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视野下活跃语文课堂气氛的艺术

2011-08-15 00:42张琴兰
文教资料 2011年26期
关键词:教学方法评价语文

张琴兰

(宜兴市实验中学,江苏 宜兴 214200)

参加学科交流活动时,总是会听到这样的声音:“学生越大越不喜欢举手了。”“一提问,头就低下去,生怕被点名。”“怎么调动都没用,气氛沉闷得很。”对此,我也感受颇深。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新理念、新教学方式、新教学方法等逐渐为广大语文教师接受,教师们也逐步进行课堂上的角色转换,但传统教学的基座依然坚固,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根深蒂固,“师道尊严”使学生对教师敬而远之。学生或许是因为认知水平的差异,或许是因为慢慢长大了,变得更爱面子了,怕回答错误在同学面前出丑……这些因素的存在依然制约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那么,如何活跃课堂气氛呢?

一、创设互动情境,拉近师生距离

当对教师“敬而远之”时,无论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启发,如何鼓励,学生总是显得和教师的距离比较远,在教师面前表现得很拘谨,更别说主动参与了。因而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对活跃课堂气氛就显得尤为重要,其中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与学生进行互动。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互动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参与性”,它通过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充分调动双方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从而活跃课堂气氛,使那些被压抑在潜意识中的能量冲破意识阀门而释放出来,闪现出智慧的火花,实现教学共振,达到双方的最佳效益。

互动,可以是课前的,形式是灵活多变的。比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小说《一朵一朵的阳光》时与学生进行了课前互动。老师随机请一位同学站起来,让其他同学用尽量多的形容词来赞美他,同学们表现得很踊跃,而这位被赞美的学生之后在课堂上举手回答问题的次数也最多。然后老师又让学生们赞美自己,大家开始表现得还稍有拘谨,但在老师的鼓励下,胆子慢慢变大了,一个又一个赞美之词不断出现在黑板上,学生与老师的距离一下子就被拉得很近,之后学生在课堂上也明显表现得很活跃。

互动,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的教学环节进行行之有效的互动。比如,在教学小说《变色龙》时,就可以进行朗读互动。文中有大量个性化语言,这些语言是最能体现人物形象的,非常适合分角色朗读,角色朗读得好,人物形象自然就出来了。可学生在朗读时往往会放不开,这时如果老师能担任文中的一个角色,和学生一起参与朗读,效果就明显不一样了。学生会被老师带动,丢开思想包袱,融入角色,融入朗读。当然老师担任的这个角色只能是一个次要人物,在课堂,学生才是主体。

二、开展语文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这里的语文活动指的是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之外,组织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各种课外的语文活动,它不包括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也不包括课外辅导,它有相当的独立性。大多数教师以为,活跃课堂气氛完全是课堂的事,与课外无关。其实,磨刀不误砍柴工,语文教师应在课外组织形式灵活多变的语文活动,比如演讲比赛、手抄报比赛、写字比赛、写作采风、写评论员文章等,这些语文活动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更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也会活跃得多。

三、变化教学方式,打造生动课堂

在教学中,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具体的适应性,我们找不出一个放诸四海而皆适用的万能方法。叶圣陶先生曾言:“教学之教,主要是为了不教。”要使学生在一段学习时间内始终保持学习兴趣,我们有必要选择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其富于变化性。因此,研究一套新颖、合体的教学方法成为营造课堂活跃气氛的重要途径。

1.灵活。首先,教学方法有一定的量的变化。一学期里使用的教学要随学科知识内容和学生特点不同而有所变化;一节课也尽量避免使用单一的教学方法,要根据课堂内的活动内容使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从而显示出多样性。其次,教学方法的搭配模式和组合方式也要有变化。教学方法多种多样,组合搭配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有些教师习惯某种搭配方式和组合,从量上看,一节课有几种方法,但是从模式上看,却又固定单一,缺少变化。比如,有的教师习惯于讲—读—练—写,有的习惯于问—讲—读—认,等等,不管课文,也不管学生,堂堂使用此模式。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学生认为教学缺少灵活多样的变化性,同样会产生厌倦。所以,灵活多样的变化性还应包括搭配与组合模式的灵活多样的变化。

2.创新。“新”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人们往往有“喜新厌旧”的审美心理,青少年则更甚。再美的事物,也不能使欣赏者做到连续不断地重复欣赏几个月而不感厌倦,何况是听课这种艰巨的劳动。比成人的持续性与忍耐力都低下的中小学生,他们更不可能年复一年、月复一月、一日重复欣赏五六次相同的教学方法而不厌倦。教师要想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不能不在教学方法上下大工夫,想方设法克服教学方法的单一、陈旧、呆板,千方百计地创新教学方法。

但是,创新不意味着排斥所有旧的。人们的审美心理既要求创新,又要求稳定和继承的一面。人们一方面要不断寻求与创造新的美,一方面又在保持已有的、熟悉的旧美。学生也一样,他们喜新厌旧,希望教师有新花样新方法,但是,当老师用新方法新花招时,他们却不由自主地用他们习惯的旧方法去批评新方法。可见,他们潜意识层中依然求稳定,害怕打破需旧的定势。所以,教学方法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任何为新而新的标新立异,都只能走向失败。

我们创新教学方法,既要创造新方法,又要改造完善原有的方法使之适应自己的教学。对教师个人来说,改造和完善原有的方法与别人的方法,也是一种很有意义的创新。在“拿来”的同时,更注重于为我所用,在为我所用的教学实践中,取其长避其短,改造完善教学方法,从而使它们变成属于自己的新方法。只有属于教师自己的教学新方法,才能显示真正的美。

3.个性。“个性”,是指思想道德、身体心理、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审美能力及情趣等诸方面的素质在个体身上的不同组合而显现出来的个体性格特征。让学生的个性充分和谐地发展,每一位教师孜孜以求。如今的学生大都是“90后”,他们思想新颖、见解独特、个性张扬,延用传统教育中“师徒如父子”的观念,结合“填鸭式”教学方式,或是用升学压力来制约他们的话,往往是行不通的。我们应转变教育观念,充分顺应时代的要求,承认并立足于教育个体间本性上的差异,采取因材施教和因势利导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一位学生个性的身心素质潜能。

采取积极地鼓励与评价,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进行鼓励积极评价,并坚持做到以个性为主的评价标准,非常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在具体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遵循“适应学生起点,鼓励学生进步”的评价原则,做到:①不用一把尺子量全体学生,坚持因人而异,只要学生认真参与学习,并有良好的表现,就得肯定、表扬;②不局限于某一方面评价学生,注重全方位、立体评价;③允许学生反复尝度,获得成功,实行反复补偿后的成功评价,满足学生成功心理;④允许课外损失课外补,淡化过程,注重最后结果;⑤允许学生选择评价与自我评价,在师生意见不同时,教师要通过交流,摸清缘由,尊重学生个性与自我,尽量维护学生选择与自评结果。如果能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学生评价的个体化,那么学生的自信心一定增强,每一位学生的个性也将发展得更快更健康。

新课程强调倡导学生主体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让学生处于积极、活跃、生动的课堂氛围教学氛围中,这也应该是一线语文教师的业务追求。

[1]高帆,李秀华主编.名师营造课堂氛围的经典细节(名师工程系列丛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9-1.

[2][英]考利著.范玮译.学生课堂行为管理.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2-1.

猜你喜欢
教学方法评价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