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对策探析——以温州大学瓯江学院为例

2011-08-15 00:47
河北职业教育 2011年8期
关键词:瓯江学时应用型

陈 婷

(温州大学瓯江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

一、引 言

尽管受经济危机的影响,自2009年以来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所下滑,但温州作为我国沿海开放城市,其出口贡献率仍达到34%,超过1/3,而且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好转,有逐步提高的趋势。温州对外贸易的蓬勃发展,必然引起外贸企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然而从温州外贸企业反馈的信息看,瓯江学院每年150多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毕业生却很难胜任外贸企业的工作,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教学计划沿袭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框架,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实践教学学时偏少且流于形式等原因。瓯江学院作为温州地区培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能否培养出适合温州外贸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对温州地区外贸、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从瓯江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入手,针对瓯江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对策性建议。

二、瓯江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状

温州大学瓯江学院,2004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正式成为独立学院。自瓯江学院成立时起,就开办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2011年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数716人,其中毕业生人数185人,就业率达98%以上。该专业秉承瓯江学院“厚培德本、深浚智源、学成致用”的育人理念,根据企业岗位需求调查、毕业生跟踪调查及新生素质调查分析,优化培养方案,着力培养系统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基本知识与技能,熟悉国际经济与贸易规则和惯例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能够在相关的部门从事贸易实际业务和贸易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在课程设置上,主要依据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的要求制定。开设主要课程包括: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计量经济学、经济法、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经济合作、国际营销学、国际经贸函电、国际商法等。公共基础课主要包括“两课”、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高等数学、大学体育等。一般安排在大学第一至第二学年内完成。这些课程依据“宽口径、厚基础”原则在各专业间打通,采取统一教学的方法。公共基础课程一般占总学时的29.52%。学科基础课主要包括: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财政学、统计学、会计学、经济法等。一般安排在大学第二至第三学年内完成,其目的是让学生在修完公共基础课程的基础上,为进入专业课程学习打好基础。学科基础课程一般占总学时的18.73%。专业课程包括专业核心课和专业选修课两类,一般安排在大学第三至第四学年完成。专业核心课主要包括: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国际经济与贸易实务、初级经贸英语、国际金融、国际经济与贸易单证、国际经贸函电、国际结算等课程。其目的是为了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以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专业选修课主要包括: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世界经济概论、公共关系学、现代企业管理学、税法、管理心理学、经济数据分析、国际服务贸易、企业战略管理、期货与期权、财务管理、国际商务、生产运营管理、国际商务礼仪、计量经济学、国际投资学、国际商务谈判(双语)、市场调研与预测等。其目的是根据学生自身条件和兴趣,在修满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上,选择一定数量与国贸专业密切相关的若干课程,来拓展学生的新知识、新热点和新动态,提升学生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专业核心课程一般占总学时的11.75%,专业选修课程一般占总学时的26.67%。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包括:生涯发展与体验教育(实践)、军训、ERP沙盘综合实验、进出口业务模拟实验、专业见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一般集中安排在大学第三至第四学年并贯穿整个大学四年的全过程。其目的是通过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理论与实际、知识与能力相交融、动手与动脑相协调的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教学环节一般占总学时的13.33%。

三、瓯江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办学特色需要更加鲜明、突出

瓯江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几乎和国内所有各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一样按同样的教学模式、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时、同样的教学手段、同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办学特色不鲜明,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专业操作能力差,很难适应外贸企业的需要。虽然开设了大学英语、初中级经贸英语、国际经贸函电、国际商务谈判(双语)等课程,共计536学时,但大多数毕业生既听不懂也不会说;虽然开设了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经济与贸易单证、国际经贸函电、国际结算、国际金融、进出口业务模拟实验等理论与实践课程,但大多数毕业生不会做业务,导致外贸企业即便招聘了我们的毕业生也要进行培训。办学特色鲜明与否还体现在课程建设上,应该说课程特色是办学特色的基础。而瓯江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没有自己的教材体系,少有自编教材,精品课程也较少。

2.“双师型”教师队伍较为匮乏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实务性操作很强的专业,要求教师既具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理论水平,又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但瓯江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现有教师16名,只有2名教师是“双师型”的,占12.5%,其余87.5%的教师是从大学毕业的研究生、博士生,他们理论功底很深,但由于没有外贸企业实务操作经历和工作经验,所以实践教学较弱。这样的教师队伍较难培养出适应外贸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而具有进出口业务实际操作经验的人员多来源于外贸企业的第一线,这些人员普遍不具有高校所要求的高学历。因此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面临两难的困境,亟待解决。

