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壮族土支系的原始宗教

2011-08-15 00:53王明富赵时俊
文山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支系文山壮族

王明富,赵时俊

(1.文山州民委古籍办,云南文山663000;2.文山学院政史系,云南文山663000)

文山壮族土支系的原始宗教

王明富1,赵时俊2

(1.文山州民委古籍办,云南文山663000;2.文山学院政史系,云南文山663000)

通过对文山壮族土支系的原始宗教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其祖先崇拜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根深蒂固。文山壮族土支系早期的祖先崇拜,是维系家族、氏族的强大力量,而今又作追念祖先艰苦创业、弘扬传统优良道德的家教材料来约束子孙和教育后人。

文山;壮族土支系;丧葬;布傣;博摩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有壮族人口1025826人 (2008年底),由于历史原因和居住地域不同,造成语言上的差异,其民族称谓的自称和他称多达三十余种,经1957年开广专区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将壮族称谓分为侬、沙、土三大支系,即布侬、布瑞 (越)、布傣,布傣即本文所称的土支系。州境壮族总人口的三大支系人口比例大约为:侬占53%、沙占36%、土占11%。本文主要将土支系的原始宗教和相关的历史文化调查结果提出来以供学界参考。

一、文山壮族土支系概况

(一)民族称谓及人口数量

文山壮族土支系自称傣、布傣,同音异字记为“泰”、“布岱”、“布泰”。以头饰的不同有自称“傣勾平”(汉称平头土)、“傣勾秦”(汉称尖头土),他称有土族、土僚、土佬、洋族等,以头饰他称有“平头土”、“搭头土”、“尖头土”。壮族土支系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壮族分北部和南部两大方言区,其语言、语法、构词基本相同,而土支系为南部方言。

文山州境壮族三大支系,至今的语言、服饰、习俗虽各有特色,但在发展中不断融合,故难准确划分其支系人口数。目前,就其民族特定的生活地域及所保存有较明显特色的,大致可以分出土支系人口占全州壮族三大支系人口的11%,约13万余人(2008年底),其中分布在麻栗坡县约0.5万人、丘北县约0.8万人、马关县约1万人、文山县约5万人、砚山县约3万人、西畴县约有0.2万人。人口最集中的主要是文山县盘龙河谷地和砚山县的平远街地区。

(二)文山壮族土支系的变迁

壮族历经各历史时期的迁徙、融合,生活地域不断变迁,难于准确划分各支系并统计其人口数,如西畴县蚌谷大寨,壮语称“峒傣”,即土支系的村子,以原居土支系而命名,在发展中,其村的土支系与邻近的布侬支系杂居生活,至今全变成布侬支系文化特征。西畴县胡迭村,有自称布傣的王氏家族,由于杂居在布侬支系村落生活,至今全变成布侬支系的语言和服饰特点。西畴县新马街的四角田村,有布傣、布侬两大支系,布侬融入布傣,文化特色变成布傣。

文山州的壮族土支系,历史上由于战乱、灾荒等原因,迁居频繁,据一些家谱记录,世居时间长短不等,短者七、八代,长者数十代。

西畴县地冲村,有布傣 (尖头土)和苗族杂居,田姓布傣可数祖辈有10代。马关县牛羊坪村的布傣,沈姓定居可数8代,王姓有10代,罗姓有11代。文山县傣基朗村的布傣 (平头土),王姓家谱可数的有13代。

布傣早期无姓氏,仅以其子、孙子小名呼其名,如儿子叫巴,父亲就叫做“博巴”(巴之父),若是巴又有子叫“井”,巴父又被称为“达井”(井的祖父)。数代人以前的祖辈统称“老布”、“老雅”或称“布雅”。清朝时,汉族流官、商人、军人和普通移民大量进入文山地区,由于民族歧视和压迫,当地土著民族产生攀援汉裔之念,把自己的祖宗说成是外来的汉族,并与朝廷的名人大吏相联系,撰写汉文族谱加以夸耀,企图以此促成与汉族同宗,求得心理上的平衡。统治者用汉字统计户藉,原布傣人无姓氏,后期自选汉文记家谱便于报官统计。

