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途径

2011-08-15 00:49王颜红
关键词:外贸出口贸易

王颜红

关于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途径

王颜红

分析了金融危机后我国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紧迫性,阐述了加快转变我国外贸发展方式的途径。认为我国的外贸业发展,应该从注重规模速度向注重质量效益转变、从依靠外生动力向依靠内生动力转变、从追求市场广度向追求市场深度转变、从依赖低端要素向依赖高端要素转变。

贸易经济;对外贸易;外贸发展方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加入WTO以来,我国外贸以年均超过20%的速度增长,进出口总额翻了两番多,2009年出口规模居世界第一位,进口规模位居世界第二。但高速增长背景下,我们走的是“高消耗、高投入、低收益”的发展模式。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外贸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金融危机使得我国长久以来外贸高速增长背后存在的结构问题和增长方式问题等日益突显,必须考虑尽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问题。

一、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紧迫性

(一)贸易条件日益恶化

贸易条件是指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之比,它是用来衡量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出口相对于进口的盈利能力和贸易利益的指标。在全球化背景下,美国主导的全球经济循环形成了资源国、生产国和消费国的分工。作为全世界最大的生产国,我国的地位是异常脆弱的:进口受制于资源国,而出口又受制于消费国。在这种两头都受制于人的情况下,已经出现了“中国买什么,什么就贵;卖什么,什么就便宜”的现象。显然,在这种贸易条件下,我国的外贸发展是难以为继的。

(二)贸易保护主义日趋严重

保护主义并非国际关系中的新现象。历史上,经济形势恶化一向是滋生保护主义的温床。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衰退,各国经济普遍低迷,全球正在酝酿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浪潮。由于同质产品的低价格竞争力优势以及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美国期望将其国内经济衰退的一部分转嫁给我国,印度又在寻找一切可以挑战我国的机会,等等,我国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重灾区”。随着贸易保护主义变本加厉,我国涉及反倾销调查的出口产品、出口企业可能会越来越多。为应对贸易保护主义,我国的外贸发展方式也必须主动转变。

(三)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

在理论上,经济发展方式决定外贸发展方式,外贸发展方式要适应经济发展方式;同时,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又有先导促进作用。当前,我国外贸存在一些不适应国民经济发展要求的地方,归结起来主要为“三高三低”:一是外贸对东部发达地区发展贡献度高,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发展贡献度低,东部十省市的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超过90%;二是外贸对二次产业发展贡献度高,对一、三次产业发展贡献度低,工业制成品出口占我国总出口的比重超过80%;三是外贸对有形要素投入依赖程度高,对无形要素投入依赖程度低,国际竞争力主要依赖资源、能源、土地、环境、劳动力等有形要素投入,科技、管理、创新等无形要素投入不够。因此,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必须要作适应性转变。

二、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途径

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以外贸增长目标导向转变为先导,以外贸经营主体的多元化、外贸产品和服务的多样化和高级化、外贸地区结构的优化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基本导向,以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为重点,以政府完善灵活的外贸政策体系为保障,实行整体协调联动,这样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一)从规模速度向质量效益转变

未来一段时期,对外贸易在保持合理增长速度的同时,应把着力点转移到实现外贸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上。

经济效益方面,要充分利用规模优势,提升经济比较效益。对具有较大竞争优势的产品、易引发贸易摩擦的产品,加强政策导向和行业协调,引导企业进出口行为,增强定价主动权。社会效益方面,要适时调整企业资源使用成本、环境成本、劳动力成本,强化企业社会责任,使出口产业的资本收益与劳动收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更加协调。生态效益方面,要注意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改变以往盲目追求出口规模和速度的观念,大力发展知识经济出口和服务经济出口,减少贸易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二)从外生动力向内生动力转变

过去主要依靠外部资本、外部产业投入来拉动外贸发展,现在必须大力培育内生主体和产业,降低对外贸易增长的外部依赖程度。

首先,要鼓励和培育民营企业开展对外贸易。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贸易经营权逐步放开,民营企业对外贸易呈现快速发展的强劲势头,其出口占全国总体出口的比重,从2000年的5.9%提高到2009年的28.2%,年均增长高达43.7%,显示出民营企业在对外贸易中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潜力。

