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经济学视角下武汉市洪山区“蚁族”现象分析

2011-09-28 03:46周健陈梦蝶
关键词:蚁族毕业生大学

周健,陈梦蝶

(1.湖北经济学院经济学系,湖北武汉430205;2.湖北经济学院金融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基于经济学视角下武汉市洪山区“蚁族”现象分析

周健1,陈梦蝶2

(1.湖北经济学院经济学系,湖北武汉430205;2.湖北经济学院金融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蚁族”即为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集群体,去年的全国两会上,大学毕业生“蚁族”现象引起了极大的关注。本文根据对聚集于武汉市洪山区的部分大学毕业生的调查,从经济学的角度,深入剖析武汉市洪山区“蚁族”现象形成的原因,从政府、法律制度、学校和大学生自身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以期能对缓解“蚁族”现象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蚁族;大学生就业;搜寻理论

“蚁族”即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其特征为:高智、弱小、群居。他们从高校毕业后,滞留于大城市,主要从事保险推销、电子器材销售、广告营销、餐饮服务等临时性工作,有的甚至处于失业半失业状态;平均月收入低于2000元,绝大多少没有“三险”和劳动合同;平均年龄集中在22~29岁之间;只有聚居在城乡结合部或近郊农村,形成独特的“聚居村”(“蚁域”)。

一、武汉市洪山区“蚁族”形成的原因探析

(一)政府和社会的视角

1.高校扩招导致大学毕业生供大于求

1999 年,为缓解我国国企改制、市场经济改革带来的严重失业问题,同时也为了提高国民素质,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增长,且考虑到高校有能力接纳扩招的学生,当时平均一个教师仅带7个学生,教育部出台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建议中央扩大招生数量,当年招生人数增加51.32万人,招生总数达159.68万人,增长速度达到史无前例的47.4%,之后2000年的扩招幅度为38.16%,2001年为21.61%,2002年为19.46%,到2010年,中国普通高校本专科生在校人数达到657万人。而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使得市场人才需求减小,这些毕业的大学生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

2.户籍制度限制大学毕业生的流动性

随着国家“三农”投入力度加大,农村在“医疗统筹、养老服务、低保补助、义务教育保障”等方面与城市的差距明显缩小,如国家取消“农业税”后,农民土地享受粮食直补政策,可以拿到一定数量的财政资金补贴,以及其他方方面面的优惠政策,使得图利之人想要将非农户口转为农村户口,因此国家加强了对“非转农”的限制,而对于迫于大城市就业压力的大学毕业生来说,“非转农”的严格限制使得他们无法去农村工作,限制了他们的流动性。

3.我国存在分割的二元劳动力市场使得各地区就业情况不均衡

根据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整个社会的劳动力市场可以进一步分为第一劳动力市场和第二劳动力市场。从地域上看,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可以分为大中城市劳动力市场和小城镇以及农村劳动力市场。生活在大中城市工资较高,劳动条件好,工作岗位较有保障,职业前景较好。相反,小城镇和农村的工资较低,工作条件差,工作具有不稳定性和暂时性。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大部分大学毕业生在选择工作的时候,眼光往往定位于大城市。因此,二元劳动力市场状况使得大部分大学毕业生选择留在大城市,是形成“蚁族”的客观原因之一。

(二)学校视角

从人力资本产权交易的高专用性看,高校教育体制机制与社会需求的差异,是形成“蚁族”的潜在原因。学校在学科的设置上并不是根据本身的学科优势与社会需求进行合理设置,导致专业设置因致力求全而有部分雷同与同类人才的激增;在人才的培养上,没有跳出传统意义上的应试教育培养模式。因而许多大学毕业生即使能够勉强就业,也无法充分发挥本身所学专业的优势,这种人力资本产权优势无处可言,因此他们就业的目的只能是先解决生存问题。另外,现在的社会环境下,企业出于成本考虑会对大学生存在经验歧视,他们希望招收专业对口且有工作经验的毕业生以降低企业成本,而学校评估体制的偏颇使得学生更重视学习成绩的提升,忽略了动手能力和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造成了学校教育的供给和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不对应,大学毕业生无法顺利就业。

(三)大学生自身的视角

1.从工作搜寻理论看,工作搜寻成本使他们长期处于就业与半就业状态

寻找工作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一方面是搜寻工作信息,在招聘网站和招聘会上寻找工作机会,制作简历和投放简历,期间还会有等待的时间成本;另一方面在接到公司的面试通知时,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工作,这里会有一个时间选择成本。根据工作搜寻理论,我们用W(T)表示工作搜寻者期待的工资水平,它是搜索时间T的递增函数,即坠W(T)/坠T酆0,但是由于职业搜寻时间的边际收益递减,搜寻收益的二阶导数小于零,即坠2W(T)/坠T2刍0;用C(T)表示搜寻成本,它是时间的递增函数,即坠C(T)/坠T酆0,并且由于工作搜寻时间的边际成本递增,搜寻成本的二阶导数大于零,即坠2C(T)/坠T2酆0:

在时间T*的位置上做出一条垂直的虚线,我们可以在W和C两条曲线上找到两个点A和B,在A和B两点上所作切线正好是平行的,这说明T*就是寻找工作所花费的最优时间。根据这一理论,大学毕业生为了找到待遇最佳的工作,他必须花费时间搜寻,在搜寻时间达到最优点之前,他继续寻找就是理性行为,这一最佳搜寻时间长度就是他的失业时间长度。而这段时间的长短由个人能力、个人就业观念、工作经验、机遇、家庭背景等因素决定,而“蚁族”往往受到这些因素的制约使得他们的搜寻时间长度过长,搜寻成本过高,因而不得不处于就业和半就业状态。

