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城市公共文化开发构想

2011-09-28 03:46魏振权况喻
关键词:乌鲁木齐建设文化

魏振权,况喻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艺术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2)

乌鲁木齐城市公共文化开发构想

魏振权,况喻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艺术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2)

该文立足现代城市的开发,结合城市公共文化,从文化、工商业多元发展、民族多元文化、文化资源、城市定位、体制建设、文化场馆建设和政策、人才和资金投入多个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乌鲁木齐城市开发的现代多元、可持续和生态文化发展的构想。

乌鲁木齐;城市;公共文化;开发

一、一个城市的文化开发

文化是人类的创造,一直是衡量一个国家、民族的标准。“城市发展与地域的深层文化结构是分不开的。”[1]一个城市只有具有文化积淀,城市才具有发展潜力,积淀本身就是人们对城市的筛选和评判过程,而具备雄厚文化资源在城市现代发展中将作为一个重要的发展后劲,不断发挥其作用。城市要发展,经济的主动性来自于竞争,而文化上的主动性则依靠城市的自觉。

一个城市大开发与发展,其根本上就是关注人居、生活环境和文化渗透与展示。这里指的城市文化主要就是指公共文化。

城市公共文化空间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天然的生态环境,一部分是人文环境。这两部分作为已发生且存在的,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专家齐康认为:“城镇环境设计可以上升为一种文化的设计”。[2]

城市公共建设中的修路、盖楼、种花种树和治水,这只是城市发展的最基本而必要的方面,是人居生活工作的物质环境的基本保障,但从城市发展的深度上说,怎样挖掘城市漫长历史年代积淀的深厚文化传统,塑造城市明确独特而又充满当代文化理念的城市形象,显得日趋重要。上海国际化工商业定位、杭州山川秀丽、苏州的小桥流水人家等,依托的正是这些城市特色鲜明、形态丰富而又深厚的文化资源。

二、城市公共文化的表现形式

当人们在满足吃穿住行的基本需求以后,体验经济和视觉经济便成为人们重要的经济行为,因而对城市空间形态有了更高的文化需要。有研究数据显示,当一个城市的人均收入达到1000美元以上,城市公共文化就已作为一个具体问题,放在了政府和市民的眼前。目前,乌鲁木齐人均GDP已突破1000美元,显然,结合内地经验,城市公共文化建设已经刻不容缓,当然,乌鲁木齐与内地和国际大城市在这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从另外一个层面,城市公共文化的理念和设施的建立,也是市民的权利,必须认真梳理城市的文化脉络,精心加以建设。具体如步行街、游乐场、体育馆、酒吧街、博物馆、主题公园等便成为人们的人文化生活的组成部分。对于城市公共文化开发,本人在此有几点思考提出来,仅供参考。

(一)文化、商业、工业多元发展布局。乌鲁木齐居住着传统的十三个少数民族,生活方式多样性以及交汇地域的多重文化影响,决定了该地文化发展应该和其它硬件发展相联系,通盘考虑,共同发展。也就是说,把工业区、商业区、居住区、公共文化区和游乐区交融在一起,有利于整个城市平台的综合提升。这是一个长远的发展思路,要有科学合理的认识,换句话说,文化点或者文化区域和商业区可以交错在一起,同时发展。

(二)凸现多元的民族文化,适应城市整体开发。乌鲁木齐城市文化发展,不能局限于一个民族或者两三个民族的文化形式,它是一个兼容并包、共同发展的过程,立足原汁原味特色的文化资源挖掘与开发,以旅游为媒介活性剂,搞好城市文化与艺术的建设。