在布傣无姓氏前是否有史籍记载?有,文山城附近的“傣勾平”(平头土),承传的口碑古籍《考潭归》 (说砍芭蕉)有五言律诗记载,全诗520余行,可分以下几个内容:第一部份说“开化 (文山)世上乱,调来土佬兵 (布傣)。”土佬兵自带干粮,扎竹筏渡江,红旗打蓝旗,土佬兵打胜仗。第二部份叙述土佬的迁徙史:“一半歇上寨、一半歇下寨,大家来约好,鸡叫就起身,哪样打记号,砍芭蕉为号。上寨是公鸡,下寨是母鸡,公鸡叫在前,母鸡叫落后,下寨走在后,放开力气撵,总是撵不着。”先走的砍芭蕉为路标记号,但芭蕉已经长高,后走赶不上,就地在文山地区定居生活。第三部份叙述,土佬勇猛无比,捕得活马鹿献皇帝,皇帝见鹿说:“你们这样狠 (方言,狠指勇猛无比),是些哪样人?”答: “我们是土佬,都是本地人。”皇帝叫土佬造城墙,“男的打石头,女的来背土,男的又烧砖。房子全建齐,城墙都砌好,皇帝来点瞧,样样都做到,土佬当真狠,确实有功劳”。第四部份,叙述布傣安居乐业,开垦稻田种植水稻为生。第五部份叙述年逢战乱,布傣男子汉外出打仗,正月过年回不到家,在正月三十晚才赶到家过年,从此以后,布傣定正月三十和二月过春节。《考潭归》(说砍芭蕉)叙述了布傣的一段历史,其战争、定居年代待考。

二、文山壮族土支系的宗教观念和神职人员

(一)布傣对亡人灵魂的观念

布傣先民把体外存在的“物”都视为有灵魂、有生命、有意志以及伟大的能力,而人有灵魂更信之无疑。

布傣认为,每个活着的人有12个灵魂 (命款),即12魂。正常生活着的人,灵魂紧紧附其身,如果“命款”离身,人就会产生病态,12魂有半数离身,病就更重,倒床难起。人死后,认为“命款”离开肉体。

在日常生活中,如遇落水、跌崖、受恐吓,认为“命款”会离开人体,需请博摩、乜满帮叫魂。乜满用鸡蛋帮活人叫魂,叫来灵魂,有的用稻穗拴魂插在神龛或床头,有的用红、蓝、黄、紫七色丝线拴在手腕上。若有人年老病重,经医治和叫魂都无效,视为魂已不能附体,灵魂将要离开人世间,到另一个世界去生活。布傣认为灵魂分等级:未成年人凶死,灵魂瓢游为“辟”,不能上宗族的神龛,人们不希望他回家里来,回家会对家里作祟,是不吉利的;年老归世又经博摩超度亡灵的,到有子孙祭献才能上神龛成“布雅” (即祖宗)享受供品。布傣人认为,布雅神灵跟活着的亲属、后代有一定的联系,故对亡人归宿有一套传统的仪式,并有沟通灵魂的方法,如请乜满“走阴”寻找对话,博摩占卜查询等。

(二)博摩和乜满

布傣对死人亡灵的归宿有请有送。一旦有老人死去,必须请博摩或乜满到死者家举行为死者接送灵魂的仪式。在民族传统文化史上,离不开博摩和乜满。

1.博摩

博摩传承职业,除需具备一定条件外,还要经过考试。老博摩选徒弟的条件是:心地善良,道德品行好,聪明好学,不嫌贫爱富,不仗势欺人,逢危视死如归,不计回报,有求必应,为人办事一律平等。马关县牛羊坪村的老博摩罗启云,年迈74岁,为传经教徒,选了五个中年男子传授经文。五个徒弟通过学习后,博摩测试所授的有关知识都基本过关,最后再进行功能考试:选用三个陶瓷碗装满米,背着五个徒弟把一枚金属硬币藏在其中的一个碗底,然后叫徒弟用剪刀卜判出硬币在何碗。五个徒弟一一测试,只有罗开林 (布傣、36岁)几次测试不误,最后指定罗开林为老博摩的接班人。

博摩每逢行使其职能,需烧香献酒肉饭菜请“朵迪”。朵迪是通往阴阳无阻的使者,博摩可派他(她)协助办一切事务,冥界鬼神也通过他把意图传给博摩。朵迪是一组直接联系博摩的信息,其信息的可视物是博摩掌握使用的水牛角卦具和鸡股骨卦。博摩请朵迪,要念口头承传的《请朵迪诗经》,已翻译的五言律诗有二百多行。博摩念完一次诗经,占卜问牛角卦或杀鸡祭神取骨看卦,朵迪来否,以看占卦为准。如果念一次《请朵迪诗经》,看卦不来,又重念再请,直念到请来为止。

