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材的非致学性剖析

2011-08-15 00:47
河北职业教育 2011年8期
关键词:英语教材交际价值观

肖 宇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1)

一、引 言

许多专家和学者一直以来致力于外语教学改革的研究。国内外对于外语教学的研究很多,但视角不一,有的着眼于外语教学方法的研究,有的着眼于外语课程改革的研究,有的着眼于外语教学现状的研究,还有的着眼于大学英语教材的研究。但几乎很少有文章从非致学性这一角度剖析大学英语教材。

二、致学与非致学性

(一)致学

“致学”一词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由国际标准对教育的界定引出:教育、致学、学习三个主要的关键词,并给它们下定义。对于教育的界定包括交流、持续、学习。这里所讲的致学是指通过学习在行为、信息、知识、理解、态度、价值观以及技能等方面得到提高改善。并且在国际标准“教育”的界定中,还对交流、持续、组织、学习分别做出了解释。其中交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进行的交流,这种交流包括信息、知识、观念、策略等方面的交流,这种交流可以包括语言、非语言、直接的也就是面对面的交流;或是间接的、远程的或是通过各种渠道或媒体进行的交流。这里所讲的学习,其实就是致学,在任何行为、信息、知识、理解、态度、价值、技能等方面得到提高和改善的都称之为“致学”。

(二)非致学性

所谓非致学性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行为、信息、知识、理解、态度、价值观以及技能等方面没有能够得到提高改善。仅仅是为了教授一门课程,按照已定的教学计划,机械地、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任务,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并没有在行为、信息、知识、理解、态度、价值观以及技能等方面得到提高改善。

三、大学英语教材非致学性研究

在课堂教学中,教材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工具,也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信息的来源。教材体现了教学大纲的基本思想,并通过教师依据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体现出来。因此,教材在英语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今大学英语教材日益增多,面对种类繁多各有特色的教材,笔者抽取几种有代表性、使用较为普遍的大学英语教材作为研究对象,并且从大学英语教材非致学性的角度进行分析,发现如下问题。

(一)空心课文:不增加信息和知识

空心课文即仅具有课文的形式,不具有课文应然内容,也就是说,不建立在特定知识体系上,不以特定知识体系为组织构架,不以传递与重构特定知识体系为指归。知识体系包括至少三大应然要素。

第一要素是知识。知识分为三类:事实知识、理论知识、方法知识。知识通常以概念、判断、推理、假说、预见等思维形式和范畴体系表现自身的存在,未升华为人类认识成果结晶的经验、技艺与感觉等不是知识。不以知识为应然内容的课文,是空心课文。

第二要素是体系。体系(system),亦称系统(system),必须具备至少三个条件:包括多种事物或多个部分;多种事物或多个部分相互关联;是一个复合整体。单一的知识点,如单一的概念、判断、推理与假说等不构成体系;多种不相关联的知识点,如不相关联的概念、判断、推理与假说等汇编在一起也不构成体系;多个知识点虽然相关联,但不构成复合整体,也不是体系。以单一知识点、不相关联的知识点汇编,不构成复合整体的不完整知识为内容的课程,都是空心课文。

第三要素是学科属性。知识形成体系,便成为学科,可以说,知识体系往往是学科,即往往具备学科属性。没有学科作为体制保障,任何知识体系都无法取得合理定位,无法得到理解、传递、强化、推进与发展。不以学科为应然内容的课文,是空心课文。

空心课文是一种纯语言化的教材模式,为了教授语言而选取一些没有任何实质内容的文章作为教材。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知识的载体,脱离文化与知识,语言便是空洞语言。语言是交际工具,交际是信息传递,包括知识传递等,不传递信息的交际是空洞交际。空洞语言与空洞交际,只能抽空与伤害语言能力与语言交际能力。空心课文分裂语言与文化、语言与知识、语言交际与知识传递,使语言教与学沉沦为空洞语言与空洞交际,使学习者既无法习得语言能力与语言交际能力,又无法学习到知识。例如,在课文中出现的生词,课文又没有对生词进行进一步的解释说明,学生只能死记这单词,然而学生对于与之相关的科学知识却不知道。

(二)负面的价值取向:歪曲人生观和价值观

大学英语教材的负面价值取向,主要表现在歪曲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受社会化和个体心理、知识水平两方面的影响。不同的文化背景会使人们形成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大学英语教材课文选材,除了一些科普性的文章外,很少有反映励志类的文章,大多数文章反映了西方社会的阴暗面;西方人对于人生目的、意义以及对人生的态度,尤其是反应美国人那些自由散漫的生活作风、嬉皮士的生活态度的文章,学生是否会不由自主地效仿呢?

通过抽样调查的方法,对《新编实用英语》、《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以及《新视野大学英语教程》(全国高职高专英语教材)等大学英语教材的课文内容进行了分析,由于教材大多以反应西方社会的人文、科技文章为主,因此这中间就不乏有宣扬西方价值观的文章,其中表现西方人负面的价值、信念、主张和态度等价值观范畴的文章很多。这种负面价值观,在一门课程中被反复强化,极容易被中国学生接受并转化为价值准则,而一旦这种负面价值取向被中国学生接受并转化为价值准则,必然会在中国学生思想中引发价值观冲突,甚至会导致中国文化价值观被挤出的结局。没有本民族价值取向的人,是价值取向上的外族人;没有本国价值取向的人,是价值取向上的外国人。中国的高等教育,目标显然不是培养精神上的外族人与外国人。下面选取了大学英语教材中表现负面价值取向的几个典型实例。