在民风民俗方面,乌鲁木齐是少数民族聚居区,例如:二道桥、山西巷,风情浓郁,风俗地道,风格鲜明,旅游和商贸经济发展潜力巨大,而文化与艺术的展示舞台已搭建完成,需要的是对其精心的策划、宣传和包装。在宗教文化方面,伊斯兰文化资源优势明显,如何充分尊重少数民族文化特点,搞好开发。这种开发处于研究与开发过程之中,尚无定论,因此,主题创意展现,灵活多样的形式,需要广大市民的共同参与。依托上述资源优势,发挥旅游潜力优势,把乌鲁木齐建设成为辐射全疆乃至内地与中亚的艺术、历史和景观等的文化交汇地。民族文化的建设具体到城市的环境设施、景观、植被与水体建设时,应该把民族文化充分运用,结合民族风情与中亚国际视野,把各个少数民族文化与景区研发和布置通盘考虑,紧密联系,树立一个50年到100年的长远规划,要立足原创,强化地域性、民族性和鲜活的艺术性。

(三)做好现有文化资源展示和未来资源的储备。乌鲁木齐城市文化与艺术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鲜明,切实把城市文化与艺术的挖掘、搜集、整理、改造和推广共同搞好,有步骤系统地发展。政府主管部门和专家学者,一定要关注这个城市不断突出发展潜力和展现城市魅力的焦灼点。学习西安城市发展经验,紧紧抓住文化和历史这两张牌,配合工业、科技和信息产业发展,走出了一条自己的特色之路,其潜力巨大。乌鲁木齐应该积极吸取其成功经验,扬长避短,走出一条深入挖掘地域民族风情、历史与艺术相结合、关注宗教风俗文化资源的,适合自己的文化之路,将其分步骤展示,不断开发、整理出有新意的文化资源,打长线战略,在将来几十年里,尽情享受乌鲁木齐城市的多重魅力。目前,区级的美术馆、音乐厅还在筹建,文化设施的布局还不尽人意,城市老城区的改造迫在眉睫,新城区的开发层次与水准还有待提高。做好文化的展示,具体就是将城市的开发与自身的地理、气候环境相适应,把主体建设(包括职能设施、文化场馆)与城市水体、绿地、公共艺术结合发展,切实做好城市的流通、安全与信息化的高度配合,城市的发展统计和数据分析都应该进入政府的发展议事日程。做好城市的资源储备就是合理规划,有机地协调开发,而不是无限制扩张,城市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等都是有步骤的,必须坚持适度原则。

(四)准确长远的城市定位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香港将自己定位为亚洲国际都会,实际上是香港发展历史的积淀和文化的凝结。只有当城市的文化和它存在的功能处于一种水乳交融的状态时,城市的品牌魅力才得以发挥。香港品牌的核心价值表述为:“文明进步、自由开放、安定平稳、机遇处处、追求卓越。”[3]它强调香港有着丰富的文化、良好的社会环境,蕴藏着发展潜力和机遇,鼓励创新思维。这一城市核心价值理念的阐述,既是上百年来香港人奋斗和追求的结果,也是未来它继续保持自己在国际竞争环境中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当然,推广一个城市公共核心价值理念,需要找准定位,长期宣传,各行各业需要形成共识,共同努力去实现。

一个城市的定位,首先要看它的核心价值,所谓“核心价值,是一个城市的灵魂,环境、资源、文化、历史、经济和人本身都是构成和决定一个城市品牌价值的要素,这些要素结合起来最终决定了品牌的本质。”[4]城市的核心价值包含和渗透了许多复杂多元的无形价值。

西安最新总体规划的城市性质表述是:西安是世界闻名的历史名城,陕西省省会。“今后的发展要在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同时,以科技、旅游、商贸为先导,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电子、机械、轻工业的改组改造,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逐步把西安建成经济繁荣、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具有自身历史文化特色和现代文明的社会主义外向型城市,成为世界一流的历史名城和旅游胜地,进而建成现代化的国际性城市。”[5]同时西部城市省会,同处内陆干旱城市,都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都是工业基地,人口都在100万以上,我看是有积极意义的。

