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博上海市社会工作职业发展的思考

2011-08-15 00:47路梦瑶姚静洁
河北职业教育 2011年8期
关键词:社会工作者职业化社工

路梦瑶 姚静洁

(华东政法大学,上海 200042)

世博会是向世界展示上海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窗口,是扩大中外科技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也为上海商业、商务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性机遇,为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发展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给我国的社会工作研究和实践提出了巨大挑战。本文拟对后世博上海市社会工作职业发展现状、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上海市社会工作职业发展现状

1997年,上海市成立了全国第一家专业社工组织——乐群社工服务社,它是以专业社工注册的公益性、非营利性民间服务机构,是全面推进社会工作,尝试制度创新的产物。2003年,上海市举办了中国内地首次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考试,截至2006年,上海市社会工作首个专业委员会——青少年委员会也正式成立,并开通了“上海社工网”,创办了《上海社工》会刊,为全市社工管理和交流提供了信息平台。2009年底,上海市已有7600多人活跃在社会工作岗位上,初步构建起社会工作职业框架体系。

与此同时,上海市相继出台了《上海市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认证暂行办法》、《上海市社会工作师(助理)注册管理试行办法》、《上海市注册社会工作者继续教育暂行办法》、《注册社会工作者守则》和《关于在本市民政系统及相关机构配置注册社会工作者的意见》等文件,建立了职业社会工作者资格认证、注册管理、从业规范和继续教育等一系列制度,形成上海市社会工作职业化、专业化的制度保障体系。上海市从一开始就进行了职业资格、岗位培训、继续教育和岗位设置、待遇保障等一系列职业化制度设计,打造出了实实在在的社会工作职业,从而实现了社会管理和服务方式的创新。目前,正在项目开发、岗位落实、薪酬设计、财力和政策支持等方面加大力度,以进一步营造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的良好氛围和政策保障。

目前,浦东新区、卢湾区、普陀区都成立了社会工作者协会,建立了大量的福利院、敬老院、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等服务类机构。在社区建设、为老人服务、残疾人服务、儿童家庭寄养、流浪救助、困难家庭救助等多方面引入了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开展社会工作。以普陀区为例,全区建立了11个经常性捐助接收点、10个爱心慈善超市、22所养老机构、100个老年活动室、20多个群众健身点,已有在册义工4000多人。

二、后世博上海社会工作职业化面临的困境

后世博上海的经济快速发展,对社会工作者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社会工作职业的发展也面临着较大的困境,主要体现在政府和民间机构要重用专业的社会工作人才,社会工作人员本身要拥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专业能力上。目前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员大致可以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专业社会工作者,包括居委会、福利院、老年公寓等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他们都在基层社区直接从事家庭、老年、矫治、医疗、康复等社会工作,并以此为职业。但职业化不等于专业化,其中的大部分人员未经过社会工作的专业教育和培训,虽然他们是专业社会工作者的主体,但是专业知识的缺乏与经济快速增长对社工的需求之间形成了瓶颈。

第二种是兼职社会工作者,他们分布在政府民政部门及工会、妇联、青年团等不同组织与机构,从事行政、督导、咨询和研究等工作,并承担社会工作的规划、组织和协调,社会工作只是其工作职责的一部分,他们主要还是政府行政行为的某些计划的延伸,其知识和工作能力多半不是来自于社会工作的专业培训和专业实践。因此,他们的职业化发展受到了局限,也从某种角度上,将社会工作与民政管理工作混为一体,阻碍了社会工作职业的有效发展。

第三种是志愿者,包括参与互助性的活动和助人活动的社区居民(居委会)、存职职工、在读学生等,其主要工作是义务性的老年保护、病人护理、诊治咨询等,这类人员人数多、专业分布广、年龄跨度大,志愿者爱心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较强,但大多未经过社会工作的专业培训、缺乏专业训练、服务随意性大,因此,他们的社会工作职业发展受到了限制。

三、后世博上海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策略

1.建立完善的社会工作管理服务组织架构

按照社会工作的发展需求,上海市要从行政管理、行业自律和专业支持等方面加强社会工作的管理机构建设。特别是“社会工作教育培训制度”、“社会工作者评价制度”和“社会工作者使用制度”要进一步完善,以推进全市社会工作政策的制定、拓展社会工作实务的深度和广度、提高社会工作的认知度,探索成立相关的管理机构和服务功能。如:禁毒办、社区矫正工作办公室、社区青少年事务办公室、社会救助站、社会福利、优抚安置、民间组织、婚姻服务。建立培育社会工作者的行业管理机构,利用在浦东新区、卢湾区、普陀区成立的社会工作者协会实行行业化自主管理,优化社工队伍的年龄、专业结构。

2.开展专业化培训

依托上海市各高校、科研单位社工培训机构开展专业化培训,特别是依托上海市社会工作培训中心,开展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的普及培训、职业资格的考前培训和注册社工的继续教育等工作。将社会工作纳入民政系统的教育培训体系,突出实务能力和案例模拟,积极打造品牌课程。将社工培训中心积极打造成社会工作培训方面的专业机构,凸显民政系统在社会工作发展方面的地位和作用。

3.加强组织环境方面的建设

在上海市的城市社区中,城市社区的社区工作主要是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的工作,虽然其行政性质尚未完全改变,但这类组织同样可以成为社区社会工作重要的组织部分,关键在于加快“街居组织”职能的转变,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将部分社会福利职能分离出来交由社会层面运行,真正做到“政社分开”,把社区的社会成员与社会资源组织起来,动员并利用社会组织网络,将社会力量发动起来,共同促进社区福利服务的发展。社会工作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要使社会工作作为一种职业获得城市社区中各方的认可,应当在社区中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组织和动员,特别是通过普及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不断强化社区基层组织和社区居民对社会工作的认同。

4.建立人才培养体系

要建立专业培训和知识普及有机结合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体系,加强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制定社会工作培训质量评估指标体系。要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人才评价制度,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职业化管理。要加快制定社会工作岗位开发设置政策措施,建立社会工作人才和志愿者队伍的联动机制,制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措施,保障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

四、结 语

由于上海市的社会工作体系是在较短时期内形成的,还处于发展完善的过程当中,整个社会工作的职业化进程也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后世博时代社会工作的职业化进程必将会突飞猛进地发展。我们要认真研究、审视社会工作职业化所处的特殊环境,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制定符合实际的政策措施,为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

[1]贺立平.论我国社会工作的职业化[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2]韩继园.职业资格推动社会工作职业化、专业化[J].中国人才,2003,(6).

[3]李立文,余冲,戴利朝.社会转型期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的现实困境及应对策略[J].社会工作(下半月)(理论),2007,(12).

[4]王正中.社会工作教育面临的职业化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5,(33).

[5]李迎生.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的推进策略分析[J].社会科学研究,2008,(5).

猜你喜欢
社会工作者职业化社工
青春社工
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与组织认同对职业流动影响的研究——基于对广州市社会工作者的调查
论我国人口促进社会工作者核心能力的培育
关于完善军代表职业化制度的思考
社会服务机构中社会工作者激励因素研究
社工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
职业化建设解决村官带头乏力问题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中国篮球职业化发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