2.期望过高,加大了“蚁族”失业的风险

“蚁族”中的绝大部分是来自农村或小城镇的学生。他们怀揣着成就一番事业的梦想,从小地方去到大城市,在接受了几年的高等教育之后,自信心也就随之“膨胀”,加之自古以来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是“高定位”,使得这些大学生找工作“高不成低不就”,频繁换工作。

如图所示,S曲线表示大学生供给,D曲线表示市场对大学生的需求。大学生供给和需求决定了大学生的均衡工资为W0,均衡就业量为L0。如果大学生的期望工资为W1,高于市场均衡价格W0,那么市场对大学生的需求量为L1,这就是实际的就业量,而大学生的供给量为L2,显然,大学生供过于求,供过于求的部分即失业的大学生数量,为L2-L1。从图中还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期望工资水平越高,则供求缺口L2-L1越大,失业就会越严重。

二、改善“蚁族”现状的相关对策

通过上述的的角度分析,可以看出形成“蚁族”现象的因素主要有高校教育体制机制与社会需求的差异、法律和制度保障不完善、大学生狭隘的就业观等。为缓解“蚁族”当前的状况,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地方政府应大力实施大学生就业优惠政策,同时加快当地经济建设,吸引人才回乡

地方政府需要对大学毕业生给予一定优惠政策,积极思考如何才能吸纳那些从本地走出去的大学毕业生回地方工作,为地方的经济发展贡献力量。一方面,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和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使他们认识到回地方工作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另一方面,针对大学生户口“非转农”采取适度宽松政策,给他们回乡就业提供户籍制度上的保障。同时,提供一些就业培训项目辅导,让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学以致用,为新农村的建设注入新鲜的血液。其次,拓宽大学生创业贷款渠道,切实让大学生创业得到融资上的帮助。此外,地方政府应加快自身建设步伐,大力招商引资,开发具有发展前景的新型项目,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使大学毕业生愿意转向二、三线城市就业,以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二)加快相关法律的建设步伐,完善相关保障制度的建设

由于社会发展不断变化,许多新的事物不断产生,一些大学生的权益还无法完全纳入到当前的法律体系。由此,应该完善我国目前已经制定的一些相关的法律,如《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等,尤其是要加强监督地方政府执行的力度。针对“蚁族”现象,2010年2月12日,武汉团市委积极响应人保部最近联合教育部向各省市下发一份《关于组织开展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调研的通知》,要求对毕业后低收入大学生聚集群体(“蚁族”)进行摸底,并调研针对该群体进行就业服务的基本情况。改善“蚁族”现象的首要任务是建立社会保障机制,户籍制度的改革。武汉市发放的《人才居住证》,虽然持证者可以享有基本与本市市民同等的相关待遇,但证件只适用于武汉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即光谷)。同时,要扩大社保范围,为低收入人群提供优惠的社会保障,尤其是那些毕业后仍处于失业状态中的毕业生,进而形成大学毕业生“蚁族”就业的长效机制。

(三)合理设置学科专业,加强校企合作,大力推广“产学研“模式

武汉市洪山区现有北港科技工业园、武汉创意产业园和九峰科技工业园三个产业园区,初步形成了以光机电一体化、电子电气、新材料和创意产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因此,一方面,大学毕业生市场需求情况要作为专业设置、招生人数划定的风向标。招生部门不能只按照办学设施和师资力量等基本条件负责招生,要使学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成功对接,专业供需达到均衡条件,避免大量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出现;另一方面,要大力推广“产学研”模式,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的教育形式,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有助于学校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偏好,合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设置学科专业,优化配置资源,制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为企业提供所需的人才。学校、毕业生、企业三位一体,三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最终实现了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

(四)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自我评估,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

大学生应该转变就业观念,改变自己坚守大城市的就业价值观。如今我们大城市飞速发展,但一些二、三线城市乃至基层乡镇及西部地区却因为缺少人才、资源不足,得不到良好的发展。大学生应对自己重新评估,发掘自己的价值,找到真正适合自己发展的城市。只有重新发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才会从回家觉得丢脸的错误心理中解脱出来。可以用五个问题来重新认识:第一,我是谁?面对自己,真实地写出每一个想到的答案,按重要性进行排序;第二,我想做什么?回忆自己真心向往过想干的事,并一一记录下来,认真排序;第三,我会做什么?把确实证明的能力和自认为还可以开发出来的潜能都一一列出来;第四,环境支持或允许我做我们?认真想想自己可能获得什么支持和允许,以重要性排列一下;第五,我的职业与生活规划是什么?职业规划的制定,既要有远大的目标,也要有具体的目标,明确目前该做什么才能达到目标,这样才能进入一种正向循环。

[1]廉思.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村实录[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阳玉平.我国“蚁族”之理性审视[J].社会科学家,2009,(12).

[3]“蚁族”[DB/OL].http://baike.baidu.com/view/2806199.htm?fr=ala0_1_1.

猜你喜欢
蚁族毕业生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大学求学的遗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弱势群体新闻报道的存在问题分析——以“蚁族”为例
最“叛逆”的毕业生
“蚁族现象”的伦理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