目前,从乌鲁木齐官方的城市定位,最有代表性的一种表述是:构筑以乌鲁木齐为龙头的西部特色城市群;突出以人文经济为特色的乌鲁木齐城市个性;培育以服务产业为核心的新城市经济模式;发展以农业资源、牧业资源、旅游资源、矿业资源为主体的天山北坡经济带;以全球化资源为背景,重构国际城市战略。从上面的表述中,只有一句“人文经济为特色”一般性语句作表述,其立足点在角度、层次上都有很大的跳跃性和矛盾,表述文字欲追求全面,反而造成信息传播的困难,因此,乌鲁木齐的城市定位,应该有以下几个关键词:西部;能源工业和大农业支撑;立足本地少数民族多元文化(包括艺术);挖掘中亚历史交汇特色以及丝绸古道(历史的)回音;开发特色旅游、对种特色经济辅助;重点科技研发生产地,上述关键词,立足地域特色,符合一定的长远目标。

(五)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竞争与参与的体制建设。文化作为上层建筑的平台,在与其城市开发中,需要体制健全,全社会的共同参与。综合国内外成功的建设经验,乌鲁木齐的城市发展建设流程应该是:政府具体组织——法制保障——专家群的创意开发设计——操作合理,国际竞争(国际招标)——市民参与,人代会监督——政府负责,实体实施开发——合理预算——整个城市以及市民受益——促进城市综合发展。可以说一个健全的城市发展机制,对于这个城市和市民是一件幸事。目前乌鲁木齐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城市规划建设体系来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城市发展、城市规划、城市开发等问题,市民不能参与,政府不能落实,其民主意识受到冷漠,民主程序没有推行,城市公共文化也适用于这个机制。已经建成的自治区图书馆的选址就是机制不健全导致的,因周边辐射区没有较多的人居、科研院所和高校支撑,因此,图书馆利用率较低,对城市文化的综合作用体现不出来,这就是对现有公共资源的一种无端浪费。

(六)长远规划,开发规模化信息化的文化场馆建设。经济发达的城市,拥有比较发达的文化事业,有众多的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音乐厅、剧院、电影院、文化宫等城市文化产业的硬件文化设施,不仅为本国开放,而且为世界开放。例如“东京拥有164个图书馆、藏书1936万册,131个博物馆,79个剧场;莫斯科有418个图书馆,334个剧院、电影院、文化宫,97个博物馆。”[6]据统计,1993年大英博物馆参观人数达600万人之多。随着经济发展,近年来文化事业开始有较快发展,北京图书馆建成之后,市级首都图书馆也已建成,各区陆续建设了区级文化馆、图书馆,北京共有图书馆24个;全市博物馆的数量由48个增至110个;国家大剧院业已建成。上海也新建了上海博物馆、美术馆和歌剧院3家标志性的文化艺术馆。”[6]

乌鲁木齐虽然已经具有自治区博物馆、地质博物馆等馆舍,但对少数民族灿烂文化、历史、艺术开发的规模、质量、数量等是滞后的,亟待开发。目前,乌鲁木齐在城市的文化场馆的布局上缺乏合理性和有效论证,在场馆建设规模和业务上缺乏前瞻性,市属美术馆、博物馆占地面积小、陈列数量少、文化功能单调,已无法适应本地的参观旅游和学习研究的基本需要,资金投入较少,资金渠道不畅,立足国际化城市文化场馆建设,在数量和质量上与周边国家和内地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至少在每个行政区,或者大学、研究机构集中的地区,从区、市两级行政机构应该结合人居层次和文化区以及对外交流等综合因素,把博物馆、音乐厅、美术馆、剧院、文化机构,从专业展示、演出和收藏机构综合考虑,稳步建立,形成连续的文化圈,相配套的信息化设施应该积极建设,试想在区市两级“十一五”规划建设中,这些文化规划的硬件、软件建设将有一个质的飞跃。

