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非语言符号在高校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及应用*

2011-08-15 00:49张效利
河南工学院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符号语言语文

张效利

(新乡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6)

1 引言

“非语言符号”,是指不以人工创制的自然语言为语言符号,而是以其他视觉、听觉等符号为信息载体的符号系统。在特定的情况下,非语言符号的作用甚至大于语言符号,它可以把语言符号不能表述的意境精确地表达出来。

教学语言符号的运用技巧通常被视为决定高校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高低的标志性因素,其作用也常常被过分地放大,而与之相对应的非语言符号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却在一定程度上被掩盖或忽略。事实上,非语言符号同样在日常传播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重要性远非语言符号所能替代。例如体育与舞蹈课程的教学就非常典型。美国学者L.伯德惠斯特尔认为,在两个人传播的场合中,通过非语言符号传递社会含义达65%[1]。教育家艾伯特·梅热比更是提出这样的公式,即“沟通双方互相理解=语调(38%)+表情(55%)+语言(7%)”,以此表示非语言符号的作用。如果把公式中的“语调”和“表情”均视为非语言符号,那么这个公式反映出的人际传播活动中非语言符号所能传递的信息显然大于语言信号。[2]因此,在高校语文教学活动中,以良好语言符号为基础,正确、恰当和充分地使用非语言符号,是取得良好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2 非语言符号在高校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及应用

2.1 有效地延伸语言符号

非语言符号是语言符号的延伸。通常,高校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认为大学的教学对象理解能力强于中学学生,有意无意地弱化了非语言符号的运用。事实上,高校语文教材无论是从结构还是从内容上都要比中学语文教材专业、复杂得多,仅凭语言符号实施教学,很难完成知识的传授。因此,借助于自身和外界的非语言符号配合语言符号完成知识传授,显得尤为重要。相对于语言符号而言,非语言符号的突出特点是通过自身功能把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把知识点具体化,使教学过程更为直观、简洁和形象。在语文教材中,比较常见的非语言符号是配合教材内容安排的一些精美插图、一些诗歌也配有相对应的画作。这些插图和画作既是对教材内容的诠释,也是为求知者学习语言文化和愉悦身心提供一个更为浅近、直观的窗口,有助于增进求知者的学习兴趣,方便教学过程的实施。以新华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为例,全书插图近110幅,这些插图多为作者画像,但也有不少表现祖国壮美河山和重要的历史故事的内容,在方寸间展现人类文化历史长河中的曼妙华章,无形中拉伸和延展着学习者的理解空间,对这些符号的思索和想象又反过来帮助学习者理解课文的文字符号。非语言符号还被广泛地运用在多层次语文教学中,如在写作课教学上,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写景状物、揣摩意境和阐明事理,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大多数情况下,非语言符号有着语言符号无法替代的作用。在面对丰富多彩的自然世界及人们极其细腻的情感活动时,语言符号虽然可以通过特定的方式清晰地表达思想,但却不能完全替代感觉。这是因为人的感觉和语言符号间并不存在绝对的对应关系,人们感知客观事物然后借助语言符号这个载体表现出来,这个过程中会使语言符号的表达缺陷由隐性转为显性,这就是所谓的可以“意会”而不可以“言传”。非语言符号恰恰可以承担起“言传”的职能,化解语言符号在表达时的描摹障碍,解决语言符号在描画事物、表达感觉上的不足[3]。据说一位教师在讲授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秋声赋》中“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时,无论如何也无法让学生理解“衔枚疾走”的含义,这位同行随即口叼粉笔,绕教室狂奔,以求使学生明白。尽管这则笑料的真伪无从考证,而且有一定的“戏说”成分,但以肢体语言这种非语言符号的形式辅助教学却有效地降低了知识难度,有着较高的实践价值。

2.2 搭建师生情感沟通的桥梁,强化教学效果

师生间沟通的质量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大要素之一,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使沟通、交流变得更加顺畅,传播的效率也会大大提高。在高校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学材料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艺术价值、思想价值和教育价值。教师讲授和分析作品的过程是使学生接受熏陶和教育的过程,也是形成共同归属感,使主客体共同感受和体验的过程。教师的情所系、情所动和情所向,都要和学生的思想、意识紧密地连在一起,形成共振和共鸣。非语言符号在其中充当了重要的介质,教师可以利用它向学生传递历史文化的精髓,共同享受人类文化的盛宴,形成师生心理上的高度认同,这是教材语言符号本身所不具备的。

用非语言符号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重要的是消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这种距离感既包括心理上的,也包括空间上的。英国远程大学曾进行过调查,在学生用于自学的所有教学资料全部相同的情况下,很多学生还是愿意在固定时间内通过可视媒体学习而不愿意自学。说到原因,很多学生认为自学是在没有教师神态、表情和举止等非语言符号的条件下获得知识,缺乏现实感和真实感,增加了师生间的空间距离,参与方式单调且无法形成互动,无法感受积极交流的氛围。由此可见,非语言符号可以更好地调节师生情感,形成水乳交融的教学氛围,增进师生沟通,提高教学效果。

