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干预

2011-08-15 00:48胡智惠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职业倦怠辅导员职业

胡智惠

(淮阴工学院,江苏淮安 223001)

试论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干预

胡智惠

(淮阴工学院,江苏淮安 223001)

高校辅导员作为教师中一支特殊的队伍,因其特殊的职业要求、巨大的社会责任以及较高的公众期盼,辅导员队伍职业倦怠的现象凸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发展。从辅导员工作特性出发,初步分析了辅导员职业工作特性导致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并对如何干预、缓解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对策进行了讨论和思考。

辅导员;职业倦怠;成因;干预

一、职业倦怠的含义

1974年美国精神分析学家费登伯格首次将职业倦怠使用在心理健康领域,用来特指从事助人职业的工作者由于工作所要求的持续情感付出、由于在与他人相互作用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矛盾、冲突而引起的挫折感的加剧,而最终导致的在情绪、情感、行为方面的身心耗竭状态。

众多研究发现,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助人行业,已经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辅导员职业倦怠可以看作是多元化思想道德意识背景下,面临复杂的工作任务,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产生的一种极端反应,是伴随长期压力体验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

二、高校辅导员产生职业倦怠的成因

(一)社会因素

1.社会期望和评价不平衡

江泽民同志曾强调指出:“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辅导员的人格价值首先体现在思想政治领域,即对青年大学生的政治态度、价值取向和道德品质的导向作用。这是因为大学生正处在价值观念不断改变的特定时期,一些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大学生正处在“第二次社会化过程”之中。一方面,他们的善恶是非道德观念和评判事物的价值观念已经初步形成;另一方面,这些观念往往还是可变的和不确定的,它需要在大学时期进一步自我完善和自我校正,以顺利完成自己的政治社会化和道德社会化。正是这一特定的原因,决定了高校辅导员在其日常管理和思想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念、政治倾向、道德水准等,成为青年学生发展和塑造自我的重要“社会参考系数”,对其成长起着重要作用。

辅导员作为学生的直接管理者,每当出现教育质量下降,学生问题增多,有人便认为都是辅导员教育不好的后果,辅导员内心就会产生较严重的屈辱感和失落感。辅导员会将自己付出的劳动与所得的报酬进行自我纵向比较和与他人横向比较,发现自己的社会地位相对较低,引发了他们对自身职业价值的怀疑。在以教学和科研为中心的高校,普遍存在重视教学科研人员,忽视辅导员等政工人员的现象。思想政治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对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辅导员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不到位,使不少辅导员缺少必要的工作条件和待遇。

2.职业认可度低

由于工作性质和工作职能的关系,辅导员的工作大多繁杂琐碎,使有些辅导员感觉扛着教师的“牌子”干着学生“保姆”的活儿。一些任课老师上课没吸引力,竟然也把学生逃课责任归到辅导员处。由于经常处在繁琐事务中,辅导员做得多,思考得少,而学校又少有机会组织辅导员进行专门的业务培训,从而造成部分辅导员理论水平不高,科研成果较少。相对专业教师积累起来的学术论文、学术成果而言,辅导员的成果只能说是带过了几届学生而已,社会认可度不高,辅导员在事业上难有成就感。

虽然国家出台了各种政策肯定辅导员的重要性,但现实中,一方面有些人瞧不起辅导员,不把辅导员看作教师,认为辅导员工作无足轻重,没有技术含量,很多人都能干得好;另一方面,辅导员自身缺乏对所从事职业的认同感。另外,重视专业教师,瞧不起辅导员的现象很严重,更有甚者认为辅导员是干不了专业才不得不干这一行,从事这一职业如同低人一等,造成辅导员威信较低。现在,尽管肯定了辅导员的重要性,也制定了相应的措施,但在辅导员政策的落实上还存在相当多的问题。

(二)组织因素

1.工作负荷大

辅导员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包括学生的思想引导、学习辅导、生活管理、心理疏导、文体活动组织、班级创建、社会实践开展、学生党团组织建设、就业择业指导等工作。总之,凡是与学生有关的,最先想到的必然是辅导员。辅导员是各个部门工作的具体落实者,只要有哪个部门有任务,辅导员就有更多的任务。只要是与学生相关的事,都是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只要是学生有事,就意味着辅导员要办公。制作表格、申报材料、与学生谈心等,每天的生活都被工作上的事情挤得满满的。而且,按照规定,辅导员必须24小时不关手机,学生出了什么问题,无论是深夜还是清晨辅导员必须第一时间赶到。

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日益多元化,喜欢标新立异,追求个性,思维和行为方面的反叛性强,不循规蹈矩,对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越来越拒斥,学生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同感显著降低,这对辅导员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辅导员工作的难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

2.跨边界角色

跨边界角色的服务提供者,扮演着服务传递的服务人员,在高竞争、高压力的变革氛围中,由于经常处在必须同时满足组织和顾客需求的中间位置,容易感受到角色压力,易产生职业倦怠。

