物的鲜活语言能使读者产生真实感,使人物的话语出现“同期声”的音响效果。采用“华尔街日报体”写作时,还应该注意结构上的不拘一格,增强可读性。在新闻作品中,细节不仅能刻画新闻人物的个性特征,还能具体生动地反映新闻事件的特征,增强新闻作品的艺术感染力。采用“华尔街日报体”写作时,还应恰到好处地运用新闻背景,增强可读性。读者接受一条新闻,不仅想了解新闻事实的发生,还想了解新闻事实的背景。新闻背景虽然不属于新闻事实本身,但可以深化主题,揭示新闻本质,从而起到提高新闻可读性的作用。

此外,增加新闻报道形式上的可读性,还要注意讲究编排艺术,精心策划搞活版面。首先编排思想要与读者贴近。编排思想是报道思想通过版面编排的具体体现,它必须根据报纸的办报宗旨、读者对象等特点来确定。其次是不拘一格,精心选头条新闻。尤其是作为报纸门面的要闻版,头条新闻是要闻中的要闻。所以精心选好头条新闻,是报纸吸引读者,增强可读性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平顶山日报》不断强调“不拘一格上头条”,头条不只报道重要会议、领导人的活动,还大量刊发图片新闻和来自基层的鲜活报道。第三,还要注意办好报纸专栏,提高读者兴趣。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地市党报必须加入市场竞争的行列,就像商家重视贴近顾客,激起顾客购买欲一样,地市党报也必须认识到自身的优势,改变观念,调整思路,更加注重贴近读者,不断增强新闻的可读性,让读者发自内心地阅读党报、接受党报。

地市党报的可读性是新闻媒体和从业人员需要长期研究的课题。只有提高可读性,新闻才拥有读者,报纸才能够生存和发展。

(本栏编辑:吕道宁)

猜你喜欢
贴近性服务性权威性
高职体育教学中贯彻服务性管理的探究
强化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服务性的若干思考分析
浅论县市级电视台民生新闻的贴近性与人文关怀
国家发改委:经营服务性收费清单全国一张网
青海省清理规范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的实施意见
民主的悖论
电视社教节目分析之《健康之路》
哲学百科全书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