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时期推进发展性教师评价的若干思考*

2011-08-15 00:43王立明
外语与翻译 2011年3期
关键词:奖惩目标评价

王立明

(武夷学院人事处,福建武夷山354300)

社会转型时期推进发展性教师评价的若干思考*

王立明

(武夷学院人事处,福建武夷山354300)

发展性教师评价是80年代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形成的一种新的评价理念。本文在反思了奖惩性教师评价弊端的基础上,对发展性教师评价的特点、意义、原则和实施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

社会转型期;发展性教师评价;思考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作为学校核心要素之一的教师,其个人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有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更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两种高级的需要,需要持久的动力。发展性教师评价认为,作为学校要素的教师,都会有某种独特的需要,社会转型时期更甚。对于教师来说,一方面要努力对学校做出贡献,另一方面又要千方百计满足自己的个人需要。而学校则要研究如何通过有效的措施,发挥教师个体的独特才干,融合教师个体的需要与学校总体的需要。发展性教师评价就是要谋求克服教师个体需要与学校总体需要之间分歧的有效策略,以实现教师和学校的发展目标。

一、对我国传统教师评价的反思

我国自公元606年隋炀帝设科举制以来,从古代教育评价到现代教育评价,虽然对教育评价的功能有较为全面的认识,但着重发挥的还是其鉴定选择功能,而激励改进功能长期得不到很好的发挥。教师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重视的是其评价的鉴定选择功能,即多是利用评价选聘和奖惩教师,忽视教师评价激励改进功能的发挥,难以实现教师发展的目标。近几年在我国教师评价中经常用到的“优性劣汰”,“奖优罚劣”,“末位淘汰”,“能者上、庸者下”等等,都充分反映出我国教师评价中以奖惩为目的的鉴定选择功能发挥到了极致;然而,“以评促改”也仅仅是在奖惩前提下教师的被动改进,离促进教师积极主动的发展仍有很大的距离。

但仅发挥教师评价的鉴定选择功能、实现教师评价的奖惩目的的评价是不完全的评价,是一种终结性的面向过去的评价;而对教师评价的激励改进和导向功能的忽视,不利于面向未来促进教师的发展。有专家认为,奖惩性教师评价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促进改革,但这种动力是自上而下的,常常只能引起少数人的共鸣和响应;而不是自下而上的,引起全体教师共鸣和响应的。目前,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中的“人才工程”,就是奖惩性教师评价的结果,虽然对造就优秀教师和稳定教师队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对全体教师的最优发展很难说就是有利的对策。从根本上讲,这种教师评价面对的是教师中的“少数”人,难以引起全体教师的重视,也难以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更难以促进全体教师的发展[1]。鉴于此,人们已逐步认识到发挥教师评价的激励改进和导向功能之重要,近年来“以评促改”,“评价不仅仅是为了奖惩,而是为了促进发展”等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特别是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的确立,科学人才观的提出,发展性教师评价思想的科学运用将会逐步提上议事日程,对发展性教师评价的研究也有必要加强和深入。

二、社会转型期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意义

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促进教师发展需要与学校发展需要统一和融合的有效策略。学校的总体发展需要与教师个体发展需要的统一,是教育改革与发展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学校如何通过有效的举措,将教师的个人需要与学校的需要巧妙地融为一体,是教育管理与教师评价的重要任务,这也正是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意义之所在。

1、社会转型的新呼唤。当前,社会形态正处在由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迈进的时期。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而知识经济的核心支撑则是教育,是教育培养的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人才。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学校教育的“自治”和自我封闭的格局已不复存在,教师职业的“师范”垄断也基本被打破,教育走向市场带来学校间的激烈竞争,社会和家长对高质量教育的期盼越来越高。因此,建立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机制,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是社会转型时期对教师评价改革的呼唤。

2、教育改革的新要求。随着社会的全面进步,要求我国的教育要不断深化改革,加快发展。这一目标的实现,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基本的保证。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固然要提高师资培训的质量,优化教师资源配置,但值得重视的是要对在职的教师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通过评价,促进教师的继续教育和进修培训,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工作,指导教师确立自己的未来发展目标,并通过继续教育和进修培训提高自己的素质,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2]。