博摩请来朵迪,如果要寻找死者的灵魂,就叫朵迪去查寻,要请神降魔,也请朵迪去查找。在丧葬活动中,请或送死者的灵魂,来去否,博摩占卜看朵迪显示的卦象来判断。博摩在占卜测问仪式活动中,除用牛角卦和鸡骨卜外,还有剪刀卦、秤砣卦、钱币卦、鸡蛋卦、草签卦、量帕卦等。

博摩是本民族的民间知识分子,他承传了本民族口碑古籍诗经。诗经记录了民族发展史、传统文化。如人类源起、先民宇宙观、物种起源、传统习俗、历法、宗教等。在丧葬祭祀活动中,博摩在庄重严肃的仪式中把承传下来的传统文化宣教世人。全民族的节庆和祭日,博摩主持祭祀活动,看鸡骨卦作预测。村寨有不祥之兆,博摩和寨老要对相关的神灵进行祭祀,祈求保佑。在日常生活中,博摩除了主持丧葬仪式外,还为人们占卜预测未知,驱邪恶、招魂、除病解厄等,博摩不仅在本村办事,邻村请也义不容辞。如马关县牛羊坪村的博摩罗开林,邻近的大田村、老厂村、麻栗山村、大坪子村等村寨的布傣常有人请他去办事。

2.乜满

壮族“乜满”,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称呼。有的称“娅档”或“濮档”;有的称“娅赛”或“乜赛”;有的称“娅摩”或“靡莫”。 “娅、乜、靡”汉译为“母、女性”; “档”为“凳”; “赛”为“官、头人”; “满”为“颗粒、蚂蚁、入静、入神”;“摩”同“莫”,为“吟诵、叙述、法事”。尽管“乜满”群体的称呼不同,她们都是年龄不等的女性,都曾经历过“九死一生”的磨难,使其食欲、体质、思维、心理、幻觉、预感、言语等与常人有异。凡属乜满,都有忌食和禁食的食品,如禁食狗、牛肉等,常食清淡食品。

从古至今,由于乜满与常人的特殊差异,人们在生活中遇到暂时不解的异常现象和灾难,都要寻求乜满咨询,请求解除灾难。故民间称乜满能通灵通神,乜满也就自然成为专为人预测灾难和不祥之兆,并解除灾厄的原始宗教职业者。

布傣的乜满出世很特殊,不经师传,是因身体素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而思维模式与常人不一样。经调查,民间受世人崇拜的乜满,在未有资格做乜满前,跟常人一样,一旦产生特殊病态,病愈后有思维行为发生变化,经一段时间让人们测试,世人会恭认她已入乜满之列,渐渐地获世人的推崇,就具有乜满的资格。乜满身体素质产生变化多数为体虚久病。如傣若郎村的乜满李朝翠 (平头土),57岁,在她36岁时,病倒卧床难起,世人都说她不能活了,后来请乜满查病因,说她将成乜满,病体渐康复,到43岁时,也就成世人公认的乜满。从马关县嫁到傣若朗村的王昌美 (尖头土),42岁,她成乜满是在她15岁时得重病,曾经快死去时,请乜满查看说有她家先亡的老祖坐在她头顶,她也曾见到早逝的先祖形象,通过祭祀其灵,渐渐成乜满。西畴县龙坪革机村的乜满王美星,69岁,自述说她在7岁时得病,身体非常虚弱,熬到14岁时,病倒卧床不能起,后来也成为乜满。

笔者曾经十多年深入民间对乜满进行调查,发现她们获世人崇拜,是因为有许多特殊现象,共同点是:一是办事前要摆桌祭神灵,烧香燃纸不断;二是举行仪式将开始时,都失去自我意识,有些入静时对身边的一切全不知;三是乜满可带领几位“冥若”(灵魂明亮者)的妇女随她进入不同常人的另一个思维境界;四是日常生活禁食狗、牛肉,食品讲究卫生;五是乜满办事都要祭神灵,并请附其身的“灵魂信息”去“冥界”飘游查寻所要追寻的事。乜满入静时,要把她的信息感知告诉身边的世人,每当她醒来,问她入静时的言词、作为,全然不知,没有记忆现象。