(七)加强公共文化的在政策、人才和资金投入的扶持。“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发展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城市是否发达的重要标志,近年来越来越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6]仅从北京市统计年鉴1999年资料反映,科学研究和综合服务业增加值占科、教、文、卫增加值的40%(101.17亿元),教育、文艺、广播、电影电视事业占47%(119.95亿元)。乌鲁木齐与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我国“十五”计划指出:“当今和未来的国际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文化人才的培养和良好的文化环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应该得到政府的逐步落实。“十五”计划还提出“进一步发展文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各项事业”,“高度重视新的信息媒体的建设和管理。加强图书馆、文化馆、科技馆、博物馆、档案馆等文化设施建设……”[7]在城市开发中,地区发展的差距、经济的不平衡、收入的多少、领导者的眼界、监管参与机制等综合因素,都是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乌鲁木齐从改革开放以后,一直是城市高、精、尖人才的“加工厂”和“流失重灾区”,分析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地域经济落后、人才本身短缺、国家配套的投入不够、支援缺乏连贯性、没有缩小专业人才收入与内地的差距、信息沟通落后、本地政府的发展在政策环境上还没有真正给与文化政策、文化人才和文化的资金的投入的重视,上述因素制约是乌鲁木齐公共文化开发的障碍,必须切实得到解决。乌昌一体化以后,大乌鲁木齐拥有的高校已经有16所,集中了自治区、市两级科研院所20几个,文艺和演出团体十余家,电影院十余家,城市文化机构相对集中,文化活动丰富,城市文化层次较高,文化艺术研究基础较好,譬如,已经拥有爱乐乐团、京剧团、豫剧团、秦腔剧团、儿童剧团等多家剧团,剧种齐备,演员数量和质量较高,发展渠道通畅,这一现状都为乌鲁木齐城市的文化建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综合分析上述七点,针对城市规划建设与文化建设来综合考量,乌鲁木齐也具有自己一些鲜明的优势与特点。

三、面向未来的城市可持续生态文化发展

如下图,这是我归纳的一个城市的生态文化系统图示,其定位、功能、分类清晰可辨。对于乌鲁木齐的城市规划开发包括文化开发体现“生态型”、“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城市生态开发要兼顾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相互协调的指导下,保证城市的资源可持续利用、环境可持续完善、经济可持续增长、社会可持续公平。城市开发建设初具规模,南北纵向发展以及向西延伸的轴线正在形成,一个包括东南出达坂城、北进米泉和西联昌吉的大乌鲁木齐已经形成。

四、乌鲁木齐城市公共文化规划构想

乌鲁木齐城市的公共文化开发,应该以老城区、各行政区为基本划分,结合一产、二产和三产的自然划分,把城市的公共环境与公共文化结合起来进行开发,街道、公园、广场和社区、政府机构、学校、科研院所、公共文化机构场馆等,对提升乌鲁木齐的城市品位是非常必要的。这种公共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社会环境,具体开发一般分为核心区、缓冲区、自由区三个层次,并且在服务功能、服务设施中体现旅游功能和作用。环境的开发和文化的结合具有这样一个原则,环境的特性要具有自身的本质特点,不能违背文化的提炼和开发,又具有多元化,可以渗透到城市环境的体量、质感、色彩、城建风格当中,结合点可以是民族的多元化、时代的多元化、材料的多元化,也可以是设计思路的多元化,当然这一切必须与该区域的公共空间相适应,不能背离人居要求、交流要求和环境功能要求。

[1][2]段汉明.城市设计概论[M].科学出版社,2007.151.

[3]核心价值理念凝聚全民共识[N].南方周末,2007-07-12.

[4]陈放,谭火新,尹正鸿.城市营销基本原理[EB/OL].公共艺术网,2007.

[5][6][7]董光器.城市总体规划(第二版)[M].东南大学出版社,79,65-66.

猜你喜欢
乌鲁木齐建设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谁远谁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2008—2014年乌鲁木齐主要污染物变化特征分析
新疆首条ETC车道落户乌鲁木齐
乌鲁木齐热电联产与大气环境污染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