3学校管理的新需要。教师评价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管理的重要手段。然而,现在学校的管理中,所实施的教师评价在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发展,提升教育质量方面所起的作用并不令人满意,阻碍了学校管理的有效进行。因此,改革传统的教师评价方式,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将成了学校管理改革的内在需要。

4评价体系发展的新任务。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以教师的主体性发展为目的的评价,是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彼此建立互相信任关系,教师积极参与、双向互动的教师评价。这种评价,强调将完整的有血有肉有情的有个性的教师当作自己的评价对象,并努力通过评价促使其个性的充分发展。在评价中,从教师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实际状况出发,评价他们各自的发展进程,并努力通过评价促使他们向更高的目标前进;在评价中注重对教师人格的尊重、能力的信任和发展的关心。整个评价是在友爱、相互信任与尊重的良好的人际氛围中组织评价活动,教师能及时纠正自己工作中的缺点,发扬自身的优点,促进自身的不断发展,它可使教师通过内心的体验、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向和目标,有效地开展通向成功的教育教学活动。

三、发展性教师评价的特点

1、发展性教师评价,扬弃奖惩性教师评价通过招聘、选拔、岗位安排、上岗转正、转岗、监控、纪律处分、辞退等手段,强制性地将教师的个人需要纳入学校需要轨道的做法,主张研究两者之间的分歧,通过协商等途径找到双方满意的、促进共同发展的解决方法,使教师心情舒畅、真心实意、富有成效地为实现学校目标而奋斗。

2、发展性教师评价,扬弃奖惩性教师评价基于“经济人”理论,而采用金钱和奖励刺激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做法,最大限度地满足其尊重和自我发展的需要,从社会、心理方面来鼓励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3、发展性教师评价,主张通过满足教师社会、心理方面的欲望而提高其工作士气,达到大面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之目的,因此,特别重视培养教师的主体意识和创造精神,强调评价者要对教师的过去、现在作全面了解,根据教师过去的基础和现实表现,规划其未来的发展目标;评价者和教师共同协商制定发展目标,并创设条件,促进教师努力达到发展目标。

4、发展性教师评价,主张民主与法制的统一,最大限度满足教师渴望获得必要信息的需要,学校对他们的期望,他们享有的权利、权力和职责、义务,他们是否有权参与目标系统的制定,他们应该努力达到的发展目标,他们实现目标的达成度,他们的工作和学习是否合乎组织的要求,能否缩小个人需要与学校需要之间的距离。

5、发展性教师评价,在实现了个体目标与学校目标统一的前提下,促进了“学校”与“教师”的融合,减少了学校中的内耗,有利于实现教师利益和学校利益最大化的融合。通过教师与学校利益融合,在缩小教师心态和学校氛围之间差距的过程中,促进了教师心态与学校氛围的相互适应,形成健康的学校氛围并逐步实现高度的融合。

总之,发展性教师评价认为,要实现学校的总体需要和目标,不仅要依靠组织的力量,而且更为主要的是要依靠教师的努力和积极性,尤其要依靠全体教师的主动性、合作精神和凝聚力。

四、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原则

发展性教师评价原则是人们基于对发展性教师评价规律的认识,对发展性教师评价活动的基本要求,或者说它是发展性教师评价活动所依据的根本法则和准则。发展性教师评价除了具备教师评价的科学性、导向性、客观性、教育性、可行性、量质性、民主性、改进性等原则外,有自己的几条独特性原则。

1、发展性原则。发展性教师评价将立足点放在教师的未来发展方面,而不是放在通鉴定选择续解聘、升降级、加减薪等奖惩性方面。教师评价的根本目的已不再是为了奖惩教师,而是为了促进教师和学校未来的发展,教师评价结果要与教师的奖惩严格分隔开来。