乜满出世后的作为,使人们对亡人灵魂信息的存在深信不疑。民间常请乜满作人生预测、驱邪、招魂送鬼、遥视吉凶祸福、超度亡灵等活动,每逢节庆、祭日,请乜满摆设供桌请祖先亡灵,祈求祖宗庇佑。

三、文山壮族土支系的丧葬与祖先崇拜

(一)布傣的葬礼仪式

布傣的丧葬习俗,亡人因男女、老少、辈份的不同,或死者家境贫富不同,葬礼规模也不相同。年过七旬的老人逝世,家境富裕的,葬礼最为隆重。葬礼仪式大致可分为:报丧停尸、入棺守灵、超度亡灵、出殡别灵等程序。报丧停尸:老人病危,儿女子孙要在身边日夜守候。老人停止呼吸,就在门前连放三响火药枪,向附近亲友寨邻报丧,马上寻博摩推算祭祀超度和出殡吉日。紧接着派人赶快去通知远方的亲戚。邻居家族和寨邻乡亲,听到报丧后,都会立即停下农活赶到丧家帮忙,为死者剃头(或梳头)、洗澡、穿衣、抬尸体平躺在堂屋神龛前的木板上等待入殓,入殓前,死者的子女儿孙轮番守候遗体,严防猫、狗从遗体上跨过。

入棺守灵:布傣死者采用木棺土葬。入棺前,熬松脂涂棺内壁,铺灰垫棺底,再铺上钱纸,然后平抬死者装进棺材里摆平,最后盖上棺盖。棺材在屋内停放时间较长的,还需舂糯米粑糊封棺材缝,贴上绵纸,严防漏气。密封好的棺材停放在堂屋正中,棺下点燃香油灯,昼夜不能熄。棺前摆一碗糯米饭,上放一个熟鸡蛋。棺材左右两侧铺稻草,供孝子昼夜守候时躺倒或行跪拜礼垫身。早、晚进餐时间,要抬饭菜摆在棺前献死者。

超度亡灵:超度亡灵由博摩主持。有的地区从上午开始,超度到第二天早晨出殡。马关县牛羊坪村是从下午酉 (鸡)时开始超度,诵《送葬诗经》,一直从酉、戌 (狗)、亥 (猪)、子 (鼠)、丑(牛)、寅 (虎)、卯 (兔)、辰 (龙)、巳 (蛇)、午 (马)、未 (羊)、申 (猴)才念结束。选定申(猴)作收尾,传说祖宗是猴 (申)变来的,到申时应归祖。在超度亡灵期间,远近所有亲戚都前往棺材边悼念、献祭品,还要“弄雅歪”(后述)。

出殡别灵:出殡时由青壮年抬棺,所有孝男孝女随棺送行,沿路抛撒纸钱,还有专人抬火为死者送火。傣若朗村在出殓时,由乜满举行告别亡灵仪式,念咒:“死人已离开人间,全寨活人的灵魂不要跟死者去,全寨人的‘冥宽’各回各家……”有些地区是请博摩做活人与死者灵魂告别仪式。

(二)丧葬“弄雅歪”祭祀

西畴县地冲村布傣 (尖头土),在丧葬祭祀活动中要跳牛头舞,布傣语称“弄雅歪”,“弄”意是“耍、跳、舞”, “雅”为“妇女、母”, “歪”指“水牛”。“弄雅歪”者需戴上水牛头道具,随“弄”的还有两人戴猴脸面具。地冲村的承传者田朝清(尖头土),69岁,他制牛头、猴脸面具是先在土壁上雕刻水牛头和猴头形象,做出半浮雕泥模,用刚杀死剥下的生牛皮按泥模做形,钉稳待干定形,最后再取出牛皮加工修形,并缝制牛衣外套。耍时猴脸面具套在头上,牛头面具较大,用双手抬着舞。