其次,要加快培育战略型、领军型产业,特别是低碳、绿色型出口产业。具有内在增长机制的贸易活动对自然环境需求的无限性与具有内在稳定机制的生态环境对资源供给的有限性是一对矛盾。随着国际贸易活动的强化和环境与资源问题的恶化,人们对环境的关注程度超过对贸易增长的关注。由绿色产品、绿色产品生产技术及相关的服务构成的庞大的“绿色市场”给国际贸易提供了新的机遇。绿色产业成为国际竞争的又一热点,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被誉为朝阳工业。绿色产品与绿色产业能挖掘人类的内在生态需求,更好地满足人类的多层次需求,具有无限的生命力。我国企业应有超前意识并积极参与,争取在庞大的绿色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第三,要建立境外营销网络。鼓励企业通过绿地投资和并购投资等方式到境外建立营销网络,发展直接面向境外消费者的营销模式,掌握营销主动权。

(三)从市场广度向市场深度转型

提高产品的市场深度,是外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第一,通过品牌拓展市场深度。我国出口产品中,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尽管能迅速适应消费者需求,但缺乏市场认同度和市场深度。目前,我国自有品牌商品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不足10%,国内出口企业(外资企业除外)拥有国内注册商标的不到20%,拥有国外注册商标的不到5%。今后要大力支持企业开展品牌国际推广,重点提升传统优势产品的品牌价值。

第二,通过提升质量拓展市场深度。完善对外贸易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注重出口产品质量,在全球消费者心中树立良好的中国制造形象。引导外贸经营方式向规模化、集约化、优质化方向发展,提高外贸的行业集中度和企业集中度。如纺织行业,企业在加工环节具有比较优势,但在高质量面料及服装设计等生产环节尚不具备优势。因此,今后纺织业发展的重点是采用先进技术,提高面料的质量和服装设计水平,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以拓展比较优势。

第三,通过投资拓展市场深度。发挥轻工、纺织、家电等行业的技术、生产优势,结合国外市场特点,鼓励出口企业对外投资设厂,深度开拓当地和周边市场。

(四)从低端要素向高端要素转变

长期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主要依靠劳动力、土地、资源、环境等生产要素的低成本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当前,要加快调整发展模式,逐步扭转过度依靠初级要素的竞争方式。

第一,培育科技竞争新优势。高科技是无形资源。在发达国家,知识在经济增长中所占的比重已达到70%以上,而在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中资本和劳动力投入占72%,技术进步仅占28%。要通过完善贸易、产业、财税、知识产权等政策,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跨越,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通过制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行业标准,积极参与国际各类技术标准的制定,争取国际竞争主动权。

第二,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加工贸易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工贸易出口已占总出口的50%。加工贸易在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上功不可没,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长期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劳动密集度高,技术含量较低;占用土地多,能耗物耗、环境污染问题突出;技术外溢作用不明显。政府需通过产业政策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明确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方向,推动加工贸易从组装加工为主的低端向研发、设计、核心器件制造以及物流等中高端方向升级,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从资源密集型向资源节约型转变。

第三,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当前,全球经济发展的重点正在向服务产业转移,服务业国际化的趋势越来越强烈,服务贸易已经成为各国新一轮竞争的焦点。因此,要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把发展服务贸易作为提升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层次的重要抓手,确立服务贸易在新一轮开放中的战略地位。要深度挖掘运输、旅游、建筑等传统优势服务贸易潜力,提高出口效益和附加值;大力扶持通信、保险、金融、商贸流通、软件和信息服务等新型服务出口。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优势,制定劳务输出人才培养规划,培育优势领域国际劳务品牌,同时积极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发展服务外包业务。

[1]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09年秋季)[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2009-10-30.

[2]美国次贷危机让中国出口企业面临更大风险[N].中国经营报,2007-11-25.

[3]陈力平.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商的影响[EB/OL].中国贸易金融网,2008-10-21.

[4]钱军.出口企业应如何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J].中国经济周刊,2008(43).

[5]赵中伟.危机四大影响中企三招应对[N].中国证券报,2008-11-12.

F752.1

A

1673-1999(2011)03-0091-02

王颜红(1979-),女,山东桓台人,中共淄博市委党校(山东淄博255000)经济教研部教师,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

2010-11-11

猜你喜欢
外贸出口贸易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2021年上半年我国机电外贸运行情况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两栖“大拿”跑外贸
70年外贸大事记
贸易统计
一只鹰,卡在春天的出口
数字看重庆2015年前2月外贸
贸易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