2、三全性原则。即全员评价、全程评价和全面评价。全员评价是指面向全体教师,不是面向少数优秀教师或少数不称职教师,也就是说,包括领导和职工在内的全体教职工都要接受评价;全程评价是指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对教师工作的全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的、长期的、反复的评价;全面评价是指要对教师的素质、职责和绩效,在全面掌握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3、保密性原则。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成败完全取决于教师的积极参与和坦诚布公,因此确保教师评价材料的保密是争取教师积极参与评价过程的关键。教师评价的材料应视为教师个人的保密文件,严格限制无关人员接触这些材料。

4、双向性原则。发展性教师评价非常重视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校内与校外间的沟通,鼓励全体师生员工、学生家长以及校外有关人员积极参与教师评价工作,要求评价过程务必是一种双向过程。

另外,发展性教师评价最终要达到教师个体与学校整体、少数教师与全体教师、现实状况与未来发展的双向发展目标。

五、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实施策略

如何对教师进行准确、全面、公正、客观的评价,在传统教师评价的合理成分中融进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成分,并利用评价机制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已成为学校管理新的研究课题。

1、确立教师发展目标。每个教师由于自身的素质和工作水平的差异,个人发展目标的确立应该因人而异,有所不同。学校要求每个教师根据自己的年龄特点、个人素质和发展需求确立自己的发展目标,有近期目标,有远期目标。特别是青年教师,要分阶段制定发展目标,一年内常规入门;二年上课过关;三年内“冒尖”创优。三年以上的青年教师要把“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特别是骨干教师要把教学和科研都视为本职工作,对自己参与教育教学科研、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案例、设计等都要有明确的年度目标[3]。

2、建立多元评价主体。教师评价的主体,不应只是学校教育的管理者,而应建立以教师自我评价为主,学生、同事、家长、学校领导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体系,形成正确、全面的评价。

——自我评价:指教师对照评价标准主动评价自身的评价方式,它是教师评价的第一阶段。只有教师参与自我评价,他才会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才会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学校在学年考核、评先评优等方面,应当要求教师认真研究自己的工作情况,进行实事求是的自我评价,对自己一年的工作表现进行全面总结。

——他人评价:是教师工作评价中的主要形式,也是教育教学管理的主要手段。每学期末,通过学生问卷和同事问卷的形式对教师进行评价。

——学校评价:考核小组结合学生、家长问卷情况,集中各方面的评价意见,参照每个教师自定目标的达成情况,遵照差别劳动、效益优先、注重实绩的原则,采用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进行最后的鉴定,并将考核结果公示,接受民主监督。

在教师工作评价中要坚持着眼于教育的原则,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改进等功能,评价者能做到实事求是,既看到教师的长处,又能真诚地指出教师的不足,被评价者能让评价过程真正成为自我认识、自我调控、自我完善的自我教育过程,有效地发挥评价的作用。

3、实施多维评价内容。为了体现教师评价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体现教师的个人价值、伦理价值和专业价值,应当对评价内容实施多维化,以期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

采用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形式,在广泛征求意见、反复修订的基础上,从师德目标、学习目标、专业发展水平目标、育人目标、教学能力目标、身心健康目标等角度制定了适合于教师发展的评价内容:师德、纪律、学习、备课、作业(辅导)、培训(进修)、教育技术、总结、研究课、调研、特色活动、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健康心理,做好学生心理健康疏导工作。

学校在充分调查、充分信任、充分民主、平等对话的氛围中进行评价的反馈交流,引导教师以积极的态度,调整自已的工作目标,寻找合适的方法,促使教师向着和谐、健康之路发展,最终形成互相信任、互相关爱、互相支持、宽松和谐的“团结进取、健康向上”的工作氛围。

[1]刘尧.教师业务水平的量化考核研究[J].高等教育问题研究,1998,(2).

[2]张吉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素质评价指标研究[EB/OL].http://99e.com.

[3]陈玉琨.现代教育管理技术[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4.

2011-07-19

王立明(1958-),男,福建南平人,副教授。

猜你喜欢
奖惩目标评价
基于模糊马尔可夫链的奖惩系统*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论如何正确对待高校学生奖惩工作
我国纳税信用体系建设研究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