每逢丧葬祭祀,与丧家最亲者 (如舅家),必须带领“弄雅歪”队伍到丧家祭祀。耍牛舞时除有两个猴面人外,还跟随有民乐队和民间武术队同舞。“弄雅歪”队伍来到丧家,先放火药枪,敲锣鼓,孝家男女跪伏在屋外路旁迎接,“弄雅歪”队伍边跳边进入丧家院井,以耍牛头舞向主人拜丧。这时,丧家主妇要向牛“撒草料”,并取头帕去套“牛”,而“牛”不让套,也就引起一场“牛舞”。接着是民乐队齐奏丧调进屋围棺绕棺,先右三圈,后左三圈,以此同时,武术队持双刀、链夹、大刀、叉、棍棒、钩链等古代兵器,在院井献技艺,戴猴脸面具者拿树枝 (或手巾)赶牛、戏牛取乐,整个场面隆重热烈。 “弄雅歪”有传统套路:拜丧、踩堂、踩四方、牛吃草、仰翻打滚、牛滚水等。

(三)博摩在丧葬活动中的职能

博摩在布傣的丧葬祭祀活动中,主要担负祭神灵、为死者超度灵魂,程序如下述:

1.摆桌献饭菜请朵迪。

2.向所有崇拜的神灵祷告,即日要办丧葬仪式。

3.叙述装死者棺材的来历,如何选伐材料,怎样制作棺材,为什么人死要装棺材。

4.找来死者的灵魂,叫灵魂坐在棺前的灵房(用篾扎纸糊的小房屋)里等,由博摩请灵魂,祭三杯酒。灵魂来否、饮酒否,博摩打牛角阴阳卦判断。

5.叙述死者为何死,是因为违反民族禁忌才导致死。

6.吟诵古籍,叙述远古人类的发展史:洪水淹天神话、兄妹 (或称娘侄)通婚繁衍人烟等,约诵2小时。

7.吟诵古籍,叙述生育儿女的艰难以及婚俗。

8.儿女要杀猪祭献死者。死者入棺时,用丝线拴中指 (男左女右,引出棺外),这时博摩要把线接长,引出屋外系在活猪脖子上,让儿女子孙手拉线 (拉猪)交给死者,博摩叫死者灵魂接到猪才宰杀。

9.远近亲友到棺材前向死者献祭品,由博摩点祭品交给死者。姑爷 (女婿)和舅家拉猪或羊祭祀,当场宰杀。其他亲戚要杀鸡做祭品。

10.博摩向死者祭献晌午。

11.吟诵古籍,博摩带死者灵魂告别人世间:向稻粮、畜禽、果树、庄稼、家人及所有亲友和在场帮助操办丧事的人,一一告别。

12.吟诵古籍,送灵魂上路。邻近的路线地名属实,如马关塘房至西畴新马街,经追栗街、文山城等,接着过村寨、走山路、过河过桥,跨“热勾隆”(或称“吉九龙”),此桥是阴阳界桥。过了桥,有三条路,下条为牛路,中条是死者灵魂路,上条是马路。灵魂必须中路前进,而中途还经过豹子山、狼山,最后才到:

勐散 (申)勐约吉 (老祖宗在的地方),

勐者勐摆 (太阳光灿烂且稻穗很大),

约吉得杆本 (在祖先生活的地方很安全),

墨得约吉午杆本 (在祖先生活的美好地方,会忘了人世间的一切)。

布傣人认为,人是从老祖先那里繁衍来的,死了也要返回老祖宗那地方去。

最后是博摩把死者灵魂送到祖先生活的地方,念咒在水碗里喷其鬼魂,不让跟博摩回人间。博摩办完送魂仪式,就可出殡土葬。

(四)亡人灵魂及日常祭祀

人死后,死者的垫盖及旧衣物用火烧毁,但必须留其中的一件,用于接死者的灵魂。人死后满一个月,请博摩到家里来做接灵魂的仪式。博摩接来灵魂安置在神台上,男左女右贴灵牌,经常献饭。死后满一年,又请博摩来,用原留下的死者的衣物再次去接灵魂,接来后将衣服烧了,交给死者灵魂。从此以后,自己煮食料理自己的生活,无事不再献饭了,也不能来找家人要吃的,更不能干扰后代。

布傣的房屋建筑,多属三开间,中间正屋设神龛神壁,称“吉陶” (我们的先辈老人),“布雅”(历代祖先),神壁前摆置神龛,神龛上放置三个香炉供插香祭祀用。布傣人认为,死者属活人的祖父母辈还不能上神龛享受供品,要曾祖辈才能升至神龛位列祖宗神灵。