辅导员是典型的跨边界角色,扮演着服务传递的服务人员,辅导员职业是典型的助人职业,同时辅导员接受着管理的部门多、工作涉及面广、面对的学生多,往往使其工作疲于应付,处于被动状态,职业倦怠心理的产生就不可避免了。

(三)个人因素

辅导员职业倦怠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工作者认为其付出与回报之间显著不平衡。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围绕教育对象的政治观点、思想意识、道德觉悟等方面来开展工作,“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了人的培养特别是人的思想道德水准的提高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另一方面是社会对教师职业的高期望,要求教师是高素质的模范公民,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人”,在各方面为学生做出表率;思想政治工作是潜移默化的,是于无声处有声、于无为处有为的工作,学生兴趣、行为、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很难用量化指标体系来考核其效果。这样一来,和高校其他从业人员相比较起来,辅导员赢得组织和舆论的肯定和赞誉的机会少之又少,导致职业期待的落差,即产生自我实现挫败感。

辅导员自身的人格特点也是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由于现在多数辅导员学历水平较高,而且成就动机一般比较高,而研究表明,那些带着较高目标和期望、满怀热情进入职业领域的人更容易体验到职业倦怠。

三、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干预

(一)社会干预

一种职业的社会认同和自我认同感的产生,取决于它的职业声望。辅导员是对学生进行人格培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促进大学生全面成才、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方面负有十分重要的责任。全社会特别是高校,应充分认识辅导员工作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中的特殊作用,共同营造有利环境,真正提高辅导员的职业满意感和工作乐趣感,重视他们的工作,尊重他们的劳动,理解他们的苦衷,解决他们工作中的困惑,减轻过重的工作和心理负荷,并在政策和待遇方面给予适当的倾斜,增强其职业自豪感和职业认同感。

(二)组织干预

明确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及相应的考核指标,以树立辅导员职业化专业的思想,彻底改变辅导员是学生事务“勤杂人员”的观点,制定岗位说明书,划定工作范围,强化工作职责。分清工作主次,把辅导员的工作与其他职能部门的工作进行合理的分工。对辅导员的职能进行重新梳理和划分,逐步建立与辅导员身份相匹配的职责体制和工作制度,实现辅导员从泛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向科学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回归。

(三)个人干预

与“职业倦怠”相对应的概念是“职业成就感”,当工作上取得成就,自身得到满足的时候,职业倦怠也相对变弱。工作对象的多元和复杂、工作绩效的不明显等都会导致辅导员无法得到让自身满足的成就感。除了获得组织的支持外,辅导员个体自身的状态调整非常重要,外因需通过内因起作用。引导辅导员合理分析自我、增强管理规划能力,努力找寻自身的职业成就感,是改善职业倦怠的重要途径。

辅导员要正确地认识和分析自己,不要因为对自己过高的期望而产生职业倦怠。心理学研究证明,自我接受能力强的人将会积极地避免因现实与理想人格之间的差异而造成的内部冲突,并对外部世界持同等接受的态度。因此,辅导员应清楚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所在,正视自己的喜怒哀乐,培养积极的自我意识,不过分渴求外部环境,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自己的努力,在理想和现实中找到最佳结合点。

辅导员要训练较强的规划和管理能力。这种规划能力包括对辅导员的工作、生活、职业生涯的设想等等,辅导员可以尝试设立短期目标和长期奋斗目标等,形成内在推动力。此外,辅导员还要注重训练自己的管理能力,这种管理能力包括时间管理、压力管理、情绪管理,等等。辅导员本身的性格特征、能动性决定了其工作效能的高低,良好的管理能力,切合实际的生涯规划,都会实时地激发辅导员内在的热情,促使辅导员从内心热爱工作,并能积极地应对工作中产生的倦怠。

[1]蓝秀华.教师的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J].教育管理,2003,(05).

[2]王娜,高彩云,李亚宏.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状初探[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8,(03)

[3]林英艳.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成因及其对策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09,(3)

[4]罗涤,姚木远.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状况与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2007(6)

[5]江莉娜.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感的产生原因及对策[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6(4)

[6]张澜,史光达,仇梦欢.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探因及其调适[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9)

[7]郭思,等.职业倦怠的干预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2,27(4)

[8]杨秀玉,杨秀梅.教师职业倦怠解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2,(6)

University Counsellor Occupational Tiredness Causes and Intervention

HU Zhi-hui

(Huaiy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uai'an 223001,China)

Because special professional requirements,hug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higher public hope,job burnout tends to emerge and spread among counsello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t influences the development of counsellors.This paper preliminarily analyzes the causes of counsellors'job burnout,discusses the countermeasures about how to ease job burnout.

counsellor;job burnout;cause;intervention

G645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

A

1671-3974(2011)03-0013-03

2011-05-17

胡智惠:(1980-),女,硕士,淮阴工学院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研究方向:心理卫生。

猜你喜欢
职业倦怠辅导员职业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职业写作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我爱的职业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