1.“以个人主义”为中心的利己主义价值观。西方人是一个“以个人主义”为中心、以平行关系为价值取向的社会。他们认为人先是个体,其次才是群体,因而个体价值高于群体价值。个人权利、个人解放、个人成就、个人领域和个人隐私都被当作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在以个人主义为基础的文化价值观的社会里,在交际中表现出强烈的功利色彩。人们追求眼前的个人利益,着眼于眼前,强调个人利益是惟一现实的利益,并以此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在这种强烈的功利主义价值观的驱使下,表现出了强烈的时间观、金钱观和效率观念。例如,在《新编实用英语》第一册第四单元课文A 严守时间和履行诺言(Punctuality and keeping promise)一文中,表现了非常强烈的时间观念。

2.强烈的种族歧视价值观。美国这个号称世界上最民主的国家,成天抨击其他国家的人权问题,而自己国内的种族歧视一直没有消失过,这和其民主有着很大反差。例如在《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册第三单元课文B跨国婚姻中,讲述了两个来自不同种族的年轻人在计划举办婚礼的时候遭到家人的强烈反对,甚至女孩的父亲戴维认为马克是因为想要留在美国而娶他的女儿。

文章充分显示了美国人的种族歧视,他们总有种居高临下的感觉,瞧不起外族人,这当然也包括中国人,在他们看来有很多外族人会想尽一切办法成为美国公民,到美国“淘金”。这就要求我们的大学生在学习这样文章的时候对美国的种族问题有一个清醒认识,不要过分听信美国人鼓吹自己国家是如何的民主,实际上对于类似种族歧视这样的问题时,美国是非常专制和独裁的。

3.反社会、反国家的不满情绪。热爱祖国、热爱社会是每一个公民必须具备的人生观和道德观。西方国家的年轻人对社会、对国家的不满情绪,正是我们所说的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没有一个热爱祖国的爱国之心。《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册第八单元课文B年轻人对人生期望什么,这篇文章通过在美国进行的各种各样调查及民意测验,反映出许多年轻人都表示对国家的不满,没有学习动力,认为自己将要度过一生的地方是一个令人感到不满意的地方。

如果我们的大学生在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批判意识,并且教师在授课时又没有做出正确的引导。那么我们的大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效仿,是否会成为那种无所事事、不知道自己将来的人生目标是什么;没有亲情感,没有自信心、意志力和抗挫折能力的人呢?

(三)非交际化:教授生造及虚构的语言知识

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大学英语教学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大学英语课程是学生获取英语知识和技能的主要方式,而教材是达到和实现上述目的的主要来源和载体。不调查研究真正的语言习惯,只凭逻辑来判断是非,而且那些逻辑推断也往往靠不住。谈到语言习惯,总以过去的大作家的书面语为准,而不以现代大多数人的口语为准。以希腊、拉丁语法为蓝本,没有看到活生生的、不断变化的英语语法。教材中举的例句,都没有从实际出发,而是为了造句而随意编造一个与实际生活毫不相关的句子。我们练习翻译造句的最终目的就是能够达到与外国人进行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向外国人传达中国的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然而,我们当代的大学生很少能够用英语介绍诸如秦始皇兵马俑、清明上河图等。学生英语水平提高的多少和快慢与使用的教材有直接关系。下面举例说明这方面两个突出的表现。

1.表达障碍。学生们从书本上学到的在英美社会出现的词语和表达法不能完全涵盖要表达的中国社会的内容。中国社会不是英语国家的复制,学生在教材中几乎学不到有关本国社会词语和表达法。当他们想要表达这方面的内容时便遇到重重障碍。句子是表达和交流思维的常用单位。一句话中有一个不会的词就等于一个语言链连接不上,更谈不上连句成段。小到一个句子,大到一篇文章,必要信息的缺失和不准确都会造成表达上的不完整和模糊不清,有时还会出现更严重的后果,如学生练英语口语,说到日常生活,谈到菜单,不知道火锅、宫保鸡丁、回锅肉、口味虾、醋溜土豆丝等这些菜用英语怎么说,谈话是无法进行下去的。

2.大量中国式英语。在使用英语时,因受汉语思维方式或文化的影响而生搬硬套、拼造出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具有中国特征的不规范的或畸形的英语,这就是所谓中国式的英语Chinglish。学生在口语、书面练习和使用中国式英语比比皆是,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受母语思维方式和习惯影响,水平所限等等,但由于在课本上几乎接触不到反映中国社会生活的英语词语和正确表达法,课外渠道又不畅通和难以保证,他们便常常想当然套用母语的思维方式和习惯构造英语句子,结果往往是不知所云。当我们弄清原因后又感到啼笑皆非。如一个学生讲她母亲教她如何做人时这样写道:“My mother told me how to do a people.”又比如说“人山人海”英文应该是huge crowds,但说成peoplemountain-people-sea,就是笑话了,这就是中国式的英语了。

四、结 论

我们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对各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的学习,不能只是教授学生纯语言方面的知识。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教材应减少语言信息,增加百科信息。在今天的信息时代,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无疑要以知识的力量吸引学生,以内容激励学生。

在大学英语教材中课文选材,应用正面引导法,注意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交互活动为中心设计教材,注重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

[1]Pearsall,Judy.The New Oxford Dictionary of English[K].Oxford:Clarendon Press,1998.

[2]UNESCO.International Standard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S].ISCED 1997.UNESCO,1997.

[3]郑树棠.新视野大学英语[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4]郑树棠.新视野英语教程[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5]教育部《新编实用英语》教材编写组:新编实用英语[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6]唐建国.大学英语教材中国题材问题初探[J].大学英语(学术版),2005,(4).

[7]范谊.大学英语教材改革的若干问题[J].外语教学,2000,(10).

猜你喜欢
英语教材交际价值观
情景交际
多版本高中英语教材红色文化融入的比较研究
我的价值观
高中英语教材中的中国文化的配置研究及启示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交际羊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
国外优秀英语教材词汇和语法的布局、复现及练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