人们对灵魂的概念是活人有12魂,死后消失9魂,余下的3魂,有1魂在坟墓守尸,1魂在原生活的家族神龛上,1魂投生转世。布傣十分崇敬祖宗神,认为神灵随时都在监护后代,保佑家人,跟活着的后代有特殊的关系。每逢喜事、丰收和过年过节,必须向祖宗献饭、烧香纸。年逢农历七月初一至十五,正月初一至十五,各家都要早晚献饭,摆供品。七月十五和正月十五两天,人们认为阴阳可通话,村民们围向乜满的神桌边,请乜满的神去查找自家已故亲人的灵魂,查问灵魂在另一个世界生活状况,如果灵魂信息从乜满嘴里说出还需衣物,家人会制作纸衣烧给亡灵。

(五)告慰祖宗神灵与祖先崇拜

在布傣的宗教信仰中,祖先崇拜占有主要地位,而祖先崇拜的前提是认为其灵魂存在。先民认为,历代祖宗灵魂活着,具有超自然力,切忌亵渎。为祈求祖先灵力给予佑护和赐福儿孙,于是就加倍崇拜。至今突出的崇拜活动有:对遗体和亡灵安抚送葬,并为祖神设神台神龛,竖灵牌;必须祭祖。若有长辈去世,丧葬特别隆重,寨邻远亲按时参加葬礼。安埋前,博摩要为死者招回灵魂,再把亡灵引向祖先生活的美好地方,告慰亡灵安心离别人世间亲朋好友及一切动植物。安埋时要选择优良坟地,让死者进入另一个世界安心生活。

年逢七月初一,家家都设神台,写祖宗牌位,燃香火摆供品接祖灵回家祭供,从初一到十四,天天献饭菜,特别在十四的送祖晚餐,每户都给自家的每一位祖宗杀一只鸭、一只鸡作祭品,如能数上至十位祖先,就得杀十只鸭、十只鸡祭献。当晚送祖,还将许多纸衣、纸钱烧给祖先们。每年除夕,家家都准备许多供品接祖回家过春节,祭献到正月十五才送祖。清明节前,各户都自选吉日到祖宗坟地去扫墓并祭献供品。

在日常生活中,如谁家遇不祥之灾,要请博摩到家杀鸡祭祖,祈求祖先保佑,消灾免难。如遇婚礼和粮食丰收,也须备供品祭祖。

四、结束语

通过对文山壮族土支系的原始宗教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其祖先崇拜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根深蒂固。文山壮族土支系早期的祖先崇拜,是维系家族、氏族的强大力量,而今又作追念祖先艰苦创业、弘扬传统优良道德的家教材料来约束子孙和教育后人。

Abstract:This papermakes investigation of Tu Branches’primitive religion of Zhuang Nationality in Wenshan and finds out that its ancester'sworship not only has long history but also gets entrenched.The worship to ancestor of Tu Branches of Zhuang Nationality in Wenshan is the power tomaintain family and clan,but today it is used as family teachingmaterials to constraint descendants and to instruct them to remember ancestors arduous pioneering,and developing the traditional finemorality.

Key words:Tu branches of Zhuang Nationality in Wenshan;funeral;Budai Nationality;BOMO

(责任编辑 杨永福)

Tu Branches’Prim itive Religion of Zhuang Nationality in Wenshan

WANG Ming-fu1,ZHAO Shi-jun2
(1.Wenshan Nationality Committee Ancient Books Office,Wenshasn 663000 China; 2.Department of History and Politics,Wenshan University,Wenshan 663000,China)

K892.318

A

1674-9200(2011)01-0024-05

2010-03-03

文山学院科研基金项目“云南壮族麽文化研究”(06Z03G)。

王明富(1956-),男,云南西畴人,文山州民委古籍办编辑,主要从事壮族传统文化研究;赵时俊(1974-),男,云南文山人,文山学院政史系讲师,主要从事民族历史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支系文山壮族
壮族嘹歌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Modulational instability of the coupled waves between fast magnetosonic wave and slow Alfvén wave in the laser-plasma interaction
论边疆哈尼族支系语言
——以云南墨江自治县为例
文山肉丁
广西凌云地区背陇瑶的支系研究
“壮族三月三”来对山歌
文天祥与文山肉丁
苗族支系服饰色彩探析
山歌唱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