3.实践教学力度不够

瓯江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而不是研究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强化实践教学,但瓯江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力度不够:一是教学计划中理论学时偏多,实践学时偏少,实践学时仅占13.33%左右。实践学时偏少,学生实践的时间和强度不够,得不到“身临其境”的动手操作实践机会,只能“纸上谈兵”,教学效果不理想,实践能力的培养必然落空;二是实验室建设和实习基地建设不完善。瓯江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验室、实训场地,处于一种初始的状况,软件陈旧,不利于老师及时传授新的知识和帮助学生解决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实习基地是学校联系社会与企业的桥梁,瓯江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虽然积极拓展校外实习基地,但由于学生数量太多,校外实习基地显得微不足道。此外,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不配套、没有配套的实训教材、产学研结合差等,这些实践教学基本条件的欠缺都使得实践教学很难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

四、瓯江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对策

1.彰显办学特色,构建“平台+模块”的办学模式和“英语+考证+操作能力”的教学体系

“平台+模块”的办学模式中的平台课程包括公共基础平台和专业基础平台,侧重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公共基础平台课主要包括“两课”、英语、数学、计算机、体育等;专业基础平台课包括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所必须掌握的公共基础课程。“平台+模块”的办学模式中的模块课程是指除专业课外,再分成若干个专业模块,如国际经济与贸易业务操作模块、报关员和单证员模块等,供选修,学生至少选修一个模块。侧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在保证专业模块必备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拓展与延伸,强调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

构建“英语+考证+操作能力”的教学体系,就是在平台课中,增加英语听说学时,减少英语精读、写作的学时,加大英语外教引进力度,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在模块课中,增加业务员、报关员和单证员的培训课程和学时,压缩专业基础课学时,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

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应主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建设思路。请进来就是学院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色有针对性地邀请一些实际工作部门富有经验的业务骨干担任客座教师,并按学院的操作规程和教学规律进教室给学生授课;走出去就是学院有目的、有计划地派一部分年轻教师到实际工作部门全职实践、实习和培训,并对其实践效果进行考核评价。通过各种途径,使广大教师能够了解现代市场人才需求的发展趋势,同时锻炼他们解决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建设好独具特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3.强化实践教学,构建“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按照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特点与目标的要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的学生应更具有很强的应用能力。能力一部分可以由知识转化而来,但是更主要的是通过实践教学加以培养。瓯江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师要把“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观念转移到“实践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的轨道上来,减少理论课学时,增加实践课学时,理论课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教师应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实践教学的建设和研究中。构建单项训练和综合实训相结合、基地实训和在岗实习相结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与专业考证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为此,要加强实验室建设和实习基地建设。学院要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合理进行对实验室的规划与建设,加强管理,促进实验室资源整合和共享,提高实验室设备利用率。还要通过校企联合、校产联合或称之为产、学、研结合的方式,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4.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变“以教师讲授为核心”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把创新教育渗透于各个教学过程,引导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为学生个性发展创造条件。为此,瓯江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师要灵活运用符合学生群体的能力和知识特征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实行按就业取向和学习基础分类教学,鼓励案例教学、模拟训练教学和双语教学。针对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组织一些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到外贸企业参观学习,实际体验国际经济与贸易的操作流程,邀请各部门的专家结合实际定期开设讲座,讲授国际经济与贸易的最新进展和具体运用。使学生及时了解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动态和实际操作步骤,扩大知识面,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教学手段方面,学院应不断增加经费投入,更新教学设备,引进现代化教学软件。鼓励使用电子教案、多媒体CAI课件和“双语”教学等先进手段,增大课堂教学信息量,为学生留出更多时间消化和吸收。

5.构建适合瓯江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材体系

瓯江学院作为温州大学的二级独立学院,最独特的地方就在于“独立”二字,可以不选用教育部指定教材或优秀教材,那些教材更适用一本、二本,应根据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要求,构建适合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材体系,在内容上渗透实践教学,为教学计划的调整和改革腾出更多的空间。

[1]张省,王丽娟,孙长勇.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社会工作(下半月理论版),2008,(12):58-60.

[2]张军.构建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管理科学文摘,2008,(5):100.

[3]刘欣苗.《数据结构》教学方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8):38-41.

[4]金文.仿真实训系统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8):27-29.

[5]王晓云.浅淡中职旅游专业的实践教学[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8):34-37.

[6]朱柏清.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28-31.

猜你喜欢
瓯江学时应用型
A new species of the gudgeon genus Microphysogobio Mori, 1934 (Cypriniformes: Cyprinidae) from Zhejiang Province, China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学时压缩下有机化学教学方法探讨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温州瓯江北口大桥绿色公路创建实践
《瓯江丛韵》在浙首发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