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人怎么过年

2011-10-10 11:07谢大宁
中国报道 2011年1期
关键词:大宁回娘家守岁

谢大宁

台湾人怎么过年

谢大宁

风俗大概没有哪个地方是完全相同的,但同一个文化体,大原则上大概也不会有多大差异,过春节大概就是中国人最足以凸显“族群认同”的标志吧!

台湾作为汉人移垦的社会,在这里,农历依然是民间最重要的案头书,依照旧有节令过日子,迄今也还是一般人的习惯,它并未因为受过日本统治、后来西化程度又高的影响。虽然这一二十年来,整个气氛确实已经有了改变,但原则上说,春节(我们通常还是习惯说“过年”)仍是台湾最重要的节日,这是没有问题的。

台湾的春节一般来讲,一如老风俗,也是从腊月二十三送灶神开始算的。从这天开始,大家就得大扫除,有工作的人拿到年终奖金了,手头上都有点闲钱,所以也要开始采办年货。

我小时候最喜欢这段日子了。那时全家会上台北大采买一次,新衣新鞋总是让人向往的。我们也会自己磨米蒸年糕,腌腊肉香肠,做一堆卤菜。反正就是一个忙字就是了。

这样大约要忙到小年夜。小年夜开始,各地方风俗就开始有许多不同了。台湾因为1949年后,成了中国各省的大熔炉,所以各家视其祖籍的老风俗,开始做些南北口味的年菜。北方人就开始包饺子,南方人则开始做些南方点心,我家是苏北人,这时就开始蒸些老家的口味,台湾本省人则也有一堆子台式料理,比如碗糕之类的。然后就是准备年夜饭了。

一般来说,台湾的正式年假大约都是从小年夜开始。灶上的火几乎是不熄的,甚至是挑灯夜战,一直要到年三十的下午,年菜差不多备齐了,在外地工作的亲人也都回来了,临到要围炉了,才算初步能闲下来。

年夜饭无疑是每个家庭每年最正式的一顿饭,也是最能见出每家出身地的一顿饭。由于台湾各省通婚的现象已经十分普遍,年夜饭就看主厨的人是谁,而会显示出各地的标准菜色,但是某种竞争与融合的现象也是存在的,比如说白切鸡是地道的台湾菜,可是无论是哪省人,都普遍出现在年夜饭上了。类似菜色的交错现象当然所在多有,反正只要好吃,这里只有做得是否地道的问题,而没有省籍隔阂的。

年夜饭之后当然就是守岁了,而守岁最通常的节目,头一个自然是发压岁钱,这大概是中国流传最广的共识,也是中国家族伦理尊卑长幼秩序的最彻底体现。小孩子这时候当然是最兴奋的,这是他们一年中最有经济自主权的时刻,唯一代价就是要学着说些善颂善祷的吉祥话。

然后节目就分别转到两个地方,打牌的拉开牌桌,不打牌的打开电视,开始嗑瓜子,闲嗑牙的时刻。以此打发时间,直到午夜十二点正,全城金吾不禁,满是鞭炮的巨响和硝烟味。几串此起彼落的鞭炮放完,有牌瘾的继续雀战,小孩们则陆续上床。

大年初一则是比较无聊的,小时候小孩还有穿新衣的兴奋,但这些年随着经济条件的转好,穿新衣早不稀奇了,所以大年初一是最好赖床的时刻,只有大人会偶尔接到拜年的电话而已。晚晚起来,吃顿元宝或元宵,然后就是想办法花钱。去风景区,没人有兴趣去堵车,所以逛百货公司,看电影,小孩子则去买鞭炮。

我还清楚记得,小时候住乡下,大年初一一伙小朋友一起放炮竹打仗玩,我们突发奇想,把一大把鞭炮的火药倒出来,拿块大石头压住,再拿另一块大石头去砸,结果就像一颗迫击炮弹爆炸一般,巨响把邻居和警察都给吓着了,我们当然也吓傻了,还好石头没炸碎,要不然会出人命的。

大年初二,台湾多少年来都还保持着,这是出嫁女儿回娘家的日子。即使现在回娘家早已经是家常便饭了,但这个风俗则一点都没有改变,所以这天的堵车是每个回娘家的家庭共同的噩梦。之后从初三开始,才是朋友之间互相拜年的时刻,如此到年初五。初五一早,商家都必须放个开门鞭,烧炷香,然后还是关起门来,放最后一天年假。

如果要说和古老风俗的最大不同,就是台湾大概在初六开始,年假就算正式结束了。老风俗有说过年要到二月二龙抬头才算过去,至少也要到元宵,但台湾是没有的。初六通常是正式上班,百业恢复的时刻,一般人也就逐渐淡忘了这段假期了。

谢大宁 台湾佛光大学文学系主任、两岸统合学会秘书长

猜你喜欢
大宁回娘家守岁
这你都不知道
这你都不知道
这就是我的家
回娘家
魏晋南北朝:饮酒,放炮,“守岁”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闽籍优秀女性代表“回娘家·拉家常·共奋斗”
守 岁
守岁人
最是亲情“回娘家”
Study on Instable Combustion of Solid Rocket Motor with Finocyl Grain