2.3 驾驭教学过程,优化课堂秩序

驾驭教学进程和教学活动,适时调整和优化课堂秩序,确保教学工作在设计的范围内实施,是语文教师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要求。大学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排除传播的不利因素,形成有利于教学的环境氛围。以古汉语课堂教学为例,教师首先要考虑古今语言存在的差距给学生接受知识带来的困难,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知识点的分析,随时体察学生流露出来的各种非语言符号,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增强沟通交流的针对性,促进师生互动。例如从学生稍纵即逝的困惑眼神、倦怠的肢体动作中发现没有讲清讲透的知识点,再施以反复启发、分析、答疑等,最终促成教学难点的解决。仍以古汉语教学为例,许多大学语文教材中都选录了李白《行路难》一诗。诗中因涉及“垂钓碧溪”、“梦日边”等典故,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难度,如果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出现眼神迷惑、皱眉、挠头、东张西望或昏昏欲睡等体态信号,表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典故的分析不够透彻。依据这些信息,教师应及时查找原因并对教学方式进行修正和调整。在准确接收来自教学对象非语言符号的同时,教师也要增强熟练运用非语言符号向学生释放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知教师通过肢体、表情、眼神等发出的鼓励、肯定、赞许和制止等非语言符号,以有效地调节和控制教学过程。如分析文学作品时,教师用点头、微笑鼓励学生发表见解,以威严的目光和短暂的沉默使课堂肃静等,都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干预。

语文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有效调节与控制,取决于教师对非语言符号的敏感度。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往往依据个体感受伴随大量非语言符号的表露,这种非语言符号的表露可能是一闪而过或转瞬即逝,稍不留意就会错过。因此教师应有高度的感知力,敏锐的观察力,能够随时从学生的眼神、动作、体态、表情等非语言符号中提取真实可靠的信息,洞察和了解学生的心态、注意力集中度等,检验教学效果。实践表明,用非语言符号调控、优化语文教学过程,既维护了教学环节的连贯性,也不会打乱学生思维的延续性,显得和谐自然、浑然天成。

3 非语言符号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3.1 辩证地认识和处理非语言符号与语言符号的关系

非语言符号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决定了它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可替代性,“艾伯特·梅热比公式”也证明了这一点。但是,“艾伯特·梅热比公式”同时也说明,和语言符号传递信息的功能相比,尽管非语言符号在特定的条件下不需要依赖语言符号,但其传播意义的范围却仍然是有限的,而且传播的主题越抽象,非语言符号表达就越困难。正因如此,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遵循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基本规律,理性看待非语言符号的作用,决不能把非语言符号当成解决语文教学过程中所有问题的灵丹妙药。在充分使用语言符号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辅以非语言符号,互为补充,各得其所,才能促成教学任务的达成并取得更好的效果。

3.2 教师的课堂形象影响非语言符号的运用效果

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在一定意义上是非语言符号的主体,随着教学任务的实施引导、控制符号信息的变换。要使非语言符号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教师的良好形象至关重要。[4]同是一种非语言符号,一个风度翩翩、干练利落、充满活力的教师与一个衣履不整、蓬头垢面、萎靡不振的教师,产生的效果会截然不同。这是因为尽管教师的外在形象与教学能力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但其教学形象作为学生关注的要素无时不在发挥着潜在的影响。事实证明,一次成功的语文课教学决不单单取决于施教者对经典名著和语文知识的如数家珍和倒背如流。长久以来,语文教师的形象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不断演化,从披长衫、戴近视眼镜、满口“之乎者也”的传统形象,到学贯中西、满腹经纶的现代形象,时代赋予了这个职业独特的印记。在一些人看来,语文教师的渊博知识是教学的决定性因素,生活中稍有不修边幅也无可厚非。但是,语文教师作为传播语言文化的使者,其良好理性的师态形象,简洁明快的着装风格,严谨干练的处事态度,健康卫生的生活习惯,都和非语言符号在教学中作用的发挥相关联。

4 结语

在高校语文教学课堂上,非语言符号教学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恰到好处地使用不仅可以给学生很直观的印象,使学生形象、深入地理解教学内容,还能对语言讲授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使语文教学变得更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同其他课程的教学过程一样,把握好语言符号教学与非语言符号教学之间的“度”是上好大学语文课的关键,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使其完美地结合成一个有机整体,语文教学的魅力才能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1]施拉姆·波特著,陈亮等译.传播学概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4.75.

[2]陈祥龙,陈祥凤.非语言符号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10(83).

[3]张雁,宇平安.浅谈非语言符号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75).

[4]牟翠丽.论教师的非语言艺术与魅力课堂建设[J].文教资料2009,1(131 -132).

猜你喜欢
符号语言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学符号,比多少
语言是刀
“+”“-”符号的由来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变符号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我有我语言
图的有效符号边控制数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